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防洪防汛工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6925
颗粒名称: 四、防洪防汛工程
分类号: TV87
页数: 11
页码: 197-207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晋江市的水利工程,包括水库、山围塘除险加固、海堤加固、晋江下游南岸防洪岸线整治和九十九溪下游河道防洪排涝整治工程。这些工程旨在提高晋江市的防洪抗灾能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其中,九十九溪下游河道防洪排涝整治工程是重点工程之一,已完成施工,新建了水闸和海堤,改建了交叉建筑物,提高了排涝能力,减少了洪涝灾害的发生。
关键词: 晋江市 水利设施 防洪防汛工程

内容

(一)水库、山围塘除险加固
  1988年,晋江市还有水库37座,其中中型水库1座,小(一)型水库8座,小(二)型水库28座,还有山围塘99座。这些水库大多建设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坝型除达群水库为混合土质坝外均为均质土坝,小(一)型水库输水涵洞除东山水库为石砌压力箱涵外均为条石箱涵、小(二)型水库大多为矩形条石涵,溢洪道型式大多为宽顶堰。由于受早期建设条件限制,建设标准低、施工质量较差,加上多年运行、自然灾害、人为干扰等因素影响,工程老化严重,隐患较多,有些水库不仅无法正常发挥效益,还严重地威胁着当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1988年以来,部分水库因工程老化、功能萎缩,以及城乡开发建设与工程安全工业等原因而降级、报废,其中,陈林、劳武、桂山、牛头山、马山、立厝等6座小(二)型水库降级为山围塘,古垵、严塔、大布林等3座小(二)型水库报废。对此,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切实采取积极措施抓紧抓好。1979—1983年,晋江县完成东山、紫湖、紫溪、双宅、溪边、达群、草洪塘、东溪、前村等9座小型水库的保坝加固,每年汛前及冬春水利期间都由市财政拨出一定经费对存在安全隐患工程进行整修加固。2001年,委托福建省水利厅水利管理技术中心对紫溪、双宅、溪边、草洪塘、洋柄、玉湖等水库进行安全鉴定,为除险加固提供依据;至2007年,完成玉湖、紫溪、紫湖、塘下、洋柄、东山等水库的除险加固。
  2005年底,晋江市组织对全市山围塘进行全面普查,其中总库容1万立方米以上山围塘有87座,总库容合计429.6万立方米,兴利库容合计286.4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480公顷。这些山围塘大多建设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受早期建设条件限制,建设标准低,施工质量较差,工程效益难于发挥。从2006年起,晋江市分3年实施除险加固,2006年完成31座,2007年完成26座。
  至2007年年底,全市小型水库27座,总库容合计3013.22万立方米,正常库容2180.85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5146.67公顷,有效灌溉面积3713.33公顷。其中小(一)型水库8座,总库容合计2037.3万立方米,正常库容1525.3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3253.33公顷,有效灌溉面积2780公顷;小(二)型水库19座,总库容合计975.92万立方米,正常库容655.55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1893.33公顷,有效灌溉面积933.33公顷。
  (二)海堤加固
  20世纪90年代末,由于大多数海堤建设时期较早、各级建设标准参差不齐,加上堤内城市规模发展加快,许多海堤老化严重、标准滞后。晋江市陆续开始对沿海各镇的海堤、海岸线进行除险加固建设,至2007年年底,晋江市有海堤67.242千米,加固海堤60.61千米,其中66.67公顷(千亩)以上海堤12条,66.67公顷(千亩)以下海堤10条,其中晋东海堤为福建省四大堤防之一。为确保各海堤运行管理到位,晋江市除个别海堤由专门的管理机构独立管理外,大部分海堤均归属当地乡镇直接管理,同时结合晋江市各级防汛抗灾预案,每条海堤都由相应的管理单位制定对应的防汛工作预案,通过各级防汛预案层层分解、层层落实,确保安全。
  (三)晋江下游南岸防洪岸线整治
