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商品市场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715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商品市场建设
分类号: F713.50;F713.1
页数: 6
页码: 460-465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晋江市市场体系和集贸市场的发展情况。晋江市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开始进行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探索,并建立了多个市场,包括农贸市场和小商品市场等。进入21世纪,晋江市进一步加快了市场建设和规范管理的步伐,形成了多样化的服务、多渠道流通的商品交易市场。在集贸市场方面,晋江市市区(青阳)市场由三类市场组成,包括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和生产要素市场。
关键词: 晋江市 市场建设 商品市场

内容

一、市场体系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晋江县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较早进行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探索。1988年,晋江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审时度势,抢抓机遇,把培育发展、建设市场作为实现“晋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1989年,建立陈埭小商品综合市场,当年投资16万元(累计28万元)建成两层永久性市场,总面积达950平方米。当年5月,华洲水产品市场开业。同年,青阳农贸市场争取投建;安海交易、生活综合市场在筹建中;建设深沪市场纳入计划。1991年6月,全省市场管理工作会议召开,晋江县被列为市场发展的重点。从此,晋江县(市)集贸市场建设步伐加快,采用“谁投资、谁受益”的办法建设多样化服务、多渠道流通的商品交易市场,纳入市场建设和增置配套设施的有深沪、东石、磁灶、紫帽、英林、安海农贸市场和青阳综合市场二期工程。各乡镇、村都陆续的建起小商品市场及农贸市场。
  1999年,根据市政府的工作部布署,计划部门在全面总结“九五”市场建设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深入调查研究、与有关部门共同完成市场建设“十五”发展规划。2001年,按照“强化规划、超前建设、规范管理、注意效益”的要求,把市场建设与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城乡建设总体规划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推进商品市场建设步伐。福埔机动车辆市场、磁灶天工陶瓷建材城二期工程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并有投资2000万元的曾井果蔬市场及竹园综合市场,总投资近2亿元的陈埭鞋材商贸市场正在加快建设中。市政府对大商贸、大流通市场十分重视,将中国鞋业城、华洲水产品批发市场等一大批市场项目纳入前期储备。
  至2007年底,按市场群体分类、较大型的集贸市场有28座,其中农副产品综合市场15座、农副产品市场1座、工业消费品市场5座、消费综合市场3座,其他消费品市场2座、生产资料市场3座,市场总建筑面积69778平方米,总投资2030万元,摊位3350个,全市农副集贸市场年成交额9.2亿元,生产资料市场成交额2.5亿元。
  二、集贸市场
  (一)市区(青阳)市场
  1988年,晋江县城(青阳)市场由三类市场组成(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生产要素),包括县城周边的陈埭、罗山区域规划建设的各个市场。其中,陈埭鞋材市场建于20世纪80年代,由周边乡村筹资兴建,形成一纵二横(3条街沿街店面)规模,集鞋业原辅材批发、零售、储运、鞋机展销为一体。整个鞋材市场长约1000米,有商家300多家,主要经营各类鞋材及制鞋设备,年成交额约20亿元,是当时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鞋材市场之一。该市场拥有经营户410户,年成交额达20多亿元。以其“全、新、优、廉”等特点吸引全国各地的客商,辐射面达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制鞋业是晋江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仅陈埭镇就有制鞋企业1600家,2001年,总产值658亿元,出口交易值14.2亿元。2003年,晋江市和陈埭镇政府着手兴建鞋业专业市场。2005年,鞋业城建成投入使用。鞋城总投资2.5亿元,用地面积1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拥有2000多家鞋业专业店面,设有商务展览中心、原辅料区、鞋业机械区、成品展区、仓储区等,是一个集商贸、展览为一体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2006年4月19日,陈埭鞋材商贸市场正式开业。开业至2007年,市场日人流量达3万人次,物流上千吨,日交易额几千万元。
