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州市丰泽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5938
颗粒名称: 第三章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分类号: F125
页数: 2
页码: 387-388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丰泽区的“三来一补”业务和技术合作的情况。第一节介绍了境内企业开展“三来一补”业务的发展历程和影响,并列举了一些加工产品的种类。文章还提到了“三来一补”业务的发展趋势和对就业和技术培养的促进作用。第二节介绍了境内人员的劳务输出情况以及境外技术合作的推动力,指出丰泽区通过技术合作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并推动相关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创新。文章同时提到了一些企业在境外投资设立企业或代表处的情况。总体来说,丰泽区通过“三来一补”业务和技术合作的推动,促进了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关键词: 丰泽区 对外经济贸易 经济技术合作

内容

第一节 “三来一补”
  1984年开始,境内企业的“三来一补”(即来料加工、来料装配、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业务向美国、日本、菲律宾等国扩展,产品由客商自行外销。来料加工装配项目也由手工加工走向技术加工装配。加工产品种类有声呐自控玩具、铸铜工艺品以及皮塑等10多种。“三来一补”业务的开展,不但解决境内一部分人员就业,而且培育大批产业技术人才,促进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1985—1986年,境内企业引进金属压铸机、注塑机、绣花缝纫机等先进设备,促进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其中,北峰、华兴等多家针织加工厂生产羊毛衫,位于崇福路的泉州机床厂生产手压装卸车,位于凤山村圣茂的泉州车辆厂生产不锈钢门零件,位于环清村的泉州工艺公司生产仿木鸟、仿木鱼等产品,均为对外贸易公司提供出口货源。
  1987—1992年,境内加工装配企业逐步走向深度加工以提高产品档次,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先后引进的设备有毛衫洗、烫、熨和整理的全套设备,花面及整烫成套设备,全自动注塑机、打毛机、手织平机等。加工产品也增加纺织、塑料、雨具、劳保用品、工艺美术、五金机械等十一大类数百个品种。因此,尽管合同数额减少,但批量增大,实收“三来一补”工缴费保持稳定增长。
  1992年以后,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和“三来一补”业务迅速发展,开展“三来一补”业务的企业也逐渐增加,行业包括轻工业、纺织工业、食品工业、电子工业、机械工业等领域。1997年,实现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出口额1462万美元,进料加工贸易出口额229万美元;实现来料加工装配贸易进口额1522万美元,进料加工贸易进口额434万美元。1999年,全区加工装配贸易业务大幅上升。全年实现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出口额2131万美元,进料加工贸易出口额374万美元;实现来料加工装配贸易进口额937万美元,进料加工贸易进口额526万美元。2000年,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出口额回落到1250万美元。2001—2005年,丰泽区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出口额维持在1000多万美元的水平。2006年,达到2264万美元。
  2007年,全年实现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出口额2368万美元,进料加工贸易出口额1807万美元;实现来料加工装配贸易进口额1475万美元,进料加工贸易进口额926万美元。
  第二节 技术合作
  1984—1985年,境内有5人通过中福公司晋江地区分公司劳务输出新加坡,签约家庭助理女工。但因女工生活习俗、语言等方面不适应或因服务对象要求过高,大部分人解约回国。
  1988—1992年,境内有7人通过中国泉州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劳务输出到新加坡,签约建筑工项目。另有部分民间劳务输出俄罗斯。
  1997年后,丰泽区组织、鼓励引导辖区企业与境外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引进外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实施技术改造、推进丰泽区纺织服装、包袋制鞋、树脂工艺和机械制造等产业的技术、管理、制度创新步伐。2006年,丰泽区组织企业参加“6.18”“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与境外企业技术对接,实施技术改造。2007年,有丰泽旺江鞋厂、旗牌王制衣公司、宝威贸易有限公司、泉州市丰泽船务有限公司办事处等企业在法国、俄罗斯及东南亚等境外投资设立企业或代表处,开展鞋冒、服饰、皮具、货物运输等的研发、投资业务。

知识出处

泉州市丰泽区志

《泉州市丰泽区志》

本书收录了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城市建设,交通运输,邮政电信,综合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与海洋渔业,工业,商贸服务业,对外经济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人民政协地方组织,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军事法治,劳动人事与社会保障,民政,华侨华人,港澳台乡亲,教育,科技,文体旅游,艺文,医疗卫生,风俗宗教民间信仰,街道概况,方言和人物的相关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丰泽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