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农作物种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712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农作物种植
分类号: F326.1
页数: 10
页码: 401-410
摘要: 本文介绍了晋江市的种植面积、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水果种植的发展情况。晋江市的种植面积在1988年达到最大,之后逐年下滑。粮食作物中,水稻是主要的作物,但近年来种植面积和产量均有所下降;甘薯是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但近年来也呈下滑之势;玉米主要用作饲料;大小麦由于效益低,面积急剧下滑。经济作物中,花生、甘蔗的种植面积逐年下降,蔬菜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上升。
关键词: 晋江市 种植业 农作物种植

内容

一、种植面积
  1988年,农作物种植面积继续增加,晋江县种植总面积4.87万公顷。至1990年,种植总面积最大,达5.27万公顷。1991年起,随着耕地的不断减少,农作物种植面积整体呈逐年下滑趋势。至2007年,全市农作物种植总面积仅为2.93万公顷。
  二、粮食作物
  (一)水稻
  晋江市(县)第二大宗粮食作物。一年两季(早稻和晚稻)。1988年,种植面积1.43万公顷,产量7.62万吨;1990年,1.47万公顷,8.22万吨;1995年,1.37万公顷,8.65万吨;1996年开始下滑。至2007年,全市种植面积仅剩0.61万公顷,产量3.46万吨。
  (二)甘薯
  晋江市(县)种植面积最大宗的粮食作物。按种植季节不同,可分为冬地瓜、早甘薯、晚甘薯。1988年,种植面积1.39万公顷,产量4.56万吨。1989年起,逐年上升。1995年,1.62万公顷、5.84万吨。之后又呈下滑之势,至2007年,仅剩0.71万公顷、3.04万吨。
  (三)玉米
  晋江主要的杂粮作物。1988年550公顷、0.28万吨,至2000年达1950万公顷、1.04万吨。之后下滑,2007年仅种植1470公顷,产量0.83万吨。主要用作饲料。
  (四)大小麦
  晋江传统的冬种粮食作物之一。1990年种植面积达0.4万公顷。之后由于效益低,面积急剧下滑,至2007年只有零星种植,且主要是大麦,作为牛羊等草食动物的青饲料。
  三、经济作物
  (一)花生
  晋江市(县)的油料作物,也是旱作区的主要作物之一。2000年以前,种植面积在8000公顷以上,1995年产量高达1.58万吨,比1988年的0.71万吨增长1.2倍。2000年以后,由于受劳动力成本上升、生产效益下降等因素影响,花生种植面积逐年下降,2007年种植面积仅为3700公顷,产量0.75万吨。
  (二)甘蔗
  受效益下降的影响,1988年起,晋江市(县)甘蔗面积、产量逐年减少,1988年为1870公顷、11.4万吨,2007年只有20公顷、0.1万吨。晋江市的青阳糖厂,晋江糖厂(安海溪边),内坑糖厂等三家糖厂相继倒闭。
  (三)蔬菜
  1988年以来,蔬菜面积产量逐年上升,当年仅0.3万公顷、5.5万吨,2007年发展到1.04万公顷、18.0万吨。蔬菜产值达2.14亿元,占种植业产值4.57亿元的46.9%,比1988年的0.43亿元增长4倍,年递增8.8%。2007年全市主要蔬菜种植情况:
  叶菜类4351.93公顷、75066吨。其中:菠菜529.73公顷、8196吨;芹菜175.87公顷、3499吨;大白菜736.93公顷、12796吨;包菜(圆白菜)665.13公顷、11754吨;油菜459.93公顷、7256吨;花椰菜360.6公顷、7266吨;莴笋502.4公顷、8948吨;芥菜277.53公顷、5374吨;蕹菜(空心菜)579.87公顷、8940吨。
  瓜类 756.4公顷、12949吨。其中,黄瓜312公顷、5931吨;冬瓜98.53公顷、1820吨;丝瓜308.73公顷、4646吨。
  根茎类 2029.2公顷、39795吨。其中,萝卜1389.6公顷、27312吨;胡萝卜549.67公顷、11155吨;芋头39.27公顷、541吨;生姜10公顷、180吨。
  茄果类 948.73公顷、15372吨。其中,茄子338.67公顷、5587吨;西红柿487公顷、8375吨;甜椒(青椒)116.4公顷、1280吨。
  葱蒜类 870.67公顷、12971吨。其中,蒜头282.07公顷、4433吨;蒜苗(大蒜)85公顷、1305吨;韭菜20.07公顷、281吨;小葱325.53公顷、4259吨。
  菜用豆类 550.53公顷、8021吨。其中,四季豆(菜豆)345.87公顷、5240吨;豌豆(荷兰豆、甜豌)70.67公顷、959吨;豇豆46.4公顷、532吨。
  水生菜类 353.67公顷、5824吨。其中,莲藕314.67公顷、5269吨;荸荠17.33公顷、276吨。
  瓜果类 西瓜443.33公顷、8745吨。
  (四)水果
  1988年,全县水果种植呈上升之势,当年种植面积0.33万公顷,产量0.89万吨。1995年,0.47万公顷,产量1.1万吨。1995年起,水果生产效益下滑,水果种植面积逐年减少,至2007年,面积仅0.26万公顷,产量为0.47万吨,为历史最低产量,仅为1995年最高产量的42.7%。
  1.龙眼 晋江市(县)第一大宗水果。晋江市(县)是全国龙眼著名产区。1988年起,龙眼生产发展迅速,当年种植面积0.18万公顷,2000年0.29万公顷。2000年起,龙眼生产效益下降、生产环境变差,龙眼生产下滑,至2007年面积仅有0.23万公顷,占水果总面积的85.8%。
  2.杨梅 晋江市(县)第二大宗水果。1988—1994年,每年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600多公顷。1995—2007年,面积逐年减少,2007年,种植面积减至204公顷。
  3.柑橘 晋江市(县)第三大宗水果。主要分布在晋南龙湖、深沪、金井等镇。1988年,面积为155.93公顷,1995年为216.93公顷。1995年起,受柑橘黄龙病、根结线虫等病虫害的影响,柑橘生产严重受挫,面积锐减到2007年的8.2公顷。
  (五)食用菌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金针菌为主的食用菌生产得到很好的发展。至2007年,食用菌产量达到3607吨。金针菇成为晋江的特色产业之一,主要分布在安海和内坑两镇。金针菇一般在冬季种植,春季收获。但也可以利用空调调节室内温度,为金针菇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达到周年生产目的。安海镇桥头村许家庭就掌握空调房种菇的技术,每年生产金针菇54.9万袋,产品远销欧洲、东南亚等地。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十七卷,内容包括:政区与自然环境、国土资源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综合经济实力、品牌、开放与开发、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建筑与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业、旅游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