  青阳曾井综合市场 位于晋江市迎宾路北侧,由晋江市市场服务中心、晋江市青阳街道办事处、曾井社区三方共同投资联合创办的大型综合性农贸市场,总投资3000多万元,2002年建成,占地面积22000多平方米,呈“口”字形型两层框架结构,为晋江市最大的综合市场,该市场由曾井综合市场责任有限公司单位主办,以批发及零售为主,经营类型主要有肉类、蔬菜、水产品、干果、水果、熟食等。2004年,市场从原来的1.47公顷扩建成3.47公顷。市场布局分三个区域,即农贸市场区、蔬菜批发区、零散商户交易区及大型停车场。其中,12000平方米钢结构铁棚专做蔬菜大批发交易场所,蔬菜年交易量14万吨;农贸市场建筑为三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一层设有127间店铺,二层7000平方米作为商场、仓库招租,8880平方米钢结构大棚,设有336个摊位,34位熟食摊位及无公害专售店、活鲜店,26间服装店及40个服装摊位,以及小五金、水产品批发,市场年客流量达300万人次以上,年成交额达10亿人民币。至2007年,各类经营户500家,其中食品经营户366家,日成交额80万元。
  青阳钢材市场 位于青阳镇区曾井、下行地面。1992年晋江撤县建市以前,主要是在公路两侧空地、店面经营。1992年,为加快市场建设步伐,由晋江市工商局牵头,联合曾井、下行村委会,并经晋江市委、市政府批准立项,预先动用土地6公顷,用于建设晋江市生产资料市场。1993年元旦,建成晋江市生产资料市场(简易搭盖),并投入使用,原有经营者48家,年成交量7.2万吨,年成交额2.16亿元(不含外交易)。由于各种原因,部分迁至福州、莆田、漳州经营,2007年,经营户22家。
  福埔机电产品市场 位于福埔三角地带沿公路两侧,利用店面和空地作为经营场所,自1985年逐步形成。至2007年有经营户50户,主要经营国产摩托车,部分从广东省中转而入的进口机电,年交易量约1万余部,成交额约1.5亿元。
  罗山福埔机动车交易市场 由摩托车交易区和汽车交易区两大部分组成,均由地方集资筹建。摩托车市场建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占地1.34公顷,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投资1500万元。市场拥有店面230间,省级总代理20家,经营户64家,聚集上百个摩托车品牌,市场辐射到全国各地,年成交额4亿元,成为全省最大的摩托车市场之一。1999年,由政府出面牵头组织,汽车经销商投资3000万元在罗裳村建设汽车交易市场。市场占地面积35300平方米,建筑面积58000平方米,广场面积13800平方米,拥有店面18000平方米,分为A栋、B栋、C栋、D栋共四栋,三方排列中央广场,整个市场呈“凹”字形。市场于2001年12月28日投入运行,集汽车展示与销售为一体。市场投入运行当年,即被省政府列为定点扶持的全省十五大专业批发市场之一。拥有店面132间,经营户20家,辐射面达整个泉州地区,年成交额6亿元。在所属区域上,逐步形成以晋江市汽车交易市场为中心的晋江罗山汽车商业圈。至2007年,罗山汽车商业圈年销售汽车总量约6000辆,占整个晋江市汽车销量的75%。
  晋江市机电设备市场 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形成,选址于罗山福埔附近,市场功能以销售汽车、摩托车、机械设备为主,辐射全省各地及邻近各省市。同时,晋江市小商品批发市场也自发形成于此,功能集全市鞋帽服装等地产品批发零售。
  罗山食品批发市场 于20世纪90年代末形成,以罗山供销社店铺为中心的本地市场规模日大,旺季时日成交额超过500万元。1999年初,市城府征地3.33公顷(50亩)筹建社店食品市场。同年7月,首期工程4幢112间店面竣工,投资1000多万元。同年10月1日融市运营。2000年4月,二期工程3幢84间店面完工。市场总投资2700万元,共有店面7幢196间,食品经营户113户,主要经营品种为糖果、饼干,年交易额2亿元。市场经营户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属前店后厂型,即本地厂进市场设经营点,销售以本厂新产品为主;另一种是品牌代理型,即经销全国各地的某个或某些品牌的食品产品,尤其以经销广东货为主。食品市场逐渐成为集交易、加工、展销、配送、信息服务为一体,辐射全省乃至全国的专业市场。
  (二)华洲市场
