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民营工业企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7105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民营工业企业
分类号: F427.57
页数: 2
页码: 371-372
摘要: 本文介绍了晋江乡镇企业以民营为主,发展迅速,行业结构轻型,成为经济支柱和出口创汇生力军,深化企业改革,推进集团化发展,提高企业效益。
关键词: 晋江市 工业 民营工业企业

内容

晋江县(市)乡镇工业企业即民营工业企业,主要是个人出资或群众集资而依附于大队的挂靠企业、社队与农民合作经营企业、联户办企业和个体企业,又以联户办企业为主。联户办企业,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晋江就有不少群众集资以队办企业名义挂靠经营,其实质是联户办企业。这些企业在1967—1977年遭到摧折,1978年底,在陈埭镇四境、洋埭、坊脚等村又纷纷出现。第一家是坊脚村林金田3兄弟集资4万元办的纺织机械配件厂。其后,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联户办企业在全县范围内很快发展起来,但仍实行依附于社队的挂靠经营,直至1981年开始公开脱钩。
  1986—1988年,联户办企业在单位数和产值上仍稳步增长。1988年,企业数上升为4564家,企业人数增至110545人,总收入提高到77018万元。企业内部进行整顿,加强管理,调整行业产品结构,从而使企业发生质的变化:从重视产值转向重视产品质量;从铺摊子、重数量转向重内涵、重改造,大力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从分散经营转向专业协作和集约化;从内部联户集资转向与外资联办;从“三闲”(闲钱、闲房、闲人)起家、短期行为转向建厂房、添设备、扩大规模,长期打算,从偏重于加工工业转向加强开发性农业、创汇农业,走“种、养、加”综合发展的道路。
  晋江县乡镇企业以缝纫、建材、食品、机械、化工等行业发展最快,尤其是缝纫行业。陈埭镇鞋帽业的发展和石狮服装市场的开辟,使之在1987年总产值跃居乡镇工业第一位。当年仅服装、鞋帽和建材3项,就占乡镇企业总产值的91.6%。这些行业结构比较轻型,具有资金少、周转快、劳动密集、效益高等特点。
  1988年底,全县乡镇工业企业6136家,总产值11.92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84.18%。
  1992年,全市乡镇工业总产值55.3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95%,乡镇企业出现超常规、跳跃式发展速度,经营规模向扩大投资规模和集团化发展。1991年成立第一家乡镇企业集团公司五星公司后,1992年,又有鑫鑫、鸿裕2家成立集团公司筹备处,4家组建;在生产技术上向现代化机械设备和先进技术发展。
  1993—1995年,晋江市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鼓励和和扶持乡镇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重点,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大胆创新放手发展。晋南服装、晋北陶瓷、晋东鞋业形成晋江3大主要支柱行业,与其配套的原辅材料、生产加工、产品销售、生产要素调剂等综合市场体系得以建立并逐步完善;食品饮料、五金机械、纺织漂染、电子玩具、塑料制品等行业,构成晋江工业体系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结构;第三产业配套发展,使晋江在产品信息交换、流通、更新换代、技术改造中走在泉州市乃至福建省前列;一批开发区(园)的规划建设、企业集团等组建运作,企业等级的规范提高等,逐步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加速技术和产品的更新,改变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现代化管理水平。乡镇企业成为晋江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外向型经济和出口创汇的生力军,为晋江经济腾飞做出重大贡献。1995年,全市乡镇工业企业11189家,总产值233.13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92.75%。
  1998年,晋江市乡镇工业企业16926家,总产值398.3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98%。围绕晋江市乡镇企业“二次创业”,深化企业改革,按照“抓大扶小”方针,市乡镇企业局继续引导乡镇企业切实以骨干企业为核心,以名牌产品为龙头,以资金为纽带,以规范的组织形式,推进企业集团化发展,搞好规模经营,提高企业效益增长质量和综合效益。是年,恒安集团、万时红集团、半岛集团、七匹狼集团、浔兴集团、万盛集团、菲莉集团、三友集团、德美集团、华泰集团、万通集团、汇源集团、东方集团等13个集团公司产值超亿元。新组建旭日集团、中南方等企业集团。
  2001年,晋江市乡镇工业企业9285家,总产值489.04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97.6%。在全市乡镇企业中,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698家,营业总额147.1亿元;营业收入1000万—5000万元的企业436家,营业总额105.8亿元;营业收入5000万元—10000万元的企业75家,营业总额53.2亿元;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的企业38家,营业总额60.4亿元;出口交货值100万元以上的企业467家,商业总额90.37亿元;累计组建企业集团33个,营业总收入29.81亿元,其中省级以上批准的企业集团10个,营业总收入14亿元。
  乡镇企业是晋江经济的重要支柱,改革开放以来,晋江许多乡镇企业挂靠国有、集体组织进行登记,从事经营活动,走过一条不平凡的道路,对晋江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也同时留下法人地位不明确、产权责任不清晰等许多历史问题。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企业要展开资本运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均受到制约。一些企业由于产权不清,影响企业的千里和经济效益的发挥。晋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甄别理顺企业性质作为深化企业改革、进行企业制度创新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摆上议事日程,专门召开企业创新工作会议,印发市政府《关于理顺企业经济性质工作的若干意见》,编发企业改制具体规定、操作规程等。成立晋江市清理甄别“挂靠”集体企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组织指导、检查督促企业定性认证工作,协调有关职能部门、集体经济组织及其主管部门,抓好宣传培训,使企业主认识定性认证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懂得有关政策规定和操作规程,消除政策疑虑,克服思想障碍,积极主动参与清理甄别工作。按照“实事求是、企业自愿、简化手续、逐步理顺”的原则,在保持企业名称、法人代表、企业主管部门及对外法律关系不变的前提下,重点理顺企业产权关系,解决企业“虚假挂靠”问题。至2001年底,全市有1480家企业完成经济性质甄别工作。同时,在甄别理顺企业经济性质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不同特点、不同层次,认真筛选一批骨干企业开展改制试点工作,逐步引导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对个体、私营及联户企业逐步引导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壮大企业规模,实行规范化的股份合作经营。到年底,组建股份制企业3家、股份合作制企业302家、有限责任公司856家。
  2004年,晋江市乡镇工业企业9822家,总产值721.54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95.3%。
  2007年,晋江市乡镇工业总产值129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97.6%。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十七卷,内容包括:政区与自然环境、国土资源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综合经济实力、品牌、开放与开发、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建筑与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业、旅游业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林金田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纺织机械配件厂
相关机构
晋北陶瓷
相关机构
恒安集团
相关机构
七匹狼集团
相关机构
浔兴集团
相关机构
万盛集团
相关机构
华泰集团
相关机构
万通集团
相关机构
汇源集团
相关机构
东方集团
相关机构
旭日集团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