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市政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州市丰泽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5510
颗粒名称: 第二章 市政建设
分类号: TU998
页数: 8
页码: 133-140
摘要: 本文介绍了泉州市的街巷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至今。城区的主要街道包括泉山路、温陵路、迎津街、泉秀街、丰泽街、津淮街、田安路、刺桐路、东湖街、宝洲街、湖心街等。这些街道经历了不同程度的修建、改造和拓宽,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街道规划和改造工程在城市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丰泽区 市政建设 街巷发展

内容

第一节 街巷
  一、街道
  泉山路始建于唐。中共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修土路,20世纪60年代修简易公路,属省道307线,后经多次修筑成为水泥结碎石路,由宽3~4米拓宽为6~7米。1987年,清源山列为国家风景名胜区后,该道路由清源农场管辖,重修长2340米,宽10米,面积23400平方米。主干道之间有次干道相连,一般宽度8~12米,个别宽20~24米。2003年10月,泉山路拓改工程开工,为该年度市重点建设项目。从北环城河桥至丰泽区西界止,在丰泽区境内,全长5.73千米,路宽38~50米,为城市一级主干道,双向四车道,西湖段采用200米钢筋混凝土箱型通道的机动车下穿,是泉州市第一个机动车下穿工程。于2004年底竣工。改造后的道路拓宽了快车道,完善慢车道和人行道,实现管线下地,实施无障碍工程和综合景观改造,扩大绿地面积,改造道路照明,提高夜景工程品位,增强现代气息。2004年12月30日,省道307线(丰泽段)泉山路拓改工程竣工。
  温陵路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省道福厦线(后来并入324国道线)过境,其中泉州段从洛阳桥南起经华侨大学—城东—东门—泉州大桥,约20千米。1979年,县级泉州市开始在省道福厦线(324国道线)市区过境路段建设东大路。东大路北起旧城东门,连接福厦路,南至泉州大桥引桥。1984年,东大路修建为石砖路面,全长3130米,宽46米。其中机动车道14.8米,非机动车道6.4米×2米,人行道7米×2米,绿化带2.2米×2米,面积9.8万平方米。1991年,东大路改为水泥路面,并更名为温陵路。1997年建区时,温陵路中段属鲤城区(从水漈路口向南至津淮街路口),其北段(城北路口—水漈路口)长约1000米和南段(津淮街路口—宝洲街路口)长约1100米属丰泽区。
  迎津街旧称“六灌路”。1982年修建,全长700米,宽5米。1985年竣工通车,全长2130米,宽46米,铺设80厘米见方的石板块1万多块,为当时泉州最宽道路。1992年,六灌路(前坂)改为迎津街。
  泉秀街 位于市区南部,1989年,由市区通往后渚港的公路段拓改修建而成。该路西起温陵路,东至东海坂头桥闸,为后渚码头客货集散干道。1991年建成通车。竣工后泉秀街长3200米,宽32米,其中机动车道宽14米,非机动车道宽8米,行人道宽6米,绿化带宽4米;全部水泥混凝土路面。地下埋设有供水、排水和通讯管线。2004年2月,泉秀街东段改造开工。该路段西起东海坂头桥闸,东至省道307线与后渚大桥交叉点,全长6.17千米。该路段除中间一段纳入省、市重点工程泉州晋江大桥建设外,其余均于2005年5月竣工,工程总投资2亿元,双向四车道,中间绿化带宽度不等。该工程为泉州市政工程建设史上首次把水、电、气、通信等12种市政公用设施实行同步设计、同沟埋没、同步施工、同时竣工、同一“业主”的“五同模式”建设。
