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集体工业企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710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集体工业企业
分类号: F427.57
页数: 2
页码: 370-371
摘要: 本文介绍了晋江县集体工业企业在80年代初有19家,工业总产值6216万元。90年代初,企业开始改制,一些企业退出生产经营,转为物业经营。至2007年,全系统完成“退二进三”企业有3家,尚未完成的企业有10家。
关键词: 晋江市 工业 集体工业企业

内容

1988年,晋江县集体工业企业19家,工业总产值6216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4.38%。
  1988年9月,晋江县政府将晋江县二轻局所属8家企业给石狮市经济局。移交后,晋江县第二轻工业局所辖企业只剩下青阳、安海两片19家县办大集体企业,即晋江县五金厂、晋江县第二轻工业机械厂、晋江县皮件厂、晋江县珠绣工艺厂、晋江县青阳皮革厂、晋江县第一木器厂、晋江县青阳金属镜器厂等青阳片7家企业;晋江县日用塑料厂、晋江县纸箔工艺厂、晋江县纸制品综合工艺厂、晋江县竹藤纸箔工艺公司、晋江县钢木家具厂、晋江县第一美术工艺厂、晋江县蚊香厂、晋江县金属錶带厂、晋江县第一塑料厂、晋江县安海皮革厂、晋江县塑料机械厂、晋江县安海五金厂等安海片12家企业,以及一些挂靠企业,后均改制。晋江城镇集体工业系统企业均属市(县)办大集体老企业,大多是上世纪50年代建厂。1988年,晋江县二轻局经过深入调查研究,针对晋江城镇集体工业系统企业所面临的困境,提出“退二进三(即退出第二产业进入第三产业),以三促二,盘活资产,保值增值,稳定企业,稳定职工,为企业改革改制奠定基础”的工作思路,采取“一厂一策、成熟一个、改革一个”,实行产业调整、机制转换、职能转变、人员分流的综合配套改革措施。系统企业仍延续县局或县总会、县联社领导下各企业厂长负责制以及职工代表大会制度。1988年,晋江县集体工业企业19家,工业总产值6216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4.38%。
  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系统企业人员老化、包袱沉重、设备陈旧、技术落后,晋江城镇集体经济逐渐滑坡,除晋江安海皮革厂与外商合资经营的多庆鞋业有限公司正常经营,市塑料机械厂承包经营外,其他企业逐渐退出生产经营,转为物业经营。是年,晋江五金厂与晋江新兴工程建筑房产开发公司签订合同,以该厂厂房、场地联合开发房地产,建成商住楼“得添大厦”,企业按约定比例分得物业及补偿金,一次性分流安置几十名在职职工和退休职工。1992年,全市集体工业总产值1.6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2.9%。1995年,集体工业总产值3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1.19%。1998年,集体工业企业18家,工业总产值2506万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0.1%。
  2000年,晋江青阳金属镜器厂因政府对该厂地段所属旧城区改建拆迁获得物业补偿。2001年,全市集体工业总产值77095万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0.038%。2004年,晋江青阳金属镜器厂拍卖部分物业,一次性分流安置大部分在职及退休职工。2002年,晋江安海五金厂厂房由客商承包改建为学生公寓,企业收取承包费。2004年,全市集体工业总产值52855万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0.03%。
  至2007年,全系统完成“退二进三”企业有3家,即晋江第二轻工业机械厂、晋江第一美术工艺厂、晋江青阳金属镜器厂。尚未完成“退二进三”企业有晋江竹藤纸箔工艺公司、晋江第一木器厂、晋江塑料机械厂、晋江纸制品工艺厂、晋江纸箔工艺厂、晋江竹藤纸箔工艺公司、晋江安海皮革厂、晋江蚊香厂、晋江珠绣工艺厂、晋江皮件厂等。这些企业或以企业投资,或职工集资,或招商引资联合开发的形式,利用部分闲置的厂房场地或临街地理位置较好的地段的优势进行创收,企业资产价值有成倍的增加,为企业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企业基本摆脱困境。2007年,全市集体工业总产值79861万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0.02%。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十七卷,内容包括:政区与自然环境、国土资源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综合经济实力、品牌、开放与开发、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建筑与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业、旅游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