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州市丰泽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581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分类号: F271.2
页数: 2
页码: 321-32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泉州市丰泽区企业发展的历程,从个体手工业劳动者到集体企业,再到个体非公有制经济和股份制企业的出现,以及近年来推动企业改制上市的情况。
关键词: 丰泽区 企业产权 制度改革

内容

1956年,境内绝大部分个体手工业劳动者参加不同形式的生产合作社(组),开始出现砖瓦、皮革、竹器加工等地方国营或集体企业。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掀起,大办街道、社队工业,境内各公社(农场)、大队、生产队纷纷办起社队企业,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文化大革命”期间,个体手工业户全部组织起来,以公社为单位成立集体企业,境内工业全部为公有制经济,个体私营工业经济完全消失。
  改革开放后,社队企业(1984年撤社设乡后称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同时,国家允许手工业劳动者个体经营,个体非公有制经济重新出现。以后,国家又允许设立私营企业、“三资”企业甚至股份制企业。但因乡镇企业继续被当作集体经济,尚属公有制经济范畴,故而得到各级党和政府大力扶持、提倡。特别是在邓小平发表关于“允许一些地区先富起来”讲话后,乡(镇)办、村办、联户办企业发展迅猛。到建区前,境内95%企业都戴着挂靠集体的“红帽子”。但由于这种挂靠企业产权难以界定,影响正常生产经营,严重制约企业发展壮大。
  1997年建区时,除为数众多的集体工业企业外,区属国有工业企业极少。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解决制约集体企业发展的“紧箍咒”问题,对全区集体工业企业进行产权登记和变更登记,基本摸清企业资产、人员及经营情况,初步确定辖区挂靠集体企业的甄别改制工作;开展资产评估,进入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特征的企业体制改革。按照“优二扩三”工作方针,组织指导工业企业改制,指导完善股份合作企业机制,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至2000年,全区463家镇(街道)、村(居)办等各类挂靠集体企业甩掉公有制“红帽子”改制成公司制、股份制。
  2001年,全区又有89家挂靠集体企业甄别改制成为私人独资、合伙企业或责任公司制、股份制企业。改制后,各企业增强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引入资金和技术改造,做大做强企业。2002年,泉州市纸箱厂和回族包装用品厂企业改制。从2002年起,推进树脂工艺企业加速资产流动重组,实行规模经营,组建树脂工艺股份公司,建立科学、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2003年,基本完成辖区挂靠集体企业甄别改制工作。在继续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制的同时,发展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企业,引导、鼓励扶持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企业债券,成为产权更加复杂的混合所有制企业。2004年4月,泉州泓霖化纤集团公司(下属泉州泓霖化纤有限公司、厦门泓信特种纤维有限公司和厦门泓信超细纤维材料有限公司3家子公司)在新加坡主板成功上市;福建先创电子有限公司进入上市辅导期,福建匹克集团有限公司完成改制。
  2007年7月,区委常委会议研究审定《丰泽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企业改制上市的工作意见》,设立丰泽区企业上市发展专项基金,加大扶持辖区企业改制上市力度。是年,福建先创电子有限公司在香港成功上市,成为丰泽区首家在海外上市的股份制高新技术企业。区政府向福建先创电子有限公司颁发扶持企业上市奖励金230万元;同时,引导、推介虎都(中国)服饰有限公司、达派箱包(中国)有限公司、福建匹克集团有限公司、仁建安通物流有限公司等企业筹备上市。

知识出处

泉州市丰泽区志

《泉州市丰泽区志》

本书收录了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城市建设,交通运输,邮政电信,综合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与海洋渔业,工业,商贸服务业,对外经济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人民政协地方组织,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军事法治,劳动人事与社会保障,民政,华侨华人,港澳台乡亲,教育,科技,文体旅游,艺文,医疗卫生,风俗宗教民间信仰,街道概况,方言和人物的相关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邓小平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
丰泽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