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疾病防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安市志.1989-2008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5290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疾病防治
分类号: R199
页数: 5
页码: 776-78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南安县在对疾病的防治工作上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首先,针对传染病防治,县级卫生部门对各类传染病进行了监测和报告工作,并在发病高峰时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例如,对肝炎、肺结核、麻疹等疾病进行了重点监测和防治工作,同时开始了对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其次,南安县还针对地方病,如碘缺乏病、氟中毒等,开展了综合防治工作,包括加碘食盐、水质改善等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此外,对职业病防治,南安县重点针对粉尘、化学毒物、噪声、高温等职业危害因素进行了监测和防护工作,确保了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同时,对放射性监测与防护工作进行了有效的管理和监测,保障了X光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安全。总的来说,南安县在疾病防治工作上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为保障居民健康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关键词: 南安市 医疗卫生 疾病防治

内容

一、传染病防治
  (一)疾病发生总情
  1989年,南安县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2种,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合计2479例,发病数前3位为肝炎(1631例)、菌痢(437例)、麻疹(174例)。
  1994年,南安市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7种,共1059例,其中,甲类传染病5例,均为霍乱。发病数居前的传染病为肝炎、菌痢和淋病,其中:肝炎610例,占57.6%;菌痢314例,占29.65%;淋病58例,占5.48%.
  1997年,肺结核列入传染病报告范围,当年共报告296例。
  2004年,南安市乡(镇)卫生院及市直医疗机构全部实行传染病网络直报,传染病报告敏感性增加,报告法定传染病病例数明显增多。
  2004—2008年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8682例,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每年报告的病例数分别为3978例、3469例、3599例、3716例、3920例。这5年报告发病数前3位传染病分别为肺结核8953例(占46.92%)、肝炎6812例(占35.70%)和梅毒1795例(占9.41%)。
  (二)肝炎 病毒性肝炎主要以慢性乙型肝炎为主,1989—2008年南安市共报告病毒性肝炎19307例,1989—1992年报告发病数维持在一个较高发病高峰,1993年发病数明显下降,2004—2008年再次出现发病高峰,且发病数呈逐年增加,2004年国家把乙肝疫苗列入儿童常规免疫,病毒性肝炎发病年龄明显后移。
  (三)性病 1990年以后,性传播疾病(主要为淋病和梅毒)持续增多。1990—1993年无梅毒病例报告,1994年报告4例梅毒病例,1994—2008年报告梅毒病例1859例。1990年报告淋病60例,截至2008年报告淋病病例1986例。
  (四)艾滋病 2004年,南安市正式启动艾滋病防治工作,成立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添置相关监测设备,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开始对发廊、桑拿从业人员及看守所、监狱在押人员等高危人群进行艾滋病行为学调查和血清学监测,监测8000多份。2005年,组建南安市艾滋病防治干预工作队,先后36次在市区、洪濑和水头等21家娱乐场所开展宣传干预,分发安全套、宣传品。同年,在南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艾滋病初筛实验室,相关专业技术人员通过省卫生厅组织的培训考核。1989—2008年,共报告艾滋病病例17例。
