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种植技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7128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种植技术
分类号: F326.1
页数: 4
页码: 410-413
摘要: 本文介绍了晋江市在农作物栽培技术方面进行了多项改革,如水稻的育秧技术、机械化插秧,花生的地膜覆盖栽培,玉米的覆膜栽植和甘薯的脱毒苗应用等。植保技术方面,针对水稻、甘薯、大小麦、玉米、花生、甘蔗、蔬菜和荔枝龙眼等作物的病虫害进行了有效的防治。
关键词: 晋江市 种植业 种植技术

内容

一、栽培技术
  (一)水稻栽培技术
  1988—1995年,晋江市(县)主要是进行育秧技术改革,传统的育秧方式,早稻育水秧遇低温阴雨天气容易烂秧;后改为旱育秧、卷秧、铲秧等方式提高抗逆性,但均因场所限制无法大面积推广。
  20世纪90年代后期,又推广商品化育秧,统一集中育秧,提早季节,提高育秧质量,统一组织验收,连片0.33公顷以上,湿润秧每公顷补贴250元,抛秧每公顷补贴1300元。
  2005年起,推广机械化插秧,采用该技术可减轻劳动强度,解决雇工难问题,又提高插秧质量,实现水稻生产的节本增效、高产稳产。机插育秧又是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关键环节,机插水稻育秧的特点是播种密度大,标准化要求高。机插秧苗须具备秧板标准、秧苗个体健壮两方面的基本要求。常用的机插育秧方式有软盘育秧、双膜育秧。按床土的干湿分为湿润育秧和旱育秧。应用机械化插秧后,达到“节本增效显著,增产效果明显”的推广目的,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2007年,晋江市推广面积达到333.33公顷。
  (二)花生栽培技术
  1988年,晋江县花生的播种方法继续按过去采用双粒穴播,但因春播期间遇低温阴雨,易烂种而造成严重缺苗。1999年起,应用春花生覆盖地膜栽培技术,覆膜栽培后花生出苗快,出苗率高,植株长势强,不仅减轻早春低温阴雨对花生出苗影响,也解决生育后期夏旱的危害,每公顷增产二至三成。至2007年,累计推广0.4万公顷,增产2700吨。
  (三)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1988年,晋江县玉米继续按过去采用双粒穴播、稍大后抽苗、补苗方法种植。1999年起,晋江市玉米使用覆膜栽植,使早春玉米提早播种,减少因低温造成缺苗失苗情况,提前上市。使用覆膜栽培技术比露地栽培提前10天收获,,产量高效益好,每667平方米增产100千克左右。至2007年,累计使用玉米覆膜栽培技术达0.33万公顷左右。其间,玉米也由传统单一饲料改为鲜食+加工+饲料等多样化模式。
  (四)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1988年,晋江县甘薯采用传统栽培方法,在大面积生产中,由于薯块整齐度差,虫孔(槽)、龟裂和破损严重,收贮期间又因湿害、冷害等导致软腐病、黑斑病的影响,商品薯率一般只达到50%—55%。为提高商品薯品质,达到优质、高产、增收的目的,1998起,甘薯高产栽培以应用脱毒甘薯苗为主。脱毒薯苗比未脱毒苗生长健壮,萌芽性好,出苗提高,产量提高,1998—2007年,累计推广达3.33万公顷左右。
  二、植保技术
  (一)主要病虫害
  水稻 稻飞虱、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铁甲虫、大螟、稻瘟病、白叶枯病、细条病、纹枯病。
  甘薯 麦蛾、小象虫、茎螟、小地老虎、蔓割病、疮痂病、丛枝病,甘薯瘟。
  大、小麦白粉病、锈病、粘虫、地老虎。
  玉米 玉米螟。
  花生 蚜虫、蛴螬、锈病。
  甘蔗 二点螟、长蝽象、条螟。
  蔬菜 小菜蛾、菜青虫、斑潜蝇、“食心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温室白粉虱、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晚疫病、炭疽病。
  荔枝、龙眼 荔枝蝽、龙眼角颊木虱、荔枝蛀蒂虫、“食心虫”。
  柑橘 红蜘蛛、锈壁虱、潜叶蛾、溃疡病、疮痂病。
  (二)病虫害防治
  1.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粘虫、纹枯病、稻瘟病等的防治
  “把破口、打高孵”根据“三情”(苗情、虫情、天情),“把破口、打高孵”:在稻田破口期都要做到全面施药,综合防治各种病虫害;螟卵盛孵高峰期若与破口施药时间不重叠,另施药一次,防治螟虫。根据当地的具体虫情,个别发生严重的病虫,有针对性选择特效药结合防治。
  打破口 主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兼治三化螟、粘虫等其他病虫害,每0.067公顷用螟蛾杀星40—80克+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30—50克+30%爱苗乳油15—20毫升(或满穗15毫升)。
  螟卵盛孵高峰期施药防治 每0.067公顷用5%锐劲特悬浮剂20毫升+三唑磷100毫升,或速灭抗100毫升兑水50—60千克喷雾。
  稻飞虱 每0.067公顷用10%大丰收或大功臣或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20克,兑水60—75千克喷雾。
  纹枯病、稻瘟病 每0.067公顷用“杀菌王”40克或50%“多菌灵”100克可湿性粉剂兑水50千克喷雾,可兼治各种病害,纹枯病还可用纹枯净37.5克或井岗霉素250克兑水50千克喷雾。
  施药时,注意加足水量,喷雾应均匀,田间保持一定浅水层,水稻扬花期应停止喷药,以免药害。