  2001年8月30日,晋江下游防洪岸线整治工程全线动工。晋江下游防洪岸线整治一期工程包括南北岸新堤建设、旧堤加高加固和水闸、旱闸建设等。晋江市承建的南岸堤线整治,工程全长3.27千米,起始顺济旧桥,终于溜滨水闸。工程防洪标准为百年一遇,堤线涉及6个自然村,280户,拆迁房屋67590平方米。12月,工程主体合拢,前后仅用128天,总投资为1.55亿元。
  (四)流域防洪排涝整治
  1.九十九溪下游河道防洪排涝整治工程
  九十九溪流域面积354平方千米,河长47千米,流域内包括南安市的官桥及晋江市的磁灶、池店、西园、梅岭、陈埭等镇、街道,是晋江市的主要河流。由于九十九溪下游地势低洼平坦,河流沟渠纵横交错,河道狭窄,沿途阻水建筑物多,加上溜滨水闸和乌边港水闸出流分别受到晋江洪水和潮水的顶托影响,排涝能力有限,洪涝情况十分突出,极易造成洪涝灾害,严重制约晋江市经济发展。2001年,晋江下游九十九溪河道整治工程被列为泉州、晋江两级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重点工程。市政府专门成立晋江市九十九溪防洪排涝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作为领导协调办事机构。
  2002年,晋江下游九十九溪河道整治工程开始实质性施工。河道整治总长29064米,新建水闸2座,改建及加固沿线交叉建筑物10座,新建海堤382米,工程总造价19586万元。至2008年8月底,晋江下游九十九溪河道整治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7713万元,完成河道整治23.91千米。九十九溪沿途区域从整治前的大雨大灾、小雨小灾、一年几涝的情况改善为整治后三四年基本未涝。
  2.晋东平原南港西滨片防洪排涝整治工程
  晋东平原南港西滨片防洪排涝工程是泉州市南岸近海水域环境污染治理项目,也是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程,南港西滨片地势低洼,河道狭窄、排水不畅,加上受沿海潮水顶托影响,极易造成洪涝灾害,严重制约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晋东平原南港西滨片防洪排涝工程,从2005年底开始,进行工程前期工程准备,部分工程于2006年初动工建设。晋江市经济发展局于2007年3月批复工程建设内容,整治防洪沟渠总长13388米,其中南低干渠6808米,新开挖南港沟长3586米,整治拓宽海烟沟长2994米;新建南港水闸、海烟水闸、杏板节制闸3座,总投资12835万元。工程建设工期2年。4月,市经发局批复南港沟、海烟沟农桥改造项目建设农桥10座,其中南港沟7座,海烟沟3座。工程总投资1883万元。建设工期1年。另有南港沟桂林段河道整治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整治河道长565米,新建桂林水闸1座,新建区闸水闸5座,建设NG—1号桥梁,该项目待批。至2007年12月,完成河道整治12030米,房屋拆迁8957平方米,征地14.59公顷,临时征地4.37公顷,完成工程21.53万立方米,累计完成投资8605万元。
  3.市域其他小流域整治
  2007年,晋江境内有20条主要溪流及2座湖泊(龙湖、虺湖)。这些溪流普遍存在淤积严重、泄流不畅、洪涝灾害频发,并且大多受到污染,逐渐失去原有的功能,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直接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晋江市防洪体系的薄弱环节。为此,晋江市委、市政府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先急后缓,分期实施”的原则,以防洪排涝为主,对阳溪、梧桐溪、梧垵溪、湖漏溪、缺塘溪及鸿江流域的坝头溪、加塘溪实施整治,并新建鸿江水闸。自2002年实施小流域整治至2007年底,累计完成投资3630万元,整治河道8075米。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十七卷,内容包括:政区与自然环境、国土资源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综合经济实力、品牌、开放与开发、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建筑与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业、旅游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