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纺织服装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710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纺织服装业
分类号: F426.86;F426.81
页数: 4
页码: 374-377
摘要: 本文介绍了晋江纺织业、服装业和拉链业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快速发展,形成了多个产业集群,提高了品牌知名度。
关键词: 晋江市 工业 主要门类

内容

一、纺织业
  20世纪80年代初,“三来一补”政策推动乡镇企业制衣业的发展。在为制衣业进口布料的同时,龙湖、安海、东石、深沪等地创办棉纺织业,后来又逐步发展化纤、混纺,提供乡企所需。80年代末,龙湖镇是晋江纺织业比较集中的乡镇。2004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龙湖镇“中国织造名镇”称号,授予晋江市“中国纺织产业基地”称号。到2006年,晋江纺织企业达400多家,规模以上的企业76家,配有喷水织机8000多台,喷气织机近1000台,剑杆织机400多台,针织圆盘机7000多台,德国“卡尔迈耶”经编机200多台,浆纱机40多台,能够生产单面布、双面布、棉毛布、绒布、摇粒布、人造革基布、弹力布、彩条布、提花布等品种。晋江纺织企业适应国内外市场面料布流行时间短、产品更新周期快的特点,重视新产品开发能力,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有的企业开发生产出较高附加值的产品,实现高档面料本地化,特别是化纤摇粒布居于全国领先水平。2007年,晋江有印染企业41家,规模以上的16家,其中年产值亿元以上纺织企业37家。
  二、服装业
  20世纪80年代初,“三来一补”业务传入晋江,英林、金井、深沪、青阳、磁灶、东石等乡镇的服装加工厂大量出现。1984年以后,“三资”企业创办,一批投资量大、产销信息灵敏、技术设备先进的服装企业相继出现,配备有全自动制衣流水线、高档缝纫机、图荣绣衣机等。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引入电脑CAD设计技术,成衣加工设备普遍使用现代化的工业电平车,部分规模企业还引进国际先进水平的及肩、背、袖、扣、袋等专用加工设备,实现缝制工序流水作业,大幅度提高服装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为服装的装饰和品牌的打造起到关键作用。随着制衣技术的提高,服装的品种也越趋向齐全,出现男装、女装、休闲装、时装、西装、西裤、童装、夹克、运动服、风雪衣、游泳衣、牛仔服等几十款式,数以千个规格品种。
  20世纪90年代初,晋江的服装业开始进入创造品牌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晋江服装业纷纷斥巨资聘请文艺明星和体育明星作为企业品牌的代言人,对商标图案进行精心设计打造,并长时间在各级平面媒体、电视台刊登广告。英林的“劲霸”夹克、“柒牌”西装,青阳的“利郎”西服、金井的“七匹狼”夹克、磁灶的“九牧王”西裤、深沪的“浩沙”内衣等,成为全国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
  随着市场扩展,很多服装企业在全国各地开设专卖店,建主销售渠道,将以前的“坐商”变成“经商”。品牌与营销渠道相结合,形成大品牌云集并整体推进,形成“晋江板块”。
  2004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新塘街道“中国运动服装名镇”称号,授予深沪镇“中国内衣名镇”称号,授予英林镇“中国休闲服装名镇”称号。2005年,晋江夹克品牌制造商达1000多家。2007年,晋江夹克自主品牌产量为6700万件,占中国城镇市场总销量的41.61%。加上OEM出口的8500万件,全年晋江的夹克总产量占全球夹克总产量的12.11%;在全球的城镇市场中,晋江夹克的销售比例为20.49%。年产值亿元以上服装企业有24家。
  三、拉链业
  晋江拉链业伴随服装业发展而异军突起。20世纪90年代末,深沪、龙湖、金井都有拉链企业创办,而以深沪浔兴拉链公司最为突出。浔兴拉链是从模仿、创新一步一步走向完全自主创新,走出一条具有中国拉链行业特色的新发展之路。由于在行业中的绝对优势,1997年3月24日,中国日用五金开发中心在浔兴集团设立中国拉链中心,浔兴集团也是中国拉链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的组长,单位担当带动同行业发展、振兴民族拉链产业的重任。2002年,SBS荣获中国驰名商标,2006年,浔兴股份在深交所挂牌上市,2007年获国家免检产品。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十七卷,内容包括:政区与自然环境、国土资源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综合经济实力、品牌、开放与开发、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建筑与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业、旅游业等。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