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货物出口(境)检验检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7088
颗粒名称: 第三节 货物出口(境)检验检疫
分类号: F752.857
页数: 9
页码: 328-336
摘要: 本文介绍了晋江检验检疫局辖区内的动物产品、植物产品、食品和鞋类等出口产品的检验检疫情况。其中,动物产品主要包括冷冻海捕水产品和保鲜胡萝卜,植物产品主要为保鲜胡萝卜,食品类包括罐头和休闲小食品,鞋类则主要介绍了检验检疫的历史和现状。此外,文中还提到了该局对出口产品的管理和指导,以及相关企业的卫生注册和信用等级等情况。
关键词: 晋江市 口岸管理 检验检疫

内容

一、动物产品类
  检验检疫局辖区的动物类出口产品为水产品,主要品种为冷冻海捕水产品,以冷冻鱿鱼为主要出口产品,出口到美国、加拿大、欧盟、韩国和日本等国家。
  2000年2月,晋江市闽南水产开发有限公司取得出口食品卫生注册,成为晋江市首家出口水产品加工企业,晋江水产品出口取得“零”的突破。2001年,闽南水产公司建立HACCP管理体系(即危害分析的临界控制管理体系)。2002年1月,该体系通过福建检验检疫局评审组的现场验证,向国家质检总局推荐对美国出口备案,同时也对韩国成功备案。2004年,该公司增建符合欧盟卫生条件的新加工车间,2006年9月,通过国家质检总局评审向欧盟推荐注册,并顺利通过欧盟官方审核,取得出口欧盟的备案资格。2006年11月,首批出口欧盟(意大利)水产品顺利通关。
  2002年10月,晋江市富鸿水产有限公司取得出口卫生注册,成为晋江检验检疫局辖区第二家出口水产品加工企业。2005年10月,新增加的冷冻鱼加工车间通过卫生评审,辖区近海海域资源鱼类—吧浪鱼开始出口。
  二、植物产品类
  晋江检验检疫局辖区的植物类出口产品为保鲜胡萝卜,主要出口到日本、韩国和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晋江检验检疫局对出口胡萝卜种植基地实行备案管理制度,推行“公司+基地+标准化”的出口管理模式。2005年3月,绿泉农业公司自属的5个胡萝卜种植基地共110.8公顷取得出口备案。2005年4月,晋江市绿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取得出口食品卫生登记,成为晋江首家出口保鲜蔬菜加工企业,晋江保鲜蔬菜出口取得“零”的突破。2006年12月,晋江市六达农业开发公司自属的3个胡萝卜种植基地共144公顷取得出口备案。
  2006年5月29日,日本开始实施“肯定列表制度”,对输日农产品要求非常苛刻,晋江检验检疫局组织相关企业参加专项培训班,承担福建检验检疫局输日胡萝卜出口风险评估任务,分析确定重点监测项目,进行采收前的农药残留监测,严格批次溯源管理和出口核销管理,确保出口产品质量卫生安全。
  三、食品类
  (一)罐头 1999年,应晋江永祥罐头食品有限公司邀请,晋江检验检疫局组织人员帮助其建立质量管理体系,2000年,该企业向晋江检验检疫局提出卫生注册申请,并于同年通过福建检验检疫局卫生注册考核,卫生注册号为3500/01065。该企业主要生产蘑菇、草菇、水果罐头,产品主要销往东南亚、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1500吨。2002年5月,罐头列入卫生注册需评审HACCP体系的产品目录,同年晋江检验检疫局对晋江永祥罐头食品有限公司HACCP体系的建立进行指导。2003年,顺利通过福建检验检疫局卫生注册考核。2003年,福建检验检疫局对出口罐头生产企业实施分类管理。2004年,晋江永祥罐头食品有限公司被评为C类企业。企业信用等级被福建检验检疫局评为“良好”级。2006年,晋江永祥罐头食品有限公司被升级为福建检验检疫局B类企业。企业信用等级被评为“良好”级。
  (二)休闲小食品 晋江辖区出口休闲小食品起步较晚,2000年,晋江金冠食品有限公司建立卫生质量体系,并通过卫生注册评审,为晋江首家出口休闲小食品生产企业。该企业主要生产糖果、果冻,产品销往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200吨。2001年,经晋江检验检疫局对福建雅客食品有限公司卫生质量体系的建立进行指导,该公司通过卫生注册,注册产品为糖果、果冻,主要销往东南亚、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200吨。2002年,福建久久王食品工业有限公司、蜡笔小新(福建)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相继通过卫生注册,主要出口泡泡糖、口香糖、果冻、棉花糖。
