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邮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7200
颗粒名称: 第一章 邮政
分类号: F632.757
页数: 4
页码: 561-564
摘要: 本文介绍了晋江市邮政局在1988年正式挂牌成立,之后不断进行改革和发展,包括设立多个邮电分局和投递段道,开展农村乡邮改革等。业务方面,函件种类不断增加,包括信函、明信片、印刷品等,还开办了商业信函、广告信函等业务。
关键词: 晋江市 信息业 邮政

内容

第一节 设施网络
  1988年9月15日,根据福建省政府《关于设立石狮市的批复》,石狮市邮电局正式挂牌成立。晋江县邮电局与石狮市邮电局分设,石狮、蚶江、永宁、祥芝4个邮电分局(所)划归石狮市邮电局管辖。
  1990年,城区投递发展至5段,投递员也相应增加至5人,均用自行车为投递工具,每日上午集中投递一次,报刊直投到户。城关网点新设北路、青华和曾井等3个邮电支局。
  1991年,实施农村乡邮改革,磁灶、罗山、陈埭、池店、白安等邮电支局所属的46个邮政代办点实行邮件到县邮电局自取制度,农村投递路线减至24条,单程786千米。
  1995年8月,经泉州市邮电局批准,设立安海、东石、龙湖、金井、罗山、陈埭、磁灶、英林和内坑等9个邮电分局,下辖所属村邮电支局。
  1997年1月1日,实施泉州邮区中心局体制,泉州至晋江间的干线邮路增至5条,邮件由泉州经转衔接福厦、福泉、泉漳邮车发往全国,与世界各地通邮。同时,为配合泉州邮区中心局体制的实施,农村投递区域按行政区域作重新划分,增设罗山的罗裳线、后林线,磁灶的张林线等3条农村邮路,使农村邮路增至27条,单程894千米。
  至1999年上半年,电信业的发展,农村邮路减少至22条,单程728千米。
  2000年,晋江市委、市政府把晋江邮政投递体制改革作为当年为民办实事的十四个项目之一。同年3月20日,晋江邮政深化投递体制改革暨农村投递城市化工作拉开序幕,建立一支融服务与经营于一体,高效率、多功能、高质量、创效益的投递员队伍,在确保普遍服务的基础上,开展商业性服务,提升投递服务质量和水平。
  2006年,基本完成晋江邮政投递体制改革工作,城区、农村直投率上升至95%以上。同年,报刊流转额攀升至近4000万元,比2000年改革之初流转额翻近3倍。同时,开始在各乡镇增设收投分部。
  至2007年底,全市邮路总长度8239千米,共有邮路251条,农村投递路线总长度7417千米、农村邮路209条,城市投递段道达42条,总长度822千米。拥有专用邮运邮车15辆、邮政汽车65辆(其中包括大吨位邮件运输车3辆、邮政储蓄专用车6辆、速递专用车27辆、投递专用车10辆等)。全市邮政营业支局所16个,其中设在农村的分局、所有13个,邮政储蓄网点21个,邮政进社区委代办点50个,报刊亭31个,便民服务站250个。全市邮政信筒信箱126个。全市邮政有信报箱群348处,邮件处理(物流配送)中心1个、电子化、机械化、自动化以及信息化的普及,大大提高邮件的处理效率。
  第二节 业务
  一、函件
  1988年,县邮电局经办的函件包括:信函、明信片、印刷品、盲人读物、挂号邮件、特种挂号信函、有声信函、国内国际航空邮件、保价信函、邮政特快、特快专递、商业信函及代发广告等10余种。当年,人均邮寄信函2.5件,是1950年的4.2倍。
  1990年7月31日起,经国务院批准,实行新的函件资费标准,是40年来第一次较大的资费调整,资费调整幅度1.5倍左右,调整种类涉及信函、明信片、印刷品等10余种。
  1991年,开办商业信函业务、“中国邮政贺年(有奖)明信片”业务。同年7月,台湾邮政开办收寄大陆的航空挂号函件业务,发来的函件,一律按港、澳地区发来的同类函件投递。
  1993年4月12日,为推广使用商业广告信函,市邮电局为用户提供交寄对象名址、邮政编码、信息咨询和商业信函的设计、印刷、交寄等服务。
