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道路运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719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道路运输
分类号: F512.757
页数: 8
页码: 528-535
摘要: 本文介绍了晋江市的运输工具和运输业务。运输工具方面,介绍了汽车、拖拉机、摩托车和非机动车等交通工具在晋江市的发展和使用情况。其中,汽车逐渐成为主要的客货运输工具,而拖拉机和摩托车的运输功能逐渐被汽车取代。
关键词: 晋江市 交通运输业 道路运输

内容

一、运输工具
  (一)汽车
  随着公路网络快速发展,以及运输市场的开放,个体运输户纷纷购置汽车,经营公路客货运输。客运车辆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由普通车型逐步发展至20世纪90年代末基本为空调车、豪华舒适型和出租小轿车;货运车辆从小吨位普通货车发展到大型货车、专用货车、集装箱车和危险化学品货物运输车。
  (二)拖拉机
  晋江县(市)参加营运的拖拉机有方向盘式和手扶式两种,一般在农村运载砖石、沙土、建筑材料和农产品等货物。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农村硬化路网发展,拖拉机运输基本被汽车运输取代。
  (三)摩托车
  摩托车分为二轮、三轮摩托车两种。摩托车具有体积小、轻便灵活、便于走街串巷的特点,被众多群众选为短途货运及作为代步工具,况且投资少、成本低、收益快,也被维持生计的下岗职工、农闲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作为首选职业,个人购车参与载客营运,成为晋江时兴的交通工具。
  (四)非机动车
  手推车分为独轮、双轮两种。曾经担负着晋江城乡的短途货物运输,20世纪80年代后,机动车发展而被取代,只作短途自货自运的辅助工具。
  自行车俗称脚踏车,分为二轮、三轮两种。20世纪80年代后,二轮脚踏车基本没有参加营运,只作群众短途代步工具。晋江三轮脚踏车一般是在自行车左侧增加一轮,三轮之间安装车架,载货的三轮车在车架上放置木板,可载货物重量100—150千克。载客的三轮车则在车架上放置双座位车斗,可载客2—3人。20世纪80年代后逐渐减少,至2007年,尚有为数不多的三轮车在市区和镇区内载客。
  二、运输业务
  (一)客运
  1.客运班车运输
  1988—1990年,晋江公路客运仍然以国有企业为主导,发展缓慢,全县仅有1家地方国营晋江县汽车运输公司独家经营。1990年,全县客运量310.62万人次。直至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晋江公路网络日臻完善、私营企业蓬勃发展,外出商旅大幅度增长,给客运业带来发展良机,仅1992—1997年间,先后发展客运企业5家,形成国有、集体、股份、个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体系,经营范围不断扩展,开辟省内外、长短途的客运班线,缓解“乘车难”的局面。至2000年,全市拥有客运企业6家,客运量1468.98万人次,比1990年增长4倍多。
  1991年起,晋江市(县)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按照“积极支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加强管理”的方针,鼓励、支持发展农村客运,沿途设置候车亭,为农村客运提供良好环境,切实解决农村群众出行乘车难的问题。2000年,随着农村路网的日臻完善,车辆结构日趋标准化,安全舒适性逐步增强,客运班车通达深度不断扩展。至2007年底,全市13个镇、6个街道,共386个建制村(居),通过客运班车336个、通车率87%。
  2001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提高,群众出行商旅对舒适性、安全性、准点率和服务质量有更高要求。晋江市客运业为适应市场需求,由量的扩展转向质的提高,车辆配备有大、中、小型的普通客车、空调客车、豪华舒适客车;经营方面有长短途的普通客运班车、直达班车、快速班车、区间班车、支线班车及客运包车等;服务质量从“等客上门”到想方设法“引客上门”,增设售票窗口和网点,电话订票、送票上门、优惠票价、延时服务及途中服务等,以车辆高档次、服务高质量、运行高速度、班次高密度、安全高系数、管理高效率,尽量满足群众商旅需求,提高运输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客运企业健康发展。至2007年底,全市旅客运输企业8家(详见下表),拥有省际客运班线49条,通达9个省市、48个地区(主要有重庆、四川、江西、湖南、湖北、广东等);市际客运班线15条,通达省内各设区市;县际客运班线23条,县内客运班线15条(隔10—15分钟发一班)。
  2.出租车客运
  1997年,随着晋江机场通航后,每天送往迎来数以千计的海内外宾客,出租车客运悄然崛起,个人或合资纷纷购置小型汽车,组成汽车出租企业。至2007年底,全市拥有汽车出租企业4家、小型汽车144辆、总座位720位。
