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口岸申报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708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口岸申报管理
分类号: F752.857
页数: 3
页码: 326-328
摘要: 本文介绍了晋江市扩大对外开放,开通空中和海上航线,加强口岸管理,提高通关效率。同时开展台货海上快运,推动对台经贸关系发展。
关键词: 晋江市 口岸管理 口岸申报管理

内容

一、空中航线申报
  2002年12月18日,晋江市举行撤县建市10周年庆典活动,又逢晋江世界同乡总会成立5周年庆典在澳门举行,约有35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晋江籍华侨及港澳同胞乘坐厦门航空公司波音757飞机,从澳门直飞晋江市参加庆典活动,驻泉查验部门对此予以大力支持,为配合搞好庆典活动,特申请在2002年12月17日上午飞澳门至晋江机场临时包机2个航班,2架包机。海关总署批复,同意2002年12月17日厦门航空公司飞行澳门至晋江的临时包机2架次在晋江机场入境。晋江机场临时开放期间,检查检验任务由泉州晋江口岸有关查验单位负责。
  2003年10月27日至2004年10月26日,申报开通泉州至香港、澳门和东南亚航线。泉州晋江机场通航以来,东南亚国家侨胞和港澳知名人士纷纷致函或来人联系,强烈要求开通泉州至香港、澳门和东南亚航线,以方便外商投资贸易和“三胞”的探亲旅游。在各级口岸主管部门和查验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泉州晋江机场自1998年12月以来,先后开通香港、马尼拉、冲绳那霸和澳门临时包机航班,得到海内外人士的普遍欢迎,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恢复开通香港、马尼拉包机和航班,每日往返各1班次;新开新加坡、吉隆坡包机航班,其中新加坡为每周一、三、五、日,吉隆坡为每周二、四、六往返各1班次。包机航班飞行日期:2003年10月27日至2004年10月26日,请东方航空公司执行上述包机航班任务,泉州晋江机场开通境外包机航班,利用现有国际通关条件及查验队伍。
  2007年12月8日,举行晋江撤县建市15周年庆典,又逢澳门晋江同乡会成立20周年庆典,约有35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晋江籍华侨及港澳同胞乘坐厦门航空公司波音757飞机,从澳门直飞晋江市参加庆典活动,经市口岸与海防办协调,驻泉查验部门对此表示予以大力支持,为配合搞好庆典活动,特申请在2007年12月7日上午飞澳门至晋江机场临时包机2个航班,2架包机。海关总署批复,同意2007年12月7日厦门航空公司飞行澳门至晋江的临时包机2架次在晋江机场入境。晋江机场临时开放期间,检查检验任务由泉州晋江口岸有关查验单位负责。
  二、海上航线
  2004年8月19日,晋江台货海上快运首航成功。根据省政府关于台货海上快运试点专题会议精神,经过多次与驻晋查验部门协商,决定临时启动深沪对台小额贸易点,把原来在围头贸易的客商引导到深沪对台贸易点交易,此项工作经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同意,于8月19日海上快运首航成功,至2007年顺利运行。晋江开展台货海上快运。此举是落实省委书记卢展工“开正门、堵邪门”的指示精神,有利于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又方便台商生产、生活的需要。据统计晋江市对台贸易从2005年的8月开始至12月底共贸易船次41艘,贸易数量737472千克,贸易金额3829472元,交缴关税1064216.24元。贸易的主要产品的茶叶1860千克、化工原料79251千克、机器零配件490625千克、包装材料23924千克、针车头9234千克、其他132475千克等。接待贸易的台胞达111人次,从贸易情况看是单向进行,为把贸易工作做好,推动双方进行贸易。
  2003年11月12日,深沪港区晋升为国家一类口岸。深沪港区对外开放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2003年11月12日,经国务院同意泉州港口岸深沪港区对外国籍船舶开放,深沪港晋升为国家一类口岸。2003年12月20日,召开口岸大通关协调会。建立口岸协调机制。规范工作流程,完善运行机制和办事程序,建立外贸运输月份分析和通报制度。查验单位改革创新,建立以信息平台为主轴的“快速通道”,推行分类管理、简化手续,缩短周期的“便捷通道”;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办理船舶进出口岸手续。提高口岸通关效率,口岸查验通关实现出口货物海关检验检疫通关平均时间不超过1个工作日,进口货物海关通关平均时间不超过2个工作日,大通关效应逐步显现。
  2006年,围头港区获国务院批准对外开放。围头港区对外开放工作从1999年开始就与部队协商,于2003年与部队签订协议书,并获得南京军区同意,市口岸与海防办积极地做好各级申报工作,2006年8月18日,泉州港围头港区获国务院批准对外开放,围头港是晋江市重要的集装箱码头,具有良好的深水港条件,围头港区对外开放后推动对台直航和对台经贸关系的发展。
  2007年8月17日,台湾力氏国际股份有限公司“通顺”轮试航成功。台轮与大陆直接通航,是经济任务也是政治任务,口岸办经与上级口岸主管部门,多次与驻晋江各查验单位的协商,经大陆和台湾交通主管部门的批准,“通顺”轮满载台湾美旗集团丁苯橡胶40个标箱480吨货物,于2007年8月17日9时50分顺利抵达围头港区。正式开启围头对台小额贸易口岸。台湾—金门—泉州这一国内特殊航线的开通,不仅方便台商在大陆投资兴业的发展,加快台商所需生产、生活物品的快速运转,而且对两岸经贸往来注入新的活力,为晋江经济发展增添另一张新的名片。这条航线的开通,实现对台小额贸易(10万美元,100吨以内)向一般贸易过渡,实现海峡两岸口岸之间(经金门转关)的直达货运。
  2007年10月,深沪港区联检楼建设主体工程通过验收,建筑面积2890平方米。联检楼设有各查验单位晋江海事处、泉州边检站、晋江检验检疫局、石狮海关、口岸办事处对外办事窗口,实行联合办公,为各查验单位配备办公桌椅及自动化办公设备。在联检楼的三楼,为各查验单位的入驻人员安排宿舍、食堂等相应生活设施,把口岸开放、建设与发展作为全市经济工作的重点狠抓不懈,多方筹措资金投入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帮助相关查验单位解决实际困难。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以来,晋江市用于相关查验单位的业务、基建等方面补助资金达1400万元。一如既往地支持、帮助相关驻泉、驻晋查验单位各项建设。
  2007年12月13日,围头、深沪、围头港区通过省级验收。市口岸与海防办把围头、深沪两港区省级验收当作当年的头等大事来抓。成立验收工作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围绕省级验收工作。召开4次口岸部门协调会。各驻晋江查验单位晋江海事处、泉州边检站、晋江检验检疫局、石狮海关通力合作,相互支持配合,深沪、围头港区码头生产作业现场均按口岸查验监管要求,进行封闭式管理,设有码头作业隔离场地、卡口、外籍船员专用通道,配备电视监控系统,内外贸仓库、内外贸货物堆场有明显的隔离标志,能确保人员、货物进出港区的安全。港区的进出航道、锚地、助航标志建设及通航水深扫测完成,港区媒介生物调查基本完成,通过万吨级码头通航安全技术认证。向厦门港口公司租用一艘拖轮和消防轮,可满足码头生产作业的需要。口岸服务单位也将逐步健全配套,外代、外运等中介组织均在晋江设立分支机构,并依托宝龙酒店(涉外酒店)、市医院设立海员接待、医疗服务点。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十七卷,内容包括:政区与自然环境、国土资源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综合经济实力、品牌、开放与开发、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建筑与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业、旅游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