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桥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州市丰泽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5557
颗粒名称: 一、古桥梁
分类号: U448;U459
页数: 2
页码: 198-19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泉州市丰泽区内河海相通,水流纵横,唐宋以来建造了许多桥梁和小型桥涵。部分古代桥梁被埋于路下成为涵洞,部分经过修筑沿用至今。
关键词: 泉州市 交通运输 古桥梁

内容

辖区地处晋江下游,泉州湾畔,河海相通,水流纵横。唐宋以来,相继建造许多桥梁,还有密布于区内的众多小型桥涵。其中有建于后唐天成三年(928年)的石梁构造偃月桥(在晋江县三十九都),建于南唐保大年间(943—957年)的石梁构造仁风桥(在古泉州城外仁风街尾),建于后周显德三年(956年)的谷口桥(在晋江县四十一都),建于南宋淳熙间(1174—1189年)的上保桥、下保桥(俱在三十五都乌洲洋),建于南宋宝祐间(1253—1258年)的凤屿盘光石桥(在三十八都,即乌屿桥,今毁),建于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的御亭头桥(在三十五都),建于元至正年间(1341—1368年)的下辇桥(宋幼主自万岁山南行,经此下辇,故名。在三十五都),以及建于元明时期的停车桥、王桥(俱在三十七都),建于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的岭脚桥(在四十一都),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的东山桥(桥长五里余。在三十五都,今毁),重建于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的旧铺桥(在三十八都,近五里亭)和惠济桥(在三十八都田头亭)。
  古代这些沟桥,自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城市建设发展,扩城辟路,部分被埋于路下,成为涵洞,部分经过修筑一直沿用至今,仍为过路小桥。

知识出处

泉州市丰泽区志

《泉州市丰泽区志》

本书收录了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城市建设,交通运输,邮政电信,综合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与海洋渔业,工业,商贸服务业,对外经济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人民政协地方组织,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军事法治,劳动人事与社会保障,民政,华侨华人,港澳台乡亲,教育,科技,文体旅游,艺文,医疗卫生,风俗宗教民间信仰,街道概况,方言和人物的相关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
丰泽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