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海事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7095
颗粒名称: 第十节 海事管理
分类号: F552.765;U66
页数: 1
页码: 358
摘要: 本文介绍了口岸查验与船舶签证是晋江海事处的重要职责,其管理措施合理且有效。海事处还负责海上交通安全与防污染管理,通过专项整治等措施确保辖区安全形势稳定。此外,海事处还承担海上搜救应急任务,成功救助多起遇险人员。
关键词: 晋江市 口岸管理 海事管理

内容

一、口岸查验与船舶签证
  1984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正式实施,明确规定:“国际航行船舶进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必须接受主管机关的检查;本国籍国内航行船舶进出港口必须办理进出港签证。”
  1988年,晋江海事处开展口岸查验,发放船舶签证。通过口岸查验与船舶签证,晋江海事处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进出港船舶、船员的动态和状态,预测辖区内船舶交通密度、船舶等级、类别,了解港区内外航行船舶及船员的状况、航行和停泊秩序以及船舶船员安全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合理地布置海事执法力量,维持良好的通航环境和秩序。同时为方便船舶进出港,晋江海事处实行24小时值班服务,开通重点物资运输船舶“绿色通道”,推行诚信船舶管理等,有效缩短船舶在港时间和降低船舶营运成本。
  二、海上交通安全与防污染管理
  2001年以来,晋江海事处始终围绕水上安全监管这一中心工作,牢记“让航行更安全、让海洋更清洁”的神圣使命,坚持季节性安全防范与专项整治工作相结合,重点做好“四季多节”(春季大雾、夏季台风、秋冬季寒潮大风以及春运、“五一”“十一”、中秋、元旦、“两会”等重点时段)的安全防范,并先后组织开展“水上运输安全管理年”、小型船舶与老旧船舶专项检查、船舶载运危险货物集装箱专项检查、晋江市水头支航道安海中亭港航道段整治、安全生产年、责任落实年、打非治违等一系列的专项整治活动,有效确保辖区海上安全形势的持续稳定。
  三、海上搜救应急
  晋江市海上搜救分中心办公室挂靠晋江海事处,海上搜救分中心日常工作由晋江海事处具体承担。晋江市海上搜救中心发挥协调指挥的原则,努力形成部门协调,专群结合、军地结合、自救和互救相结合的搜救格局,增强整体协同和快速反应能力,实现多部门间的无缝对接与协同应对,为保障海上运输安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挽救遇险群众生命,为晋江市经济发展创造稳定的外部环境。
  2006年10月29日14时,晋江海事处接到求救电话,有男女2名村民被困于深沪新海安水域距岸200米的礁石上,当时正在涨潮,风大浪大,情况危急,随时有被淹没的危险。海事处立即调动附近的船舶前往救助,经过研究,决定派人游过去解救,随即招集当地水性较好的4名村民,利用救生圈、救生衣、绳子,游到礁石边,把救生衣送到2名被困人员,被困人员穿上救生衣,岸上的人用绳子将2人拉上岸,经过近2个小时的解救,2名被困人员于15时50分被成功解救。
  2007年4月15日15时左右,武汉籍货轮“金昌39”船和“闽狮渔3912”渔船在泉州围头湾相撞,造成“金昌39”轮因碰撞而沉没,船上9名船员爬在救生筏上在海上漂浮,生命处在危险之中。晋江海事处在接报后,赶赴现场协助进行抢救,与围头边防所联合行动,组织在港的2艘渔船火速赶赴事故现场,分组展开搜救行动。16时,9名漂流在海上2小时的落水船员被过往的油船“锦乐266”成功救起。
  2007年5月20日12时45分,晋江海事处接到有关货船“闽南海盛9”触礁的险情报告:在石井角屿附近海域,货船“闽南海盛9”触礁,随时可能沉没,该船9名船员遇险。海事处派海巡1337艇赶赴出事地点,并通报南安海事处。南安海事处接讯后,派出海巡1331艇一同赶往出事地点并于13时10分到达现场。经过2艘海巡艇人员的共同努力,该船9名船员全部成功获救,并于14时将全部船员安全接回石井港。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十七卷,内容包括:政区与自然环境、国土资源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综合经济实力、品牌、开放与开发、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建筑与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业、旅游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