  2003年,晋江奇峰食品有限公司、福建福马食品集团公司通过卫生注册,出口糖果、蛋黄派。2004年,福建省晋江市永和富华食品有限公司、福建省晋江福源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卫生注册,注册产品为糖果、膨化食品、果冻。晋江金冠食品有限公司、蜡笔小新(福建)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福建福马食品集团公司、福建雅客食品有限公司的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2005年,福建亲亲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卫生注册评审。同年,该公司“亲亲”牌商标和福建省晋江福源食品有限公司“盼盼”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2007年,糖果出口量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糖果主要出口市场为东南亚国家,自菲律宾“糖果甲醛”事件以来,糖果出口深受影响。
  四、鞋类
  1993年11月,晋江商检局筹建处开展鞋类出口检验,至12月,共检验不合格鞋类5批、70652双,价值31.2万美元。
  1994年,随着出口量的加大,加大鞋类出口检验把关力度,从事鞋类检验人员增至4人。
  1995年,晋江检验检疫局对输德鞋类全面实施偶氮染料测试,加强晋江鞋类出口涉及安全、环保、卫生健康项目检测。同时为适应晋江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进一步加强对各出口鞋类生产厂的质量检验和监督管理工作,对质量信誉好的出口企业实行简化手续,快速放行。晋江检验检疫局根据《对出口鞋类生产厂实行分类管理的通知》的要求对工厂的厂容厂貌、设备状况、质量管理、产品质量4方面进行考核评分,并依据考核结果与平时遵纪守法情况,将其分为4个等级。其中,A类企业可享受免予逐批检验、优先办理放行手续的待遇。至1995年底,晋江辖区共考核A类企业6家,B类企业26家。
  1996年,在1995年度考核32家的基础上,晋江商检局又对23家鞋类企业进行考核,A类2家,B类的21家。为改变鞋类检验仅凭“两条腿、一张嘴”的现象,晋江检验检疫局与福建乡镇企业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合作,委托该站对晋江鞋类出口产品进行帮底剥离强度、耐折性能、耐磨性能等物理性能项目进行检测,加强技术保障能力,为检验出证提供可靠的依据。1996年,晋江鞋类出口额同比增长37.0%。
  1997年,晋江检验检疫局鞋类出口的检验逐渐从成品的检验转移到把日常监管和分类管理结合起来,开始在鞋类企业中着手推行ISO9000认证工作。年初,着手对企业的生产规模、设备状况、管理水平、产品质量、质量保证体系等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引导企业找差距,补缺陷,帮其整改,对较成规模的企业进行综合考核评定。这种动态的管理办法,激励企业向一类企业看齐,促进鞋类出口质量上等级,企业管理效益上档次,1997年度出口额同比增长25%。
  1998年,晋江检验检疫局继续深化分类管理,考核23家鞋类企业,经综合评定,符合A类厂6家,B类厂16家,C类厂1家。ISO9000认证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与2家鞋类出口企业签订咨询工作协议,帮促鞋类出口企业走质量效益型道路。至1998年,晋江检验检疫局共考核鞋类生产企业83家,其中A类厂14家,B类厂63家,C类厂6家。
  2000年,晋江检验检疫局开始对出口鞋类批次管理作出规定,使批次管理工作纳入正轨,理顺产地与口岸查验之间的关系。3月,对辖区的60家企业按要求进行抽样送检工作。ISO9000认证工作取得突破,有两家鞋类生产企业通过ISO9000认证,实现鞋业界质量认证零的突破。