  3.客运站场
  晋江市客运站在客运市场活跃的推动下,年年增加,同时不断完善服务设施,提高站场集疏运功能,为旅客运输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至2007年,全市拥有四级以上客运站5个,分布在各主要镇(街道)。
  晋江市长途汽车站该站为县级客运站,设在青阳镇下行(泉安公路旁),有票房、行李房、办公室、生活区和停车场等设施,建筑面积857平方米,为一级客运站,隶属泉州市汽车运输总公司晋江分公司。1987年,晋江县城改造和公路拓宽,停车场及部分站房列入拆迁范围。1991年1月,新车站建成,次年9月正式营业,迁至地处晋江市区主干道泉安公路与迎宾路交会处。新车站按照交通部颁一级客站标准建设,占地面积8525平方米,主站房为7层、建筑面积6914平方米,停车场地面积5050平方米,20个发车位,设有宽敞、明亮的候车大厅和空调候车室,总面积1200平方米,配套设备有LED电子显示屏及大屏幕显示系统、6个微机售票窗口和条形码检票,车辆安全检测系统等,设计发送旅客能力为1万人次/日。站房外表壮观、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各项服务设施齐全,运营后全面推行“三优”(优质服务、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三化”(服务过程程序化、服务质量标准化、服务管理规范化)服务,业务范围不断扩展,并与泉州、石狮汽车客运站微机联网售票、检票和调度。至2007年,营运线路辐射全国1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02个地区及省内9个设区市,日发班车200余班次,日平均发送旅客6000人次。
  晋江市汽车站1991年6月,晋江县汽车运输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动工兴建,12月竣工,次年元月正式运营。车站为二级客运站,隶属晋江市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址设晋江市区中心繁华地段的陈埭路口,占地总面积5000平方米,其中办公楼、候车室、售票厅、广播室、询问处、行包托运处、小件行李寄存处、旅客餐厅、小卖部、茶水室及驾乘人员公寓、行包仓库、标准化公共厕所等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前后停车场(含通道)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发车位10个。配套设施有安全消防、广播通信、电子显示屏幕、行包搬运、洗车台、车辆安全检测等设备,设计日发送旅客8000人次。
  至2007年,经营省际长途和省内中短途的客运班线50多条,日均发送旅客5000人次,在跨省长途班车上安装车载移动电话,为旅客的商旅生活提供方便。
  安海汽车站1997年8月建成投入运营,为三级客运站,隶属泉州市汽车运输总公司。址设安海镇区风炉角。占地总面积11321平方米,其中站房及配套设施面积2830平方米,于主要承担安海及周边乡镇的省内外长短途客运,日均发送旅客1500人次左右。
  金井汽车站1995年2月建成投入运营,为三级客运站,隶属泉州市汽车运输总公司。址设金井镇区,占地总面积6500平方米,其中站房及配套设施占地面积1250平方米,主要承担金井地区及周边乡镇的省内外长短途客运,日均发送旅客900人次左右。
  安平汽车站1995年建成投入运营,为四级客运站,隶属晋江市安平汽车有限公司。址设安海镇安平开发区,是泉州安平开发区建设配套项目之一,占地总面积736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680平方米,主要承担安平开发区的省内外长短途客运,日均发送旅客800人次左右。
  其他客运站点福建省华州集团有限公司华洲客运站、泉州市汽车运输总公司陈埭鞋都汽车客运站、晋江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青阳客运站、福建省晋江市耀狮小客车出租有限公司龙湖客运站等4个四级客运站,以及设在各镇(街道)的临时客运停靠站点178个。
  二、货运
  (一)道路货物运输企业
  1988年,随着公路网络的形成和港口建设的发展,货物流通频繁、流向范围扩大,延伸至全国各地,促进道路运输业的迅猛发展。至2000年,晋江市拥有道路货物运输企业9家,货运车辆9672辆,货运量310.67万吨、周转量30568.88万吨千米,经营主体多为个体、联户或股份制的私营企业。虽然车辆数量大有增加,但晋江市道路运输业仍然保持传统经营方式,以发展中小型普通货运车辆为主,缺少规模化、技术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企业,普遍存在效率低、效益差。2001年后,道路货物运输企业逐年递增,在多家经营、千车争运的情况下,运输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纷纷改变经营方式,适应运输市场需求,开拓发展空间,更新运输工具,培育新的增长点,逐步发展高效低耗的重型货运汽车、拖挂车、集装箱车、危货车和保鲜冷藏专用车等各种车辆,经营整车货运、零担托运、直达快运、集装箱运输和危险化学品运输,并以“安全便捷、优质高效、价格合理、诚信经营”的服务质量,走出门、请进来的办法组织货源。至2007年底,全市拥有道路货物运输企业42家,货运车辆12642辆、总载重23481.97吨(其中危险货物运输车72辆、总载重612.8吨)。
