第二章 景点保护与开发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7222
颗粒名称: 第二章 景点保护与开发建设
分类号: F592.757
页数: 10
页码: 588-597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晋江市旅游业的规划和发展,包括景点规划、专项规划和深沪湾国家地质公园控制性详细规划等。晋江市旅游资源丰富,以草庵、华表山古寨等景点为主,同时还有紫帽山综合旅游区、深沪湾度假旅游区等旅游区域。文章还介绍了紫帽山综合旅游区的开发建设情况,包括高尔夫球场等项目的建设。最后,文章还提到了晋江市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和规划,包括对各个景点的策划和开发计划。
关键词: 晋江市 旅游业 景点保护

内容

第一节 景点规划
  一、总体规划
  1993年2月,晋江市旅游局委托泉州师专编制《晋江旅游业发展规划》,至8月底,完成规划初稿。10月21日,规划报告通过省级成果鉴定。1994年3月,市政府批复同意规划。
  1997年,市旅游局委托省旅游局资源法规处和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的专家对《晋江市旅游业发展规划》进行重新修编。编写组于6月底开始进行现场勘察和资料收集,7月中旬,召集有关部门和相关乡镇领导对规划的初步方案进行讨论和征求意见,8月后,进行资料整理和规划,12月中旬,初稿完成。初稿在全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围头、灵源山两个小区进行详细规划,并对龙湖和草庵景点进行具体策划。在集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后,规划组再次对各个景点景区进行实地考察和核对,针对有关问题进行校正、修改和补充。1998年3月9日,规划经审议一致通过。
  二、专项规划
  (一)晋江市海峡明珠、晋江市泉南佛国旅游项目规划
  “晋江市海峡明珠”“晋江市泉南佛国”旅游项目的规划是1997年对《晋江市旅游业发展规划》进行修编时编制的。它主要是按旅游资源的特色和类型、资源的分布特征、旅游区自然结构的完整性,景点功能的相似性,景点组合的段落性,景点特色的差异性,游线组合的合理性,管理和保护的方便性和开发的可能性,可规划为浏览观光、寻根谒祖、会议、商务、农事、康乐休闲度假、森林、生态、水上水下运动、探险等多项旅游。泉南佛国旅游区以宗教文化旅游为主要产品,融汇中原文化、闽越文化、海洋文化和海外文化等内容,以多种宗教相安并存,交汇融合的特点,进行设计、组装、配置。海峡明珠旅游区则以现代化休闲度假游乐为主要产品,大力发展滨海地区的海、陆、空立体运动游乐项目。
  (二)紫帽山金粟洞规划
  2004年1月,晋江市紫帽镇政府委托泉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金粟洞进行规划设计。规划区面积约3.3公顷,以保护和展示金粟洞的历史文化价值为中心,打造一个兼具瞻仰、观光、游憩及餐饮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域。根据整个格局及调整现状用地结构,分成宗教活动中心、历史展示中心、游憩服务中心及公共休闲绿地等四个区域。
  (三)深沪湾区域滨海度假旅游专项规划
  2004年8月,市旅游局聘请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编制《深沪湾区域滨海度假旅游专项规划》。12月10日,该规划原则上通过有关专家的技术会审。规划将深沪湾度假旅游区分为深沪湾景区和围头景区,以深沪镇为滨海度假旅游区游客集散中心,以地质遗产科考旅游线和滨海休闲度假、台海风情旅游线为主干线,以沿海大通道为轴贯穿整个旅游区,构成“二区一镇三线一轴”的旅游新格局。
  2005年6月20日,晋江市规划建设与房产管理局出示《关于福建省深沪湾区域滨海度假旅游专项规划方案技术审查意见的报告》。7月6日,《深沪湾区域滨海度假旅游专项规划》在市政府第19次常务会议上获得通过。7月25日,市政府正式批准《深沪湾区域滨海度假旅游专项规划》。
  (四)华表山森林公园规划
  2003年,市政府在华表、灵源等山脉建设集生态、休闲、旅游观光、宗教文化、科教为一体的森林公园,年初由林业局牵头进行规划。规划区包括华表山、高洲山、石刀山、灵源山等四山及部分农地。5月底,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强森林公园规划区保护管理的通告》,对规划区进行保护。