  丰泽街 1992年,在新城区动工兴建丰泽街,翌年6月竣工。东西走向,西过温陵路与九一街衔接,东至大坪山,全长2126米,宽42米,面积8.93万平方米。其中,温陵路至刺桐路段为水泥混凝土路面。2005年,完成拓宽改造丰泽街。
  津淮街 1998年7月进行拓宽改造,加宽至42米。2004年,启动津淮街东段延伸段工程。该工程为当年市政府下达的中心城区城市建设重点实施项目。工程西起津淮街与云鹿路交叉口,东至拓改中的泉秀东街,出口位置在东海街道办事处边。道路长1111米,宽28米,工程投资1500万元。
  田安路 1992年,在鲤城东侧新城区动工兴建田安路,翌年6月竣工。该路段北起东湖街,南至宝洲街,全长3170米,北段(泉秀街以北)宽30米,南段宽20米,面积8.87万平方米,水泥混凝土路面。2003年,启动田安南路拓改工程,拓改调整蓝线,完成改造片区红线雏形;2007年,田安路南拓确定红线范围。
  刺桐路 1992年,在泉州新城区动工修建刺桐路,北起东湖街东段,南至宝洲街,全长3300米,宽28米,面积9.24万平方米,全部水泥路面。1997年,刺桐西路竣工投入使用。至2005年,刺桐路拓改工程竣工。
  东湖街 1992年,将温陵北路至仕公岭的原福厦公路路段改造为市区道路(即东湖街,旧亦称东湖路),为市区通往福州干道。全长2700米,宽32米,面积8.64万平方米。1995年,东湖街建成,水泥混凝土路面,地下埋设供水、排水、通讯管线。2006年12月7日启动市区内环路(线位为少林路—省道307线—江滨北路—坪山路—东湖街—少林路)改造工程时,从少林路至刺桐北路段路长500米,宽38米,拆除道路两侧绿化隔离带,由双向四车道改造为双向六车道,同时改造路灯。2007年2月1日全段完成,总造价100万元。东湖街两侧有商店、图书馆、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华侨历史博物馆、体育馆、电影院、宾馆、住宅等建筑。
  宝洲街 在泉秀街之南,东西向。1993年,宝洲街建成。2004年,宝洲街拓宽改造竣工。
  湖心街 1995年9月,始建湖心街(介于东湖街和丰泽街之间),全长1300米,道宽28米。沿街有26幢多层建筑,建筑总面积23万多平方米,拥有商住单元2000多个,店面348间。其中湖心街中段沿街9幢店面84间,湖心街东段沿街17幢店面264间,沿街建筑采用连廊式的闽南特色风格,街景优美。
  坪山路 1997年,坪山路竣工投入使用。2002年12月30日,坪山路改造工程竣工通车。
  少林路 建于20世纪90年代,道路长2000余米,宽度24米,双向四车道。2007年3月5日,启动少林路改造工程。该工程为市区内环路改造工程项目之一,拓改后道路长2420米,宽36米,双向六车道,两侧各设3.5米宽的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同年11月完工,投资2982万元。
  安吉路 2002年12月15日,安吉路拓改工程开工。该工程在丰泽区境内,北起城东39号路,南至大坪山隧道出口,全长5007米。由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设计,泉州市城建国有资产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承建,分别由深圳市市政工程总公司、蚌埠市市政工程公司、中铁十七局集团远通工程有限公司施工,泉州市工程建设监理事务所和福建泉州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监理,工程总投资9626万元。2004年1月20日,安吉路拓改工程全线竣工。改造后道路宽度50米,其中中央绿化带3米,两侧车行道各11.5米,两侧绿化隔离带各2米,两侧非机动车道各4.5米、两侧人行道各4米;水泥混凝土路面,软基路段为沥青路面。
