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环境监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6959
颗粒名称: 第一章 环境监测
分类号: X3
页数: 2
页码: 222-223
摘要: 本文介绍了晋江市环境保护监测站的监测能力、监测类项及监测数据。晋江市环境保护监测站成立于1984年,经过不断的发展,建立了完善的监测体系,包括水和废水、空气和废气、土壤、海水、噪声和振动等多个监测项目。2004年,该站在全省县级站中率先通过三级站标准化建设验收,并建设了大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和环境应急监测体系。监测数据包括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水环境质量监测、声环境质量监测等,为晋江市的环境监管提供了重要的监测依据。
关键词: 监测能力 监测数据 晋江市

内容

第一节 监测能力
  1984年12月,成立县环境保护监测站,为县建委股级事业单位。1992年开始,配合泉州市开展常规项目监测工作。1998年,通过计量认证,申请项目122个,人员18人,各种仪器设备90多套,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监测内容包括水和废水39项、空气和废气3项、土壤5项、海水22项、噪声和振动9项、降水10项。可检测污染因子有pH(氢离子浓度指数)、COD(化学需氧量)、BOD5、SS(污水中悬浮物浓度)、色度、水温、硫化物、氨氮、六价铬、TCN、铜、锌、镍、氟化物、硝酸盐、硫酸根、氯离子、油类、挥发酚、类大肠菌群、二氧化硫、二氧化氮、TSP(总悬浮颗粒)、PM10(可吸入颗粒物)、降尘、黑度、苯系物、烟尘、粉尘。2004年,在全省县级站中率先通过三级站标准化建设验收。2005年、2007年,分别建设一套大气质量自动监测站。2007年7月开始,公布市区两测点空气质量日报,实现市区空气实时监测和自动化。2007年开始,建设环境应急监测体系,添置多种快速、轻便水质分析仪、废气分析仪及防护设备,组建应急监测队伍,建立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
  第二节 监测类项
  一、常规监测
  (一)大气环境质量监测
  1988—1996年,市环境监测站主要配合泉州市对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监测。1998年,开展晋江市区环境空气监测工作。市区空气环境质量监测主要开展的项目为大气总悬浮微粒(2004年以前)、PM10(2004—2007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降尘及酸雨。在市区设置三个采样点位,而酸雨采样点位在环保局大楼顶上,采用逢雨必测的方案进行监测。2005年4月,市环境监测站利用省环境监测体系二期工程,购置安装一套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设置于晋江市环境监测站楼顶,2005年8月开始,晋江电视台每天发布城区空气环境质量日报。
  (二)水环境质量监测
  1988—1995年,市环境监测站主要配合泉州市对水环境质量进行监测。1996年,晋江市开始监测城市饮用水和城市地表水,饮用水源点位布设于南高干渠(田洋),地表水点位(省控断面)布设于加沙(九十九溪与南高干渠交汇处)、乌边港(九十九溪入海口)、杏坂(南渠入石狮段),由于当初技术力量有限,只监测pH、CODMn(高锰酸钾指数)、BOD5、NH3-N(水中氨氮含量指标)、水温、CODcr(重铬酸盐指数)这6个污染因子。
  (三)声环境质量监测
  1988—2004年,市环境监测站主要配合泉州市对声环境质量进行监测。2005年开始,对市区功能区噪声进行监测,监测点位分3类3个测点。即:以居民、居民、商业工业混杂区为主的区域代表点“国土大楼”,以工业区为主的区域代表点晋江市自来水厂,以城市中的交通道路、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为主的区域代表点晋江市中医院测点。对市区21条交通路段的交通噪声进行监测,监测道路总长15350米。对晋江市本辖区内的128个网格噪声监测站点进行监测。
  二、污染源监督性监测
  1992年起,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开始对污染承担着晋江市300多家重点工业污染源的常规性监督性监测源性进行监控。每年进行2—3次的监督性监测。至2007年,此项工作从未间断。为晋江市的环境监管提供监测依据。
  三、服务性监测
  1992年起,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开展建设项目“三同时”竣工验收监测和环保设施改造竣工认定监测,为企业及个人提供环境因子及其他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技术服务等。至2007年,此项工作从未间断。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十七卷,内容包括:政区与自然环境、国土资源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综合经济实力、品牌、开放与开发、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建筑与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业、旅游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