  (五)紫帽山综合旅游区规划
  1997年,紫帽镇把紫帽山综合旅游区的规划纳入镇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中。该区是在高尔夫球场的基础上,利用紫湖水库和虎岫水库以及紫溪水库的水面及周围的山地,依托其背倚的紫帽山风景而规划的以休闲娱乐、休疗养度假为中心的功能区。全区总面积550公顷,包括森林生态观赏园、户外康乐活动区、休疗养度假区、露营区、儿童乐园、游乐园、综合娱乐区、景前综合服务区等。
  三、深沪湾国家地质公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2004年7月,深沪湾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处挂牌成立后,公园管理处委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旅游资源学院开展《福建晋江深沪湾国家地质公园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工作,并将生物化石园控制性规划和地质博物馆布展设计纳入其中。新修编的地质公园控制性详规在原总体规划基础上对各景区进行细化设计,重点突出深沪湾周边地区的宗教、人文、地质遗迹、工业、军事等旅游资源的整合,将施琅纪念馆、海底古森林遗迹自然保护区、烟墩烽火、石圳变质岩象形石区、石圳LNG燃气电厂和围头湾战地游等旅游景点整合打造成一条科普休闲旅游观光带。
  第二节 景点开发建设
  一、紫帽山综合旅游区
  1993年,经省政府批准后,紫帽山综合旅游区由一台商控股公司开发,主要项目有喜相逢高尔夫俱乐部等。因股权变更,泉州市晋江神州发展有限公司改由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控股经营,并改名为泉州市晋江中远发展有限公司。
  1996年底,晋江中远发展有限公司获省政府批地96.67公顷,就开始进行征地、规划、设计和招标,喜相逢高尔夫俱乐部改名为泉州高尔夫俱乐部。1997年7月18日,高尔夫球场全面动工,俱乐部设有国际标准18洞72杆高尔夫球场、高尔夫练习场、会馆、网球场、游泳池、别墅及相应的娱乐设施。1997年底,主球场完成初造型和桥梁建设,练习场基本完成,会馆和其他相应设施正在建设中。
  1998年2月高尔夫球练习场建成开业。12月初,俱乐部的主体工程——国际标准18洞72杆高尔夫球场建成,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12月8日高尔夫会馆竣工营业,完成投资2.4亿元。
  紫帽镇投巨资铺筑国道324线紫帽路口至通往紫帽山山门的水泥道路,修复紫帽山、铁灶山的部分景点和人行小道。2000年,泉州市把紫帽山与清源山、牛姆林、九仙山等四处景区一起列入泉州市旅游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区。紫帽镇成立紫帽山生态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并着手规划修建紫帽山古道以及聘请设计单位对上山旅游公路进行改造设计。2001年6月初,开始动工修建,全长3千米多,设计建成7米路基,6米水泥路面,至年底自下而上完成1.6千米,耗资160万元,其中泉州市政府拨款60万元,晋江市政府拨款60万元。铁灶山“佛国”由文管会拨款和香客捐资,建设山门和上山石路(宽2米、长500米)。
  紫帽山景区龙头企业高尔夫球场二期工程建设6幢小别墅并进行高级装修,于2001年10月开始投入营业。
  2002年,由金粟洞寺庙出资20多万元,自上而下续铺上山公路水泥路面420米。
  2003年,紫帽山通往金粟洞的旅游上山水泥路中段因资金不足中断的1.5千米路面铺好。全线3千米多的水泥路贯通。
  2004年,紫帽镇对紫帽山登山古道进行整修,并在山脚下建一个2000多平方米的停车场,可停车百辆。
  2005年5月27日,紫帽山金粟洞景区平面规划通过镇政府、国土资源局、旅游局、环保局、规划局、博物馆等部门的评审。规划以保护和展示金粟洞历史文化价值为切入点,把景点规划成兼具瞻仰、观光、游憩、餐饮等功能的综合性旅游区域。年底,旅游厕所、素食馆等部分建筑物开始动工兴建。
  2006年上半年,完成金粟洞旅游厕所建设。10月1日,根据紫帽山金粟洞景区规划,占地797平方米的素食馆建成投入使用。
  二、磁灶金交椅山古窟址
