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畜牧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州市丰泽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5764
颗粒名称: 第四章 畜牧业
分类号: F326.3
页数: 5
页码: 302-306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丰泽区畜牧业中的畜禽饲养情况,包括猪、牛、羊、马、狗等的饲养方式、品种以及存栏量的变化。此外,还提及了家禽饲养,如鸡、鸭、鹅等的品种和存栏量。文章还总结了主要的畜禽疫病,并介绍了防治措施。 提供了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以及免疫工作的实施情况。
关键词: 丰泽区 畜牧业 泉州市

内容

第一节 畜禽饲养
  一、畜类饲养
  (一)猪
  境内传统品种主要有莆田黑猪和本地杂种猪,猪饲养方式以舍饲为主,农家饲料以泔水、粗粮、糠麦及青绿饲料为主。农户养猪是农家肥供应和肉食的主要来源,民间向有“六畜猪为首”之说。
  民国35年(1946年),泉州民生农校向福安农场购进一对育克斯种,配种传播到境内。民国时,境内曾推广以青粗饲料为主、适当搭配精饲料的饲养方法。
  1949年,晋江县城郊区养殖生猪2990头。1950年,增加到4700头。1951年,县级泉州市郊区养殖生猪5200头。1958年,市郊区养殖生猪15757头。整个20世纪50年代,境内先后引进大约克、中约克、巴克夏、苏白、杜洛克、长白猪,其中又以引进的瘦肉型长白猪为最多。1961年,市郊区养殖生猪13377头。是年,开始运用人工授精技术改良猪品种。
  1971年末,境内(东海、城东、北峰、清源4个公社、农场)生猪存栏32684头。1975年末,境内生猪存栏27738头,其中东海公社11291头,占40.71%。1980年开始,逐渐推广使用配(混)合饲料,采用湿料、干粉料和颗粒饲料饲喂。规模养猪则以配(混)合饲料为主。1981年末,境内4个公社(农场)年末生猪存栏32314头,其中,东海公社11627头,占35.98%。1985年末,境内生猪存栏31214头,其中北峰乡11309头,占35.86%。
  1990年,境内猪品种改良率达95%。是年末,生猪存栏31535头,其中北峰乡11960头,占38.15%。1997年,全区生猪存栏15448头。生猪养殖主要分布在城东、东海、北峰3个镇。种猪猪苗主要从外地购进二元或三元的杂交猪,当地母猪一般只占生猪存栏2%。生猪饲料主要以泔水和糠、玉米、配合饲料为主。1998年,区政府鼓励发展规模养殖,区财政对养殖户实施贴息贷款,部分养猪专业户扩大生产规模,改善饲喂方式,用配合饲料或自搭饮料饲喂,猪生长速度大幅度提高,出栏率明显提高。
  2001年,存栏17919头,为历年存栏数最高峰。此后因中心城区扩容,人居环境整治,生猪等养殖规模逐年压缩。2003年5月6日,中共丰泽区委、区政府出台《丰泽区城市生态农业规划》,明确因地制宜逐步调减、压缩以生猪、鸡鸭、奶牛为主传统家庭式禽畜饲养,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特种养殖。2004年9月,《丰泽区畜禽养殖场禁建区划定方案》经市环保局批复实施,泉秀、东湖、丰泽等3个街道以及东海镇云谷村、云山村坪山路以西辖区,清源街道的西门社区、北门社区和普明社区禁止饲养鸡、鸭、兔、牛、羊、猪等家禽家畜。此后,辖区大部分街道被列为禁养区,生猪饲养量逐年下降。且全区三分之二的生猪养殖集中在北峰街道。2007年,全区生猪存栏12201头,分别比1997年和2001年下降21%和31.91%。其中,北峰街道8168头,占全区存栏数的66.95%。是年,开始实施能繁母猪财政补贴,全年发放能繁母猪补贴1.35万元。
  (二)牛
  昔时养牛主要用于使役,一般是几户农户合饲一头耕牛(闽南黄牛、当地水牛),以放牧为主。
  民国36年(1947年),泉州民生农校从福州引进荷兰乳牛与境内黄牛配种杂交产生民生牛品种。
