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青阳商务旅游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721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青阳商务旅游区
分类号: F592.757
页数: 3
页码: 579-581
摘要: 本文介绍了青阳街道和其周边的旅游景点,包括草庵、华表山古寨、紫竹寺等,以及陈埭丁氏宗祠等文物古迹。
关键词: 晋江市 旅游业 商务旅游区

内容

以青阳街道为中心,包括梅岭、罗山、灵源、西园、新塘等5个街道,池店、陈埭及西滨3个镇。该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城市风貌、街市商贸旅游富有特色,旅游业的基础设施、娱乐设施较为齐全,是晋江市旅游业发展的中心和依托。主要旅游景点:草庵、华表山古寨、紫竹寺、陈埭丁氏宗祠、涵口古民居、庆莲寺、白毫庵、庄用宾故居、状元衙、石鼓庙与乡贤祠等。
  一、草庵
  位于晋江市罗山街道办事处苏内村,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摩尼教遗址。摩尼教发源于公元3世纪古波斯,约在7世纪末传入中国。元至元五年(1339年),摩尼教徒在华表山麓雕刻摩尼光佛像。庵前曾建龙泉书院,明代古文运动领袖王慎中等人读书于此,有“草庵十八硕儒”的美称。近代著名高僧弘一法师(李叔同)3次驻锡草庵,留存碑记、楹联等墨宝。1996年,草庵石刻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草庵景区还有万石梅峰、千年古松、摩崖石刻、华表山古寨等景点。
  二、华表山古寨
  华表山古寨东西两面下边都一二百米深的绝壁,且山势高峻,道路崎岖,寨顶常有野兽出现,老百姓称为“鬼子寨”,是晋江保存较完全的一处古军事遗址。古寨的寨门坍塌,残墙高度自1米多到3米不等,沿着山头分东西两面路向东北方向延伸,在东北方又结一座寨门。山顶地形狭长,寨墙南北相距近180米,东西相距约50米,像一颗橄榄,总长度360多米。
  三、紫竹寺
  相传始建于隋朝,唐朝时迁建于半山,明朝洪武年间又迁于此。紫竹寺坐北朝南,由拜庭、正殿和厢房组成,占地735平方米。正殿面宽三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
  四、画马石
  位于晋江市区。《闽书》记载:画马石在晋江二十八都罗裳山玉髻峰下。画马石边又有一方石刻,明正统年间乡人所刻,记述明正统十二年(1446年)灾荒,里甲无法向官府交清征派米粮,乡人逃窜他方,里长借贷先为完纳之事。“正统崖刻”“画马石”都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陈埭丁氏宗祠
  位于陈埭镇岸兜村。丁氏祠堂始建于明永乐年间,为陈埭丁姓祀祖之处。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毁于兵火,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重建,并加以扩大。清代进行过4次大修,1984年、2001年又进行整修。祠堂坐北朝南,由进门、厅堂、后堂和左右庑廊组成,占地面积756平方米。其中,三开间厅堂单独建于中央平台,庑廊连接进门、后堂,构成一个中文“回”字,而且在后堂右后角截去一角,正好与传统书法“回”字右上角的折角一样为其最有特色之处。
  1979年,经落实民族政策,陈埭丁氏回族的民族成分得到确认。1985年,陈埭丁氏宗祠辟为晋江博物馆回族史馆,以大量资料图片和实物展示陈埭回族形成、发展的历史。1991年2月16日,联合国“海上丝绸之路”综合考察队到陈埭考察,参观陈埭丁氏宗祠、陈埭回族史馆,并在祠堂右侧植下一株友谊长青树并立碑纪念。陈埭丁氏宗祠是研究泉州海交及古代阿拉伯人入籍中华的重要实物证据。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六、涵口古民居
  陈埭涵口古建筑群有明、清、民国不同时期的民居,是一片闽南古民居博物馆。陈紫峰祠、石埕祖厝、容斋宗祠、陈德烟宅、陈氏宗祠、正通官衙,分别建筑于明、清和民国三个时期,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是晋江古民居保存较好的一处。涵口村为陈氏聚居村落,素称“北岸陈”,自陈家祖先碧溪公在元朝末年来居,注重文教,子孙学者多,科第不绝。
  七、庆莲寺
  庆莲寺的主体建筑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1992年,主持庆莲寺的是时任晋江佛教协会会长向愿师,他吸收海外佛教发展的经验,走的是“服务大众—积累资金—扩大影响—还馈社会”这条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利用社会捐赠,1997年,又扩建一座高3层、面积2400平方米的宏法堂。庆莲寺也以向社会奉献爱心的实际行动来体现佛教的济世精神。
  八、白毫庵
  白毫庵始建于宋,明天启年间重修扩大为三进殿堂,清初遭战火焚毁,仅存正殿,2000年起,则由文管单位拨款及群众捐资重修,其正殿仍保留明代建筑规模。离白毫庵百步处,是张瑞图故居。
  九、庄用宾故居、状元衙
  庄宅是一座五开间三落大厝,并附有回向、护厝、石埕和水井。宅院坐北朝南,砖石结构墙体,单檐硬山式屋顶、抬梁式和穿斗式混合的木构架,具有典型的明代闽南建筑风格。
  十、石鼓庙与乡贤祠
  石鼓庙始建于宋代,原先供奉福佑帝君,后又供奉吴真人、仁福王、顺正大王等。庙因地处石鼓峰而得名。先前在这小山上有一块圆而薄的大石,架在石上,敲击时会发出“镗镗”的声音,所以称为石鼓,“石鼓传声”是青阳八景之一。石鼓庙的建筑,保持着明代重修的格局,祠庙排列如曲尺形。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十七卷,内容包括:政区与自然环境、国土资源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综合经济实力、品牌、开放与开发、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建筑与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业、旅游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