  2002年,金交椅山的保护规划修建性规划由泉州市申报“世遗”办公室规划测绘组负责,委托华侨大学设计院聘请有关文物、古建筑专家进行设计后,交晋江市政府组织实施。晋江市政府发布《关于建立金交椅山古窟址保护区的通告》,划定保护范围,拆除保护区及沿路建筑物及坟墓。由市文体局和磁灶镇负责古窟址发掘和道路修建、环境整治、绿化。经考古发掘,发现金交椅山西坡有4条残长不一的龙窟遗址及作坊遗址和多处堆积层。其中较完整的1条龙窟长70米,宽2.5米左右,估算一炉可烧制数千上万件瓷器。专家从出土的陶瓷器鉴定,认为金交椅山古窟址是宋元时期大批量生产外销瓷的地方。10月,联合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评估专家亨利博士来泉州考察,仔细考察金交椅山古窟址,认为保存完整的宋代窟址足以证实宋元时期泉州海上贸易活动的兴盛,是一处值得人们用心保护的古文化遗存。
  2002年初,市政府把金交椅山古窟址定为备选泉州“海丝”申报“世遗”考察景点之一。
  2003年,金交椅山古窟址修筑园林式围墙和外通道路,对古窟址进行进一步发掘,并对裸露遗址进行有效保护,对泉州外销陶瓷陈列馆建设进行投标。
  2004年,为配合泉州“海丝”申报“世遗”,继续对金交椅山古窟址这个考察点进行整治建设。同时建设金交椅山泉州外销陶瓷陈列馆,当年完成陈列馆主体工程建设及外装修,建设古窟址保护棚。
  2006年5月,磁灶窑址(含金交椅山窑址)晋升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丁氏宗祠维护
  2002年初,市政府把丁氏宗祠定为备选泉州“海丝”申报“世遗”考察景点之一,并投入90万元对丁氏宗祠进行全面的维修和对陈埭民族史馆进行重新布馆。2006年5月,陈埭丁氏宗祠晋升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黎刹纪念广场
  1999年8月2日,副市长王远东在罗山镇主持召开“黎刹纪念广场”筹建预备会,计划在上郭村——菲律宾国父扶西·黎刹的祖籍地,建设一个集纪念与旅游观光于一体的景点。2000年初,广场设计方案完成,上级批地16.67公顷,首期开发5.33公顷,政府投入近千万元进行征地和平整。5月19日,菲律宾总统埃斯特拉达一行300余人,专程前来晋江参观菲律宾民族英雄扶西·黎刹的史迹,并为黎刹塑像奠基培土。2002年,由市侨办负责,完成黎刹纪念广场一期工程。
  五、草庵保护
  1996年,草庵晋升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市政府加强对草庵的保护。1997年9月18日,成立晋江市草庵寺整治与管理领导小组。10月30日《晋江市人民政府关于整治草庵的决定》颁发,对整治草庵进行具体部署。
  1998年1月,委托省测绘局对草庵及华表山进行1:500的地表测量。2月,委托武汉城建学院风景园林系对草庵进行整治建设总体规划。4月,《草庵保护与整治规划方案》在省级评审会获原则通过。5月,落实草庵的景点建设,晋江分批分期拆迁僧尼宿舍、仓库、意空楼及其他违章建筑物,并给予征地安置。8月6日,泉州市副市长周昆民率领泉州市有关部门负责人检查草庵整治工作。8月20日,泉州市政协副主席郑今奋视察草庵整治工作,对有关问题提出指导意见。8月23日,日本海上丝绸之路访华团一行21人到草庵考察,专家学者认为草庵摩尼光佛雕像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摩尼教遗迹。同年,为配合1998年国内旅游交易会,晋江市政府多方筹措资金200多万元,对草庵的道路交通和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建设。新建草庵至泉安线旅游专用公路1.81千米,路宽15米(石基泥沙面);填土整平、修筑埕口、停车场挡土墙;修筑埕口石台阶、上坡路、排洪沟、围墙、山门、停车场、旅游厕所;对草庵区域绿化2000平方米,对千年古桧进行保护;配备供水设备、供电照明设备;添置供游客歇息的刨光长条石板凳、石桌。整治后的草庵面貌焕然一新,成为1998年国内旅交会来宾参观的热门景点之一。
  2000年,市政府把建设草庵—紫竹寺—灵源寺的旅游专线公路摆上市政府的议事日程,由泉州市公路局设计室设计,全线按山岭重丘区三级公路标准设计,长6.07千米,路基宽度8.5米、水泥混凝土路面7米。7月31日,该设计方案获得审定会原则上通过。9月26日,王远东副市长召开该工程立项及征地报批协调会,就抓紧办理工程项目的建设立项和用地报批手续,促进工程早日开工等问题,做具体部署。