  泉永路 2002年,启动旧泉永路拓改工程。2007年,泉永路竣工通车,拓改后的泉永路长1950米、宽28米,并完成道路配套地下雨、污水管的埋设及路灯安装、绿化等。
  东海综合大道等 2007年,东海综合大道、景观东路、景观西路和滨城大道连接线相继开工建设。
  城东商业街 城东商业街(福厦过境段)长7000米,临街店铺180间。
  二、小街巷
  境内小街巷大都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中心城市向外延伸、东拓过程中。
  1997年,在北峰镇招贤村兴建潘山街长800米、宽12米。
  1999年,境内小街巷翻修4条,其中灯洲、后淮路改造3500平方米,总投资30.14万元;九中道路改造2000平方米,埋污水管240米,总投资21.35万元;东美路改造486.95平方米,总投资10.53万元;小裴巷改造525.12平方米,总投资94306元。
  2003年,开展各社区小街巷翻新改造建设26条。其中新建、改建道路20千米,修复路面井盖58个。修建泉秀专业特色街、法花美学生街等;妙云街混凝土路面浇注拓改工程完成,投资300万元。
  2004年,在北峰街道群石社区兴建群石街长300米、宽8米。
  2006—2007年,开展小街巷整治,按照“路平灯明水清”六字要求,疏通管道,翻建人行道,铺设沥青,架设路灯,使浦西路、温雅路、雅园路、运通路、津霞街西段、圣湖路、津坂路、津霞路、灵山路、董埭街、美桐街、淮秀路、妙云街、迎津街、福田路、南淮路、乌州路、丰冠路等多条次干道、背街小巷悄然亮丽。2007年,在北峰街道拒洪社区兴建学生街长1006米、宽6米,在群石社区兴建高厝街长300米、宽8米。是年,丰泽区政府大院南大门西南片的淮秀街、东霞街、美桐街、东美路等小街巷群及泉秀街西侧附街世纪巨星、中远大厦通道,以小食、农贸市场、居民服务为主,是较繁华热闹的街巷。
  第二节 桥梁 通道 隧道
  一、城市桥梁
  (一)普通桥涵
  少林桥 位于旧北环城路,1953年修建,石拱桥,桥长3.6米、宽8.2米。
  大淮桥 位于造船厂前,1960年修建,钢筋混凝土结构,桥长4.7米、宽3.8米。
  城基路桥 位于崇福路,1962年修建,钢筋混凝土结构,桥长5米、宽6米。
  后山桥 位于后山,1978年修建,钢筋混凝土结构,桥长4.4米、宽1.9米。
  水漈桥 位于温陵路北段,1982年修建,钢筋混凝土结构,桥长10米、宽40米。
  沟后桥 位于沟后水闸边,1988年修建,钢筋混凝土结构,桥长7.7米、宽4.5米。
  泉秀花园桥 位于泉百商厦边,1989年修建,钢筋混凝土结构,桥长7米、宽2.4米。
  (二)城市立交桥
  仕公岭立交桥 位于城东街道西部与东湖、东海街道交界处的仕公岭,是国道324线与县道303线的互通式立交桥。2003年10月动工兴建,2004年竣工投入使用。该立交桥的建设提升国道324线华侨大学至侨乡体育馆中心路段的交通通行能力。
  (三)城市天桥
  华侨大学天桥 1996年建成。该桥为厢形钢梁结构,主桥长49米,主跨30.5米,净高5.58米,桥面宽3.4米。系惠安旅菲侨胞庄妈珍捐资兴建。当时市、区人民政府拨出专款助建。
  温陵路东湖公园口人行天桥 2007年9月开工建设,同年11月竣工投入使用,工程总造价217.44万元。
  温陵路与津淮街交叉口人行天桥 2007年10月开工建设,同年底主体工程完工,造价533.85万元,是泉州市区第一座双向“工”字形人行天桥。
  郑成功公园入口人行天桥 2007年10月开工,当年底完成总工程量的一半。该天桥长61米,桥面宽8~13米,总投资100万元。桥身造型注重弧形流线,整体优雅轻盈。
  (四)城市高架桥
  福泉高速公路过坑高架桥 该桥位于城东街道,全长897.8米。1996年11月开工,1998年6月竣工通车。