  (五)肺结核 1989年南安县卫生防疫站创办结核病门诊,开始结核病专科治疗管理,该年登记肺结核病89人。1991—1995年,逐步建成覆盖全市的结核病防治网络,在综合医院及乡(镇)卫生院共设立结核病防治门诊11个。1996年开始开展结核病疫情报告工作,截至2008年底共计报告肺结构及疑似肺结核病人15271例。2000年南安市将结核病防治工作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制定实施《南安市2001—2010年结核病防治规划》。2002年南安市世行贷款/英国赠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启动,开始对活动性肺结核病人进行免费抗结核治疗。同年,制定实施《南安市结核病归口管理办法》,对肺结核病人实施双向转诊及归口管理。2007、2008年南安市相继启动全球基金第四轮、第五轮结核病控制项目,进一步扩大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经费支持。20年间,全市结核病人发现及治疗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新涂阳登记率由原来4.3/10万逐年上升至39.8/10万,治愈率由原来45%逐步提高到91.5%。
  (六)麻风病 1989—2008年,南安市麻风病防治工作贯彻积极防治和综合治理方针,建立健全三级防治网络,麻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1994年6月经省卫生厅组织考核验收,南安市为基本消灭麻风病市,南安市从麻风病低流行区降至基本消灭麻风病标准。此后,南安市麻风病患病率一直控制在1/100000以下。1995年5月—1998年5月,南安市被卫生部确定为麻风病康复项目试点单位。2005年南安市财政拨出90多万元,建设市麻风防治站住宅楼和麻风病人住院部住宅楼,改善麻风病人的居住和康复治疗环境。1989—2008年,南安市新发现麻风病人77例(其中多菌型46例、少菌型31例),复发6例(多菌型2例、少菌型4例),临床治愈155例。
  (七)细菌性痢疾 1989—2008年报告3149例,1989—1996年为发病高峰,其中:最高为1989年,发病437例:最低为1993年,发病173例。1997年后发病数逐渐下降,1997年发病121例,1998年发病80例,1999-2008年每年发病数均在70例以下。
  (八)麻疹 1989—2008年报告2212例,1992—1993年为发病高峰,报告发病720例,占20年报告发病总数32.55%;其次为1996—1997年,报告发病419例,占20年报告发病总数18.94%;第三个高峰为2006—2007年,报告发病230例,占20年报告发病总数10.40%,2008年报告发病61例。
  (九)免疫规划针对疾病 国家实行免疫规划以后,免疫规划针对疾病发病率明显下降。1989—1994年报告脊髓灰质炎病例20例,1995年后均无脊髓灰质炎病例报告;百日咳,1989—2008年报告534例,从1989年报告171例逐年明显下降,每年病例呈散发状态;流脑,1989—2008年报告42例,1989—1996年每年平均报告5例,2000年报告1例,2000年之后均无病例报告;乙脑,1989—2008年报告181例,发病率呈逐年明显下降趋势,1996年后每年病例呈散发状态。
  二、地方病防治
  (一)碘缺乏病防治
  1995年起,南安市开展以食盐加碘为主要措施的碘缺乏病综合防治。1998年省市县专家到南安市调查,确定南安市为省碘缺乏病干预项目县。同年成立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在官桥、石井、水头等乡(镇)开展碘缺乏病干预活动。
  2000年,南安市在全市开展碘缺乏病干预活动,对全市小学生进行碘盐半定量检测。2001年,碘缺乏病防治和各项指标达标并通过省卫生厅考核验收,达到基本控制碘缺乏病的阶段性目标。
  2005年7月起,南安市在原产盐区水头镇下店、江崎村,石井镇林柄、三乡、院下、下房、阳山、苏内、惜坂、古山、老港、营前、菊江、前坂、溪东、联丰、返头、西福、岑兜等20个村供应“盐民自用盐”,当年供应112.5吨。2006年南安市卫生、计生、盐务部门在官桥等6个乡(镇)开展以食用碘盐为主题的“育龄妇女碘缺乏病健康教育干预”项目活动,接受主题教育的育龄妇女28600多人。
  2007年,南安市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PPS)随机抽查8—10岁学生做甲状腺检查,同时在被检查的学生中随机抽查做尿中碘含量测定和家中食盐盐碘测定。全市随机抽查30所小学8—10岁儿童1200人,甲状腺肿大77人,肿大率6.42%;学生用户盐样210份,含碘合格盐样148份,碘盐合格率93.67%,含碘量低于20毫克每千克的62份,占29.52%,非碘盐19份,非碘盐率9.04%;抽查210份尿样测定尿碘含量中位数162.8微克每升,尿碘大于100微克每升,154份,占73.33%,小于100微克每升,56份,占26.67%,小于20微克每升,9份,占4.24%。
  2008年居民碘盐监测各项监测指标:居民用户食用碘盐监测288份,合格盐样274份,合格碘盐食用率95.14%,非碘盐14份,非碘盐率4.86%。当年,“盐民自用盐”监测550份,碘盐499份,合格碘盐492份,碘盐合格率98.6%,碘盐覆盖率90.73%,合格碘盐食用率89.45%,非碘盐51份,非碘盐率9.27%。
  (二)地方病氟中毒防治