  2001年11月,泉安路通草庵的公路开工铺设水泥路面,全长2千米,水泥路面宽8米,两边各2米绿化带,总造价210万元,年底竣工。
  2002年,申报“世遗”备选考察景点——草庵进行现场办公,指导整治工作。市政府发布《关于整治草庵的通告》,由文体局、博物馆对草庵环境进行整治,拆除僧尼宿舍的铁栏杆、铁网罩,清理一切与草庵文物无关的摆设,把围墙内外的电力、电信、广播电视线路埋入地下,安装石栏杆,整理花圃树木。但计划搬迁的草庵前的大华岩寺,因种种原因还没有实施。草庵最后被定为考察景点之一。9月20日,出席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东端——泉州”研讨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100多人到草庵考察论证。10月1日,联合国世界古遗址协会前总干事亨利·克利尔博士也到实地考察,并给予肯定。年底,草庵入围参评“泉州十八景”,中央电视台第9频道到晋江拍摄《草庵》专题。
  2003年,继续草庵的整治,把草庵前面的大华岩寺按原样迁建于离草庵不远的华表山中,并为进一步整治进行规划。2004年,为配合泉州“海丝”申报“世遗”,继续对草庵整治,在拆除大华岩寺的地方进行环境整治和绿化、美化。
  六、灵源山宗教文化旅游区
  1997年,扩建灵源寺后殿,年底主体工程基本完成。
  1998年,全面装修扩建的后殿,并拆除旧的右厢房,在向后推移的基础上进行扩建,主体工程于年底封顶。3月,灵源山宗教文化旅游区项目规划通过省级评审会评审,暂定名为“泉南佛国”。1999年,装修扩建的右厢房,并拆除旧的左厢房,在向后推移的基础上进行扩建。至年底,左右厢房基本扩建完毕,共投资210多万元,建筑面积1480平方米,建成钟楼、鼓楼、藏经阁、讲经堂、斋堂及10个标准间的客房。至此,灵源寺有圆通宝殿、大雄宝殿、地藏王宝殿、天夫人殿、祖祠堂、藏经阁、讲经堂、斋堂、钟楼、鼓楼、客房等,粗具规模。
  2000年9月底,市政府拨款17万元,由旅游事业局负责,聘请杭州园林风景建筑设计院设计事务所,对灵源山风景区进行详细规划和设计。
  2001年1月,召开灵源山景区详规大纲初审会,会议原则上同意将该景区分为灵源寺区、管理服务区、宗教文化区、运动休闲区、观光果林区、宾馆度假区和风情别墅区等7大区块的规划设想。会后,规划单位再次到灵源山景区察看现场和收集第一手材料。6月,灵源山宗教文化旅游度假区详细规划完成,并在会审会上获得原则上通过。
  七、古檗山庄修复
  1999年11月1日,副市长王远东在东石镇现场办公,研究决定修复“古檗山庄”,计划把它建成一个文物保护典范和旅游观光的精品。
  2000年底,泉州市市长施永康视察东石镇“古檗山庄”时,决定拨款20万元补贴整修山庄,把该山庄修复成“文化精品”和“旅游精品”。
  2001年初,东石镇聘请厦门大学教授对整修山庄进行整体规划,征用外围土地2公顷,用于建设停车场、通园道路、服务设施和绿化。年初,古檗山庄被省定为第五批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之一。
  2002年对山庄进行全面修复,按修旧如旧原则,根据馆藏资料,特地到安徽徽州购买黑页岩,并请当地高手手工雕刻,共补遗失石刻42块,补缺损3块。修补建筑物破损和重新安装红木门窗。除去园内杂树、杂草,清理荷花池、水沟,栽种绿化树300多棵。
  2005年12月底,筹建已久的古檗山庄陈列馆建成。陈列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山庄风貌,简要说明山庄的坐落、兴建年代、兴建者、规模及结构、风格,以及介绍山庄内主要建筑物及黄秀火良家族茔墓和部分主要的碑刻及作者和山庄近200幅题咏作者芳名录。第二部分介绍黄秀火良家史和檗谷黄氏祠堂,重点介绍黄秀火良经商史及一生乐善好施的美德。
  八、施琅纪念馆
  2003年,为纪念施琅将军暨清廷统一台湾320周年,晋江市聘请北京中华建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天津大学城市设计研究院对施琅府第保护进行规划,耗资200多万元修缮施琅故居(靖海侯府),并用40多万重新布置施琅将军纪念馆。拆迁并建设一个8000平方米的广场和修建两条通往纪念馆的道路,花400多万元在沿海大通道东侧的深沪湾海滩建设一个施琅园,在园中建一座由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旅游系教授李维祀设计、惠安精美石雕厂雕刻的施琅将军石雕像。雕像底座3米,身高16.83米。
  2003年,施琅故居入选“泉州十八景”。