  1995年1月,开办国际邮政电子信函业务,通达美国、英国、瑞士、日本及中国香港等23个国家和地区。
  1996年12月1日起,信函资费进行调整。信函每重20克或其零数,不分本埠外埠均为0.50元;明信片0.40元;印刷品每重100克或其零数0.30元;盲人读物按水陆路平常邮件寄递免费。
  1999年,信函资费再次调整。首重100克内每重20克,本埠0.60元,外埠0.80元;明信片0.60元,印刷品首重100克本埠0.30元,外埠0.60元。
  2003年,组织策划并寄递第一次“七一”党员问候明信片,该活动在当年《人民日报》刊登并报道。
  2006年,信函资费再度提高。首重100克以内每重20克,本埠0.80元,外埠1.20元;明信片0.80元;印刷品首重100克本埠0.40元,外埠0.70元。2007年继续执行这一资费标准。
  至2007年,市邮政局经办的函件主要有:信函、明信片、邮简、印刷品、盲人读物、挂号函件、邮送广告、义务兵免费信件等种类。当年,函件实现收入761.2万元。
  二、包裹
  1988年,县邮电局包裹种类有:民用普通包裹、商品包裹、航空包裹、快递小包、航空快递小包、“用户用专袋”包裹等。当年,包裹收寄量629833件,为1977年的13倍、1951年的155倍。
  1990年7月31日起,调整国内包裹资费,包裹资费随之上调150%。同年,撤销快递小包、航空快递小包、“用户用专袋”包裹。
  至2007年,市邮政局包裹种类有:国内普通包裹、国内快递包裹、航空包裹、航空运水陆路包裹、水陆路包裹、国际托运包裹等。同年,包裹业务实现收入380.3万元。
  三、特快专递
  1988年6月18日,县邮电局开办寄递时间性强的特快专递特许业务,紧接着又推出邮政快件业务,交寄业务量剧增。当年,特快专递业务主要包括内地特快专递业务及港澳台特快专递业务、国际特快专递业务。
  1995年11月1日,邮政快件最高保价限额由1万元提高到5万元,保价费率不变。同时取消快件退回费按原资费50%计收的规定,快件退回改按水陆普通挂号邮件退交寄人。
  1996年12月1日,特快专递资费进行调整。起重100克以内,每重20克或其零数2.00元,100—1000克以内每续重100克或其零数2.50元。
  1998年12月25日,市邮政局改革速递业务经营管理体制,成立速递公司负责全市特快业务生产、经营、服务一体化的管理。配置人员10人,其中经理1人,业务管理营销员2人,揽收及驾驶员5人,“185”特服台2人。揽收车自接到各基层单位或“185”报告后,一般在30分钟内到达相关支局,金井、英林、东石、深沪、龙湖60分钟到达。每天17时30分至次日8时只受理大宗直递业务。
  1999年11月25日,市邮政特快业务收入突破1000万元大关,提前1个月完成全年任务。
  2000年7月6日,市邮政与汽车运输公司、香港快递公司联合开办香港直递快件业务。
  至2007年,市邮政局特快专递业务主要有车证专递、身份证专递、法院专递、次晨达、次日递、礼仪专递、代收货款、国内特快专递、国际特快专递、中国速递国际快件等业务种类。当年,特快专递实现收入2001万元。
  四、邮政汇兑
  1988年,县邮电局汇兑主要分为普遍汇款和电报汇款。当年,县邮电局开发汇票约8万张。
  1990年7月31日起,每笔汇款最低汇费改为0.30元,电报汇款电报费每件2元。
  1996年12月,修订的汇费每汇1元(不足1元按1元计算)汇费0.01元,每笔汇款汇费最低1元。
  1999年3月,调整后的资费为每汇1元收0.01元,每笔汇款汇费最低2元,最高50元,附言费每个汉字0.10元。退款、改汇、挂失每笔2元。
  2000年,开通电子汇兑业务,结束原来信汇的汇兑方式,实现汇兑电子化,缩短汇兑时限。
  2001年1月,汇票收入139.94万元,创晋江邮政单月汇票收入纪录。
  2003年,邮政汇票收入1074.66万元,比2001年增幅143.3%,迎来业务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
