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性别与年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688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性别与年龄
分类号: C924.255.7
页数: 2
页码: 130-13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晋江市性别比失衡,男性偏多,年龄结构变化明显,劳动年龄人口增长,老年和少儿人口比重下降。
关键词: 晋江市 人口 性别与年龄

内容

一、性别构成
  1988年,全县总人口中,男性431113人,女性415598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0.89%和49.11%,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3.64。
  2000年,全市总人口中,男性人口772066人,占总人口数的52.19%,女性人口707193人,占总人口数的47.81%,性别比由“四普”时的103.81上升到109.17,男多女少的格局越发明显。人口性别构成呈两极化发展:一方面,男性婴幼儿、儿童比例明显偏高,其中0—4岁和5—9岁人口的性别比高达124.95和124.38;另一方面,65岁以上男性老年人偏少,其中65—79岁、80—89岁和90岁以上人口性别比分别为89.26、39.67和16.02。影响性别比变动的主要原因:一是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总人口性别比的基础,直接影响人口性别构成变动,10年来出生的男婴比女婴多,其中1999年11月1日至2000年10月31日出生的人口中男性比女性多20.15%;二是人口迁移的影响,外来流动人口男性比女性多,全市来自省外的流动人口共41.27万人,其中男性比女性多27.30%。至2007年,全市总人口中,男性530935人,女性513590人。
  二、年龄构成
  1990年,全市少年儿童系数、劳动年龄人口系数、老年系数分别为34.35%、60.90%、4.75%。百岁以上老人11人,其中男性2人,女性9人。年龄中位数为22.33岁。
  2000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平均预期寿命的不断提高以及计划生育的深入巩固,10年来全市人口年龄构成发生明显变化:一是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下降。全市总人口中,14岁及以下的人口275865人,占总人口数18.65%,比“四普”减少15.7个百分点。二是劳动年龄人口增长较快。15—64岁(国际劳动年龄标准)人口1135500人,占总人口数76.76%,比“四普”增加15.86个百分点。外来青壮年人口的大量增加是促使劳动年龄人口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普查资料显示:20—29岁年龄组的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重达到29.43%,比“四普”增加10.03个百分点。三是老年人口比重略有下降。65岁以上的人口为67894人,占总人口数的4.59%,比“四普”略下降0.19个百分点,其中百岁以上老人13人,比“四普”增加2人。人口老少比为24.61%,比“四普”上升10.75个百分点;年龄中位数为23.6岁,总抚养比(劳动年龄人口抚养老年、少年儿童的负担状况)为30.27%。按国际常用的人口年龄结构类型的标准划分,晋江市正处于成年型社会(老年人口系数4%—7%,儿童少年人口系数30%—40%,老少比15%—30%,年龄中位数20—30岁)。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十七卷,内容包括:政区与自然环境、国土资源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综合经济实力、品牌、开放与开发、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建筑与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业、旅游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