  2004年,政府拨款10多万在景点建旅游厕所。
  2006年5月,施琅宅祠晋升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0月19日,在龙湖镇衙口村施琅纪念广场举行揭碑仪式。
  2006年上半年,由镇政府投入近千万元,拓宽龙湖镇政府至衙口海滩的公路及危桥改造和路灯架设,修缮施琅纪念馆及建靖海侯府旅游厕所。
  2007年2月25日,正式成立衙口休闲度假旅游区管理委员会,这是晋江市第一个旅游区管理委员会。同年9月,晋江市衙口施琅塑像广场以“滨海月明望渔火”意景入选“泉州十佳中秋赏月点”。
  九、深沪湾国家地质公园
  2003年初,由市科技局牵头对深沪湾地质公园进行规划,并申报省级地质公园。8月,省国土资源厅批准晋江深沪湾地质公园为省级地质公园。2004年元月19日,国土资源部批准福建晋江深沪湾地质公园为第三批国家地质公园。公园面积68平方千米,其中陆域面积21平方千米,分为深沪湾、围头、龙湖三个景区,拥有典型的里亚斯型海岸地貌、海蚀变质岩剖面、海底古森林遗迹和古牡砺礁、红土台地海岸、旧石器遗址和人文景观,极具美学、科研、旅游价值。
  2005年初,举办深沪湾旅游风情大展示活动,建设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自然保护区区碑广场。
  2002年2月,晋江市政府专家顾问团成员、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曾荣树研究员在市政府召开的迎春座谈会上,首次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以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自然保护区为核心,突显晋江滨海里亚斯型海岸地貌特征,结合深沪湾周边人文景点,建立以反映环境变迁为主题的国家地质公园”的设想,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与支持。2003年4月,市政府正式批准成立深沪湾地质公园申报领导小组,由副市长颜子鸿负责主抓申报事宜,市科技局、深沪湾自然保护区筹建办公室具体负责申报工作,并委托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省地质调查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旅游资源学院三家单位共同承担申报材料编撰工作。8月,经专家组评审,省国土资源厅正式批准建立晋江深沪湾省级地质公园,并推荐申报国家级地质公园。其范围东起东海垵东侧海域,西至围头码头(旧),南起围头角,北至龙湖杆柄村,总面积68平方千米,其中陆域面积21平方千米。由于深沪湾地质公园具备自然性、典型性、稀有性、优美性等条件,市政府继续向国土资源部申报国家级地质公园。
  2004年1月,国土资源部正式批准建立福建晋江深沪湾国家地质公园。2004年7月,地质公园管理处挂牌成立。2005年底,公园管理处开展该地质公园大门建设事宜。2006年初,将办公大楼一楼面积约400多平方米的大厅开辟为地质公园博物馆,并着手进行装潢布馆。12月,大门建成投入使用。新建的公园大门总跨度16米,高10.65米,样式上突显闽南的牌坊式建设风格,梁柱上镶嵌着20多幅以影雕形式表现的反映深沪湾文化积淀的各类历史、传说图片,极具地方特色。年底,博物馆项目正式验收竣工。新装修的地质博物馆以实物、展板、沙盘及多媒体的形式向游客全面展示深沪湾地区复杂的地质变迁和独特的地貌景观。该馆成为晋江市重要的科普旅游基地,并被列为省级科普教育基地。
  2007年底,晋江市政府决定在深沪镇华峰—首峰村征地13.33公顷开工建设地质公园生物化石园,并先期核拨1000多万元用于化石园的征地、拆迁安置工作。生物化石园是一个以展示生物化石标本为主要内容的园林式主题公园,预算总投资约6000多万元。
  十、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自然保护区
