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质量技术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7122
颗粒名称: 第三节 质量技术管理
分类号: F427.57
页数: 3
页码: 395-397
摘要: 本文介绍了晋江县在1990年成立了技术监督局和质量管理监督检测所,并建立了4个质量检测站,配备了专职技术人员和设备,形成了社会监督网络。1991年,晋江县开展了“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建立了技术监督网络,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在1993-1996年期间,晋江市技术监督局坚持“以质量为中心,标准化计量为基础”的工作方针,加强质量监督和宏观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关键词: 晋江市 工业经济管理 质量技术管理

内容

1990年,晋江县成立技术监督局和质量管理监督检测所,按行业建立橡塑、建材、食品、机械4个质量检测站,添置设备40多台,配备专职技术人员20多人。同时,成立晋江县消费者协会及6个分会,形成社会监督网络,把监督与帮促、惩处与表彰、限劣与扶优结合起来,全县关停并转企业200多家,其中鞋类116家,吸收大中专毕业生100多人,外地技术工人1000多人到工业企业就业。派出400多人到大中专院校进修。举办财会、质量等培训班112期,培训5000多人次。经委系统还开展全面质量管理(TQC)活动,有8个企业750人取得全国全面质量管理(TQC)基础知识电视讲座统考合格证,基本消灭无标生产的现象,并编制企业管理标准和产品内控标准50多项。
  1991年,晋江县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在全县建立4个质量监督站,初步形成县、镇二级技术监督网络,全县鞋类、陶瓷、汽配、食品等行业质量抽检覆盖率均达80%以上。同时抓住科技兴企,投入2亿元,用于以企业技术、装备、工艺水平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造。新建、扩建、改造固定资产项目达800多项,增强鞋业冷粘生产流水线20多条,引进电脑绣花机和电脑自动控制圆筒织布机各300多台。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30多期,培训各类工程科技人员和业务人员2000多人次,壮大科技、管理队伍。通过抓质量、抓产品创优评优和新产品开发,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管理上等级、产品质量上档次。有25家企业分别被评为省级先进企业、基础级企业、先进乡镇企业和市级先进企业。高阻燃防火系列涂料和新牌高效节油火花塞两项产品在19届日内瓦国际发明技术展览会上获得金奖牌和铜奖牌,13个产品获部优、省优称号,还有一大批产品在全国、全省性行业评比中获奖。
  1993—1996年,按照全国技术监督工作会议精神和省、泉州市技术监督局的部署,晋江市技术监督局坚持“以质量为中心,标准化计量为基础”的工作方针,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强化技术监督,强化宏观管理,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健全质量监督机构,加强质量工作的领导。市技术监督局下设4个技术监督站,同时建立完善质量检测、计量检定、标准情报的相配套的技术保障机构,从人力、物力、财力、给予支持,形成全市技术监督网络。市政府相继成立质量工作领导小组、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和打假工作领导小组,各部门各企业配备专兼职质管员,基本形成一支质量管理队伍。二是开展宣传教育和培训,增强全民质量意识。1993年,积极配合全国1993年质量万里行活动,开展宣传产品《质量法》为核心的“晋江质量行”活动,市政府召开动员大会,并运用各种宣传媒介大力普及《质量法》知识。三是加强宏观管理,制定质量规划。如《工业标准化三年规划》《争创“闯天下”产品和侨乡名优产品规划》等;重视标准化、计量检定测试等技术基础工作,做好技术服务。1933—1995年,全市主要工业产品采用国际标准11种,受理产品标准备案522项,颁发食品标签认可213项,使用商标条形码75家。全市乡镇企业计量达标验收384家,计量器具周期受检率达到96%。强化质量监督力度,提高监督抽查的有效性。全市产品抽查的合格率从71.8%提高到78.6%。四是狠抓打假治劣工作,维护市场经济秩序。3年来,共组织产品质量大检查25次,查获假冒伪劣商品标值980万元,罚没款220万元,断掉制假售假窝点32出,查处违法犯罪分子20人。
  1997年,全市乡镇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在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新产品开放项目上投入大量的资金,在项目跟踪和督促基础上,以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入手,实行重点引导扶持。全市重点技改项目4个,总投资3440万元,新增产值1.4亿元;科技、新产品开发等项目12项,投资总额9094万元。其中申贷3599万元,新增产值3.3亿元。在政府各部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下,企业技术含量提高,为创造名牌,生产市场适销对路产品奠定基础,逐步从量的发展走向质的提高,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按照科技兴企规划,引导企业建立自己的技术开发机构或中心,走引进开发与自我研制开发相结合的道路。1997年,组织冠盛、光宇、闽南等3家企业申报省级乡镇企业企业技术中心,进一步促进企业产品质量再上新台阶。在原有省、部优名品牌的基础上,筛选浔兴、舒乐美、华尔特、鸿昌、德美、劲霸、冠盛、闽南、九牧王等9家企业上报福建省名牌产品,德美、闽南、劲霸、浔兴4家获省名牌产品企业称号;同时,申报中国乡镇企业科技奖和省科技奖各1项;协助德美、福兴、恒豪、永明等4家企业通过农业部全面质量管理达标(TQM),办理企业标准备案38个。为加快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与质量认证机构取得联系,引导企业加紧国际质量体系认证ISO9000认证前的准备工作,1997年8月底,举办质量认证业务知识培训班,参加的企业43家。冠盛、必利富、燕山、宏华、凤竹、德美、华尔特、万代好、中辉、利郎等一批企业进入认证前的咨询工作阶段,争取尽早获得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1997年,乡镇企业质检机构和质检网络也得到进一步健全。橡塑站投入资金改善检测条件,经严格审核获部级计量、机构双认证,成为全省乡镇企业唯一部级检测中心。重点企业建立与产品开发相配套的检验机构和研究机构,全市乡镇企业主要支柱行业的产品受检覆盖面和检验合格率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橡塑站、食品站、建陶站、机械站全年分别完成检验620、222、130、241批次;合格率分别为75.8%、84.7%、93.7%、88%。检验职能的强化,促进企业产品质量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提高产品质量档次。
