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畜牧兽医技术推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7133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畜牧兽医技术推广
分类号: F326.3
页数: 3
页码: 422-424
摘要: 本文介绍了晋江市畜牧兽医技术队伍、技术推广与应用、技术服务的相关内容。晋江市畜牧兽医技术队伍健全且技术力量强,截至2007年,市、镇(场)、村三级畜牧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共有畜牧兽医人员372人。在技术推广与应用方面,重点推广了畜禽良种和畜牧兽医实用技术,如集约化畜禽养殖配套技术、畜禽免疫程序和疫病综合防控技术等。在技术服务方面,建立了高优畜牧业示范基地,并提供牧医技术示范推广。
关键词: 晋江市 畜牧业 畜牧兽医

内容

一、畜牧兽医技术队伍
  1988年,晋江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体系较健全,技术力量也较强。全县有畜牧兽医人员519人(其中县站29人,基层站51人,民间兽医员及防疫员439人)。至2007年,市、镇(场)、村三级畜牧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共有畜牧兽医人员372人,其中在职干部、职工35人(技术干部23人、全民职工5人、集体所有制职工7人),动物检疫员68人,村级防疫员193人,此外有村(场)动物防治员76人。在干部职工中,有高级畜牧师和高级兽医师5人,畜牧师和兽医师13人,助理牧医师和牧医技术人员5人。这支队伍是晋江市“科技兴牧”的主力军。1996年,晋江市人民政府受省政府“畜牧生产先进县”表彰,市农业局同时获得省政府“畜牧生产先进单位”奖励。1999年12月,晋江市畜牧兽医站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单位”称号。
  二、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与应用
  (一)推广畜禽良种
  生猪良种推广 1988年起,晋江县重点推广“杜长大”瘦肉型猪杂交组合,即杜洛克公猪X(长白猪公猪X大约克母猪)的二元母猪=杜长大商品猪。至2007年,全市建立包括纯繁场、二元母猪扩繁场和外三元商品仔猪场在内的种猪场11个,全市“杜长大”瘦肉型猪杂交繁育体系基本建立。
  蛋鸡良种推广 主要为引进、推广罗斯、伊莎、罗曼、迪卡等多个国外蛋鸡良种,1995年以来,重点推广美国海兰蛋鸡良种,成为蛋鸡生产的主导品种,2007年全市规模场商品存栏99.6万羽,绝大多数是海兰蛋鸡。
  肉鸡良种推广 1997年起,引进、推广红布罗、星布罗、矮洛克、艾拨益加等多个国外快长型肉鸡良种,重点推广美国艾维茵肉鸡良种。2007年,全市存栏2.7万羽,年出栏约30万羽。引导养殖场(户)发展优质肉鸡生产,先后引进“仿土鸡”、永安麻鸡、德化黑鸡等多个优质肉鸡良种,2007年,全市存栏优质肉鸡10.3万羽,年出栏约46万羽。
  其他畜禽良种推广 1988年起,先后引进和推广应用的畜禽良种有丽佳鸭、永安山麻鸡、丹麦红牛及其杂交的丹闽奶牛、摩拉水牛及其杂交奶水牛、波尔山羊及其杂交肉羊、沙能奶山羊等。至2007年,全市经省农业厅审批的种畜禽场13个,引入一批畜禽品种成为主推的当家品种,使养殖场(户)畜禽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
  (二)推广应用畜牧兽医实用技术
  推广集约化畜禽养殖配套技术 1992年起,重点推广一系列集约化(工厂化)畜禽养殖配套技术,从场舍规划布局、设计建设、良种引进繁育、饲养管理和防疫灭病等方面给予场(户)全面技术推导,先后建成50多个设备设施较先进、集约化程度较高的技术密集型畜禽养殖企业。“自繁自养”猪场全部采用母猪定位保胎、高床分娩哺乳和仔猪高床保育及仔猪早期断乳技术,有的还采取人工授精、“全进全出”工厂化养殖技术;商品蛋鸡场(户)全部采用集约化笼养技术,有的还引进安装自动化设备(包括鸡舍自动调温、自动输送饲料、自动捡蛋、自动清粪);肉牛采用定位舍饲快速肥育、氨化秸秆和种草养畜等配套技术;以及畜禽全价饲料,“EM”有益微生物等生态型绿色添加剂的一大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兽药的应用,提高畜禽场(户)的科技含量、装备水平和生产效率。此外,新灵农牧公司等场的高楼养猪、上厝养鸡场的高楼养鸡以及紫岭、三益等农牧场的林地放牧养鸡技术的研发应用,开创晋江市发展节地型畜牧业的新模式。
  推广畜禽免疫程序和疫病综合防控技术 1997年起,晋江市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加强动物保护工程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灭病方针,组织对国家规定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鸡新城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实施强制免疫。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对其他动物疫病(如猪丹毒、猪萎缩性鼻炎、伪狂犬病、猪乙型脑炎、细小病毒病、鸡法氏囊病、鸡传支、禽出败、鸭瘟、兔瘟等)进行预防接种,推广科学免疫程序,有效地建立动物免疫带。加强动物疫病监测,发现疫情及时采取隔离、消毒灭源和扑灭措施,病死畜禽严格按GB16548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病情扩散,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三、畜牧兽医技术服务