  至2007年,市邮政局汇兑包括普通汇款、电子汇款、加急汇款和特急汇款、礼仪汇款和西联汇款等。当年,汇兑实现收入1464.7万元。
  五、报刊发行
  1988年,县邮电局报纸品种数448种,杂志品种数1273种;社会报刊发行站15个,农村信报箱15个。当年,县邮电局实现报刊流转额116.7万元。
  1989年,零售报纸品、杂志发行品种比1983年开办报刊零售业务初期分别增加35种、138种。
  1992年10月,市邮电局恢复各种报纸破月、杂志破季订阅,配备专职发行员,各分支机构均有兼职人员办理整订、破订和零售等,方便广大订户。
  1997年,成立信报收投公司,负责全市报刊收订业务和信报投递工作。
  至2007年,经市邮政局邮发的报纸及杂志品种上万种,各类信报箱20194个。当年,完成流转额2740万元,超额完成泉州邮政局下达的力争任务指标,完成流转额绝对量居全国县(市)局前列。
  六、集邮
  1988年,由于县邮电局集邮业务起步较晚,只在县局开办集邮门市部。当年,集邮种类主要有邮票、邮品、集邮用品等,集邮实现收入近18万元。
  1989年2月15日,成立县邮票公司,并相继开办安海、金井、东石三个集邮点。10月,毓英中学老师王朱唇的集邮“华侨民信局始末”在北京参加中华全国集邮展览,获得金奖加特别奖。当年,集邮分会6个,集邮协会会员835人。
  1990年,集邮收入251943元,比1984年增加10.5倍。配备专职人员3人,兼职人员7人进行集邮的经营管理。2月,在县总工会大楼举办著名邮票设计家万维生邮票设计展览。8月,毓英中学老师王朱唇的集邮“华侨民信局始末”参加新西兰世界集邮展览,获得大银奖。当年,县集邮协会举办邮展6次,集邮分会展出10次,推动集邮事业的发展。
  1994年,市邮票公司更名为市集邮公司。
  1999年12月19—21日,晋江市直党工委、市邮政局、市电信局联合举办“庆澳门回归”集邮展览。
  2000年4月16日,市集邮协会在市邮政局召开“新千年邮学研讨会”。10月6日,由市邮政局与东石镇政府共同策划的《今日东石》明信片开始发行,全套16枚,首次发行16万枚。
  2001年7月1日,晋江市委宣传部、市邮政局、市集邮协会在敏月公园联合举办“纪念建党八十周年”集邮展览。11月8日,由市邮政局策划设计的《中世纪“东方第一大港”——泉州港》普通邮资封开始发行,一套12枚,发行量5000套。同时,还启用一组以晋江文物保护单位为体裁的风景戳。
  2002年11月5日,市邮政局与市旅游局联合制作发行一套以“晋江旅游风光”为体裁的邮资明信片。
  2003年4月17日,与晋江市工商银行达成合作协议,开发制作“晋江工商银行”个性化邮票5000版,成为泉州地区首笔开发数量最多的业务。
  2004年4月10日,成功打造《晋江品牌之都》个性化邮票画册1800本。11月6日,市集邮协会召开第五次会议及举行邮展。
  2005年9月5日,成功运作“十运会”个性化邮票项目,共为运动会制作邮册、邮折各1000本(内含个性化邮票3000版)。
  至2007年,集邮种类主要以邮票、邮品、集邮用品等为主。当年,集邮专业累计实现业务收入172.58万元。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十七卷,内容包括:政区与自然环境、国土资源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综合经济实力、品牌、开放与开发、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建筑与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业、旅游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