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进出口商品监督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7092
颗粒名称: 第七节 进出口商品监督管理
分类号: F752.55
页数: 3
页码: 353-355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晋江检验检疫局在出口商品方面的工作,包括出口食品卫生管理、出口商品质量许可证管理、出口产品质量分类管理以及查处逃漏检等方面的内容。晋江检验检疫局通过对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的检验监管、质量许可证的考核验收、产品质量的分类管理以及逃漏检的查处等措施,保障了出口商品的质量和安全,促进了外贸出口的发展。
关键词: 晋江市 口岸管理 商品监督管理

内容

一、出口商品
  (一)出口食品卫生管理
  1994年晋江商检局成立后,从泉州商检局接管原在泉州商检局办理注册登记的晋江市怡宾罐头有限公司和福建省晋江远东姜厂。这两家企业成为晋江辖区首批出口食品生产企业。晋江检验检疫局成立后,出口食品卫生注册登记工作,指导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建立健全卫生质量保证体系,通过卫生注册登记。至2007年底,有13家出口食品生产企业通过卫生注册,4家企业通过卫生登记,1家水产品生产企业对欧盟以及美国和韩国注册。
  晋江检验检疫局重视出口食品的检验监管工作。2002年9—10月,对辖区内所有卫生注册登记企业进行全面清理整顿。2003年6—11月,对辖区内所有卫生注册登记企业组织开展“拉网式”监督检查,进一步加强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的检验监管,确保出口食品的质量和安全。2007年,强化认证认可工作和信用体系建设,完成6家食品企业的初步审查工作,新增卫生注册企业2家,新增出口车间2家。
  (二)出口商品质量许可证管理
  1990年,福建商检局组成质量许可证考核组,对申请许可证的纸箱厂,对照考核办法规定的环境条件、设备情况、人员素质、质量管理、产品质量等五个方面进行考核验收。晋江第一批有2家企业获得质量许可证。1993年3月,福建商检局成立ISO9000福建评审中心(以下简称福建CQC),当年11月,福建CQC通过国家出口商品生产企业(ISO9000)工作委员会的认证评审。
  1994年晋江商检局成立后,负责对获证企业进行后续管理。同年7月,晋江商检局开始对出口玩具产品实施凭“出口玩具质量许可证”报检和放行。当年共有晋江万代好玩具有限公司等12家出口玩具生产企业通过许可证考核,获颁“出口玩具质量许可证”。这12家企业当年总计出口玩具1761批、1178万美元。在企业质量体系认证过程中,晋江商检局选择晋江市华侨玩具有限公司和晋江展望电子有限公司进行质量体系认证的试点。1996年底,这2家企业通过福建CQC的认证,获得ISO9001:1994认证证书;至2006年底,指导帮助32家企业通过ISO9000认证。1998年,泉州市永佳电子有限公司成为晋江辖区首家企业获得出口机电产品质量许可证书。至2005年,晋江市下村纸箱厂、晋江市群英包装有限公司、晋江市群兴包装有限公司等26家企业获得质量许可证。至2007年底,4家出口机电产品生产企业获得出口质量许可证书。晋江辖区23家出口玩具生产企业获得许可证。
  2005年,晋江检验检疫局对出口纸箱生产企业实行备案登记管理。至2007年底,31家包装企业获得备案登记。
  (三)出口产品质量分类管理
  1994年,晋江商检局为简化检验手续,加快通关速度,支持外贸出口,根据福建商检局《产品质量分类管理办法》,在包装容器企业试行产品质量分类管理,对取得质量许可证的工厂,视其遵纪守法、产品质量稳定等情况来划分类别。根据该办法,对企业分类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即每半年对各类厂家的产品质量、设备状况、质量管理、人员素质和厂容厂貌等五个方面进行复核评审,并结合日常所获取的各厂质量信息,重新调整起类别的升降,也采取相应的检验和管理措施。晋江商检局及时总结经验,将分类管理办法逐步推广到玩具、服装、鞋类等出口商品的生产厂家,促进企业生产上规模、工艺上等级、管理上水平、质量上档次,提高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1999年,晋江检验检疫局成立后,继续在出口鞋类、服装、玩具、机电、食品、陶瓷等行业推行分类管理。至2007年底,实施分类管理511家,其中一类27家,二类218家,三类266家,基本涵盖晋江辖区主要出口企业。
  (四)查处逃漏检
  晋江商检局成立后,承担监督管理辖区内进出口商品检验工作的任务。针对晋江检验检疫局辖区内少数经营进出口商品企业追求眼前利益,逃避进出口商品检验,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晋江商检局通过监管,派员深入企业的车间、仓库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其进出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开展查堵逃漏检行动,查处逃避法定检验的行为。
  针对出口法检业务,晋江商检局对辖区内近800家生产出口的企业归类登记,建立数据库,结合出口商品质量许可证、分类管理等考核,以服装、玩具行业为突破口,采取措施堵住逃漏检。针对进口设备、原辅材料逃漏检行为,晋江商检局以电话催报和下发“催报检通知单”等形式,及时通知进口企业履行报检责任,敦促企业按期报检,防止逃漏检行为。