  (一)建立高优畜牧业示范基地
  1995年起,晋江市农牧部门坚持以畜禽规模场(户)为依托,把技术推广和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贯彻市政府提出的“大力抓好农业综合开发和‘菜篮子工程’,重点建设‘四·五’农业高优基地”的决策,先后建立和挂钩一批规模较大畜牧科技示范基地。至2000年,建立生猪存栏千头以上(良种母猪百头以上)“自繁自养”瘦肉型猪场20个,常年存栏蛋鸡、蛋鸭万羽以上的禽蛋生产示范基地场15个,以及年出栏5万羽以上肉禽生产示范基地场15个。
  (二)提供技术服务
  1997—2000年,市农牧部门组织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一师一专题”活动,把牧医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和试验科研课题安排到每位高、中级技术职务人员对技术难题组织攻关。1998—2001年,又实行“专业技术人员定点挂钩畜牧场(户)”制度,结合开展技术示范推广和技术攻关,为畜禽规模场(户)提供无偿技术服务,共挂钩29个场(户)。
  (三)开展技术培训
  1988—2007年,晋江市(县)农牧部门每年举办牧医技术培训班或技术讲座2—3期,邀请省内外有关专家、教授及本市专业技术人员授课,培训内容涉及畜禽良种繁育、饲养管理、防疫灭病、无公害与标准化生产、粪污源处理与综合开发利用、生态畜牧业等方面的新技术、新成果、新工艺。至2007年,先后举办牧医培训班42期,受训人员达4000多人次。有123人取得《农民技术员证书》,有3人被评为农民技师、2人为农民高级技师职称;动物检疫员全部取得《动物检疫员资格证》,其中初级工10人,中级工49人,高级工14人,技师3人;取得《村级动物防疫员证》人员193人。1994—1996年,承办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动物检疫检验函授班(中专),学员38名,其中24名获得结业证书。派出中、高级牧医人员任市科协农函大兼职教师,为农函大学员讲授有关课程,先后有多期学员取得《结业证书》;1999年9月—2002年6月,由市农业局配合市科协联合举办一期农函大畜牧兽医中专班(学制三年),参加学习学员46人,有43人经全部17门课程考试合格取得《毕业证书》(国家承认的学历);2002—2007年承办福建农林大学成年教育畜牧自考大专班授课点,学员31名,9人获得毕业证书。另外,派员帮助镇、村开展数十期相关技术培训,协助当地驻军培训“军地两用人才”等工作。
  (四)技术咨询服务
  1988—2002年,市(县)、乡镇畜牧兽医站设立牧医技术咨询服务部8个,每年免费为畜禽场(户)提供技术咨询服务4万多例次,诊疗畜禽疾病3万多例次,还组织大批全价饲料、预混合饲料和兽药器械等供应广大饲养场户,实行低偿优质服务。市畜牧兽医站科技咨询服务部加盟“全国农业新技术新产品传播网”,先后组织开展20多项新产品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此外,还通过印发《牧医科技简讯》、出版《牧医科技墙报》等方式为场(户)提供市场和科技信息服务。
  四、畜禽产品标准化生产
  (一)发展无公害畜禽生产
  2003—2007年,晋江市指导有关畜禽规模场按照农业部颁布实施的无公害畜禽产品生产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准则)组织生产,从产业环境、基础建设、生产投入品(饲料、兽药等)、饲养管理等各个环节实施严格的质量安全控制措施。先后有12家畜禽规模养殖场通过省农业厅的无公害畜禽基地场的产地环境认定和农业部的无公害畜禽产品认证。其中:无公害猪基地场有福成、新灵、新滨、联兴、华昌、安邦、新菲华、金利达、三和9家,常年总存栏生猪5.12万头,年可出栏无公害生猪达8.45万头。无公害蛋鸡场有儒南、上厝和桂山三家养鸡场,常年存栏蛋鸡26.5万羽,年产无公害鲜蛋3610吨。
  (二)建立畜禽标准化生产示范场(区)
  2005年起,晋江市绿色保健蛋品有限公司建成高标准蛋鸡鸡舍和自动化生产线,强化生产管理,保障鸡蛋的质量安全,并开发生产鸡粪有机肥上市销售,保护生态环境,被省农业厅列为“2005—2008年无公害蛋鸡农业标准化示范场(区)”,并于2007年向农业部申报“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蛋鸡养殖标准化示范区”项目,获得立项。2007年10月起,建立生猪标准化规模场2个,即晋江市双宅水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晋江市三和养殖有限公司,分别得到中央和省、市的补助扶持资金60万元,主要用于扩建标准化猪舍及猪栏设施,扩大种猪饲养和粪污源整治设施建设。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十七卷,内容包括:政区与自然环境、国土资源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综合经济实力、品牌、开放与开发、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建筑与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业、旅游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