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运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州市丰泽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5569
颗粒名称: 第三章 运输
分类号: F512.757
页数: 6
页码: 208-21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泉州市丰泽区交通运输的情况,其中包括了陆路运输、水路运输、现代物流等。
关键词: 交通运输 泉州市

内容

第一节 陆路运输
  一、客运
  民国14年(1925年)后,泉秀公司在泉秀路口(区间车站地)设有站点。1990年,在泉秀路口新建车站1座,占地近5公顷,可日发250班次。车站除承担省汽车运输公司泉州分公司车辆营运停靠外,还接受社会车辆停靠经营。为适应车辆不断增加的需要,还建成联运车站、东门停靠站。到1992年,境内增辟西门、湖心路口、宝州街4个临时停车场。自1997年建区开始,经过11年的发展,丰泽区道路客运班线逐步完善。2007年,全区有道路客运站4个,其中,一级站2个、二级站1个、三级站1个。基本建立省际、市际、县际以及社区客运协同发展、快速旅客运输与普通旅客运输相结合的多层次运输网络。
  (一)客运站(场)
  泉州汽车站(新车站) 在泉秀街道前坂社区,位于温陵南路与泉秀街的交叉口南侧,距324国道约1000米,为道路一级客运站,隶属于泉州市汽车运输总公司。该站于1987年6月动工兴建,1990年9月竣工,同年11月30日投入运营。该站占地近3.5公顷,建筑面积1.11万平方米,有发车位32个,设长短途客运班次,有快运空调候车室、售票大厅,配备X光安全检测仪、LED显示系统、全方位24小时电脑电视监控系统等。1996年,该站年发送旅客314万人次;2001年12月,泉州汽车站实施“人车分流”改造,设施设备得到更新。2004年,年发送旅客790万人次。2006年,车站被全国总工会、安监总局授予“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等称号。2007年,车站日发班次约1500班,日均发送旅客2万人次,高峰时可3.5万余人次,是闽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站。
  泉州客运中心汽车站在丰泽街道东美社区,位于泉秀街与坪山路交叉口(324国道市区段)西北侧,紧邻城市内环路和福泉厦高速公路,为道路一级客运站,隶属于泉州市汽车运输总公司。2002年12月31日,泉州汽车客运中心站奠基,2003年7月28日正式动工兴建,2005年7月29日投入运营。车站拥有发车位37个,日均发送旅客1.8万人次,日发班次2250班左右,高峰时4.3万人次/日,是泉州市最大的道路汽车客运枢纽站,也是福建省、闽南地区最重要的道路交通枢纽站之一。该站主站房按美观、新颖、现代原则设计,规模宏伟、造型独特,占地27181平方米,建筑面积28685平方米。其中,地下室为4529平方米停车场;一层前厅东西两侧为售票厅,后厅为短途旅客空调候车厅;二层为省、市际客班旅客空调候车厅。有X光安全检测仪、LED显示系统、24小时全方位电子监控系统以及消防控制系统、智能语音广播系统和触摸查询系统等现代化设施、设备。2006—2007年,连续被全国总工会、安监总局授予“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称号。
  泉州东区汽车站 在华大街道城东社区,位于华侨大学斜对面,紧邻国道324线。该站2004年建成投入运营,占地2.4万平方米。由于该站距市区较远,周边客源少,2007年,日均旅客发送量270人。
  泉州客运西站 在清源街道西门社区,位于新华北路与西环城北路交叉口北侧,2005年建成投入运营,占地6000平方米。由于该站地处西湖公园附近,且紧邻居民住宅小区,被政府列入关闭站行列。2007年,日发车260班,旅客1200人。
  丰泽区客运站 在泉秀街道沉洲社区,位于宝洲街和沈海高速交叉口西南侧,成立于1998年,主要经营客运及货物联运业务。2007年,该站注册资本60万元,有职工25人;日均旅客发送量300人。
  (二)客运企业
  民国时期,境内汽车客货运路线经历承租路权并自行养护、路权归公缴交养路费等阶段,营运形式也经历分段承租经营、联营等方式。抗日战争期间,奉令破坏过境公路。民国37年(1948年),修复泉州至后渚及洛阳至水头等境内或过境线路并恢复通车营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境内或过境营运路线不断延伸。联运业务由福建省运输公司泉州分公司负责。1970年11月,运输企业与省内外公路站点开办旅客联运,一次购票,分段乘车,运输到底,并开展公路、铁路旅客联运。改革开放后,开始出现客车出租业务,同时出现私人汽车参与客运现象。至1992年,泉州过境的客运班车可直达深圳、广州、拱北、赣州、泰顺、宁波、上海等地。
