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农副产品购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715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农副产品购销
分类号: F715
页数: 2
页码: 471-472
摘要: 本文介绍了晋江市供销社在农副产品购销中发挥重要作用,1988年直接收购、推销,1995年改为代理购销,1998年后转为服务型社会购销。
关键词: 晋江市 商品经营 农副产品购销

内容

一、购销组织
  1988年,晋江县供销社系统在生产服务中,对农副产品实行经营型的直接收购、推销。县供销社有专业公司土产日杂公司、果品食杂公司、食品厂,各基层社设立收购站,承担农副产品收购工作;销售则由公司、厂对区内外进行批发,公司与基层社门市部承担市场零售业务。为发挥供销社系统优势,采取“分购联销”的方法,即由分布于各乡(镇)基层社的收购站就地向农民收购;收购总量联合销售,根据市场需要对区内外进行批发,为基层企业提供服务。
  1995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精神,晋江市逐步改经营型直接收购为代理型间接购销。即在不排除“分购联销”的前提下发展代理购销形式,组织农副产品代购、代销、代办、代加工或与涉农部门组织联合经营。
  1998年,晋江市农副产品信息网络开通后,供销社系统把农副产品购销服务重点放在社会流通服务上,变代理型间接购销为服务型社会购销服务。把信息网络获取的农副产品市场信息经分析、预测后,在网上进行发布。有关信息情报、编发的信息刊物除发给供销社系统农副产品经营单位外,也及时向专业社(协会)和社会农副产品经营的企业通报,让专业社(协会)或企业根据市场信息,联系农户成片种植、组织收购、加工和销售,以加速农副产品生产、流通协调发展。这种服务型农副产品购销体制至2007年未变。
  二、收购与销售
  1988年,晋江县供销社直接向农民收购农副产品,主要收购品种有“菌、笋、果、菜”四大项目。菌类主要是香菇、蘑菇、草菇、金针菇等;笋类主要是竹笋、芦笋、笋干等;果类主要是龙眼、荔枝及其干制品等;菜类主要是洋葱、菜花、包菜及其干制品等。是年,晋江市社农副产品采购总额2373.33万元,其中“四大项目”收购额2201万元,占农副产品采购总额的92.74%。收购的农副产品除供应味精厂和罐头厂作为原料外,其他大都安排供应市场。
  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特别是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些商贩参与农副产品收购、运销,供销社经营量持续下降,即使传统经营品种也不例外。1988—1995年,晋江供销社统计12个传统经营品种,平均降幅90%以上,其中8个品种没有收购。面对农副产品购销直线下降的局面,供销社秉承为农服务的宗旨,推行代理经营,对外地商贩直接进入农村驻地收购、自销自运的,供销社也本着只要能够把农副产品推销出去,不致因产品霉烂、变质,导致农民或外地客商造成损失的,也尽力给予支持。
  1998年起,随着晋江市农副产品信息网络的使用和完善,供销社逐渐退出农副产品购销行列,改为及时收集、传递、发布各地农副产品价格、产销、技术、需求信息,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发展农副业生产。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十七卷,内容包括:政区与自然环境、国土资源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综合经济实力、品牌、开放与开发、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建筑与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业、旅游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