  1949年,晋江县城郊区养殖牛919头,其中能参加农事劳役的571头,黄牛736头。1950年,增加到1237头。1951年,县级泉州市郊区养殖牛1464头。1958年,市郊区养殖牛4914头,1961年,增加到5618头。1971年末,境内(东海、城东、北峰、清源4个公社、农场)牛存栏5047头(绝大部分为黄牛),其中,东海公社2056头,占40.73%。1975年末,境内牛存栏4838头,其中,东海公社1984头,占41%。
  1980—1984年,县级泉州市引进圣塔·格鲁特、西门塔尔、利木赞、夏洛来、辛地红等良种公牛冷冻精液,其与本地品种杂交后在境内繁殖。该杂交牛种生长快、体型大,但受胎率低,难产多。1985年末,境内牛存栏5128头,其中,东海公社1967头,占38.36%。1985年以后,鲤城区引进印度摩拉水牛冷冻精液和一头公牛,杂交改良本地水牛后在境内繁衍。该杂交水牛生长快,体型增大,产奶量提高,但难产较多。闽南黄牛和大部分本地水牛成为耕牛。一部分杂交水牛专用产奶,其泌乳期7~9个月,每头产乳量400~800千克。奶牛大部分舍饲,饲料以青草为主,冬、春季和泌乳期间补饲农副产品饲料。
  1990年末,境内牛存栏5751头,其中,东海乡2032头,占35.33%。1997年,全区牛存栏2411头,其中奶牛183头,占牛总存栏数的7.6%。此后因城市扩展、耕地日趋减少等因素,牛存栏数量急剧减少。
  2004年,辖区大部分街道对牛实施禁养,牛存栏数量进一步减少。2007年,全区牛存栏442头,其中奶牛存栏181头,占牛总存栏数的40.95%。牛的主要品种为闽南黄牛和黑白花奶牛;黄牛主要分布在北峰和东海2个街道,奶牛主要分布在清源和东海2个街道。
  (三)羊
  丰泽区饲养的羊只多为零星散养,品种以戴云山黑羊和奶山羊为主,养殖区域主要分布在北峰、东海等地。1949年,晋江县城郊区养殖羊300头。1971年,境内4个公社(农场)养殖羊475头,其中,东海公社210头,占44.21%。1975年,境内只有东海、城东、北峰3个公社养殖羊,年末存栏307头,其中,北峰160头,占52.12%。1981年末,羊存栏2498头,其中,城东公社1590头,占63.65%。1997年,全区羊存栏1472只,其中奶羊335只,占22.76%。2007年,羊存栏799只,其中奶羊存栏285只,占35.67%。
  (四)马
  境内早期有少量饲养,品种主要有晋江马,作拉车驮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交通工具现代化,马作为运输工具逐渐被淘汰,境内无饲养马。1971年,境内的北峰公社饲养有3匹马。1975年,城东、北峰公社分别饲养2匹和4匹马。改革开放以后,境内不再有人养马。
  (五)狗
  境内自古有养狗看门防盗习俗。改革开放后,亦有当作宠物豢养,部分用于出售或作肉食进补。2006年,为防止狂犬病发生与蔓延,区政府组织实施防控犬类狂犬病整治,捕杀部分流浪犬。2007年,辖区饲养有各品种犬类1.7万只。
  (六)兔
  境内饲养主要品种有日本大耳兔、法国花巨兔、塞北兔、天竺兔、福建兔和长毛兔等。草食动物,适应性和生命力强,繁殖快,肉为滋补品,成年体重2.5千克。1949年,晋江县城郊区养殖兔5000只。1981年,境内只有东海、城东2个公社养殖兔,共1192万只,其中东海1182万只,占99.16%。1997年,全区兔存栏数1815只。最高峰为1998年初9119只,此后开始大幅度减少。至2007年,存栏仅15只。
  二、家禽饲养
  (一)鸡
  境内养鸡历史久远,鸡种有本地鸡和白绒鸡,以家庭分散饲养为主。一般农户都饲养五六只,多的二三十只。饲养期一年或一年以上。鸡苗多外地购进,或购进育肥鸡再经饲喂一阶段出售。饲料历来采用粮食、菜叶、细糠等。本地鸡作肉用,白绒鸡又名乌骨鸡,属名贵鸡种,为滋补品,可作药用,是乌鸡白凤丸的主要原料。
  民国12年(1923年),泉州农业学校从上海引进意大利莱克亨鸡在境内推广繁殖。民国24年(1935年),民生农校引进洛岛红、洛克鸡、澳大利鸡等外国良种鸡在境内推广繁殖。
