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园林绿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州市丰泽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5521
颗粒名称: 第四章 园林绿化
分类号: TU986
页数: 7
页码: 147-153
摘要: 该文提到了泉州市的几个公园和绿化工程,包括东湖公园、刺桐公园、西湖公园、北环城河带状公园、郑成功公园和泉州森林公园。此外,还提到了市区的公共绿地和道路绿化,以及小区庭院绿化的情况。绿化工程的目标是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泉州 城市建设 绿化工程

内容

第一节 公园建设
  一、东湖公园
  东湖公园位于泉州老城区东北隅,是号称“鲤鱼城”之鲤珠所在地,又是古泉州十大胜景之一“星湖荷香”遗址。1988年,地级泉州市政府决定重新规划建设东湖公园,规划面积20.56公顷,公园设春夏秋冬四景区,春为温陵集锦,夏为星湖荷香,秋为山海汇奇,冬为桐林怀古。春冬二景区间设竹径通幽过道。并复建二公亭、恩波亭、揽月亭等亭榭。公园突出闽南石雕、石刻、盆景特色,配以诗画室廊,1991年正式动工,1994年完工对外开放。因福厦公路穿过东湖原址,故复建规模不及其半。投资2000多万元。1998年,东湖公园以其精巧典雅、玲珑秀丽的江南园林风格获百佳“中国名园”称号。2004年,对公园内的3个大门、5个亭子、围栏几部分破损路进行维修改造,种植荷花0.67公顷,并从浙江引种睡莲13个品种300多盆,展现泉州十八景之一“东湖荷香”风采。2005年,移植乔灌木600多株,种植草皮5000平方米,培育盆花上万盆,种植睡莲13个品种300多盆。2006年,增建健身器材以及仁风亭、公厕等设施,整治星湖荷香舞台周边环境,铺设健身道200米。
  二、刺桐公园
  位于丰泽区刺桐路和津淮街交会处西北侧,属休闲娱乐的区级公园。公园规划占地3.67公顷,包括涧涟清音、墨潭映月、屏廊朝旭、曲水流觞、勺湖观鱼、旷野归牧、竹径通幽等景点。1995年动工,1997年建成投入使用,总投资1400万元。公园充分利用花草、树木、水体、建筑小品、地形处理等构园要素,采用自然式和规划式相结合,叠山理水的造园手法,将时代特点和传统内涵融为一体,营造具有典雅别致风格的园林景观。
  三、西湖公园
  旧称“段家湖”“西北洋”,1996年6月,泉州市政府决定在清源山南麓“西北洋”兴建西湖公园。公园规划由三座名桥、三片水域和四座岛组成,其中,四岛分别是枫林岛(中心岛)、桃花岛、生态岛、花果岛,三桥分别是21孔桥(仿建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单孔(仿建吴江玉带桥)、五孔桥(仿建扬州瘦西湖五亭桥)。占地100公顷,其中陆地面积17.72公顷,水域面积82.28公顷,为福建省最大的人工湖。1998年竣工,总投资1.7亿元。1999年后,又先后投资2.3亿元,建成市区西北片区滞洪排涝工程以及由“风起筝飞”“远峰近月”“刺桐双塔”“古城揽胜”“清源晚钟”“双岛鹭鸣”“玉桥荷色”等7个景点组成城市公园。2007年,全园有松柏园、棕榈园、竹园等5个专类园,建立有“国际友谊林”“国际少年友谊林”“青少年文明绿园”“义务植树林”等13片纪念林,全园植物品种达300多种。园内鸟类30多种,尤以白鹭、池鹭、夜鹭、苍鹭为多。该公园先后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联合国迪拜奖”“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泉州十八景”“市民最喜爱的中秋赏月点”等称号。
  四、北环城河带状公园
  地处市区少林路北环城河,公园采取租地的形式进行建设,总占地7.04公顷。2004年1月10日开工,同年10月竣工开发,投资445万元。
  五、郑成功公园
  在海拔130.8米的东海大坪山上,又名大坪山公园,为纪念民族英雄郑成功而修建的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公园,也是集观景、休闲、锻炼、娱乐于一体的重要场所,是泉州标志性建筑之一。公园一期工程用地54公顷,设计游览面积48公顷,总投资1.25亿元。主景区包括主入口广场、英雄坡、生平广场、上山小道和山顶主雕区等。其中主雕区郑成功铜马雕像,总高38米,基座高8米、马高26米,其中马腿长10米,为当时亚洲最大骑马座像。2006年6月15日开工建设,2007年完工并向市民开放。主雕区设置有青砖砌成仿古城墙,设有垛口、观察窗等军事设施,附近还有叠水瀑布、观景平台、人行步道等,旅游设施齐全。其余项目未动工。
  六、泉州森林公园
