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规划统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6906
颗粒名称: 第四节 规划统计
分类号: C923
页数: 2
页码: 141-14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晋江市人口规划执行省、泉州市要求,实施人口与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统计工作逐步采用信息化管理,推广计算机台账代替手工台账,实现信息化及部分无纸化办公。精简报表数量,提高统计效率。
关键词: 晋江市 计划生育 规划统计

内容

一、人口发展规划
  1988年,晋江县的人口规划按照省、泉州市的要求执行,基本控制指标包括:期末总人口、人口出生率、政策符合率和孩次率。1990年开始,国家对控制指标进行调整,增加人均计生经费、乡村服务所室建成率和出生统计误差率等指标,并开始实行人口与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1992年,晋江市人口总和生育率(TFR)降到更替水平以下,实现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转变。1996年开始,省、泉州市计生领导小组开始对各县(市、区)年度人口与计生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1999年开始,实行考核党政领导班子和计生部门的双线考核制度,2000年开始,实行党政领导、有关部门和计生部门的三线考核制度。
  二、统计调查
  (一)台账及信息化管理
  1988年开始,晋江范围内逐步建立统一的镇、村两级“计划生育台账”,包括常住人口花名册、育龄育妇卡、出生、死亡、结婚、领取独生子女证、落实节育措施和迁移登记簿。1990年,又根据省计生委要求建立“十簿一卡”(“十簿”指常住人口登记簿、迁出登记簿、迁入登记簿、流入登记簿、流出登记簿,“一卡”即育龄妇女信息登记卡),其他内容则以月报表代替各种登记簿。1995年,统计工作开始应用计算机,当时只有县级配备1台586微机。1996年开始,在紫帽镇试点,1997年,全部乡镇均配备微机。2004年开始,通过电子政务网互连,并在罗山街道试点村级连接,至2005年,全部村级均配备微机。随着计算机技术在计生领域的应用与普及,2000年开始,推广计算机台账代替手工台账的工作,2002年,全部镇级都全面使用DOS版育龄妇女管理信息系统(简称WIS),2004年开始,为顺应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广Windows版的WIS。至2007年,全市计生系统基本实现信息化及部分无纸化办公。
  (二)报表
  1988年,计生统计报表分为月报和年报两种,月报有人口出生情况表,女性初婚、领证、四术情况统计表,节育及领独生子女证情况统计报表3种;年报除月报外,增加统计往年出生漏报情况表。1989年,国家增加总人口统计,将流动人口纳入统计范围,增设育龄妇女年龄别统计。此后,为满足工作需求逐年增加统计报表数量,1995年达到13种23张。2000年开始,全省开展清理清查统计报表和各类统计调查工作,废止未经审批的统计报表和统计调查表,严格控制报表数量。2001—2007年,年度报表精简到7种:自然变动情况表,计划内出生、领证及女性初婚情况表,节育情况表,流动人口及育妇出生情况表,已婚育妇情况表,补报出生情况表,年实际出生情况表;月报表精简到2种:人口出生情况统计表,女性初婚、领独生证、四术情况统计表。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十七卷,内容包括:政区与自然环境、国土资源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综合经济实力、品牌、开放与开发、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建筑与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业、旅游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