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营销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712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营销管理
分类号: F427.57
页数: 2
页码: 394-395
摘要: 本文介绍了晋江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鼓励企业加强市场调研和营销创新,树立品牌形象,拓展国内外市场空间,增强市场竞争力。通过政府培育市场、企业唱戏等措施,组织企业参加各种展销会、商贸洽谈会等,为企业创造活动空间。同时,晋江市还加大“走出去”战略的力度,鼓励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开拓国际市场。
关键词: 晋江市 工业经济管理 营销管理

内容

晋江市(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鼓励企业加强市场调研,开展营销创新,树立晋江品牌形象,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空间,增强市场竞争力。强化政策扶持,加快地域市场建设,完善市场体系,促进地域经济与国际接轨,带动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1990年9月,为扩大晋江产品在华东经济区的影响,树立晋江产品的声誉,晋江县组织130多家企业、1200多种名优产品到上海豫园商场展销。同时通过厦门外商投资洽谈会,搞好对苏边境贸易。全县乡镇企业出口创汇厂家增至242个,出口交货总额3.92亿元,比上年增长116.22%。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促进全县乡镇企业的发展。
  1992年,晋江县充分运用乡镇企业灵活的市场机制,把产品推向国内外市场,如在北京、大连等地举办8次名、特、优、新产品展销会,在全国各地设立2000多处销售网点,派出5万多名供销员在全国各地推销产品、收集市场信息,组织335家企业生产出口创汇产品,开拓对俄、越、缅边贸等,使产品销售额成倍增长。
  晋江市乡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市场营销工作,全市10万多名供销员遍布全国各地,建立成万个销售网点,为乡镇企业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
  1993—1995年,晋江市乡镇企业局继续配合有关部门,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办法,组织成千家企业,参加20多次规模大、影响面广的国内外各种类型的展销会、商贸洽谈会,为企业创造宽广的活动空间。1993年,晋江市乡镇企业组团参加福建省特、新、优产品展销会、昆明出口商品交易会、满洲里中蒙商贸会、北京泉州侨乡商品展销会、全国明星县(市)博览会、新加坡晋江商品展销、福建在香港举办的大型招商会等。1994年,组织参加全国服装精品交易会、上海全国商品交易会、武汉晋江商品展销会、菲律宾晋江商品展销会、第二届福建省工业博览会等。1995年,组织171个企业近千种产品参加福建省第五届农村新产品展销会;组织60个企业300种产品参加福建省第三届工业博览会;还有昆明商品交易会等。通过产品展销、新闻发布、经贸活动等,为企业创造广阔的商贸活动空间。
  1996年,晋江市继续引导乡镇企业以内销为主逐步走向外销,把国内市场的着眼点放在内陆和中、小城市,设立中转站和联销店,形成新的市场网络,把产品推向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参与竞争、拓展销售空间。根据产品的档次和区域消费特点,组织企业参加成都全国糖酒食品会、成都晋江名优产品展销会、9·9泉州交易会等。企业产品销售订货成交额获得较好效果,扩大产品市场的辐射面,提高晋江的知名度。企业在形象策划、设计、广告、意识上进一步强化,晋江名优产品广告专列和晋江食品行业广告专列打出企业品牌,把产品做广泛宣传,发挥广告效应。
  1998年,晋江市继续实行“政府培育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指导方针,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促销办法帮助企业拓展营销渠道,搞活流通环节,促进企业生产经营良性循环,组织11家企业参与“福州精品展”,由于企业产品质量过硬,获得十项金牌奖。组织21家企业赴赣州参加福建泉州侨乡商品展销会,汇集服装、鞋业、塑料制品、百货用品、电子、食品等系列产品参展。组织30多家企业数百种产品参加泉州(西安)商品展销会,产品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展销期间,现货零售额63万元,合同交易额7800万元。为进一步完善相好智能企业的市场销售网,组织全市128家8大系列2000种产品,赴郑州举办晋江侨乡名优产品展销会,商品零售额286万元,合同交易额83000万元。组织惊爆价食品企业参加’98秋季长沙全国糖酒交易会,23家规模企业组成的综合精品展,树立起晋江食品的整体形象。交易会期间,订货总额6.5亿元。本年组织企业共参加各类展销10场次,销售额819万元,合同交易额25.03亿元。
  1999年,晋江市提出培育增大晋江地域市场和加快晋江支柱产业升级的目标,按照“以产业兴展会,以展会促产业”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为龙头,充分借助晋江产业集聚优势,主动加强与国际知名展览机构和国家有关行业中介联系,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形式,致力推动本土会展业快速发展。依靠政企双方共同努力,会展业实现由政府主导向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相结合的转变,实现展会项目由少到多、展览规模由小到大、展览类型由综合到专业的成功跨越,对晋江经济发展、城市扩张支撑作用日益明显。
  2004年,全市国际经济合作载体、机制、成效有跨越式突破。一是加大“走出去”战略的力度。鼓励、引导全市企业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企业纷纷在境外设立办事机构,如三力机车在澳大利亚、长锋服装公司在德国和西班牙、雅绅服装公司在德国分设商务机构;金钹鞋业在南非建立1个产品加工厂,形成年加工拖鞋100万双的生产能力,省外经贸厅给予10万元奖励。二是驻外商务稳步拓展。完善匈牙利亚洲中心“晋江街”项目,充分利用匈牙利加入欧盟的有利时机,扩大与东西欧经贸合作。全市有9家企业22名企业人员入驻“晋江街”,销往匈牙利的货物有342个货柜,货值13741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1.7%和17.87%,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三是积极开拓新的国外市场。组团考察美国洛杉矶中国商品直销中心,拓展南美洲市场辐射中心。同年3月,组织12家企业考察美国西部市场,与洛杉矶和中国商品直销中心达成入驻的初步意向,有近20家企业签订入驻合同,扩大晋江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四是进一步拓宽国际市场空间。组织企业与德国莱法州开展有针对性的交流合作项目,初步确立双方经贸往来合作意向和联谊关系(福建省于1989年与德国莱法州建立友好省关系)。年内,晋江多次与莱法州经济部洽谈,并初步在货物贸易、会展经济、工业合作和高等教育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是年11月晋江和丰汽车贸易有限公司与德国弗洛舍股份有限公司,晋江市富泰皮业公司、晋江恒泰皮业公司与德国福卡皮革制品有限公司分别在汽车照明灯、皮革进出口方面达成合作意向。
  晋江市的相关智能企业、来料加工装配企业、外资企业、私营企业,一开始就冲破计划经济的框框,面向国内外市场,走“市场——技术——原材料”和“原材料——技术——市场”两种经营路子。至2007年,服装、制鞋、陶瓷三大行业及皮鞋、五金、塑料等绝大部分生产加工所需的原材料和机械设备都是从国内外市场采购,只有部分食品行业是利用本地的农副产品作原辅材料。同时,逐步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市场,如钢材、服装原材料、鞋材以及机械配件等市场,还通过横向联系及先进通信设施形成一张大网,生产销售市场日趋完善。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十七卷,内容包括:政区与自然环境、国土资源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综合经济实力、品牌、开放与开发、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建筑与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业、旅游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