  英都镇石山村田洋、田间、点金,罗东镇罗溪村旧后幕、罗东村店仔旧厝,洪梅镇仁科村曲当6个自然村是南安市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1987—1990年,上述病区采用改水降氟等综合防治措施,取得成效,病区居民饮用水符合农村饮水卫生标准。
  1997年,南安市地氟病防治的各项指标达到国家控制标准,当年7月通过省卫生厅验收,成为基本控制地氟病的县(市)。
  2007年,南安市调查改水后6个病区村所有8—12岁在校学生79人,采用Dean分度法检查氟斑牙,检出氟斑牙患者15人,氟斑牙检出率18.99%,其中英都石山村(田洋、田间、占金)、罗东罗溪村旧后幕、罗东村店仔旧厝、洪梅仁溪村典当氟斑牙患病率分别为0.36%、29.4%、25.0%。监测4个改水工程的水源及用户水样17份,水氟含量范围0—1.43毫克/升,均值0.45+0.41毫克/升,93.33%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
  三、职业病防治
  (—)尘肺防治 南安市工业企业粉尘职业危害的主要种类有矽尘、水泥尘、煤尘、棉尘、电焊烟尘等,主要存在于石材、陶瓷、铸造、水泥、纺织、机械等行业。市疾病防控中心每年对粉尘作业场所进行粉尘浓度监测,监测覆盖率达75%以上,粉尘监测点合格率65%以上,对接触粉尘作业的工人体检,2006年起每年都在3000人次以上,体检率均超过55%。2002年以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合国职业病防治法》要求,开始要求工业企业建立落实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并对粉尘职业危害的企业建立一厂一卡的职业卫生基本档案。2007年,据调查,南安市有粉尘危害企业336家,接尘作业人员5359人。
  (二)职业中毒防治 南安市职业中毒主要由苯、一氧化碳、硫化氢等引起。苯危害主要分布于制鞋等行业,制鞋企业中主要存在于成型生产线的刷胶、补胶等岗位。一氧化碳中毒主要存在于陶瓷、造纸等行业的锅炉操作岗位,因煤炭燃烧不完全而产生。硫化氢中毒主要存在于造纸行业的打浆、磨浆等岗位。2002年《中华人民共合国职业病防治法》实施后,南安市加大存在毒物工业企业职业卫生宣传和监督力度,要求存在苯、一氧化碳、硫化氢危害的企业加强作业场所通风排毒工作,在相应岗位设置警示标识和报警装置,加强操作工人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并为其配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安排其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减少职业中毒事故发生。2006年起,接触苯作业工人体检人数每年均超过2500人次,体检率均达60%以上。2008年,大部分鞋企成型生产线均安装使用上吸式或下吸式的抽风排毒罩,苯监测点合格率达91.7%,未发生工人苯中毒现象。
  (三)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防治 南安市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有噪声、高温等。噪声危害主要存在于石材、纺织、铸造、机械、消防器材等行业,2008年存在该危害因素企业189家,接触工人3500多人。对噪声危害,市卫生部门要求相关企业加强作业场所噪声污染整治、抓好噪声危害监测和评价工作,为工人配备合格的个人防护用品,并组织其进行岗前和岗中的职业性体检。高温危害主要存在于铸造、陶瓷、造纸等行业,2008年存在高温危害因素企业176家,接触工人数2700多人。对高温危害,市卫生部门要求相关企业从组织措施、职业防护技术措施和卫生保健措施三方面做好防护,防止职业性中毒事故发生。
  (四)放射性监测与防护 南安市2008年有X光机使用单位31家,X光机37台,放射工作人员48名。对X光机,每年均开展X线监测,未出现超标现象;对放射工作人员,每年均开展个人计量监测、健康检查和培训。放射工作人员需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后方可从事X射线作业。

知识出处

南安市志.1989-2008下册

《南安市志.1989-2008下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建置沿革与行政区划、环境、资源、人口、民主党派与工商联、社会团体、民政·民族·宗教、劳动与社会保障、南安与台湾的关系、城乡建设、供水供电以及交通设施、城镇名片·品牌·商标、对外贸易与合作、农村与农村经济、工业、交通运输业、邮政通信、建筑业与房地产业、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9-2008年南安市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南安市
相关地名
南安县
相关地名
散水头镇
相关地名
水头镇
相关地名
湍水头镇
相关地名
江崎村
相关地名
石井镇
相关地名
罗东镇
相关地名
罗溪村
相关地名
英都镇
相关地名
石山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