  2001年,晋江检验检疫局开始在鞋类检验中导入风险分析的方法,重点对涉及健康、安全、环保项目的把关,鞋类出口检验的有效性得到加强。同年9月,有一批出口至伊拉克36万双、价值29万多欧元的运动鞋,经检验发现存在严重的吐霜现象,责令企业进行整改,经复检后合格放行。
  2002年,晋江检验检疫局对出口鞋类及时进行检验监管模式的转变,采取过程检验监管新模式,加强前期监管和后续管理,减少抽检率,把检验重点转移到涉及安全、卫生、健康、环保和反欺诈上来。是年,晋江检验检疫局申报筹建国家鞋类检测中心实验室,成立筹建办公室,筹建办公室添置部分进口仪器设备,并整合泉州局的闲置检测仪器,初步建立鞋类检测实验室。是年,晋江检验检疫局出口鞋类产品以旅游鞋和运动鞋为主,共检验出口鞋类36257批、30130万双,货值73925万美元,其中不合格35批、228818双,货值769125美元。出口批次、数量、货值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8.9%、20.5%和22.5%。
  2003年,晋江检验检疫局开始开展产品风险分析和企业诚信度考评,建立健全企业档案和执法依据物理平台,对不同产品不同企业采取不同的检验监管模式。全年共对出口鞋类103家企业进行诚信度考评,其中A类企业15家,B类企业88家。是年,共抽检晋江地区出口鞋类生产企业300个样品送国家鞋类检测中心检测,并对辖区的鞋类生产企业按要求进行批次管理。
  2004年4月19日,国家鞋类检测中心挂牌成立,晋江鞋类出口的检验实现从外观检验向内在品质检验的转变,通过日常抽检和专项检测相结合,较全面掌握鞋类出口质量动态。全年共抽查90家出口鞋类生产企业的产品进行常规物性和有害化学物质的检测,其中有害化学物质的检测全部合格,常规物性方面,耐磨不合格的有15批,耐折不合格的有7批,粘合强度不合格的有2批,对检测不合格的企业,经督促整改后,再次送检的样品检测全部合格。在构建检验监管新体系方面,初步建立“检验、监管、检测、放行”四位一体的新体系,全年共考核B类企业50家,对考核达A、B类的企业,采用“型式试验”的检验监管模式,对C类的企业按“抽样检验”的模式进行管理,从而做到快验快放,适应“大通关”工作要求。全年共开展3批对塞拉利昂出口鞋类的装运前检验工作。
  2005—2007年,对鞋类进出口企业进行等级评定,建立进出口企业信用档案的“物理平台”“电子平台”,实行信用等级考核,共考核企业340家出口鞋类生产企业,其中优秀42家,良好297家,一般1家。2005年和2006年分别抽查30家企业90个样品和70家企业210个样品送国家鞋类检测中心检测。
  2007年,晋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国家鞋类检测中心为依托,有效地应对国外技术壁垒。每双鞋的平均单价为3.45美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26.8%,晋江总体鞋类出口的档次有所提高,晋江出口鞋类正处于产品结构调整期,部分企业初具规模,具备贴牌加工生产世界区域性品牌的能力和条件。
  五、机电产品类
  1997年,晋江检验检疫局接受出口机电产品报检246批,货值216.8万美元,出口产品品种杂、货值少,主要的产品有扬声器、连杆、收录放音机、塑料脚蹬、紧固件、餐具热压机、压铸锅机、汽缸套、电话机、铜基轴承、插头、插座、工业缝纫机、夹子风扇、棉花糖制造机、电子表、计算器、管接头等,经检验一次不合格的有1批,货值1.23万美元。
  1998年,受东南亚金融风波的影响,外贸出口面临严重挑战,对晋江辖区出口机电的冲击尤为严重,出口产品品种、批次、数量有所减少。但是,由于晋江检验检疫局开始在出口机电企业中推行ISO9000系列质量保证体系,同时开展出口质量许可,强化出口机电凭证报检,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晋江机电企业产品质量有所提高。当年有3家出口机电产品生产企业获出口质量许可证,共接受出口机电报检183批,货值238.7万美元,出口产品有电子表、扬声器、收录放音机、电话机、手电筒、紧固件、插头、插座、一次性餐具生产设备、轴承、绣花机、电线盒、开关面板等。