  位于东海街道宝山、后亭两社区间:西至大坪山、东达后渚泉州湾、南邻通港路、北含洛阳江入海口。2002年7月开始筹建。公园规划面积546.67公顷,分为桃岭春晓、金山揽胜、空谷梵音、景观协调四大景区。2003年5月,经福建省林业厅批准成为省级森林公园,同年6月1日动工建设,10月1日揭牌开园。主景区森林覆盖率达86%,园内负氧离子浓度最高达13920个/立方厘米。景区有各类植物532种,有闽南建筑风格的仿古建筑11处,游步道长17.56千米。
  第二节 市区绿化
  一、公共绿地
  改革开放后,逐步对扩展到境内的建成区进行绿化。1996—2000年,泉州城市以创建山水园林城市为目标,加快城市绿化美化进程。中心市区先后投入资金近2亿元,新建市民广场、西湖公园、刺桐公园等一批各具特色的综合性公园和大型广场绿地,公共绿地建设逐步向综合功能和网络结构方向发展,布局日趋合理,初步形成大、中、小、点、线、面有机结合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投资10.3万元完成清源风景区山门前空地绿化面积4650平方米,投资115万元完成大坪山绿化治理第一期工程锚喷支护主体工程7500平方米(其中云谷村2700平方米)及绿化面积6000平方米。至2000年,中心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总面积达1241.2公顷,绿地总面积1109.2公顷,其中公共绿地204.03公顷。是年,丰泽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1.1%,人均公共绿地5.78平方米。其中国家风景名胜区清源山建设的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大气质量达一级标准,通过ISO14000环境质量认证,获得国家级“文明风景名胜区”称号。
  2001年,开展绿化上档次活动。以辖区大型广场、休闲公园为绿化美化的重点,建设精品广场绿地。全年全区园林绿化工程完成投资567万元,新增园林绿地3.05公顷,改造园林绿地16.8公顷。
  2002年,中心市区园林绿地面积1532.29公顷,绿化覆盖面积1675.76公顷,绿化覆盖率34.2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65平方米,通过省级“园林城市”验收。2003年,新增社区公共绿地22500平方米。其中,泉秀街道4500平方米,东湖街道5000平方米,华大街道3000平方米,城东街道9000平方米,东海街道1000平方米。
  2005年,对辖区17个绿化项目进行整治,种植乔木3300株、灌木195374株、地被15077平方米,草坪32153平方米,摆设鲜花3275盆,拆除搭盖800平方米,总投资250多万元。是年,辖区绿化覆盖面积达1000多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平方米,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2平方米。
  2007年1月,新建云山绿地,绿化面积62万平方米,其中丰泽段西侧(东干渠至津淮街的云山绿地)面积33570平方米,投资约849.5万元。配置景石200多吨,栽植乔木2857株,竹类8300株,花灌木15万株,草皮15000平方米,绿地内配套建设园路、公厕、广场、给排水、灯光照明等设施。同年3月,建设泉州法制广场,新增绿地4800平方米。是年,泉州市区建成区绿地面积增加到2843.8公顷,绿地率提高到36.93%;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增加到3076.93公顷,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9.96%;公共绿地面积增加到767.62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5平方米。
  二、道路绿化
  20世纪60年代前期,县级泉州市绿化城郊,在东门沿福厦路两侧至瑞峰山栽桉树、木麻黄,西门沿泉德公路两侧至金鸡水闸,种植木棉树。
  1983—1992年,在温陵路两侧栽植以芒果为主的行道树,间植凤凰木、扶桑;在泉秀街两侧栽植以刺桐树为主的行道树,间种龙眼;在东湖街全部栽植刺桐树。
  建区后,大力开展道路绿化工程,1999年,市政府号召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成立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站,组建绿化管理专业队伍,加强区管道路绿化项目的养护管理工作。同年3月,在“3·12”植树节期间组织区直机关干部、共青团员到普贤路义务植树1200株。开展对泉山路、疏港路、305省道、普贤路、324国道、西福高速公路入口处、后淮沟等17.85万平方米绿化带的绿化养护,对死株、草皮进行补植补种。全年投入绿化养护资金75.77万元。
  2000年,加强绿化专业养护质量监督,对辖区道路绿地开展一次修剪、施肥、扩穴,并及时补植损坏树木活动。
