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计划管理改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安市志.1989-2008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519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计划管理改革
分类号: F123
页数: 2
页码: 644-64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南安市计划管理工作在1989-2008年间经历了从指令性计划向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的转变,重点转向宏观调控、中长期规划和专项规划。
关键词: 经济管理 南安市 发展计划

内容

1989年,贯彻中共中央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决定,改革计划管理工作:计划工作建立在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基础上,计划管理指标体系侧重于宏观调控,全县指令性计划逐步减少,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逐步增加。适应对外开放引进外资需要,执行国家产业政策,重点做好产业导向优化和生产力布局规划。当年,南安市计划管理的重点是:建立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订中长期发展计划和年度发展计划;编制工业、农业、乡镇企业、三资企业专项发展规划;实施建设项目审批与储备;编制国土开发利用与生产力布局规划;调查研究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提供经济信息和经济预测分析;做好统配物资平衡和调剂。
  1990年,工业经济指导性计划管理分为鼓励支持、疏导协调、控制限制、淘汰禁止等类型,对不同类型企业制订相应的扶持和控制措施,实行不同的管理。把乡镇工业纳入指导性计划管理;对指令性工业产品生产企业实行“双保”(保提供主要生产条件,保向国家上缴利税和统配产品)政策;重点支持重点企业、外向型企业、生产名优新产品和支农产品企业、横向联合企业的发展。当年,全县各项计划的指令性指标仅保留16个,指导性指标调整为78个,扩大市场调节范围。
  1992年,全县下达的年度计划,大多数为指导性和预测性指标,基本取消指令性指标。
  1993年,计划管理向宏观调控转变,扩大指导性计划指标和市场调节范围;实行编制年度计划与中长期计划相结合,全面规划和专项规划相结合;提出市场调节计划,协调有关部门建立生产资料、金融、房地产、劳务等要素市场。
  1994年,取消粮食统购统销计划,实行合同定购,放开粮食价格。
  1995年,基本取消物资统配供应计划,大多数商品物资价格由“双轨制”转向市场定价。
  1996年8月,市政府设立南安市计划与经济贸易委员会(简称市计经贸委),统一承担原计划委员会、经济委员会、财政贸易委员会的职能。计划工作突出宏观性、战略性、政策性,把重点放在研究中长期计划和专项计划上。
  2000年,计划管理坚持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制订全市生产力总体布局,采取“调高、调大、调优、调外”发展战略,优化第一产业、壮大第二产业、提高第三产业。
  2003—2005年,贯彻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明确计划部门行政许可的设定、实施程序、监督检查以及法律责任,清理行政许可项目,取消10个项目,保留7个项目。
  2004年,贯彻《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编制固定资产投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各类政府投资资金,制定管理办法。
  2005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重点提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生产力布局、结构调整、总量平衡、发展速度等调控目标及措施,衔接主要行业发展规划,协调重大比例关系,引导和促进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可持续发展。
  2006—2008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编制,督促规划编制的执行落实;改革投资宏观管理,把优化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提高投资效益作为管理重点;加强重大建设项目管理,做好项目布局安排。

知识出处

南安市志.1989-2008下册

《南安市志.1989-2008下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建置沿革与行政区划、环境、资源、人口、民主党派与工商联、社会团体、民政·民族·宗教、劳动与社会保障、南安与台湾的关系、城乡建设、供水供电以及交通设施、城镇名片·品牌·商标、对外贸易与合作、农村与农村经济、工业、交通运输业、邮政通信、建筑业与房地产业、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9-2008年南安市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南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