  1990年8月,根据国家海洋局领导和海洋专家的建议,晋江县政府成立以副县长郑建树为主任的深沪湾古森林遗迹自然保护区筹委会,下设办公室,指定专人看护古森林古牡蛎礁遗迹,建设、编制。同年11月,晋江县政府向国家海洋局申请建立深沪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面积为31平方千米,即东经118°38'04"—东经118°41'57",北纬24°36'49"—北纬24°41'27"四点连线以内;连带石圳海岸地貌景观自然保护区,中心座标北纬24°33'6",东经118°39',面积3平方千米,合计总面积34平方千米。但国家海洋局海洋管理监测司批复同意先期建立县级自然保护区加强保护。1991年10月,晋江县政府以《关于建立晋江县深沪湾自然保护区的决定》先期确定深沪湾自然保护区为县级保护区,具体区域分为两处: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自然保护区、石圳海岸地质地貌典型景观保护区,并印发《关于深沪湾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若干规定》,明确深沪湾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由晋江县科委统一负责。1992年9月,深沪湾自然保护区通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会的评审。10月27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同意天津古海岸与湿地等十六处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批复》,成立福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自然保护区。至此,福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
  随着深沪湾自然保护区工作的发展,1995年,晋江市政府决定建设保护区管理大楼,并于12月28日在深沪镇华峰举行福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碑揭彩暨管理大楼奠基典礼。1999年10月15日,福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自然保护区筹建领导小组在深沪镇召开第一次成员会议,会议决定建设管理大楼等,以便切实加强对这一独特旅游资源进行保护,计划把保护区建成一个集科研、科普、旅游于一体的景区。为规范保护区管理,2000年6月,深沪湾自然保护区筹建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在深沪湾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按每50米立一界桩,每200米立一界碑(背面附座标)的形式,在陆域范围开展定界立标工作。同年7月28日—8月4日,由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晋江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福建晋江深沪海底古森林遗迹国际研讨会在晋江举行。
  2000年,由泉州、晋江两级政府共同出资468万元,其中泉州市政府100万元、晋江市政府368万元。深沪湾自然保护区管理大楼破土动工投入建设。同年,完成深沪古森林遗迹科技馆主体工程征地、设计等工作,年底动工兴建。2002年底,科技馆竣工封顶,建筑面积3057平方米,楼外圈地0.67公顷,耗资300多万元。2003年8月,保护区管理大楼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新建的保护区管理大楼占地范围0.67公顷,主体建筑面积3057平方米,主楼七层,裙楼三层,是一幢集办公、会议、科研科普为一体的综合性办公大楼。
  2004年12月,保护区管理处在市政府的支持下投资86万元修缮建设保护区区碑广场,并在广场临海一侧建一巡视岗亭,用于监察人员的日常巡护。整修后的保护区区碑广场总面积2000多平方米,整洁壮观,成为保护区开展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
  十一、深沪湾森林公园
  1996年5月,深沪湾森林公园成立,为泉州市第一座省级森林公园。公园位于晋江深沪湾畔,园区北至施琅将军故里龙湖衙口,南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古森林遗址,东瞰台湾海峡,环深沪湾海岸线达1.8千米,总面积21.33公顷。2004年,进行首期项目5.87公顷生态半岛建设,完成公园管理中心、花园广场、观海茶楼、花卉观赏园、游步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同年11月,晋江深沪湾森林公园揭碑(原名深沪坫头森林公园),以自然园林格调、独具特色的海滨、森林生态景致串起深沪湾的蓝天、碧海、艳阳、金沙,是“泉州十八景”之一“深沪湾”的组成部分。
