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安海龙山文化旅游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7220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安海龙山文化旅游区
分类号: F592.757
页数: 3
页码: 585-587
摘要: 本文包括安海、东石、永和3个镇,旅游资源以“古”为主要特色,集中分布于安海、东石的安海湾沿岸及北部的灵源山。主要旅游景点:灵源山、灵源寺、安平桥、龙山寺、三里街、安海朱祠、星塔、东石寨、白沙古战场、古檗山庄、南天寺、龙江寺。
关键词: 晋江市 旅游业 文化旅游区

内容

该区包括安海、东石、永和3个镇,旅游资源以“古”为主要特色,集中分布于安海、东石的安海湾沿岸及北部的灵源山。主要旅游景点:灵源山、灵源寺、安平桥、龙山寺、三里街、安海朱祠、星塔、东石寨、白沙古战场、古檗山庄、南天寺、龙江寺。
  一、灵源山
  位于灵源街道。灵源山海拔305米,是泉南一座名山,山上有泉南最享盛名的寺庙之一灵源寺和众多古人留题的摩崖石刻。灵源山的松涛涧响,幽岩怪石,吸引方外之士来此修持,历代还有不少儒生住山结庐读书。灵源山间,古人留题的摩崖石刻十分丰富,有“灵壶天”“步云关”“望江石”“石镜道人之塔”等摩崖石刻。除题字石刻而外,灵源山天然怪石亦多奇趣。山间还有“玉犬吠日”“金蟾望月”“老蚌生珠”诸般名色的怪石,皆惟妙惟肖,引人入胜。
  二、灵源寺
  位于灵源山上。“自古名山僧占多”,相传早于隋初开皇八年(589年),有僧人于灵源山顶立寺祀奉观音大士,常有紫云盖上,故号“紫云寺”。隋初名僧一粒沙曾来此驻锡。唐代又有道士蔡明浚来庵隐居,与寺僧守净共同扩建。宋嘉祐元年(1056年),御史吴中复、吴中纯昆仲于此隐居修道。元末明初,陈友谅举事兵败,其骁将张定边亦遁于此山,削发为僧,号沐讲禅师并建新寺于山腰。经历代僧众保护修葺,千年古刹灵源寺成为泉南最享盛名的禅林之一。
  三、安平桥
  位于晋江市安海镇。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因桥长近五里俗称“五里桥”,东连晋江安海镇,西接南安水头镇,横跨在两市交界的海湾上,是古代首屈一指的长桥,历来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誉。1961年3月4日,经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龙山寺
  位于安海型厝村。古名普现殿,又名天竺寺,俗称观音店。因位于安海型厝村北的龙山之麓,故名龙山寺,是驰名海内外的千年古刹、佛教寺院。龙山寺中文物有“三绝”:圆通宝殿内供奉的主尊千手千眼观音、圆通宝殿前的一对清道光年间立的辉绿岩盘龙柱、寺两侧的钟鼓楼内的一鼓一钟。龙山寺殿宇巍宇宏观,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在台湾200多座龙山寺,其建筑形式与安海龙山寺大体相同,供奉也相同。安海龙山寺是研究闽台关系史的重要史迹之一。
  五、三里街
  正名为“中山路”,分为南、北、中三段。最早的一段南路始建于民国8年(1919年),是近代安海商业最为繁茂的街道,安海商业发达的一个缩影。在老街上品尝安海的土特产、风味小吃。安海还保留着很多的传统习俗,最著名的为每年端午节的“唆锣莲”活动。
  六、安海朱祠
  位于安海镇镇政府驻地西侧兴胜境。宋嘉定四年(1211年)始建,历代重修,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重建。祀朱熹,故名朱文公祠,又名启贤祠。祠占地面积932平方米,坐北向南,由门、庑廊、大成殿组成。大成殿面阔三间,进深五间,抬梁式木构架,硬山式。天井中立宋代“杏坛”碑1方、清乾隆年间《重修启贤祠》残碑1方。另有明代黄凤翔、黄汝良撰文的《安海新设驻镇馆记》2方,是从原安海驻镇馆移来。安海也因朱祠而素有“二朱过化”之美誉,历代人文荟萃,从宋至清,中举200余人,得进士100余人。
  七、星塔
  位于安海镇,是民族英雄郑成功少年读书处,一座四角五层实心楼阁式砖塔,周围用白花岗岩长条石围成护拦。单边长2.4米,通高16.6米,底座是用石头砌成的,每节砖叠涩稍挑檐,每节缩小,四面作假门。第三层西面嵌有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郑成功的叔叔郑芝鹏撰写的《重建星塔小引》碑记一方,第四层嵌有“星塔之塔”石刻,塔刹作葫芦形。
  八、东石寨
  位于东石镇,相传原是春秋时代闽中畲家寨,当时有畲族聚居于此,后徙居闽东,遂人去寨空,年久荒落。隋朝开皇年间,旧寨重修,改名为东石寨。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东石寨又进行一次重修。南宋,东石寨开始成为读书讲学的文化基地。明末,郑成功为抗清复台在东石寨安营扎寨,招“五虎”“布九营”,把古寨作为整军练武、筹粮筹款的一个重要基地。
  九、白沙古战场
  位于东石镇正南方向,是石井湾两岸的河流汇入大海冲积而成的一个半岛,正对金门岛,探入石井湾,扼守通向石井、东石、安海、水头等繁华集镇的航路,成为兵家必争之地。郑成功据守金门、厦门抗清时,东石寨是他的水操台、指挥所,白沙则是他主要屯兵基地。与东石寨一起被晋江市政府列为民族英雄郑成功遗迹保护区。
  十、古檗山庄
  位于东石镇檗谷村。占地1.7万平方米,整体四方圆角形,坐西北朝东南,讲究对称,是一座建于清末民初的古园林建筑、私家墓园。进门匾额外楷书“黄氏檗庄”,内篆书“终为史庄”,分别为名家张骞、陈宝琛手迹。坊门及“息庐”“檗荫楼”“景庵”及“瞻远山居”等中西混合式建筑,内有近代名人的题咏石刻190多方,名人180多人,近代书法金石艺术于一室,堪称近代书法大全。2001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十一、南天寺
  位于东石镇许西坑村,又叫石佛寺,是一座建于南宋的寺庙。寺内有二宝,即南天寺摩岩造像和“泉南佛国”石刻。南天寺摩岩造像雕在巨岩崖壁间,外浮雕一殿堂式佛龛,高7米,宽16米。三尊石佛富有唐代雕刻手法的风格余韵,是宋代继承唐代石刻艺术风格的作品。南天石佛为泉州地区所罕见,实为难得的佛教石窟。南天寺留下很多名人的墨宝,两侧石坡上的“泉南佛国”四个大字,每字高达2米多。1985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十二、龙江寺
  位于东石镇凉下村,因东石港古名龙江,而取名龙江寺。龙江寺历经多次修建,拥有相当规模。寺庙占地约2000平方米,建有砖石土木结构五开间的前殿、大殿、后殿三座,各殿之间铺着宽阔的石埕。大殿左右建钟楼、鼓楼各一座;前、后殿两旁起盖厢房。1991年,晋江县政府公布龙江寺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十七卷,内容包括:政区与自然环境、国土资源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综合经济实力、品牌、开放与开发、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建筑与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业、旅游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