  (二)道路货运站
  1988年,随着运输市场的扩大开放,晋江县社会上创办道路货运站蔚然成风,全县拥有货运站130多家,主要业务是为道路货物运输提供信息、组织货源、配载运输和集疏运、仓储等服务,提高车辆周转率,促进道路运输业发展。但是,晋江县道路货运站总体特征规模小而散,经营主体多为个体或私营企业。是年,经有关部门清理整顿,其中54家符合条件获准经营。
  2000年,晋江市贯彻执行上级关于清理整顿运输市场秩序的文件、会议精神,制订《晋江市清理整顿客货运输市场秩序实施方案》,坚持“加强调控、放管结合、健康发展”的原则,严把准入关,实施企业经营资质评定,支持、鼓励货运企业重组合并、壮大发展,走规模化、集约化路子。经过全面清理整顿,促进货运站健康发展。至2007年,全市拥有货运站44家,分布在各主要镇、街道。
  三、搬运装卸
  1988年,晋江县有安海、东石、青阳等3个集体搬运公司(站),隶属县交通局管辖。是年,这些搬运装卸企业发生新的变化。东石搬运公司于1988年与泉州东石港务站合并,改为东石港务公司,隶属泉州港务管理局管辖。安海搬运公司由于安海港航道淤浅,码头迁建,1988年11月原码头停止搬运装卸作业,职工纷纷自谋职业,至2007年,该公司名存实亡。青阳搬运站,原专营晋江市区汽车货物运输的搬运装卸业务,也因汽车专线货物运输的发展,以及各大型工厂、企业内部均设有自货自装自卸的搬运队等原因,造成业务萧条而解体。至2007年,晋江市的码头货物装卸作业均由港口码头企业自行承担。市区货物短途搬运大多数由社会上散工临时组合承担。
  四、车辆维修
  1988年,晋江县机动车辆维修业随着运输业发展应运而生,特别20世纪90年代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市民普遍用机动车作为代步的时兴工具,各类机动车保有量猛增,维修行业随之迅猛发展,经营主体多为个体或股份制的私营业户,规模较小、设备简陋,技术差、效益低,未能适应市场发展需求。至2000年,全市拥有汽车维修业户88家(其中一类1家、二类24家、三类63家)。
  2001年起,晋江市汽车维修业在维修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稳步发展,各维修企业更加重视科技发展,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着力更新设备,抓紧人才培训,完善服务功能,增强安全意识,提高维修质量,为交通运输业发展起到辅助作用。至2007年,全市拥有机动车维修企业133家,其中一类9家、二类31家、三类89家、摩托车维护(二类)4家,分布在全市各镇(街道)。
  此外,还有少数个体维修业户,未经主管部门批准,擅自经营摩托车维护业务。
  五、机动车驾驶员培训
  1983年初,由晋江县汽车运输公司与港商合作创办晋江县汽车驾驶员培训学校,教练车20辆,是晋江首家的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1989年,随着业务的扩展,教练车增至30辆,学校年收入70万元。1992年,进一步完善教练场地,新增教练车20辆,是年培训学习收入120万元。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宽裕型的生活不断提高,市民普遍以车代步,各种机动车保有量日益增长,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成为社会热门。2004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晋江市推进驾驶培训服务的市场化,打破驾驶培训行业的垄断,真正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低价的服务。至年底,全市拥有驾驶培训机构9家。
  驾驶培训市场开放后,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练场地设施和车辆设备更加完善,为行车安全起到辅助作用。至2007年,全市拥有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12家。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十七卷,内容包括:政区与自然环境、国土资源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综合经济实力、品牌、开放与开发、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建筑与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业、旅游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