  坪山路高架桥 该高架桥分2段:东干渠至江滨北路段,全长1340米,2007年3月10日开工,同年12月完工;江滨北路至刺桐大桥段(又称刺桐大桥北端立交桥),包括新建A、B、C3条匝道和江滨北路拓宽段,2007年7月开工,当年底尚在建。
  (五)城市景观桥
  西湖公园二十一孔桥 在泉州西湖公园内。1999年12月20日动工建设,2000年12月18日竣工。因建造时正值21世纪之交,故桥体石拱设计为21孔,取名“二十一孔桥”。该桥长100米,宽8米,总投资153.3万元。
  二、下穿通道
  省道307线西湖路段下穿通道 位于泉山路至新华北路口的路段,2003年11月开工建设,2004年12月竣工,全长741米,总投资约3600万元。该下穿通道建成后,在市博物馆与西湖公园间架设宽度为200米钢筋混凝土箱底通道,使箱涵顶形成面积约1万平方米的休闲广场。
  坪山路下穿通道 为大坪山隧道西洞口、丰泽街与坪山路交叉口立交工程的一部分,南至农校、北与湖心街相连。2004年6月20日开工建设,2005年2月投入使用,全长700米,总投资约3300万元。该下穿通道是国道324线车辆通过泉州市区的必经之路。
  三、城市隧道
  大坪山隧道西起于丰泽街和坪山路交汇处,东止于城东街道东星社区玉田小组附近。工程于2002年3月15日动工,2004年12月19日竣工,2005年2月7日通车,总投资1.2亿元。隧道由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设计,土建部分由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七局集团远通公司承建,机电部分由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承建。双洞四车道,上下行单向分离。其中左隧道长1375米,右隧道长1369为米;各隧道高5米,宽10.7米。按城市一级主干路设计,行车速度每小时50千米,设计高峰时段交通流量每小时789辆。隧道采用高压双回路供电,配有UPS(不间断电源),遇紧急停电时可为隧道持续供电2小时。隧道监控系统包括计算机、彩色电视机、大屏幕、车辆检测器、可变情报板2块、遥控摄像机、CO检测器、光亮度检测器、感温电缆温控器模块等;隧道消防系统包括报警器、消火栓、膜泡沫灭火装置、灭火器箱等;隧道通信系统包括紧急电话、广播喇叭等。
  大坪山非机动车及人行隧道 西起大坪山隧道西洞口立交接坪山路,穿越泉州大坪山,经44.4米地下人行通道,东接安吉路。隧道全长1356米,右侧设自行车道,左侧设人行道,隧道面积31.31平方米。工程于2007年3月开工,同年9月24日贯通。
  东海隧道 2007年,东海隧道通过有关专家评估和规划评审。
  第三节 广场 雕塑
  一、广场
  (一)丰泽广场
  1998年,在丰泽街与田安北路的交会处建丰泽广场,总占地面积46.67公顷,绿化面积600平方米。丰泽广场整体以“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的闽南特有布局方式。中间是一个由121块花岗石榫接拼成的巨型“鲤鱼化龙”雕塑,下方是红色大理石砌成的三层圆形座基。
  (二)泉州迎宾广场
  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位于温陵路与泉秀街交汇处,占地近4000平方米。中有街心花园,其中“飞天迎宾”立柱雕塑高25.8米、直径3米的于1996年落成,素有泉州“门面”之称。
  (三)万祥数码广场
  泉州颐高万祥数码广场地处田安路商业圈的中心地带。兴建于2002年,2007年开业,总建筑面积达6000平方米。广场二层主要经营品牌机、笔记本、数码产品为主,构建“国际品牌形象馆”,三层主要电脑装机、办公设备、网络耗材构建“品牌DIY馆”,是泉州唯一的集购物、体验、学习、娱乐于一体的一站式IT数码购物城。
  (四)泉州法制广场