  华洲市场群体由两类市场组成(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包括池店、磁灶区域规划建设的各个市场。其中,华洲水产品专业市场位于池店镇华洲村,建于1987年,是全国最早的民办市场之一,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百强”市场,也是泉州地区现存的唯一的交易量最多,辐射力最强,最有可能形成本地区专业性批发为龙头的市场群体的一个市场。该市场占地面积0.8公顷,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市场分早、晚两市,拥有经营户近300家,其中固定店(点)近100家,国有、集体企业近20家,私营、个体、合伙10家,自产自销户100多家,另有个体贩运户近500家。交易产品种类有冰鲜鱼、冷冻水产、海鲜养殖鱼类、精加工水产制品及干制品类。2000年,水产品年交易量17.5万吨,年交易额14.5亿元,上缴各项税收400多万元。华洲水产市场成为华东、华南地区甚至东南亚地区的水产品交易集散地。市场还拥有3个可容纳400多担(每担50千克)鱼货的大型冻库、11个可容纳50多担鱼货的中小型移动冻库。它成为福建省最大、辐射全国的鱼产品专业批发市场。
  华洲灯饰装潢市场 建于2000年,与水产品市场相邻,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结构包括地下停车场,地上4层营业大厅,建筑面积达8万平方米。入驻经营户107户,年成交额7亿元。
  磁灶陶瓷建材市场 建于2000年,占地面积33.33公顷,工程总投资约1亿元左右,由磁灶镇人民政府陶瓷城开发有限公司与香港天工制模公司合资创办。市场入驻商家206户,汇集国内外中、高档知名陶瓷品牌400多个,配套大型产品展示厅、仓储配货中心、专业物流运送,是福建省规模最大仍至全国有影响力的专业陶瓷市场,也是全国各大陶瓷品牌进驻福建的首选市场。整个磁灶镇登记在册的陶瓷生产企业有409家,花岗岩石板材生产企业56家。该市场的建设使晋江市陶瓷产品辐射到全国各地,促进晋江市陶瓷、石材行业的发展。
  东山陶瓷建材市场 位于磁灶南部,有350多间店面,是福建省规模最大的二级陶瓷建材产品集散地。主要是通过对广东、福建两地的破损陶瓷回收再加工,或者购买广东陶瓷的余货在省内低价出售。该市场由东山村村长带头,村民买村里的铺面形成的,设有管理中心,于1998年对外营业,迅速成长为辐射海西的知名陶瓷市场。
  (三)晋南市场
  晋南市场群体由两类市场组成(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包括龙湖、金井、英林、深沪、永和区域的各个市场,深沪、围头市场功能集全国各地农副产品、工业品开展对台贸易,为台湾企业产品进入大陆市场提供交易场所;晋南服装辅料、材料专业批发市场,功能集服装原辅材料,为晋南服装加工业提供购买原辅材料场所。这一市场群体地理位置毗邻石狮,面对金门,基础设施完善,交通条件优越,深沪、围头的对台贸易初具规模。
  (四)安海市场
  安海糖烟批发市场及安平开发区糖酒批发市场,集全国各地农副食品、酒类、罐头等日用品并形成辐射闽东南地区的集散地。其中安平糖酒市场建于1996年,占地面积为3.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34万平方米,由安海糖酒行业公会牵头,群众集资投建,共投入资金6000万元,拥有店面450间。该市场功能集全国各地副食品、酒类、罐头、饮料等,市场年成交额5350万元,交易辐射面延伸到厦门、泉州、莆田等闽东南地区,是福建省规模较大、辐射面较广的糖烟市场。
  至此,晋江市集贸市场由市区(青阳)市场、华洲市场、晋南市场、安海市场4大市场群体构成。
  三、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2005年2月,商务部在全国启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工作,晋江市为全国首批试点县(市)之一,市供销社(中联集团总公司)、福建捷龙商业有限公司为晋江市“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单位。市商务局贯彻落实商务部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开拓城乡消费市场,促进和扩大农村消费,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保障农村市场食品安全。全面组织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改造、建设一批新型“农家店”。2005年,建设完成改造“农家店”78个,2006年,建设完成改造“农家店”61个,2007年,建设完成改造“农家店”63个。2005年,市商务局被商务部授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先进单位,并在2006年省经贸委召开“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会议上作典型经验介绍。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十七卷,内容包括:政区与自然环境、国土资源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综合经济实力、品牌、开放与开发、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建筑与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业、旅游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