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农作物种植技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州市丰泽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577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农作物种植技术
分类号: S503.5
页数: 2
页码: 306-30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农作物种植技术方面,丰泽区推广了施肥技术和农药施用技术,并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水稻种植技术方面,引进了新型优良品种,提高了水稻的亩产量。蔬菜栽培技术方面,开展了无公害标准种植,并试验引入了新的蔬菜品种。此外,丰泽区还与台湾合作开展农业技术合作。
关键词: 丰泽区 农作物 种植技术

内容

一、施肥技术
  1997年,改变单一施肥的传统农作,推广生物有机肥、有机无机混合肥及有机无机系列肥,推广土壤改良剂和沼气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全区推广面积120公顷。
  2000年后,禁止使用城市垃圾肥,减少重金属污染,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007年,全区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1200公顷。
  二、农药施用技术
  20世纪80年代,甲胺磷、敌敌畏、氧化乐果、杀虫单、呋喃丹等高毒、高残留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占极大比例。
  1997—1998年,承接省农业厅农药检定所新农药适应性试验69份,其中4个试验总结发表于《福建农业》。新农药为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完全替代辖区5种高毒农药的使用。
  1999年,应用农药残留速测仪、速测卡,定期、不定期检测蔬菜农药残留量,至2007年,累计检测近1000样本。要求菜农在蔬菜采收上市前应用速测卡检测农药残留,实行安全期再采收,让群众吃到“放心菜”。
  三、水稻种植技术
  宋代,境内引进占城稻。
  1953年,引进试种新型“南特”号,1955年大面积推广。
  1958年,境内推广种植“陆财”号,平均亩产达209千克。
  1959年,境内引进矮脚“南特”号,1964年大面积推广,平均亩产260千克。
  20世纪60年代,推行水稻矮秆良种化,淘汰高杆品种。先后引进“珍珠矮”“二九矮”“铁骨矮”1号、“溪丰”“广场矮”等良种,单季亩产达310千克。
  1976年,境内开始试种杂交水稻,1978年全面推广。
  1997年,辖区大力推广种植高产、抗病品种为主的早稻“78130”“47-104”“闽科早22”“闽科早77”“泉农3号”“闽泉二号”等品种。
  2000年后,加大力度对品种品质的改良,引进“佳禾早尖”“佳辐占”“泉珍10号”等优质品种,良种推广逐步向高产、优质、高效品种转变。
  至2007年,累计推广早稻良种0.38万公顷,主要以常规品种为主。良种覆盖率100%,主要品种有“78130”“47-104”“闽科早22”“闽科早77”“泉农3号”“闽泉二号”等品种;累计推广晚季杂交水稻面积0.3万公顷,主要组合有“特优63”“特优689”“特优669”“Ⅱ明优86”“两优培九”“两优2186”等。
  四、蔬菜栽培技术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建区前,境内先后从外地引入推广南畔洲萝卜,日本黑田、高农美国七寸金笋胡萝卜,沈阳快白大白菜、四月慢小白菜,京丰1号、日本早秋、长岗1号、天津球菜甘蓝,泰国空心菜,美国太阳牌甜椒、上海茄门椒,斑皮越瓜,四川大荚等69个蔬菜品种。
  1997年始,丰泽区开展无公害标准种植,在63.33公顷蔬菜生产基地种植大白菜、空心菜、韭菜、丝瓜和小白菜等蔬菜品种,引入辣椒叶、蔓用佛手瓜、迷尔黄瓜、广东菜心等20个品种按《丰泽区有机无公害蔬菜栽培综合体》标准要求进行培育试验。至2006年,基地蔬菜年产量提高30%,生产成本降低5%。2007年,区农林水局《丰泽区无公害蔬菜标准综合体》获区2005—2006年度丰泽区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知识出处

泉州市丰泽区志

《泉州市丰泽区志》

本书收录了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城市建设,交通运输,邮政电信,综合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与海洋渔业,工业,商贸服务业,对外经济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人民政协地方组织,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军事法治,劳动人事与社会保障,民政,华侨华人,港澳台乡亲,教育,科技,文体旅游,艺文,医疗卫生,风俗宗教民间信仰,街道概况,方言和人物的相关内容。

阅读

相关机构

丰泽区人民政府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
丰泽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