  1949年,晋江县城郊区养殖鸡5.5万只。1953年以后,有人引进闽南火鸡在境内饲养。1981年末,境内鸡存栏14.1万只。其中,东海公社5.5万只,占39%。此后,鸡品种改良工作有较大进步。其中,1982—1984年,引进饲养星杂579、星杂288、S220、星布罗、红波罗、新浦东、养罗斯父母代种鸡及新浦东种鸡等良种鸡。1988年,先后引进山鸡和珍珠鸡。1989年,引进饲养伊莎褐父母代种鸡。与此同时,家禽饲养业也得到发展,广泛使用蛋氨酸、赖氨酸、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及保健助长等饲料添加剂配合饲料。逐步推广饲喂配(混)合饲料。群养育雏越来越多采用自动控温电热保姆伞、红外线灯、烟道管等保温方法,部分家禽的孵化已转为机器孵化。饲养设备广泛采用自动饮水器、真空饮水器、料桶。
  1997年,全区鸡存栏8.7万羽。1998年7月、10月,区财政局、区农林水局及农业银行鲤城区支行和泉州市城区信用联社在丰泽区域内安排二期特色产业贴息贷款157万元,用于扶持各镇(街道、场)的畜鸡禽示范户(场)建设。2004年以后,辖区大部分街道禁养家禽,鸡存栏数量下降。2007年,全区鸡存栏1.6万只。
  (二)鸭
  鸭品种主要有番鸭(麻鸭)、莆田黑鸭。番鸭作肉用,为滋补珍品,农家自繁自养。莆田黑鸭属蛋用鸭。民间历来习惯用公番鸭(麻鸭)与莆田黑母鸭杂交生产半番鸭,俗称茶鸭,无生殖能力,但具有生长快、肌肉丰满、肉质好的特点。
  1949年,晋江县城郊区养殖鸭1.4万只。1981年末,境内鸭存栏9.38万只,其中,城东公社4万只,占53.3%。1982年,从晋江县引进蛋用型麻鸭品种——金定鸭种。1986—1990年,引进纯北京公鸭与白香鸭进行杂交繁殖;引进法国番鸭为父本与当地白番鸭杂交,杂交一代白番鸭生长快,体型大。
  1990年后,城东镇、东海镇是莆田黑鸭主要养殖区域。饲养方式从放牧逐渐改变为圈养或舍养,部分雏鸭用笼养。群养的商品蛋鸭用笼养和平养。商品肉鸭一般用平养和网架式饲养。1992年,引进丹麦柏柳鸭。1997年,全区鸭存栏20万只,其中城东镇就有12万只,占60%。2004年以后,辖区大部分街道禁养家禽,鸭存栏数量减少。2007年,全区鸭存栏量为2.2万只,比1997年下降89%。
  (三)鹅
  鹅品种主要有本地鹅,农家分散饲养,以草食放牧为主:作肉用。成年公鹅体重约5.6千克,母鹅约4.9千克,年产蛋30~45枚。1949年,晋江县城郊区养殖鹅250只。1981年末,境内4个公社(农场)鹅存栏1.24万只,其中,城东6000只,占64.52%。1981—1983年,从广东引进狮头鹅饲养繁殖。1997年,鹅存栏2870只。2004年后因饲养放牧范围受限,饲养数量逐年减少。2007年,存栏量为541只。
  (四)肉鸽
  早在民国时期,境内就有人养鸽,但多以观赏为目的的零星饲养。1997年,北峰镇群峰村有专业户规模饲养肉鸽供应酒店。辖区养殖量最高峰时3.4万只。2004年,因养殖经济效益差,专业大户调整养殖结构,到2007年,存栏肉鸽约1800只。
  (五)鹌鹑
  鹌鹑为蛋、肉两用禽,成年鹌鹑体重150~200克,母鹌鹑年产蛋200~300枚,最高400枚。2000年,北峰镇一养殖户从外地引进鹌鹑饲养成功。此后,鹌鹑养殖量逐年增加。2007年,鹌鹑存栏近1万只。
  第二节 疫病防控
  一、主要疫病
  (一)猪疫病
  普通病有营养性水肿、关节炎、中暑、感冒等13种;寄生虫病有弓形体、姜片虫、蛔虫、肾虫等7种;中毒病有亚硝酸盐中毒、霉菌中毒等4种;传染病有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猪副伤寒、口蹄疫、传染性胃肠炎、链球菌病、仔猪白痢、黄痢等18种。危害较大的有口蹄疫、传染性胃肠炎、副伤寒、白痢、弓形体等疾病。
  (二)牛疫病
  普通病有胃肠疾病、劳役过度、风湿病、中暑等10种;寄生虫病有肝片吸虫、双口吸虫、锥虫、焦虫等16种;中毒病有农药中毒、毒菌中毒等5种;传染病有口蹄疫、流感、结核病、流行腹泻等5种。
  (三)家禽疫病
  普通病有感冒、营养缺乏症;中毒病有食盐中毒、肉毒梭菌中毒、霉曲菌中毒、农药中毒;寄生虫病有蛔虫、球虫、绦虫;传染病有禽流行性感冒、鸡新城疫、鸡白痢、禽霍乱、鸡马立克氏病、鸡法氏囊炎、鸭病毒性肝炎、鸭瘟、小鹅疽。危害较大的是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鸭瘟、禽霍乱、鸡马立克氏病、鸡法氏囊炎。
  1979年,畜牧兽医部门组织成立畜禽疫病调查组,开展1976—1979年东海公社畜禽疾病普查。普查结果显示,当地畜禽疾病主要有70种,其中传染病20种、普通病26种、寄生虫病15种、中毒病9种。