  2001年,以城市出入口、城区主次干道为绿化美化的重点,绿化补植,逐步向“乔、灌、花、草”相结合的多层面绿化发展,建设精品路段,塑造城市新形象。完成津淮街、新华北路、东环城河、湖心绿地、西福绿地、丰泽街、宝洲路、省道305线、泉山路的绿化工程。启动国道324线沿线绿化工程。
  2002年,推进绿化管理体制改革,按照“道路绿地养护质量标准”要求,对辖区内的绿化养护项目进行公开招投标,抓好专项绿化整治。全年投入资金140.1万元,完善东环河、丰泽街、坪山路等绿化带的整治,完成新建绿地62876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3.7%,人均绿地面积8.14平方米。
  2004年,为配合创卫迎检,投入18万元完成坪山路两侧绿化整治,投入14万元对市区主干道摆设盆花2万余盆。
  2005年,投资6.7万元对津淮街道路两侧绿化带补植乔木42棵、灌木9730株,摆放鲜花10282盆。2006年,市区新建道路绿地10.44公顷。其中辖区的朋山岭隧道(系丰泽区北峰街道与洛江区双阳街道间通道)连接线道路绿化,连接线总长2.57千米,路宽48米,四板五带式,绿化面积3.27万平方米,道路绿地率达20%以上。中央绿化带宽2.25米,最宽处18米(隧道两端口),两侧各设2米分车绿化带和1.5米人行道树池种植。中央绿化带以花叶垂榕柱为主、下植银边假连翘,间以紫叶李、变叶木呈跳跃式种植,高低错落、富有层次,洞口处绿化以开花植物(木棉、鸡冠刺桐、造型三角梅等)为主的自然式种植,形成四季花开的景观效果。两侧边分车带种植四季常绿乔木小叶榕,下以变叶木、大叶仙丹、九里香等灌木色块相嵌种植,丰富绿化色彩。人行道树盆架子树冠优美,树荫浓郁。该道路种植乔木2172株,大型花灌木438株,地面植被2.5万平方米。泉秀东街道路绿化改造工程位于坪山路高速桥下至后渚港,全长约5.5千米,绿化面积约5万平方米,投资641.7万元(其中东海宾馆步游道绿化62.82万元)。该完成种植乔木2887株、灌木61.76万株、球类灌木1027株、安置置石64块。
  2007年,新建安吉路路侧景观带、朋山岭隧道接线绿地、城东多条道路绿化带,构成城市特有风光。其中,安吉路两侧绿化起点于大坪山隧道口,止于海峡体育中心。绿化道路里程约3.3千米,两侧绿化带宽15米,总绿化面积约9.2万平方米。该绿地注重景观效应、生态效应统一,因地制宜利用植物生态造景,同时选择“农运会”期间开花品种,以高大观花乔木为基调,搭配花灌木,种植大叶榕、小叶榕、菩提树、桂花等各类乔木、灌木;朋山岭隧道接线绿地起自与普贤路交叉口,终于双阳中路交叉口,全长3.845千米。其中南接线902米,北街线1623米。配套绿化工程包括道路绿化工程和洞口生态护坡绿化工程,绿化面积3.7万平方米,投资约270万元。是年,丰泽区还开展“绿色海西、我的家园”主题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组织区直各单位、人大、政协和各社会团体干部、职工1000余人在浔美工业区等地道路两侧种植树木2000多株。
  三、小区庭院绿化
  旧时,境内居民历来有在住宅庭院栽果种花以供观赏的习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境内机关、学校、工厂、居民住宅区等一般都有辟公共绿地,植草坪,建绿篱,立花坛,栽植花木等。
  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号召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绿化城市,机关、部队、工厂、学校、住宅新村庭院绿化蔚成风气。机关、厂矿、院校、部队以及居民住宅区的绿化不仅植树、栽花、种草坪,而且修建小花园、小绿地。在新建和改建住宅小区建设中按城市规划要求留有绿地植树种草。
  20世纪90年代初,泉州市民因缺乏绿化意识,占用绿地建房、建单位办公楼的行为时常发生,当时居民居住区、单位庭院内几乎无像样的绿化。此后,为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泉州市严格控制新建单位和居住区的绿化指标,尽可能降低建筑容积率,增加绿化用地,确保旧区改造绿地率达30%以上,新建区达35%以上。辖区各单位庭院、居住小区充分利用空地、楼间、阳台、墙面、屋顶等立体空间,以植物造景为主,适当点缀亭廊、花架、假山喷泉。同时,开展省级、市级园林式小区(单位、庭院)评选活动,推动小区绿化建设。其中云谷小区、新华小区、金帝花园、宝珊花园、祥景家园、世纪巨星、丰泽小区等21个居住小区及泉州军分区、泉州市180医院、泉州市儿童医院、刺桐饭店等28个单位庭院先后被评为省级园林式居住小区或省级园林式单位庭院。
  1999年,区政府把小区绿化列入当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内容,全年完成丰泽豪园、福新花园城等12个居住小区的绿化美化项目,区、街道、社区三级共投入资金80多万元。其中新增绿地面积5000平方米,新筑路沿石10130米,新砌花坛1050米,改造绿地面积2530平方米。