  泉州法制广场位于江滨路东海街段,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大楼东南侧。2007年3月20日动工建设,4月30日竣工验收。建设规模9460平方米,投资555万元,其中工程投资170多万元。完成浇筑混凝土路面860平方米,铺设广场2365平方米,树池铺装440平方米,种植乔灌木397株、地面植被4800平方米,还安装绿化自动喷灌、给排水和照明设施等。
  二、雕塑
  (一)老子雕像
  即老君岩造像,位于清源街道清源社区清源山西峰,刻于宋代,系由一整大块花岗岩雕成(详见本志《文体旅游》卷的“物质文化遗存”章节)。
  (二)飞天迎宾城雕
  位于温陵南路与泉秀街交会处,中央美院著名教授钱绍武1994年设计,1996年落成,是整条温陵路唯一的城雕建筑和泉州市市标。该城雕立柱高25.8米,直径3米,由著名雕塑家钱绍武设计。柱体上,塑有8尊“妙音仙女”铜像,或作捧物状,或手持“南音”乐器做吹奏状;柱体下有圆形水池和喷泉,四周花草环绕。城雕的柱体造型源自石笋,“妙音仙女”铜像源自开元寺大雄宝殿飞天乐伎,形象地代表着文化名城泉州悠久、灿烂、辉煌的历史。
  (三)鲤鱼化龙雕塑
  建于1998年。位于丰泽广场中心,由当代国家一级木雕艺术家卢思立设计并雕塑。该雕塑是当时国内最大的石刻球体城雕,整个球体由121块花岗石榫接拼成,球体雕塑展现5条腾飞盘绕的蛟龙、3条正在演化的龙首鲤鱼和11条跳跃波涛的鲤鱼。“鲤鱼化龙”技术难度堪称国内之最,《雕塑》杂志曾经以它作为封面全版发表。
  (四)郑成功骑马雕像
  2002年建成,巍然峙立在大坪山巅,为泉州中心市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该塑像总高度38米,以钢架外包铜皮锻造而成,其中骏马高度达20多米,是当时国内最高的铜马雕像。台座8米,内为钢筋混凝土,外为花岗岩垒砌,台座与山体连为一体,雕像基座周边设有观景台等设施,可鸟瞰泉州城全貌。雕像突出民族英雄郑成功戴盔、披甲、着袍、佩剑、骑马的威武神圣的形象,充分显示统帅风度、英雄精神。
  第四节 排水排污
  1963—1964年,县级泉州市城建部门在崇福路(初名城基路)修排水沟125米。1979—1985年,温陵路铺设排水沟2130米,埋设水管道250支,长2446米。
  1991年,泉州市郊区(今丰泽区环绕市区的泉秀、东湖、城东、清源等街道的部分)排水、排污列入市区运行系统。1991—1992年,铺设泉秀、刺桐、丰泽、田安路地下排水管道。其中,自泉秀街环岛至坂头路口长3030米道路两旁埋设直径30~160厘米水泥管下水道,自西南向东北汇集于浦西污水泵站排入晋江出海。
  1997年5月,开展东环城河南段、田安渠、大淮渠、田淮渠两段、小八卦沟等沟渠整治,全长10.15千米。同年9月10日竣工投入使用。
  1999年,市区排洪排涝工程整治列为泉州市为民办实事重点工程,辖区整治多条排洪沟渠,建设西北洋(82.28公顷,库容208万立方米)、浦西(20公顷,库容60万立方米)2个滞洪区和北峰(25立方米/秒)、浦西(35立方米/秒)2个排涝泵站。市区建成雨水干管长30.1千米。
  2000年,解决辖区市检察院门口、田安路广益花园门口、泉秀街富豪大厦前680米长的排水管道疏浚工程及味精厂门口内涝积水问题。当年中心市区拥有排水管道长297千米。在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检查期间,及时修复区辖内道路的60个井盖。同年,在北峰镇建设集滞洪排涝、观赏与水上娱乐于一体的西北洋滞洪区,成为市区又一胜景。2001年开始,进一步完善中心市区的主次干道,投资5547万元完成下水道排水沟改造。完成刺桐东路污水管网改造、圣湖小区道路排水等工程建设;完成铭湖路—刺桐西路道路雨污水管道、路槽等项目建设,投资102万元。
  2003年,启动北峰、城东、东海组团污水处理系统工程项目,排污管总长15.6千米。2004年,完成西北洋排洪沟渠新门水闸至北峰群石社区高厝全长6418米清淤任务。