  第三节 景区招商引资
  2002年10月,晋江市报送集草庵寺、紫竹寺于一体的华表山生态园,安平五里本桥文化旅游休闲区,围头半岛海峡明珠滨海休闲区等3个项目。
  2003年8月,在泉州市第五届旅游节上,晋江市推出四大旅游招商项目:沿海大通道景观区(位于泉州沿海大通道晋江市杆柄至华海段)、衙口旅游村、华表山森林公园及安海龙山小区等。
  2005年8月上旬,“衙口赶海”大众滨海度假中心工程、“沙海沐风”滨海度假专项工程、“金门极目”台海风情专项工程等3个项目参加市政府组织的招商团到香港招商引资。
  2007年9月8日,在厦门举行的第三届海峡旅游博览会上,晋江市金井镇政府与晋江籍菲律宾爱国华侨王芳泽签订《晋江市围头湾滨海旅游度假区投资意向协议书》。根据协议,王芳泽在围头湾投资建设经营集住宿、餐饮及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晋江市围头湾旅游度假区”,项目包括:晋江市围头湾旅游度假村和泉州龙泽假日酒店有限公司,总投资约5.5亿元。
  第四节 旅游线路开发
  1999年,晋江市陆续推出一些旅游线路。主要旅游线路:
  1.常规旅游线
  草庵—安平桥—南天寺—东石寨—施琅纪念馆—海底古森林—围头瞭望台
  2.文化古迹游
  草庵—龙山寺—安平桥—古糪山庄—东石寨—烟墩山烽火台—施琅纪念馆—白毫庵
  3.生态休闲游
  紫帽山金粟洞—凌霄塔—高尔夫球场—草庵—施琅将军纪念馆—深沪海底古森林遗址—围头金沙湾—金门瞭望台
  4.爱国爱乡游
  紫帽山金粟洞—凌霄塔—高尔夫球场—草庵—施琅将军纪念馆—烟墩山烽火台—围头炮战遗迹—金门瞭望台
  草庵—灵源寺—龙山寺—五里桥
  5.宗教朝圣游
  五里桥—东石寨—南天寺—西资岩—金门瞭望台
  第五节 旅游饭店星级评定
  1988年,石狮析出后,晋江县没有一家上档次的旅游饭店,许多旅客要到泉州市区、石狮住宿。1992年,晋江撤县建市后,市区的晋江宾馆、晋江侨联大厦、健马、亿盛、锦泰、锦江、万通,磁灶镇的京埠,东石镇的太子,金井镇的金门,龙湖镇的群英,罗山镇的华洋,英林镇的英华等酒店(宾馆)相继改造及建成,这些酒店只有一星或二星的档次,没有申请星级评定,但多数获得公安局批准的涉外宾馆资格,可以接待外宾。
  1992年,晋江市旅游局成立后,招商建设星级酒店,两年上报立项10家三星级酒店。其中,晋江市旅游公司与利通(澳门)公司合资经营的晋江帝豪酒店于当年5月动工。
  1994年5月,国家旅游局下放三星级饭店审批权限。1995年8月,晋江市第一家按国际旅游涉外三星级标准兴建的泉州安平酒店投入营业。
  1996年3月,泉州安平酒店(安海镇)申请星级评定。10月28日,省旅游局正式评定泉州安平酒店为三星级旅游涉外饭店。这是晋江市第一家正式挂牌的三星级旅游涉外饭店。
  1998年6月,帝豪酒店经省旅游局评定为三星级旅游涉外饭店,这是晋江市第二家三星级酒店,也是晋江市区第一家星级饭店。10月,晋江磁灶京埠大酒店被评为二星级旅游涉外饭店,这是晋江市第一家经评定的二星级酒店。
  2000年,爱乐假日酒店申请评定四星级旅游涉外酒店。兴泰酒店和南苑酒店申请评定三星级旅游涉外酒店。
  2001年,旅游饭店建设主要围绕完善功能配套,提高软硬件设施档次开展工作。爱乐假日酒店、南苑酒店、兴泰大酒店继续为评星创造条件。10月,阳光商务酒店申请评定二星级旅游涉外饭店。11月,晋江爱乐假日酒店被省旅游局为四星级旅游涉外饭店。这是全省县(市)第一家四星级饭店,也是泉州市继泉州酒店后的第二家四星级饭店。12月,泉州市旅游局批准南苑酒店为三星级旅游涉外饭店。至此,晋江市三星级旅游涉外饭店达到3家。
  2002年1月8日,南苑三星级旅游涉外饭店正式挂牌。1月28日,爱乐假日四星级旅游涉外饭店举行隆重的挂牌仪式。1月9日,阳光商务酒店获批二星级旅游涉外饭店,这是晋江市第6家星级饭店。5月,恒兴酒店申请评定二星级旅游涉外饭店。12月底,振英酒店申请评定三星级旅游涉外饭店。是年,晋江市的酒店业尤其是星级酒店生意兴隆,引发新一轮酒店热和评星热。兴泰酒店开发二期工程,为申评三星级饭店创造条件。华达大酒店加紧功能配套建设,争取一步到位申请评定四星级饭店。