  20世纪90年代中期,辖区道路客运业市场向社会开放。1997年后,丰泽区道路客运业取得长足进展。至2007年,丰泽区道路客运行业呈现出经营主体多元化、运力结构合理化、运输服务品牌化的客运市场新格局。
  境内的客运企业以泉州汽车运输总公司为龙头,该公司地址位于鲤城区,但其很大一部分经营活动及部分子公司均在丰泽辖区。至2007年,总公司拥有从业人员3632人,其中在册职工2282人,短期聘用驾驶员1350人,总资产5.4647亿元(不含土地评估值4.5亿元)、净资产1.383亿元,营运客车1453辆37780座位,出租车450辆、旅游客车25辆、公交车56辆;营运货车42辆,营运货车总吨位88.5吨。企业还经营汽车维修、检测,销售及售后服务,配件销售,技术培训,驾驶培训,旅游及旅游运输,货物起重装卸和物业开发租赁等业务。有一类维修企业6家,二类维修企业4家,A级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站2个,B级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站1个,机动车竣工检测线3条,以及1家旅行社和1个货物起重装卸站。
  (三)客运量
  1997年,随着中心城市东扩,人口流动性增大,辖区客流量与日俱增。2001年,市区(含丰泽、鲤城两区)完成公路客运量近1000万人次,旅客周转量6.85亿人千米。2003年上半年,受“非典”疫情影响,客流量明显下降。2006年,市区公路运输完成客运量1203万人次,完成旅客周转量近8亿人千米。2007年,市区公路运输完成客运量1250万人次,完成旅客周转量超9亿人千米。
  二、货运
  民国时期,境内或过境汽车货运路线与客运线路一致,营运形式也基本相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境内或过境货运路线不断延伸。1970年以后,货物联运逐步实行一次托运、一次开票、一次结算、一票到站、全程负责的办法,并开办公路、铁路、水路货物联合运输业务。1980年后,境内货运业务不断发展。1989年8月,位于仁风街的集体所有制运输企业泉州仁风货物储运部设立,开展省内外货物储运业务。至1992年,泉州过境货运车可达全国各地。
  2001年,市区(含丰泽、鲤城区)完成公路货物运输量530万吨,货物周转量5.86亿吨千米。仅春运40天,运载各种物资超10万吨。2002年开始,麦德龙及新华都、国美电器(永乐)等国内外商贸企业的设立,使商贸业的吸纳、辐射能力不断增强,带动辖区货运物流快速发展。2006年,市区公路运输完成货运量653.78万吨,货运周转量近7亿吨千米。
  2007年,新增货运企业3家,新增营运车辆587辆(其中集装箱货车20辆567吨位),累计达到3667辆:全区公路运输周转量完成3.74亿吨千米,比上年增长18.5%。
  第二节 水路运输
  一、客运
  南朝至唐代,境内港口有大船通航高丽(今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西亚、东北非等国家和地区。南朝陈永定二年(558年),印度僧人拘那罗陀来往泉州后,境内民众远渡重洋,往海外谋生者日多。此后至清末。境内海运主要为货物运输兼营或附带客运。
  民国时期,除客货兼营外,北线和南线均出现以客运为主船只。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境内海上客运业务快速发展。1987年8月16日,“鼓浪屿”号客船从后渚港出发试航泉州至香港客运。首航进入香港58人,经香港出境87人。同月底,泉州至香港水上客运航线暂时停航。
  1994年3月15日,泉州至香港客轮航线恢复通航。1998年,泉州至香港客轮停航。
  2001年8月28日,“鼓浪屿”号客轮承载129名首批参展人员从泉州港后渚直航金门,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泉州客、货轮首次直航金门。
  2002年5月31日,泉州港(不含围头港)成为全国获批对台通航港口之一;7月23日,泉州天后宫妈祖护驾团一行19人与澎湖280名妈祖信众同乘台湾“超级星”号客轮,从后渚作业区出发,历经3小时航行到达澎湖港。同年8月9日,澎湖天后宫主委杨国夫以及澎湖县副县长郑长芳等各界人士221人乘“超级星”号客轮,护送妈祖回驾泉州天后宫,泉州天后宫护驾团人员同船返回。此次活动历时18天,直航来往4个航次,直接往来人员近1000人,是两岸隔阂53年来台湾地区客轮第一次往来泉州港。是年11月18日,泉州—金门货运直航航线开通。
  2003年1月11日,以金门县杨应雄议员为团长的“金门杨氏宗亲会参访团”200多人乘坐“东方之星”号客轮由金门首航泉州后渚港。是年,增辟到台湾、香港直航班轮。
  2007年9月28日,泉州第一个赴澎湖旅游团68人乘坐泉州轮到金门后,搭乘飞机前往澎湖,实现泉澎旅游常态化。
  二、货运