  2005年,解决市区内涝问题。据市建设局《关于整治市区部分地段内涝问题现场办公会议纪要》要求,丰泽区投资100多万元委托市政管理处对沉州路排污管道进行改造,排污管长2.5千米;投资40多万元,由东海街道及相关社区负责对坪山路与云谷工业区交叉路口铺设雨水管及清淤。市公用事业局实施北峰组团污水处理及污水管网建设工程。
  2006年,开展中心市区内涝整治工程。对辖区相关社区内涝区域进行摸底。年底完成泉秀街道沉洲社区内涝整治、东海街道坪山路路面积水整治。在北峰污水处理厂开工前,完成北峰工业聚集区域污水管网5500米工程建设。城东组团污水管网建设开始施工;全部完成滨江路二期3.6千米污水管工程,投资1242万元。东海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管工程完成施工图设计及招标工作。
  2007年12月,东海的市行政中心滞洪排涝工程泵房主体完成。城东滞洪排涝工程泵站基本建成。金浦排洪排涝工程完成泵房、导流渠、配电室、机修车间、管理房等主体施工。实施北峰工业区和城东组团配套污水管网建设,总投资1160万元,做好配套污水管网与主干管网的衔接。
  第五节 城区防洪
  1955年9月,晋江下游防洪堤第一期动工修建,其北岸从南安县金鸡到鲤城区龙头山堤段(该段大部分今在丰泽区境内),沿堤建排涝、进水、交通等闸门,1956年4月竣工。1959年12月,第二期防洪堤工程动工,其北岸自龙头山至法石堤(该段东南部分今在丰泽区境内),堤长20.14千米(石堤1.64千米、土堤18.5千米),堤高9~13米,堤顶宽2~5米,1960年6月竣工。防洪堤建成后,缓冲和减少洪水对城区街道的侵袭,保护沿岸耕地。
  1991年,晋江下游防洪堤加固扩建第二期工程动工,其北岸从金鸡至潘山(其中有一半在今丰泽区境内),长近9千米。工程按抗御30年一遇的抗洪标准,1993年竣工。
  1995年,建设晋江下游防洪堤,两岸总长28240米。
  1999年,开展晋江下游防洪岸线整治。其中北岸潘山至法石工程等级为一级,防洪标准为百年一遇,按六度地震设防。总投资4.56亿元,除中央、省水利基建投资补助8200万元外,其余由泉州市、丰泽区、鲤城区、晋江市按比例承担。
  2000年5月,与防洪堤相配套的江滨北路动工。同年,启动东环城河2.01千米整治工程,当年完成投资1500万元。
  2001年,全面完成东环城河整治。整治后的东环城河河宽10~12米,两侧设宽2.5米的人行道和1.5米的绿化带,并安装路灯等市政道路设施,工程总投资3489万元。
  2003年7月1日,江滨北路建成并通车。该工程段按城市一级主干道标准设计,集防洪、景观与土地开发于一体,堤路、江滨公园和小区建设相得益彰,为泉州“跨世纪一号工程”。一期总长16079米,总投资4.33亿元。
  2007年9月,开展晋江下游防洪岸线整治及江滨路续建工程(金潘丰泽段)建设。
  第六节 照明
  1985年,温陵路安装高压钠灯238盏。该高压灯光线柔和,耗电量小,照明面积是白炽灯的4倍。1989年,泉秀街安装高压钠灯344盏。
  1990年始,中心城市向外延伸、东拓到今丰泽区境内以后,境内街道照明工程量逐年增加。主要街道路灯均改装成高压钠灯,次要街道主要采用汞灯,部分小街巷仍采用传统白炽灯。
  1997年开始,实施市区夜景工程建设。先后完成晋江大桥、坪山高架桥、省道307线下穿、坪山路下穿、东海下穿、站前下穿、丰泽广场、晋江大桥、丰泽街绿化带、刺桐路绿化带以及15条道路、157幢建筑物楼体的照明装配。但当时夜景工程无统一规划、管理,在材料选择上单纯追求照明实用,不同路段均采用投光灯和霓虹灯,导致夜景工程建设布局不合理、不美观。
  1999年,5条小街巷安装路灯75盏,总投资87.46万元。其中,沉洲村15盏,东美村装9盏,霞淮6盏,浦西25盏,甘霖路17盏。疏港路安装双叉灯杆路灯75根。泉山路安装双叉灯杆路灯55根。
