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引水工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州市丰泽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5797
颗粒名称: 二、引水工程
分类号: F426.92
页数: 1
页码: 31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境内引水工程历史悠久,唐代已开始在登瀛里一带凿渠引淡水冲盐碱地及灌溉农田,宋代景祐年间,泉州知州事曹修睦开浚天水淮水利系统,灌溉农田。现代水利工程建设以农业灌溉和防洪排涝为主要功能,如金鸡北高干渠和城东公社的环山渠。
关键词: 丰泽区 水利工程 引水工程

内容

昔时,境内登瀛里(今泉秀街道)一带的农田滨海苦咸卤,人称“南洋”。唐太和三年(829年),刺史赵棨以田多咸壤,在下围(方言谓“淮”为“围”)凿清渠(即天水淮),作三十六涵,纳笋浯二水淡水入淮以灌田,凡百八十顷,取赵姓望,名曰天水。后清源(平海)军节度使陈洪进重兴之,改曰节度淮。
  北宋景祐四年(1037年),知州事曹修睦再浚治,又以三十六涵细碎隐伏,无法以制水之赢缩,于是尽撤诸涵,别营三涵(水闸),视潮来去以为启闭。为大渠一,长二千九百丈,广一丈五尺。为小渠八,积长二千五十八丈,广五尺。天水淮是泉州最早引淡水冲盐碱地及用以灌溉的水利系统。
  南宋庆元六年(1200年),泉州知州事刘颖筹集钱粮招募民工开浚东湖(亦名万家湖),并在湖之西南设4个斗门以通海潮。
  20世纪50年代初,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1957年,从在建的南安县丰州区桃源水库起沿葵山、双阳山、将军山、清源山山麓至后茂村开挖引水灌溉渠道,总长10余千米。
  1966年2月,动工兴建金鸡北高干渠(简称北渠),该工程是泉州山美灌区重要的水利配套设施,以农业灌溉和防洪排涝为主要功能,西起南安县金鸡水闸,经南安县丰州和泉州市(县级)北峰、清源、东海、城东、渔业等公社(农场)进入洛阳江,主干渠长24.8千米(另东干渠长3.91千米),设计过水流量22.5立方米/秒~30立方米/秒。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泉州市(县级)城东公社实施“农改田”工程,组织群众从仕公岭凿石开渠引水,发动群众逢山挖洞、遇水搭桥,修建从仕公岭到洛阳桥的环山渠。该渠为石头渠,前后凿大大小小石水渠400多个,环山而建,全程几十个大小天桥。其中后路天桥长100多米、高13.9米,当年的《泉州晚报》曾有“一桥飞架南北”的赞誉。环山渠全长8.2千米,引金鸡水灌溉旱地,使当时全社85%的农地(约933公顷)实现高灌渠供水灌溉,旱地变成水田。又建引水渠5000米,从北渠引水。同时,解决城东公社群众用水问题。
  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北渠逐步转变为以供应城市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市区卫生用水以及防洪排涝为主要功能。其农业灌溉功能退居次位。
  2006年7月,浦西水闸外引港整治工程开工,主要施工项目M7.5(水泥砂浆等级)浆砌条石挡土墙281.7米,同月完工验收。总投资79.38万元。

知识出处

泉州市丰泽区志

《泉州市丰泽区志》

本书收录了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城市建设,交通运输,邮政电信,综合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与海洋渔业,工业,商贸服务业,对外经济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人民政协地方组织,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军事法治,劳动人事与社会保障,民政,华侨华人,港澳台乡亲,教育,科技,文体旅游,艺文,医疗卫生,风俗宗教民间信仰,街道概况,方言和人物的相关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赵棨
相关人物
陈洪进
相关人物
曹修睦
相关人物
刘颖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
丰泽区
相关地名
南安县
相关地名
丰州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