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建筑施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州市丰泽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5540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建筑施工
分类号: F407.9
页数: 2
页码: 168-169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境内建筑业的发展历程和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从土木和砖(石)结构房屋到高层建筑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不断更新进步。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建筑业逐渐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建筑环境质量,节省投资。
关键词: 泉州 建筑业 施工技术

内容

古代,境内房屋大都为土木结构和砖(石)结构房屋。土墙施工选定墙基上以砖(或石)砌一段墙脚防水,而后以墙模夯土墙,一般有红壤土墙、三合土墙、土坯墙。土墙隔热性好,具有一定承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境内农村还普遍应用,沿海地区普遍建砖(石)结构房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施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20世纪50年代起,逐渐以机械取代笨重的人工劳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房屋装饰讲究通风、采光;20世纪80年代始采用抗震加固技术,房屋装饰更追求实用、美观、豪华。
  1959年,省五建公司在建华侨大学校舍时开始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并首次采用预制混凝土桩基础。即在基建地基处,将土壤夯实后,打桩加固,再在桩基上浇灌基础,提高地基的承载力。进入20世纪80年代,城区向郊区扩展,大批的高层建筑多建在原农田荒地松软地层上,基础稳定性差。施工企业广泛采用预制混凝土桩基础。
  1989年,泉州市城市综合开发公司施工的前坂商品住宅楼,因地处冲积软土层,采用静压扩底灌注加固地基。施工时,通过有特殊喷嘴的钻头喷射高压液流切割土壤,深度达到设计标位后,用静压将水泥浆装罐,使土壤与水泥强行混合而加固地基。
  20世纪80年代以后,城区的高层建筑皆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空心砖砌筑。1985年,福建省第一公路工程公司在城东平原区淤积地层建办公楼时首次采用冲(钻)孔灌注桩。施工时先冲(钻)孔并放置钢筋笼而后灌注混凝土成桩,孔深20米,直径45厘米。桩上由钢混环通联结为整体。此后,平原区地带建筑皆用此法。
  1990年始,境内建筑企业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引进整体提升脚手架新技术和应用模板快拆体系代替原模板支撑体系,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提高重复使用率、节省投资。引进钢筋对接新技术、新设备;电渣压力焊、气压焊、闪光对接的钢筋连接技术以及整体提升脚手架应用技术、硬聚氯乙烯管应用、建筑防水工程新技术等新村料、新工艺、新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应用。
  1992年,省五建公司施工的远太大厦采用预制混凝土方桩基础。20世纪90年代中期,境内建筑施工机械化程度高,辖区施工单位普遍使用自落式混凝土搅拌机、砂浆机、井字架升降机、推土机、铲车、装载机等机械设备。土方工程、基槽、基坑等使用挖掘机、装载机等机械。模板安装、砌体粉刷、装饰以手工操作为主。建筑企业的建筑地基工程、主体工程、墙面工程、装饰装潢等施工技术不断更新、进步。楼房趋向高层化,城区最高层为25层,高71.8米。主体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或剪墙结构。基础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人工挖孔桩、冲孔灌注桩、水泥粉煤炭灰碎石桩。定型胶合板替代传统的木板定型模板,推广钢模板及滑模施工技术。钢筋气压焊接、直螺纹机械联结、钢筋套筒机械联结逐步替代传统的钢筋绑扎、电弧焊接。一些高层建筑应用新三级钢筋,提高工程质量,小截面静压预测桩应用于多层及小高层建筑工程,比大开挖的工程基础设计的建筑造价节约15%~20%。