  1999年,出口产品品种继续减少。接受出口机电报检225批,货值262.2万美元,出口产品品种有扬声器、过滤器、收录放音机、电话机、紧固件、节能灯、电线等。辖区内一家过滤器生产企业投产并开始出口。
  2000年,随着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全球经济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出口产品品种较1999年有所增多。当年,共接受出口机电报检384批,货值508.7万美元,出口产品品种有扬声器、收录放音机、电话机、音箱、过滤器、蓄电池、节能灯、电机、阀门、紧固件、电线、闹钟、插头等,检验中发现不合格3批,货值4.43万美元。辖区内蓄电池生产企业正式投产并获得临时出口质量许可证,产品开始出口。
  2001年,晋江检验检疫局接受出口机电报检547批,货值1025.6万美元,出口产品品种有收录放音机、扬声器、电话机、蓄电池、过滤器、摩托车、发动机、电子表、插座、紧固件、滤清器等。
  2001年,晋江辖区内的摩托车生产企业三力公司在获得自营出口权之前经由山东泰山公司出口。6月,该公司到晋江检验检疫局咨询出口报检事宜,8月经晋江检验检疫局多方努力,获得为期半年的“临时许可证”。晋江检验检疫局进一步加大督促帮扶力度,在较短时间内做好相关产品抽样送检和许可证报批。12月,三力公司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摩托车的出口,使晋江的出口机电产品提高一个档次。
  2002年,晋江检验检疫局接受报检出口机电1122批,货值2306万美元,出口产品品种有收录放音机、电话机、蓄电池、过滤器、摩托车、插座、节能灯、滤清器、阀门、紧固件等。检验中发现不合格5批,货值12.43万美元。
  2003年1月27日,欧盟通过《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某种危险物的指令》(2002/95/EC,以下简称ROHS指令)和《关于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2002/96/EC,以下简称WEEE指令)。针对欧盟ROHS指令、WEEE指令,晋江检验检疫局帮助企业了解情况,寻求对策。当年晋江检验检疫局共接受出口机电报检1527批,货值2183.1万美元,出口产品品种有收录放音机、蓄电池、电话机、过滤器、摩托车、电动车、滤清器、扬声器、紧固件等,检验中发现不合格6批,货值12.76万美元。
  2003年下半年,科臣车业公司开始投产电动车生产企业,晋江检验检疫局帮助企业取得“临时出口质量许可证”,使企业的产品得于在辖区顺利报检出口。电动车的出口给晋江的出口机电又增加一个新亮点。
  2004年,晋江检验检疫局共接受出口机电报检2042批,货值5936万美元,出口产品品种有收录放音机、CD唱机(光盘唱机)、VCD机(影音光碟机)、蓄电池、电话机、过滤器、摩托车、电动车、节日灯饰、石英钟、紧固件、变压器等,检验中发现不合格9批,货值21.6万美元。当年海关调整HS编码,将CD机(光盘唱机)、VCD机(影音光碟机)列为法检商品,华达集团当年便携式CD机(光盘唱机)、VCD机(影音光碟机)、CD组合音响的出口货值约占晋江出口机电的1/3。
  2005年,晋江检验检疫局接受出口机电报检2288批,货值6711万美元,出口产品品种有收录放音机、CD唱机(光盘唱机)、VCD机(影音光碟机)、蓄电池、电话机、过滤器、摩托车、电动车、节日灯饰、纺织机械、阀门、紧固件、电机、线束、插头、按摩器、滤清器等,同比批次增长12%,货值增长13.1%。检验中发现不合格12批,货值20.26万美元。当年,辖区内的出口机电产品增加大圆织机、按摩器、线束3个品种,按摩器产品经福建局技术中心检测合格后,又按规定转换产品确认书。
  2006年,晋江检验检疫局接受出口机电报检2543批,货值8001.13万美元,出口产品品种有收录放音机、CD唱机(光盘唱机)、VCD机(影音光碟机)、蓄电池、电话机、过滤器、摩托车、电动车、节日灯饰、纺织机械、阀门、紧固件、电机、线束、插头、按摩器、滤清器等。同比批次增长11.1%,货值增长19.2%。检验中发现不合格14批,货值3.49万美元,批次、货值分别占出口批次和货值的0.6%和0.4%。当年,辖区内的出口机电产品新增显示器。