  1990年,畜牧兽医部门组织开展1949—1990年鲤城区畜禽疾病情况普查。普查结果显示,境内畜禽疾病有76种,其中传染病30种、普通病20种、寄生虫病17种、中毒病9种。此后至2007年,丰泽区畜牧兽医部门未再组织开展畜禽疾病情况普查。
  二、防治措施
  民国时,境内只有民间兽医,但因技术落后且从业人员少,畜禽疾病大多无法得到有效治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重视畜禽疫病防治工作。1955年,晋江县东海乡津头埔设立兽医门诊部,1958年扩建为兽医院。1961年10月,建立泉州市(县级)畜牧兽医站,境内的北峰、城东、东海等各公社也相应建立畜牧兽医站,承担畜禽疫病防治工作。
  1997年建区后,成立丰泽区畜牧兽医站,辖区各镇也设立畜牧兽医机构。区政府成立丰泽区防治牲畜“5号”病指挥部,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2004年初,国内有关省份发生多起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区动物疫控部多次召开紧急会议,按照“政府保免疫密度,业务部门保免疫质量”要求,部署全区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和猪瘟的强制免疫注射工作。是年3月2日,丰泽区动物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应急工作机构成立,下设综合办公室、防治组、流通检疫组、后勤保障组、宣传科技组和社会治安组。同月,《丰泽区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实施。
  2006年10月9日,区政府成立加强狂犬病防控和犬类管理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开展狂犬病防控和管理工作。同年10月14日,区农林水局制定犬类免疫注射工作实施方案,成立免疫工作小组,全面实施犬类免疫工作。是年,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列入强制免疫病种范畴。
  至2007年,通过每年组织实施春秋两季季节性免疫与常年免疫,辖区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免疫抗体水平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同年6月10日,设立城东(含华大)、北峰(含清源)、东海、市区(含东湖、泉秀、丰泽)4个动物检疫申报点进入试运作,接受动物及其产品经营者申报检疫。是年,全国畜牧兽医体制改革,撤销区畜牧兽医站,设立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区农业管理服务中心加挂区动物卫生监督所牌子,并在北峰、东海、城东、清源、华大5个涉农街道的社区服务中心加挂街道畜牧兽医站牌子。

知识出处

泉州市丰泽区志

《泉州市丰泽区志》

本书收录了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城市建设,交通运输,邮政电信,综合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与海洋渔业,工业,商贸服务业,对外经济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人民政协地方组织,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军事法治,劳动人事与社会保障,民政,华侨华人,港澳台乡亲,教育,科技,文体旅游,艺文,医疗卫生,风俗宗教民间信仰,街道概况,方言和人物的相关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
丰泽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