  2000年,完成市区主要道路交叉路口、公用设施、高层建筑的夜景照明工程建设。同时,在市区主干道、主街区、主建筑、主景点(区)和道路主节点建设照明工程。其中东湖圣墓路、九灌路、沉洲路和东美妙云路、前坂路均安装路灯。投资250万元建设市区路灯无线监控系统,首期设60个监控点,对市区20条主次干道路灯实施定时开关、定时检测。但常出现夏季天色未暗已亮、冬季天色已晚未亮现象,给群众出行带来诸多不便,也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002年,完成福华路(霞淮街至泉秀街)、东湖街道丰泽路段北侧2条小街巷路灯安装;完成坪山路立交桥至宝洲街口长5000米路段路灯架设。
  2003年,辖区路灯架设32条,总长度30.6千米。其中北峰街道1条3.6千米,东海街道4条2.5千米,城东街道1条1千米,华大街道4条1.5千米,东湖街道2条1千米,丰泽街道4条2千米,泉秀街道3条3千米,清源街道13条16千米。从2003年末开始,泉州市委托中国建筑科学院进行泉州中心市区夜景工程总体规划设计,实施2批规模较大的夜景工程建设。其中九一街—丰泽街路段上,沿街两侧建筑自西向东,从独具闽南特色的建筑过渡到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从较窄的商业街道过渡到现代化的金融街。在照明灯光的设置方面,尽量突出建筑体特色,使城市夜景达到明暗对比鲜明,层次错落。在泉州商城广场上首次采用光导纤维,在“鲤鱼化龙”景点的周围设置盘龙灯柱,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安放4台“城市之光”,同步变幻7种以上的色彩,构造绚丽多姿的夜景。在丰泽商城顶上,安放探照灯。各街巷路灯在满足照明效果的前提下,普遍采用节能技术,避免光污染。
  2004年元宵节前,丰泽区投资353.68万元先后完成江滨路、防洪堤、东湖街、田安路4条道路的夜景工程建设。其中,江滨路安装“草原明珠”灯27盏,庭院灯180盏;防洪堤路段设置LED光带1500米、地埋灯137盏;东湖街添置地埋灯270盏、庭院灯141盏;田安路改造安装草坪灯310盏、地埋灯523盏。年底,完成温陵北路夜景工程。
  2005年,根据泉州市人居环境大整治工作会议纪要精神,丰泽区完成东星、北师大附中、东美、沉州、仁凤5条背街小巷路灯工程,总投资50万元。更换江滨路中间绿化带景观灯型,总投资30万元。
  2007年10月5日,为迎接2007年首届中国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召开,启动泉州市中心市区夜景续建工程,并完善中心市区夜景游览线路建设。同年11月10日,完成津淮街21幢等道路楼体夜景工程建设。该工程采用LED新材料,与传统霓虹灯相比,节电50%以上,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量也大为减少,且使用寿命长达13年,是霓虹灯的6倍多。采用智能路灯控制系统,使路灯开关随天色变化自动切换。

知识出处

泉州市丰泽区志

《泉州市丰泽区志》

本书收录了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城市建设,交通运输,邮政电信,综合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与海洋渔业,工业,商贸服务业,对外经济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人民政协地方组织,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军事法治,劳动人事与社会保障,民政,华侨华人,港澳台乡亲,教育,科技,文体旅游,艺文,医疗卫生,风俗宗教民间信仰,街道概况,方言和人物的相关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
丰泽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