  南朝至唐代,境内港口有大船通航高丽(今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西亚、东北非等国家和地区。唐景云二年(711年),从境内各港口运往蕃国销售的货物有丝绸、瓷器、蔗糖、茶叶、果干等。
  唐安史之乱及吐蕃扰乱之后,陇西陆上丝绸之路阻断,中国与西域交通贸易南移东南沿海,泉州港成为全国性对外运输港口。
  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泉州设置市舶司,境内各港口与60多个国家有货物运输往来。
  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泉州设立市舶都转运司,自泉州至杭州建立海道水站15站,专管护运蕃夷贡物及商贩奇货。
  明代及清初,实行海禁,境内海运业受挫。
  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广东高州船舶常运洋米来泉,停泊法石港。
  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海运恢复,泉州设置海关,在法石马头山设立税口。从此过境海运货物不断增长。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国外航线为英轮占夺,泉州船舶被迫只经营国内航线。法石船商拥有大量大乌艚,载重量都在50吨以上,经营货运于南北两线。北线至温州、宁波、上海、青岛、烟台、威海卫、天津、牛庄、大连,全盛时每年有200多艘次,南线经常不定期航行于汕头、高州、广州、海南、香港、澳门等港。
  民国时,境内水路运输均为单一普通货船运输。北线运输往返于上海、天津、大连等地,南线往返于安海、厦门、漳州、石码等地。全面抗战爆发,航运中断。抗日战争胜利后,南、北航线恢复,并发展到水陆联运。此外,还有从事代理各港运输业务的船务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仍使用木帆船和木质机动船经营沿海货运。1963年,县级泉州市东海航运队(由城东公社乌屿大队农渔运结合队组成)、县级泉州市凤屿航运队(由城东公社凤屿大队农渔运结合队组成)和县级泉州市临海航运队先后成立。其中,县级泉州市东海航运队有沿海木帆船31艘694.5吨位,船员292人,航行于汕头至上海之间,多数船舶行南线;县级泉州市凤屿航运队有船舶4艘105.5吨位,人员24人;县级泉州市临海航运队有船舶6艘204吨位,人员57人。
  1970年,后渚港年吞吐量仅5.96万吨。1979年,经交通部批准,泉州船舶开始从事泉州(含后渚港)至港澳航线货物运输。是年9月3日,“闽海225”号轮由后渚港500吨级趸船浮码头装运货物首航香港。
  20世纪70年代,以木帆船为航运主力的泉州内港码头,年吞吐量12万~25万吨。当时与泉州的工农业生产、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生产资料、生活物资以及军需物资,绝大部分都在泉州内港码头吞吐。其时,水路运输船舶经营沿海航线北至浙江、上海,南至汕头、广州。随着船舶逐步优化,单船吨位不断提高,抗风能力增强。
  1982年12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泉州港恢复对外轮开放,以适应对外贸易运输的需要。
  1983年,县级泉州市凤屿航运队停办。
  1987年,县级泉州市东海航运队更名为鲤城区第一航运公司。20世纪80年代,境内水运企业其经济性质多数定为集体所有制,个别为股份合作制和私营企业;木帆船均已淘汰,普遍使用木质机动船。
  1991年2月1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船“和平方舟”在泉州港国家二级引航员陈智昆的引航下安全抵靠泉州湾后渚港。这是首艘停靠后渚港码头的万吨级巨轮。其后,后渚港先后系泊新加坡明城号(实载1.02万吨)、广远公司云岭号(实载2万吨)、巴拿马加利号(实载1.18万吨)、古巴籍帕尔玛木卡号(实载1.33万吨)等万吨远洋轮。境内各港开始有成品油船运输、散装化学品船运输。1992年,鲤城区第一航运公司机动船发展到13艘1175吨位,木帆船15艘475吨位;泉州市临海航运队机动船发展到4艘1965吨位,船员45人。
  1997年建区后,辖区主要航运企业为泉州丰泽船务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从事福建沿海各开放港口至金门、马祖、澎湖间货物运输、直航台湾散杂货运输和集装箱运输,运输的货物主要有石材、瓷制品、纸制品、木雕、家具等。
  1999年8月6日,交通部先后批准福建安达船务有限公司“恩鹏”轮、“恩安”轮、“恩通”轮、“恩达”轮和“恩凯”轮5艘船舶从事国际航线和近洋航线货物运输,实际投入“恩通”轮、“恩达”轮和“恩凯”轮3艘从事近洋航线货物运输。是年,集装箱运输的快速发展成为港口新的经济增长点。
