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房地产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7179
颗粒名称: 第二章 房地产业
分类号: F293.3
页数: 4
页码: 512-515
摘要: 本文介绍了晋江市城镇住房制度改革自1988年开始,经历了从单位分配到商品房出售的结合,到开展清房工作和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再到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和加快住房建设的过程。晋江市房地产开发始于1982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房地产开发逐渐形成热点。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数量逐年增加,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也呈现波动变化。
关键词: 晋江市 房地产业 城镇住房

内容

第一节 城镇住房制度改革
  1988—1993年,晋江县(市)城镇住房仍实行单位分配和商品房出售相结合的方式,以及允许个人自建房,保障城镇居民住房。
  1994年,晋江市开始开展清房工作,对全市39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住房标准进行登记和清理。1995年,清房工作对象扩大到科、局级及基层所、站的领导,共计1158人。住房公积金制度在全市陆续推行。此后,相继出台《晋江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公房租金标准的通知》和《关于简化办理出售公房和界定集资房产权手续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
  1999年,晋江市政府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更名为晋江市住房委员会,并下设办公室。随后,相继出台《晋江市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实施方案》和《晋江市职工住房公积金支取办法》等文件。2000年,市房委会出台《晋江市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交易实施方案》,报省住房委员会审批。至此累计审批购房改房上市交易申请420户。2001年,市房改工作以中低档收入家庭为对象,实行具有社会保障性质和商业性并存的住房信贷办法,累计归集公积金1.92亿元,实际余额1.42亿元,个人贷款余额3471万元。2004年,开始实施住房工龄补贴,累计向7049户家庭发放补贴5154万元。
  第二节 房地产开发经营
  晋江市房地产开发始于1982年,当时仅有4家房地产公司,均属县、镇政府设立,但主要采取计划与商品经济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人们住房难的问题。
  1993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和投资环境的改善,房地产开发形成热点。当年,全市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87家,其中成片开发的有福埔、安平和东海安3家独资企业及市土地开发公司,外商独资开发35家,中外合资16家,中外合作2家,全民6家,集体24家;另外中介公司3家。领取工商执照的45家,注册资金12.86亿元,办理资质证书的开发公司有26家。随后,房地产市场逐年发展。1994年,有资质证书的开发公司58家。1997年,全市有房地产开发企业57家。通过年度资质年检50家,其中三级企业1家、临时三级企业7家、四级企业42家,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额1.42亿元。1998年,晋江市有房地产开发企业54家,比上年减少3家,其中通过年度资质年检合格的44家,比上年减少6家,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12436万元,比上年减少1800万元。1999年,全市有房地产开发企业60家,比上年增加6家,其中通过年度资质年检合格的40家,比上年减少4家,未参加年度资质年检的17家,3家未列入年度资质年检范围,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7215万元,比上年减少5221万元。2000年,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61家,通过年度资质年检的开发企业36家,未检25家,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353万元,比上年减少2862万元。
  2001年,晋江市全面开展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清查工作,规范开发企业的经营行为,限制越级开发和杜绝无证开发行为。当年登记在册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有61家,通过年度资质年检37家,比上年增加1家,未通过年检24家,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845万元,比上年减少508万元。2002年,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0892万元,比上年增加2.8倍。2003年,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约3亿元。2004年,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37家,其中三级企业6家,暂定三级企业30家,暂定四级1家,房地产开发投资12.37亿元,同比增长255.7%,房地产施工面积154.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6.6%,新开工面积50.6万平方米,增长144.2%。2006年,全市共有房地产开发企业52家,其中二级企业1家,三级企业5家,暂定三级企业37家,四级9家;房地产开发投资22.84亿元,同比增长84.64%,全市房地产施工面积112.8万平方米,同比减少21.28%,新开工面积52.22万平方米,同比减少23.2%,竣工面积18.54万平方米,同比减少23%。