  1999年,晋江检验检疫局成立后,加强催报检和对逃漏检案件的查处工作。2004年,晋江洋森服装有限公司自营出口2批服装,品名分别为七分单裤和沙滩短裤,数量18260条,货值280720元。上述2批服装系法定检验商品,该公司未报经检验合格就擅自出口。晋江检验检疫局对该公司予以罚款19650元的行政处罚,成为晋江检验检疫局成立以来针对进出口逃漏检行为实施的首次行政处罚。
  二、进口商品
  (一)流通领域进口商品质量监管
  1996年9月,晋江商检局会同晋江市工商局重点对晋江市流通领域进口彩电及化妆品进行抽查。抽查6家商店,其中电气商店3家,抽查4个品牌36台彩电;抽查3家化妆品商店的3个品种的化妆品。抽查的项目有进口电器CCIB标志、假冒伪劣;进口化妆品的商检标识、卫生项目等。经对抽查样品检测,发现“夏士莲雪花膏”的汞含量超标。
  1999年“三检合一”后,晋江检验检疫局开展流通领域进口商品监督检查,与晋江市工商局建立加强业务工作协作机制,签定《关于加强业务工作协作备忘录》,进一步强化整顿和规范市场的职能,提升联合执法的合力。
  2000年,晋江检验检疫局联合市工商局,在晋江市范围内对5家进口商品开展抽查活动。重点检查进口食品是否经过检验检疫,是否加贴中文标签、CIQ防伪标志,有否有效的进口食品卫生证书;检查进口家电(电视机、电吹风、电熨斗等)是否经过检验检疫,是否加贴安全标志,有否有效的进口家电检验证书;以及群众举报、投诉的制假售假案件等,没发现有违规的企业。
  2001年11月,晋江检验检疫局参加由市卫生局组织,农业局、技监局参加的联合行动小组,在金井镇和安海镇查处有毒大米,即检查大米经营单位销售的大米是否存在发霉、变黄、掺假和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等问题。在现场抽查中,未发现假冒伪劣行为。
  2002年2月,晋江检验检疫局参加泉州市技监局牵头组织,泉州检验检疫局参加的联合行动小组,在晋江市检查进口肉品和水产品。行动小组共抽查“海生”冷库和“闽南水产开发公司”的二个冷库。在“海生”冷库,查获150箱、1500千克产地不明,纸箱上无唛头和标记的进口鸡翅。对于这些产地不明的鸡翅,由泉州市技监局予以封存,做进一步处理。在“闽南水产开发公司”的冷库,无发现进口肉类和水产品。
  2003—2004年底,由市政府牵头,晋江检验检疫局与工商局、技监局建立联合打击非法入境肉品工作机制,制定《关于进一步对肉品冷库开展专项执法检查集中行动的工作方案》,开展7次联动执法检查(5次进境肉类冷库检查,1次进境水果批发市场检查,1次进境奶粉和食品标签市场检查),其中4次查获销毁非法入境肉类产品共334箱、5071千克,有力地打击肉类非法入境活动。
  2005年,晋江检验检疫局开展“苏丹红一号”市场清查。3月7日,联合晋江市工商局检查各类可能销售和使用“苏丹红一号”的有关经营场所,抽取麦当劳、肯德基、特乡基、思口福等5家商店的7种样品,送福建局技术中心检测。经检测,这7种样品中没有含有“苏丹红一号”。9月22日,会同晋江市工商局对辖区内5家商场、超市开展进口食品、化妆品的专项检查。检查产品包括进口洋酒、进口奶粉、进口饼干、进口化妆品共4类商品13种产品。在检查中,查获3箱、174包的进口饼干没有标签审核证书、检验检疫卫生证书,当即责令企业将这些进口饼干撤下食品柜,对该批进口饼干实行就地登记保存,要求企业做出书面检讨后,移交工商局进行处理。联合林业部门开展“加拿大一枝黄花”清查工作,查获1批48枝“一枝黄花”。2007年,联合市工商局、农业局开展有害生物市场检查、监督,对6批检出有害生物的入境木质包装、15批出现病虫危害状的入境木质包装和20批入境甲蛋鱼的外包装进行熏蒸和消毒处理。
  (二)监督处置进口废次货物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开始快速发展,伴随着经济建设对原材料需求的增加,作为对原料需求的有益补充,从国外进口可再生利用的废物原料数量开始大量增加。与此同时,在国外处理费用较高的各种有害废物也大量夹带在可利用的废物原料中转移到中国,有的不法商人将国外有害废物大规模地转移到中国,一时间向中国倾倒“洋垃圾”成为不法商人谋取暴利的手段。1995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控制境外废物向我国转移的紧急通知》。1996年3月,国家环境保护局联合有关部门颁布《废物进口环境保护管理暂行规定》。同年,国家商检局提出必须加强进口废物的检验与监管。同年6月,福建商检局在泉州市召开进口废物检验鉴定工作座谈会,要求把进口废物当作特殊商品,对其检验和监管当作特殊工作,坚决堵住“洋垃圾”。
  2006年,晋江辖区口岸连续检出进口废料环保项目检验不合格事件引起福建检验检疫局、晋江市领导的重视。2006年3月28下午,福建检验检疫局副局长谢少华一行到不合格废料的存放地晋江围头码头,进行现场调研与指导,现场开箱查看环保不合格废料实际情况,并在现场召开口岸有关单位参加的强化监管协调会,促成有关各方达成全部退运、尽快退运的共识,并顺利退运出境。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十七卷,内容包括:政区与自然环境、国土资源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综合经济实力、品牌、开放与开发、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建筑与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业、旅游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