  20世纪90年代,水路运输快速发展。民营资本大量涌入,成立大批多形式的水运企业从事沿海货物运输;木质机动船逐步淘汰,船舶逐步向中型化和大型化钢质船方向发展;业务也朝多样化方向发展,有成品油船运输、散装化学品船运输和海上客船运输、湖泊游船运输等业务。泉州船务公司、泉州海运公司、福建安达船务有限公司、泉州市丰泽船务有限公司等航运公司及其所属诸多船舶,先后被批准从事福建沿海对外开放港口至港澳航线货物运输或国内各对外开放港口至港澳航线货物运输,有的船舶被批准从事福建、广东、广西、海南4个省(区)至港澳航线货物运输。
  2002年8月14日,交通部批准福建安达船务有限公司“恩汇”(100个标准集装箱)、“恩源”轮(100个标准集装箱)经营厦门—汕头集装箱内支线班轮运输。该公司所属“恩汇”轮投入厦门—汕头集装箱内支线运输1个月后因故撤出。
  2003年,泉州港引进马尾轮船公司在后渚港开通泉州—厦门—高雄(基隆)两岸航线。
  2004年10月18日,“吉利兴”轮从天津港装载近万吨原煤驶往泉州后渚港卸货。同年11月,泉州丰泽轮船有限公司开始由自有集装箱船舶“新安隆”轮和“新兴隆”轮(2轮218个标准集装箱)轮换经营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汕头外贸集装箱内支线运输。
  2006年4月24日,交通部又批准泉州丰泽轮船有限公司所属“新万隆”轮(162标准集装箱)经营外贸集装箱内支线班轮运输。
  2007年,辖区有注册水运企业2家:泉州内港港务有限公司为泉州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辖有泉州内港港区,即泉州第九码头(泉秀街道堤后路南);泉州市鸿达船务服务有限公司自有和挂靠的船员300多名,以整套、半套、零散的方式为客户提供外派国内外航线经营散货船、杂货船、集装箱船、油船、化学品船业务。全区新增运输船舶3艘(9810载重吨位),拥有营运船舶276艘,水上运输周转量完成9.66亿吨千米,比上年增长53.33%。泉州港当年完成货物吞吐量6215万吨,集装箱101.94万标箱,分别比上年增长21.04%和21.5%。泉州港的国际集装箱航线有泉州至日本、韩国、马尼拉和中国香港班轮航线,与美国、俄罗斯、韩国、日本、泰国、新加坡、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伊朗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着船舶运输往来;国内的有泉州至大连、天津、上海、宁波、广州、深圳等航线56条。
  第三节 现代物流
  1999年,泉州市奇龙物流有限公司成立,经营地址位于丰泽区高新产业园区。公司成立之前作为泉州奇龙超市连锁店的后勤保障服务,主要经营日用百货、水产品、家用电器、货物仓储、货物运输代理、接受银行委托从事质押货物的监管业务、电子商务、冷链系统等。2000年以后,丰泽区加快运力结构调整力度,发展大吨位货运车辆、集装箱运输车辆,引导货运企业走集约化、规模化道路,促进现代物流发展。各物流企业车辆年保有量一般几十辆,少数达100辆以上,形成陆(公路铁路)、海相连,集运输配送、仓储保管、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一体的现代物流企业。其中,位于通吉路北段东侧福建鸿达运输有限公司为鸿达物流有限公司在丰泽辖区的分公司,该公司建立起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体系和覆盖全国大中型城市及相关地区的服务网络。2006年,物流业务收入14462万元,利润220.4万元,缴纳营业税284.63万元。
  2007年,奇龙物流拥有一个2万平方米的物流综合配送中心、一个5万平方米的农产品加工储存物流配送中心和一个1万吨的大型冷库。商户150多家,年均纳税170万元,已发展成为泉州市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商贸流通企业。

知识出处

泉州市丰泽区志

《泉州市丰泽区志》

本书收录了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城市建设,交通运输,邮政电信,综合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与海洋渔业,工业,商贸服务业,对外经济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人民政协地方组织,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军事法治,劳动人事与社会保障,民政,华侨华人,港澳台乡亲,教育,科技,文体旅游,艺文,医疗卫生,风俗宗教民间信仰,街道概况,方言和人物的相关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
丰泽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