  2007年,晋江检验检疫局检验出口机电产品2583批,货值8765万美元,分别比增1.6%和9.5%,产品主要由视听设备(1782万美元)、摩托车(1788万美元)、蓄电池(1372万美元)、过滤器(949万美元)、通用机械(1002万美元)、信息设备(658万美元)等构成。这六类商品合计占机电产品出口总量的86.1%。出口国别主要为欧、美、东南亚、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共检出不合格9批,货值47.4万美元,不合格批次和货值分别占总的0.4%和0.5%。从统计情况来看,摩托车、蓄电池货值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39.8%、19.8%。
  六、纺织原料和纺织制品类
  2001年,晋江检验检疫局开始接受出口棉布的报检业务。是年,检验出口棉布2批、5.8万米、2.5万美元。2004年,检验出口棉布24批、188.9万米、191.9万美元。2005年,检验出口棉布67批、185.5万米、241.1万美元。同年,晋江检验检疫局开始接受出口纱线的报检业务,对出口纱线进行检验监管。该年检验出口纱线1批、39.9吨、8.4万美元。2006年,检验出口棉布58批、190.9万米、199.2万美元。检验出口菲律宾纱线54批、2553.4吨、554.4万美元,经检验全部合格。同年,对出口德国的3个报检批,对输德纺织品、鞋革制品进行偶氮染料检验,检测结果全部合格。2007年,检验出口棉布36批、30.7万米、78.4万美元。检验出口菲律宾纱线3795.7吨、883.8万美元,经检验全部合格。
  七、陶瓷产品类
  1999年,检验出口陶瓷45批,数量14万平方米,货值41万美元。2000年,出口陶瓷77批,数量29万平方米,货值82万美元;一次不合格1批,数量3.6万片,货值4176美元,主要销往菲律宾、斐济等国,用于住宅和食品厂房的装潢,品种主要为内墙砖为主。
  2001年,出口陶瓷186批,数量121万平方米,货值229万美元;一次不合格3批,数量1.2万平方米,货值4.25万美元。主要销往菲律宾、韩国、缅甸、南非、澳大利亚等国家。
  2002年,出口陶瓷604批,货值542万美元;其中内墙砖和外墙砖367批,数量256万平方米,货值459万美元;彩陶制品及其他陶瓷233批,重量150万千克,货值81万美元。产品主要是内墙砖、外墙砖、彩陶制品,主要销往韩国、菲律宾、荷兰、德国等国家及大洋州、非洲等地区。一次不合格6批,数量5.53万平方米,货值9.27万美元。2003年检验出口陶瓷775批,货值778万美元。陶瓷产品主要是地砖、内墙砖、外墙砖和彩陶制品。其中,检验出口地砖、内墙砖和外墙砖519批,数量294万平方米,货值648万美元;出口彩陶制品253批,重量123万千克,货值131万美元;建筑瓷砖主要销往韩国、非洲、大洋州、美国及东南亚等地区;彩陶制品主要销往德国、瑞典等欧盟国家。出口陶瓷7批不合格,数量6.2728万平方米,货值9.84万美元。
  2004年,晋江检验检疫局检验出口陶瓷759批,数量396万平方米,重量57.1万千克,货值1017万美元,陶瓷产品主要是地砖、内墙砖、外墙砖等建筑陶瓷、陈设艺术陶瓷。其中:检验出口建筑陶瓷720批,数量396万平方米,重量37.5万千克,货值990.8万美元;检验出口陈设艺术陶瓷35批,重量19.6万千克,货值19.3万美元。建筑陶瓷主要销往韩国、非洲、大洋洲、美国及东南亚等地区;陈设艺术陶瓷主要销往德国、瑞典等欧盟国家。共检验7批瓷砖一次不合格,不合格货值9.86万美元。
  2005年,晋江检验检疫局检验出口陶瓷1171批,数量715万平方米,货值1911万美元。陶瓷产品主要是地砖、内墙砖、外墙砖等建筑陶瓷。建筑陶瓷主要销往日本、韩国、美国、阿联酋等国家以及东南亚、非洲等地区。检验中发现3批不合格,数量1.6万平方米,金额3.6万美元。
  2006年,检验出口陶瓷1693批,数量914万平方米,货值2701万美元。陶瓷产品主要是地砖、内墙砖、外墙砖、劈开砖等建筑陶瓷。建筑陶瓷主要销往日本、韩国、美国、阿联酋等国家以及东南亚、非洲等地区。检验中发现6批不合格,数量1.4万平方米,金额7.7万美元。
  2006年5月,晋江检验检疫局调整3家二类陶瓷生产企业的检验监管模式,采用“过程检验”模式,同时修订作业指导书,取得良好效果。开始在工矿企业中开展电子监管工作,对13家陶瓷企业实行电子监管,完成电子监管批次285批。
  2007年,检验出口陶瓷2629批,数量1341万平方米,货值4015万美元,分别同比增加55.3%、46.7%、50.9%,产品主要是地砖、内墙砖、外墙砖等建筑陶瓷,销往日本、韩国、美国、阿联酋、东南亚、非洲等国家和地区。