  2.蛴螬(金龟子幼虫)、锈病等的防治
  蛴螬 防治成虫:在成虫盛发期可放置频振式杀虫灯或黑光灯诱杀,以减少产卵量;防治幼虫:抓住花生盛花期下针期,每0.07公顷用40%甲基异硫磷300—400克,或毒丝本150—250毫升或40%一扫除30—40毫升,拌细砂土20千克进行撒施、毒杀,施药前先用小锄在花生间拉一条小沟,然后把毒土均匀条施沟中,后复土。阴雨天施药效果更好,若遇干旱要沿药沟浇水。
  锈病 发病初期可选用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1:200的波尔多液、1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喷洒,每次每公顷用药液60—75千克。
  黄曲霉 指导农户选用“抗黄1号”品种,花生黄曲霉发生与扩散。
  3.玉米螟、粘虫、蚜虫等的防治
  玉米螟 每公顷用90%杀虫单原粉35—50克拌细砂土40—50千克,撒施于玉米喇叭口,或加水60—80千克喷施于玉米心叶。或用苏云金杆菌颗粒剂700克,撒入心叶里,于早晨或傍晚施药。
  蚜虫 每公顷用10%大功臣10—20克兑水40千克,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00倍喷雾。
  粘虫 3龄前用5%高效氯氰菊酯800倍液,10%阿维高氯1000倍液,2.5%敌杀死1000—1500倍液,2.5%功夫1000—1500倍液,灭幼脲3号500—600倍液均匀喷雾。
  4.甘薯小象虫、“三病”(丛枝病、蔓割病、疮痂病)等的防治
  甘薯小象虫 每公顷用甘薯小象虫性诱芯2枚,长期诱集,在甘薯膨大期结合施用夹边肥,公顷用40%甲基异硫磷半斤拌砂土15千克撒施于甘薯藤头,周围形成平面药带后培土。
  “三病”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杜绝初侵染源为中心的综合防治措施。
  5.晚疫病的防治
  通过推广健身栽培管理防御此病害。技术要点有及时培土、生长剂控长、清沟排渍、及时清除中心病株等。
  三、肥料与施肥技术
  (一)肥料
  晋江传统肥料有人畜粪尿、土杂肥(包括垃圾肥和禽畜土粪)、各种作物的秸秆茎叶、人工栽培的绿肥,以及丰富的海肥和河泥等,20世纪80年代起,这些传统肥料用量逐年下降,逐渐被化肥取代。
  秸秆 主要秸秆种类有稻草、花生蔓以及甘薯藤。20世纪80年代,稻草大都直接在田里焚烧作肥。20世纪90年代,随着水稻收割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加上为保护机场净空,60%稻草直接回田,田里焚烧不到10%,另30%用于其他用途。花生蔓和甘薯藤约有50%直接在田里翻埋或堆沤作肥,另50%用于饲料或其他用途。
  绿肥 为推广水稻冬闲田种植绿肥,1992年,晋江市无偿向农民提供紫云英绿肥种籽,种植紫云英绿肥166.66公顷,1993年200公顷,1994年46.66公顷,1995年以后不再种植。
  海肥河泥 晋江市许多水稻专业户用来育秧。2005年以来,冬种胡萝卜等蔬菜面积不断扩大,部分专业户也用海肥来做底肥。
  化肥 随着传统各种有机肥料用量不断减少,化肥成为主要肥料,不少农户施肥都只施化肥。晋江施用化肥主要品种:尿素、碳酸氢氨、过磷酸钙、钙镁磷、氯化钾、复合肥等。1988年,全县各种化肥施用总量为39640吨,平均每公顷耕地施用量102千克。1989—2007年,每公顷平均施用量都在100千克左右,远高于全国28千克和全省59千克的水平。
  (二)施肥技术
  1988年起,随着土肥技术的进步,施肥技术有新的发展。这些新技术主要包括作物平衡施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外追肥以及各种作物配方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商品有机肥的推广应用等。
  平衡施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通过应用二次土壤普查以及2006—2007年省级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成果,根据不同作物需肥特性以及土壤地力水平,优化施肥结构,晋江市每年推广应用平衡施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都在1.33万公顷次以上,改变农户盲目施肥习惯。其中水稻施肥技术比较成熟,晋江市大部分水稻专业户都能合理搭配肥料,进行平衡施肥。
  根外追肥 20世纪年代后期,通过不断试验推广,根外追肥技术能全市大部分农户接受,1996年起,至2007年晋江市每年推广各种作物叶面肥、生长素都在0.13万公顷以上。
  新肥料推广 针对晋江农村肥料使用上存在单质化肥品种多、低浓度化肥比重大、肥料结构不合理、有机肥比例偏低等问题。2005年起,在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的基础上,晋江市组织推广作物专用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商品有机肥等新型肥料,每年推广应用新肥料0.33万公顷以上。通过新肥料推广,提高肥料利用率、改善农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十七卷,内容包括:政区与自然环境、国土资源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综合经济实力、品牌、开放与开发、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建筑与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业、旅游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