  2001年,晋江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认真贯彻落实《质量振兴纲要》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和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加强质量宏观管理,深入开展“质量立市”活动。引导企业严格质量管理,推进贯彻GB/T19000—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积极鼓励支持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实施名牌战略,强化名牌意识,提高市场竞争力。全市有安踏、蜡笔小新、美斯达、华昊等8家企业的产品纳入“2001年福建省名牌产品”争创计划。晋江工程机械厂、营边异形石业有限公司、远东陶瓷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获得泉州市“文明杯”质量奖。一批名牌产品的涌现,进一步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开展质量认证,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坚持质量认证通报制度,严格规范管理认证咨询工作,促进全市质量认证工作顺利开展。至11月底,全市累计获得质量体系认证证书112张,产品质量认证证书72张,环境、建筑、港口等认证领域有新的突破,有45家企业正在认证咨询机构的指导下开展贯彻ISO9000系列标准,谋求认证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
  2004年,晋江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积极引导企业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推进贯彻GB/T19000—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从源头抓质量,实施名牌战略,建立企业质量档案,壮大产业集群,加快质量认证工作步伐。继续深入开展“质量立市”活动,提高全社会的质量意识,提升全市产品质量水平。全市有“金冠”糖果、“雅克”糖果、“蜡笔小新”果冻和“福马”派类食品4项产品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称号,累计9项;“利郎”西裤、“凤竹”针织面料等6项产品荣获“国家免检产品”称号,累计26项;“361°”旅游鞋、“柒牌”西服等24项产品获“福建省名牌产品”称号,累计64项。4月8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企业文化创新暨千万重奖品牌企业大会,决定拨出1824万元专用奖励基金,表彰奖励2003年度全市质量工作成绩显著的企业449家。制定并下发《晋江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充实打造品牌之都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对获得SA8000社会责任标准认证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对担任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的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3万元、2万元的优惠政策。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质量报》等20多家国内主要新闻媒体报道此次会议,激励广大企业求质量、创名牌的积极性。全市新增质量体系认证证书44张,累计679张;累计获得产品质量认证证书59家103张;新增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28张,累计30张;新增OHSAS18000认证证书1张,累计3张;新增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体系认证证书3张,累计3张。
  2007年,晋江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以品牌创建为抓手,大力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壮大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加大从源头加强质量建设工作的力度,推动“质量立市”活动深入开展,强化全社会质量意识,努力提高全市产品质量水平。全市新增福建亲亲股份有限公司“亲亲”牌糖(果冻)、福建恒达集团有限公司“AP艾派”牌印刷本、福建凤竹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凤竹”牌针织面料等3家企业3项中国名牌产品;新增福建雨丝梦洋伞实业有限公司的“YUSHIMENG”牌晴雨伞、福建惠康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的额“惠康”牌糖果等13家企业13项国家免检产品。协助上级部门做好申报2007年中国名牌、国家免检、福建名牌产品的调查摸底及指导申报工作,有锦兴三力等38家企业的产品申报“福建名牌产品”。全市累计获中国名牌产品数量居全国县级前茅;获国家免检产品企业81家88项;获福建名牌产品企业131家。4月29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发展暨工商企业界千人大会,制定出台《关于调整充实打造品牌之都鼓励政策的通知》,调整国字号品牌奖励,从50万元降低到30万元,中国世界名牌奖励从100万元提高到200万元;取消司法认定驰名商标的奖励;中华老字号、福建老字号分别列入国字号、省字号的奖励系列;增设国际标准与地方标准制定起草单位的奖励,分别奖励5万元、1万元;特别是增设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全国专业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奖励,分别奖励100万元、50万元。市委、市政府对全市2006年度先进企业进行表彰奖励,兑现奖励金额达2585万元,有效地激励广大企业求质量、创名牌向纵深发展,鼓励企业扎实地开展质量振兴工作,提高全市质量水平。3月15日,泉州市委常委、晋江市委书记杨益民到市质量监督局检查指导,充分肯定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几年来在对产业的提升、企业品牌的创建、产品的检验检测和技术标准的实施等方面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并希望要继续做好含金量高的中国名牌产品争创工作。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十七卷,内容包括:政区与自然环境、国土资源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综合经济实力、品牌、开放与开发、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建筑与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业、旅游业等。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