  八、皮革类
  晋江皮革制造具有较悠久的历史,生产企业集中在安海可慕工业区。产品主要有二层反绒皮,二层贴膜革,磨沙皮,油皮,全粒面皮等等,除供应国内企业的需要外,产品也出口到印度、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和销往中国香港等地区。2001年,晋江开始皮革出口,以二层反绒皮为主要产品。是年,皮革类出口2批次、3050千克,共2820美元。2006年,皮革类出口量大为增加,达到56批次、442533千克,共2512915美元,为当时的最高值。是年开始,随着欧盟对中国出口皮鞋征收反倾销税,晋江出口皮革的数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07年,出口量回落到29批次、293180千克,共1807776美元。
  九、玩具
  20世纪80年代,晋江玩具业起步。1989年4月,国家商检局把出口玩具中的塑料玩具、布绒玩具、电动(电子)玩具和机械玩具等四类列入法检目录。玩具是晋江检验检疫局最早开检的出口商品之一。1994年初,晋江万泰玩具有限公司报检第一批出口玩具。同年4月,为落实“出口玩具质量许可证”的实施,福建检验检疫局局和晋江检验检疫局联合在晋江华达玩具有限公司举办“出口玩具质量许可证”现场宣贯会,为质量许可证在企业中推行奠定良好基础。
  1994年7月,晋江商检局开始对出口玩具产品实施凭“出口玩具质量许可证”报检和放行。当年共有晋江万代好玩具有限公司、晋江美斯达电子玩具有限公司、晋江华侨玩具有限公司、晋江展望电子有限公司、晋江光辉电子有限公司、晋江恒盛玩具有限公司、晋江环球玩具有限公司、晋江新菱电子有限公司、晋江好利来电子玩具有限公司、晋江万泰玩具有限公司、晋江华达玩具有限公司和晋江年年笑玩具有限公司等12家出口玩具生产企业通过许可证考核,获颁“出口玩具质量许可证”,总计出口玩具1761批、1178万美元。
  1996年,国家商检局发布《进出口玩具检验管理规定》,规范对进出口玩具的检验管理工作。晋江检验检疫局对辖区企业开始实施批次管理和分类管理。
  针对出口玩具业务量逐年上升发展的情况,晋江检验检疫局摸索出一套适应晋江乃至福建玩具检验监管业务的工作方案。2003年起,晋江检验检疫局重新对辖区28家企业在实施质量许可证的基础上实行分类管理,经考核将辖区企业分为一类管理企业3家,二类管理企业19家,三类管理企业6家。
  至2006年,晋江检验检疫局举办4期出口玩具生产企业检验员培训班,每年还通过召开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和沟通。晋江辖区许多玩具企业面貌和生产经营状况发生根本性改变,每年均有1—4家新企业获得“出口玩具质量许可证”。晋江检验检疫局还针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情况,逐步要求企业在申办质量许可证时参照ISO9000标准建立质量体系。1999年三检合并后,辖区玩具企业掀起ISO9000认证的高潮,至2007年,共有16家企业获得ISO9000认证。此外,晋江检验检疫局还在企业中大力推行品牌战略思想。
  1994—2007年,晋江检验检疫局检验出口玩具46285批,货值4.7亿多美元。出口玩具产品的种类主要包括:电动玩具,如遥控玩具车、机器人玩具、电动玩具车等;电子玩具,如玩具电子琴、玩具电话及其它可发光或发声的玩具;纯塑料类玩具,如积木、婴儿玩具、沙滩玩具、小赠品玩具,以及各类型的塑料小玩具;童车类,如电动摩托车、电动小汽车、婴儿学步车、儿童健身车、沙滩车等;娃娃玩具类;毛绒布制玩具类。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十七卷,内容包括:政区与自然环境、国土资源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综合经济实力、品牌、开放与开发、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建筑与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业、旅游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