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淡水养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713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淡水养殖
分类号: F326.4
页数: 2
页码: 425-426
摘要: 本文介绍了晋江市淡水养殖品种丰富,但发展受水资源短缺和环保限制,早期尝试工厂化养殖失败。后期以生态养殖和观赏鱼养殖为主,产量逐年上升。
关键词: 晋江市 渔业 淡水养殖

内容

1988年,晋江县淡水养殖主要品种有:青、草、鲢、鳙、鲫、鲤、鲈、罗非鱼等,养殖方式有池塘养殖、湖泊养殖、水库养殖、河沟养殖等,养殖模式以水面承包经营为主。由于淡水养殖受水资源短缺限制,加上晋江境内龙湖、新垵水库等几个大水面水体列为饮用水源保护区,发展缓慢,基本停留在粗放经营状态。
  20世纪90年代初期,青阳镇霞浯村的青阳淡水养殖场、龙湖镇衙口村的晋江市华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设水泥池工厂化鳗鱼养殖场,陈埭镇桂林村的晋江市陈埭宏滨特种水产有限公司集约化养鳖,西滨军垦农场精养中华绒毛蟹,都曾轰轰烈烈开展一阵子,终因养殖技术、价格波动等原因而失败。
  1998年,内坑镇双宅水库发展小网箱养鱼,网箱规格1.5×2.0×1.5(深)米,共350箱,当年投放罗非鱼(彩虹鲷)、鳜鱼(桂花鱼)鱼苗13万尾,投喂全价配合饲料,收获产量60吨,1999年产量75吨。
  1999年,龙湖群英养殖场同龙湖乡政府签订龙湖承包经营协议,对龙湖大水面进行渔业综合开发,承包期限20年。不久之后,龙湖被确定为饮用水源保护区,渔业生产开发力度受到限制,不得投饵,只维持生态养殖方式。
  2001年,晋江市建荣水族生物基因有限公司在东石镇草洪塘自然村建设台商独资企业,引进马来西亚及中国台湾生物基因技术和设备,应用现代生物基因工程改良遗传特性,从事各种高经济价值的观赏鱼生产与销售。本项目是农业结构调整和晋江与台湾农业合作的新突破。引进百余个观赏鱼品种。主要成果有:转基因鱼苗的成活率由低于10%提高到70%,“孔雀鱼”和“血艳红”等鱼类全雄化转性研究获进展,“三色神仙”和“金头玻璃仙”品种改良获得实用效果并成为拳头产品,“杂交慈鲷”开发成为极具潜力新品种,快速育肥技术使观赏鱼培育时间缩短1/3,家庭式水族箱“海洋潮汐式生物处理系统”更可靠实用。
  2007年,全市淡水养殖面积454公顷,产量3035吨,其中池塘养殖116公顷1248吨,湖泊养殖211公顷1422吨,水库养殖74公顷234吨,河沟养殖50公顷115吨,其他养殖3公顷16吨。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十七卷,内容包括:政区与自然环境、国土资源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综合经济实力、品牌、开放与开发、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建筑与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业、旅游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