  2003年3月,安海华达大酒店再次申请四星级旅游涉外饭店评定。6月,振英酒店顺利通过获泉州市旅游局批准为三星级旅游涉外饭店。它是晋江市第四家三星级饭店。2003年7月,市政府出台《关于调整晋江旅游企业用水、用电价格的通知》,决定从2003年8月1日起对全市范围内三星级(含三星)以上旅游涉外饭店实行与一般工业企业同等的用水、用电价格,鼓励旅游饭店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服务质量,申请星级评定。8月,恒兴大酒店被泉州市旅游局评定并批准为二星级旅游涉外饭店,这是晋江市第三家二星级饭店。12月,兴泰酒店二期扩建工程基本完工并投入营业,再次申请三星级旅游涉外饭店评定。是年,市政府在《关于打造品牌之都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中规定:“在市区新建、扩建五星级酒店项目,地价按基准地价的1/3收取,地价一般不低于成本。在市区新建、扩建四星级酒店项目,土地出让金返回30%给企业”。
  2004年6月,晋江兴泰酒店被评为三星级旅游饭店。这是晋江市第五家三星级旅游饭店。7月,晋江市成立旅游饭店星级评定委员会。10月,晋江磁灶京埠大酒店因存在重大消防安全隐患,没能及时整改达标,被泉州市旅游饭店星级评定委员会注销二星级旅游饭店称号。11月,晋江市阳光商务酒店申请评定三星级旅游饭店。
  2005年,社会经济发展较快,中高档饭店经济效益很好,加上政府出台扶持发展高档饭店政策,引发新一轮酒店建设热和评星热。1月,阳光商务酒店经过扩建、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获得泉州市星评委的复评,同意其晋升为三星级旅游饭店。这是晋江市第6家三星级饭店。2月,万豪酒店获批为预备三星级饭店。6月,《晋江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充实打造品牌之都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出台,鼓励建设四、五星级酒店,在本市新建五星级酒店项目,土地出让金返回40%给企业;新建四星级酒店项目,土地出让金返回20%给企业;以上项目用地地价返还部分在用地批准后兑现50%,获得相应星级称号后兑现50%,项目用地批准后二年仍未动工的或五年内未能获得相应星级称号的追缴返回金;在本市扩建升级的酒店,获得四星级称号的酒店,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获得五星级称号的酒店,给予一次性奖励200万元。8月,海丰大酒店、万豪酒店申请评定三星级饭店。12月,燉煌大酒店申请评定四星级饭店。
  2006年1月,晋江爱乐假日酒店被评为“福建省百家诚信企业”。9月,英林燉煌大酒店获批为四星级饭店。这是全省乡、镇第一家四星级旅游饭店。市政府10月兑现政策,奖励酒店100万元。10月19日,英林英华大酒店申请评定四星级旅游饭店。12月4日,帝豪酒店,申请晋升为四星级旅游饭店。12月26日,荣誉大酒店申请评定四星级旅游饭店。
  2007年,旅游饭店业进入快速发展期,自2005年政府出台扶持发展高档旅游饭店政策后,促进高档旅游饭店建设。一批高档酒店申请星级评定。1月7日,全省镇级首家四星级旅游饭店——燉煌大酒店正式挂牌。1月28日,全省第一家县级市四星级旅游饭店——爱乐假日酒店举行开业10周年庆典。2月27日,帝豪酒店由三星级酒店晋升为四星级旅游饭店,荣誉大酒店获省旅游星级饭店评定委员会评定为四星级旅游饭店。2月28日,宝龙酒店申请评定五星级旅游饭店,12月通过国家旅游局组织的五星级初级评定。4月,市政府出台《关于调整充实打造品牌之都鼓励政策的通知》,鼓励建设四星级、五星级酒店,对扩建的四星级、五星级酒店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80万元、160万元;对新建的四星级、五星级酒店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200万元。5月18日,晋江英华大酒店获批为四星级旅游饭店。以上4家四星级酒店各获得市政府奖励金100万元。至此,晋江市四星级旅游饭店有5家。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十七卷,内容包括:政区与自然环境、国土资源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综合经济实力、品牌、开放与开发、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建筑与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业、旅游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