  2007年,通过政府合理引导,由恒安、安踏、九牧王、菲莉、爱乐和晋兴等市龙头企业通过成立专业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进入市房地产市场,促进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随着晋江市房地产开发经营市场的不断升温,福隆花园、宝龙花园、华泰国际新城、新世纪豪园、锦绣花园、福环花园、兰峰—城市花园、世纪花园、江滨花园等大批现代居住小区相继建成。
  第三节 物业管理
  一、物业公司
  2001年,城镇建设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以75%的出资比例组建晋江市综合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为全市第一家主营物业管理的有限责任公司,并承接建筑面积11.38万平方米的竹园小区物业管理业务。主要围绕小区的功能特点,摒弃传统管理模式,坚持走社会化、专业化、企业化和经营化的新路。2002年,晋江市设立专营物业公司3家。2003年,组建本地物业管理企业2家。2004年,全市有资质的物业管理企业5家,外来企业备案5家。2005年,物业管理企业12家;2006年,物业管理企业15家;2007年,物业管理企业18家。
  二、管理
  2001年,市综合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组建后,物业管理由该公司承担。
  2003年,晋江市为加强物业管理,更好维护业主权益,提高物业公司服务质量,着重抓好住宅小区业主管理委员会的组建和物业管理队伍建设,对新开发的住宅小区业主管理委员会的组建和物业管理措施,要求开发商在商品房预售审批阶段就要制定物业管理过渡措施,协助5个住宅小区成立业主管委会。2004年,大力推动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专业化、市场化,成立6个居住小区业主委员会。对新开发的住宅小区强制推行物业管理措施,对开发项目进行前期物业管理。2005年,对新开发的住宅小区强制推行物业管理措施。2006年,强化前期物业委托管理,以竹园小区为试点,积极探索以社区管理为核心的新物业管理模式。2007年,指导竹园社区、金明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积极探索以社区管理为核心的新物业管理模式。物业服务更为规范,物业服务人员素质得到较大提高,物业服务水平得到较大提升,业主委员会成立数量有所增加,业主对物业服务认识更为广泛。
  第四节 房地产中介服务
  一、机构
  2004年,根据《中共晋江市委办公室、晋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晋江市规划建设与房产管理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确定晋江市规划建设与房产管理局房产管理科的职责是负责全市房地产行政管理工作,指导和规范全市房地产市场;负责房地产转让、抵押、房屋租赁、房地产中介管理和房地产市场信息的综合统计。
  二、服务
  2006年,晋江市开始实行备案制度,规范房地产中介机构经营行为。2007年,着重强化中介服务监管,坚决取缔无资质的房产中介。按照监管分离的原则,将可以由市场配置、社会管理、行业自律、中介服务的事项全部放开,将房产评估、测绘等辅助性工作全面推向市场,重点抓好房产中介服务中心建设,积极筹建房产中介服务协会,建立健全考评机制,实行优胜劣汰,方便群众办事。
  第五节 房地产市场管理
  一、机构
  1988—2003年,晋江县(市)没有设置专门房产管理机构,其房产行政管理职能由城乡规划建设局管理。
  2004年,根据《中共晋江市委办公室、晋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晋江市规划建设与房产管理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确定市规划建设与房产管理局房产管理科的职责是负责全市房地产行政管理工作,指导和规范全市房地产市场;负责编制实施全市中、长期房地产业发展规划;负责全市房地产二、三级市场管理,负责房地产转让、抵押、房屋租赁、房地产中介管理和房地产市场信息的综合统计;负责全市房屋拆迁管理工作,指导全市物业管理工作,规范房地产交易活动和其他市场行为。
  至2007年,此机构及其职能没有变化。
  二、管理
  1988—1994年,晋江县(市)政府对房地产交易管理较为松散,而由民间自发进行交易。
  1995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管理机构从登记、评估、鉴证、纳税至最后发证,实行“一条龙”服务。全市房地产交易市场开始稳步发展。全年办理房地产交易142宗,房地产抵押鉴证246宗,接受房地产委托评估282宗。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针对房地产开发市场的融市和住房商品化的进一步发展,晋江市于2001年对市房地产交易评估工作实行责任到人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推行业务公开。全年完成房地产评估298宗,房地产过户监证150宗。2002年,以市区住宅小区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发展房地产市场。新批准房地产开发企业4家,全市达到40家。
  2004年,房地产二级市场逐渐活跃,二手房交易总额6513.8万元,同比增长43.5%。晋江市出台《晋江市规划建设与房产管理局转发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品房销售管理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的通知》,制定经济适用房建设计划、普通住房平均建筑面积售价标准、稳定住房价格意见。
  至2007年,市场总体保持发展态势。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十七卷,内容包括:政区与自然环境、国土资源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综合经济实力、品牌、开放与开发、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建筑与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业、旅游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