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经营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7167
颗粒名称: 第七节 经营管理
分类号: F719
页数: 2
页码: 495-496
摘要: 本文介绍了晋江市在餐饮、住宿业和文化娱乐市场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宣传和严格的管理,同时对生活服务业进行了日常监管。
关键词: 晋江市 生活服务业 经营管理

内容

一、餐饮、住宿业宣传推介
  1988年,晋江县政府没有开展第三产业方面的宣传推介。
  2000年起,通过结合宣传晋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旅游景点和旅游业的发展,宣传晋江市住宿、餐饮业的情况,尤其是地方名小吃的情况。
  2006年7月18—24日,晋江市风味小吃亮相SM国际广场,市旅游局负责组织的”中华——闽南名小吃大荟萃”活动。这次活动汇集晋江当地的名小吃20种和全国各地名小吃40余种,群众反响热烈。
  2006年10月21,晋江市首届旅游美食周正式开幕。首届美食节推出的小吃有上千种,摊位180个,其中包括40个晋江老字号摊位,38个台湾风味小吃摊位。
  2007年4月19—22日,由市政府主办的晋江市地方风味小吃展示活动在SM国际广场隆重开幕。来自12个镇(街道)的38个商家近百种地方风味参与。
  二、文化娱乐市场管理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针对晋江娱乐业的特点,晋江县(市)坚持“导向正确、总量适当、结构合理、效益提高”的发展方向,在健康的基础上求繁荣,努力培养新项目,管好老项目,搞活经营,突出繁荣,严格管理。20世纪90年代末,娱乐业管理主要是融入文化市场日常管理工作,通过日常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整改落实。随着1998年《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1999年7月1日《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的正式施行,娱乐业管理从“抓审查、引导进行社团登记和文化市场监查”三个层面进行。至2006年3月1日《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出台施行,娱乐业的管理工作在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中的地位日益明显。针对文化市场出现与其发展相违背的不良因素,非法出版的图书、音像制品、利用电子游戏机赌博等有悖于社会公德的现象时有发生。2004—2007年,市文化主管部门在加强日常管理的同时,长期开展“扫黄打非”工作和专项治理活动,共收缴各种盗版侵权音像制品98124片,其中涉黄音像制品3200片,各类非法出版书刊7118万册、电子游戏机板1918组。同时,在市“扫黄打非”领导组办公室的协调下,根据晋江市“扫黄打非”工作方案,市文化局与公安、工商、教育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并连续3年举行“4·16”知识产权保护日系列活动,每年组织销毁非法出版物活动,达到打击违法、保护合法、教育群众、净化市场的目的。
  三、生活服务业日常管理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晋江县(市)餐饮、住宿业及理发、洗理服务业由商业局、卫生局管理,每年组织1至2次检查,根据上级要求进行1至2次抽查。
  20世纪90年代,建立工商行政管理局,基本生活服务业由工商行政管理局进行资质登记、管理,但因点多面关服务广,难以管理过来。文化、体育服务业,由文化、体育部门每年组织1—2次检查。电视、电脑、洗衣机及电话、手机等电器,基本处于无人管状态。旅游业由市旅游局统一管理,废旧物资回收由供销部门负责,因市场经济的发展,亦基本处于以市场调节为主状态。
  以上情况,至2007年基本没有大的变化。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十七卷,内容包括:政区与自然环境、国土资源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综合经济实力、品牌、开放与开发、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建筑与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业、旅游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