  1997年,由福建省第五建筑工程公司承建的泉州永宏花苑保险地税大楼(在丰泽街道)采用新型建筑防水材料、地下室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粗直径钢筋连接技术、新型模板和脚手架应用技术、电子自动计量配料及现场搅拌双掺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高效钢筋和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建筑节能和新型墙体应用、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益胶泥技术应用、厚大粗面花岗岩的干挂技术以及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经建设部建筑管理司和省建委组织验收,该工程应用新技术的整体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000年,建筑施工方面,大体积混凝土温控、外加剂混凝土、脚手架整体提升等技术逐步推广,冷轧带肋钢筋在全区普及。在结构技术与地基基础方面,预应力大跨度无梁体系结构在各类桩基建筑中得到广泛使用,软土地基加固技术、送桩技术、锚杆桩桩基补强等技术卓有成效。2001年,全区办理施工许可证33份,工程投资约2.7亿元、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办理竣工验收证书35幢、面积约22.7万平方米。
  2002年,全区办理施工许可证33份,工程投资约2.87亿元,建筑面积约48.88万平方米;办理竣工验收证书47份,27.9万平方米。一批节能、节水、节地和治污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得到大力推广应用,提高建筑环境质量。
  2003年4月1日起,丰泽区加强建筑施工现场井字架使用安全监管,确保施工安全生产。此后,高层建筑运输应用塔吊、人货升降机,井字架升降机为双吊篮式升降所代替。一些工程开始采用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既节省钢材又大幅提高建筑物的承载力、刚度和抗震能力。
  2004年,全年办理施工许可证12份,建筑面积约254000平方米,工程造价2.02亿元;根据建设部的《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暂行规定》,办理竣工验收备案31份,建筑面积约464000平方米,工程造价2.33亿元。是年,厦门华远建筑公司开发的千亿山庄1号楼、省五建六分公司施工的湖景苑商住楼及福建建工集团施工的置富大厦3个工地获“市级文明示范工地”称号。
  2005年,贯彻落实《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和建筑节能标准,新建建筑严格实施节能50%的设计标准。办理报建手续32件,办理施工许可证16份,建筑面积约21.23万平方米,工程投资约1.71亿元;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12份,工程造价约2.5亿元,建筑面积33.8万平方米。
  2006年,执行基建程序,落实施工许可制度,对未按要求办理报建、施工图设计审查、质量、安全监督等手续的工程项目坚决不予发放施工许可证;落实施工图审查备案制度,着重加强重点区域质量安全管理,以及政府、集体投资建设项目施工图审查备案工作的监管,强化与开发区的协作,勘察报告和施工图设计文件未经审查合格不得交付施工;落实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工程不予备案,在责令整改后重新组织验收。加大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力度。区建设局与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合作的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框架填充墙开裂控制措施研究课题通过省建设厅科技项目评审,在全省建设系统推广实施。举办一期混凝土空心砌块填充墙体施工技术知识讲座,区属建筑企业和在建工程项目的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质检员、施工员,业主、现场监理人员、泥水组长等160多人参加听讲。
  2007年,贯彻福建省建设厅《关于深化建筑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淘汰限制使用竹脚手架、井字架、人工挖孔桩等落后施工设备和工艺的实施意见》,在全区范围内淘汰限制使用竹脚手架、井字架、人工挖孔桩。推广普遍钢管脚手架使用。丰泽区在工民用建筑工程方面大量采用蜂巢芯、型钢混凝土、铝模板、新型二合一屋面保温砖、陶粒保温多孔砖等新技术及新材料。部分新建工程采用蜂巢芯现浇空心楼板技术,解决建筑物大跨度、大开间技术难题,且使建筑物具有自重轻、隔热、保温、隔音、空间可灵活间隔、双向受力传力相同、挠度变形小、抗剪抗扭性能好、抗震性好的优良性能。且管线布设方便,无须抗浮加固措施,工效比之前提高30%,工程造价降低3%~8%,水泥、混凝土高能耗材料减少40%~60%。全区建筑安装企业完成产值1.3亿元,其中区建设局所属建筑安装企业完成产值4000万元,街道建筑安装企业完成产值4500万元,外来施工企业完成产值7000万元。

知识出处

泉州市丰泽区志

《泉州市丰泽区志》

本书收录了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城市建设,交通运输,邮政电信,综合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与海洋渔业,工业,商贸服务业,对外经济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人民政协地方组织,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军事法治,劳动人事与社会保障,民政,华侨华人,港澳台乡亲,教育,科技,文体旅游,艺文,医疗卫生,风俗宗教民间信仰,街道概况,方言和人物的相关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
丰泽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