  2000年,完成华丰、东霞、津秀、铭湖、新安、湖美6个居住小区绿化美化工程,投入资金35.9万元,新增绿化面积12300平方米。2001年,以居住小区、单位庭院为绿化美化的重点,广泛开展居住小区、单位、学校、庭院的绿化上档次活动。云谷小区等17个居住小区获泉州市“园林式居住小区”称号,28个单位获“园林式单位”称号,华侨大学等42所学校获“园林式学校”称号。
  2005年,采取“垂直绿化”和“破除硬地造绿”等措施,利用主干道路两侧、楼间,楼顶、阳台以及庭院内的道路等一切空间建绿,以植物景观为主,提高生态效应。全年项目总投资450多万元,新增绿地4.3万平方米,社区主干道两侧绿化率达100%,各社区均建立一些绿化小品和绿化小公园或休闲场所。
  2006年,千亿山庄、海景花园城、奥林匹克花园等高档住宅区的开发建设,引入各种奇花异卉,充分运用植物造景,形成多层次植物群落,创造“园林与自然和谐,景观与文化交融”的园林景观,把市区的园林绿化水平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当年中心市区新建庭院绿地33.02公顷,主要是高档住宅小区及现代化工业园区的庭院绿化。
  2007年,福建省继续开展园林式单位庭院、居住小区评选活动。丰泽区重点在南丰新城、太平洋花园、东方银座、金帝花园、世纪巨星等小区狠抓园林绿化,迎接省级园林小区检查。
  第三节 古树名木
  1983年,泉州市公布第一批古树名木120株。
  1996年7月至1997年8月,泉州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泉州市区新建成区及城郊乡(镇)辖区内的古树名木开展全面调查和鉴定,复查第一批古树名木,摸查第二批古树名木。此后4年,抓好境内古树名木的建档和挂牌保护工作。2000年,泉州市政府公布第二批古树名木234株。两批354株。
  2003年,全面完成辖区古树名木的普查,并全部拍照建档。丰泽区古树名木217株(不包含清源风景区),新增列入挂牌登记的有90株,古树名木以古榕树为最,占97.2%,树龄均在百年以上。树龄最老者属东海美山天后宫古榕,达550年“高龄”;胸围及冠幅最大者属北峰田奄一对“夫妻树”,两树相依相守,甚为奇观,胸围均达10米、冠幅都在30米以上;东海宝山2株松柏、北峰肖厝2株桂圆也因树龄上300年被列入古树名木行列。
  2004年3月始,为使原规划区内遗漏的及新城市规划区内的古树名木得到有效保护管理,市园林管理局开展第三批古树名木的普查工作,同时对第一、二批古树名木进行全面复查,尚存354株,死亡32株。鉴定市区第三批古树名木133株,后续资源34株。逐一测量树高、胸围、冠幅,对其长势、保护措施、生长环境及病虫害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和登记,对每株古树名木进行拍照和DV拍摄。以访问周围群众及结合历史传说的办法推测树龄。
  2005年,泉州市出台《泉州市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暂行规定》,成立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公室,对城市古树名木实行统一管理、分级养护,落实养护责任制,加强古树名木的日常养护管理。2006年,对第一、二批古树名木进行标志牌更换。开展第三批古树名木的补充调查及建档工作,组织人员对已调查的第三批古树名木进行树龄鉴定。对泉永路拓改工程等城市建设项目涉及的古树名木进行现场踏勘并提出保护避让措施,使建设项目调整规划设计方案;加强古树名木病虫害防治等日常养护管理技术指导工作。
  2007年,加大辖区内名木古树的保护力度,对辖区内古树名木进行普查登记,建立档案,统一编号并挂保护牌,保证每一株古树名木都有人管、不留空档。是年,中心市区第三批古树名木133株鉴定成果报送省建设厅作技术鉴定。

知识出处

泉州市丰泽区志

《泉州市丰泽区志》

本书收录了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城市建设,交通运输,邮政电信,综合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与海洋渔业,工业,商贸服务业,对外经济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人民政协地方组织,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军事法治,劳动人事与社会保障,民政,华侨华人,港澳台乡亲,教育,科技,文体旅游,艺文,医疗卫生,风俗宗教民间信仰,街道概况,方言和人物的相关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
丰泽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