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乡镇企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安市志.1989-2008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5056
颗粒名称: 第七章 乡镇企业
分类号: F276.3
页数: 6
页码: 479-48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南安市乡镇企业包括发展概况、行业门类、企业管理等情况。
关键词: 南安市 乡镇 企业

内容

第一节 发展概况
  1989年,全县有乡镇企业11548家、从业人员129818人、企业产值72662万元,分别是1978年的8.4倍、3.4倍和20.8倍。企业分布在种植、养殖、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服务业、居民服务业等行业的30多个门类中。
  1991—1993年,县委县政府组织开展“乡镇企业年”系列活动。县政府作出《关于加快发展乡镇企业的决定》,提出“一年播种、二年开花、三年结果”的发展目标,制定“蟠龙起舞、两翼展翅、中部开花、推进三角、带动山区”的发展战略,确立“先开放后管理、先发展后规范、先繁荣后理顺、先扶持后收益”的工作方针,大力促进发展乡镇企业。1992年6月,县政府出台促进沿海的官桥、水头、石井三镇经济发展的13条优惠政策,不久又把适用范围扩大到13个乡(镇)。各乡(镇)积极调动侨亲和社会各界人士投资办企业的积极性,乡办、村办、联户办、个体办“四轮齐驱”,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饮服务业“五业并举”,掀起创办乡镇企业热潮。至1993年底,全县乡镇企业发展到18300家、从业人员245837人、实现产值754284万元,出现16个产值亿元镇、6个产值亿元村。乡镇企业初步形成8个主导产业,即仑苍、英都的水暖器材,官桥、水头的陶瓷建材,石井的石料板材,水头、洪濑、九都的鞋业,诗山的雨伞,官桥、罗东、梅山、石井的针织服装,丰州、洪濑的皮革箱包,溪美、洪濑的塑料化工等,其中水暖器材、石料板材、雨具箱包3个行业的生产规模和市场销售额均居全省同行业首位。1993年,南安县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乡镇企业发展好、对社会贡献大的先进县”。
  1994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的实施意见》,在乡镇企业中大力推行股份合作制改革。1995年1月和8月市政府又出台鼓励发展股份合作制企业和扶持百家重点股份合作制企业优惠政策的两个文件,鼓励新办企业以股份合作制组建,引导已办企业采取折股合作、扩股经营、转让增股、拍卖参股、整合重组、合股经营等多种形式,改造为股份合作制企业,建立股东大会制度,实行董事会领导下厂长(经理)经营负责制。与此同时,市政府规划建设占地面积共5200亩的59个乡镇企业小区,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引导企业进入小区生产经营。
  至1995年底,全市乡镇企业发展取得重大成效,乡镇企业总产值173.3亿元,出现5个产值10亿元镇、5个产值5亿元镇、26个产值亿元村。主要经济指标与1990年相比均有大幅度的增长:企业单位数21432家,增长71.5%,年平均增长11.4%;企业总产值173.3亿元,增长2005.8%,年平均增长69.65%;企业利润11.16亿元,增长1759.3%,年平均增长79.4%;上缴税金2.8亿元,增长838.4%,年平均增长56.5%;商品出口交货值17.56亿元,增长1150.9%,年平均增长65.7%。
  1996年,全市开展“三资企业年”活动,市政府出台《关于促进乡镇企业发展和提高的决定》,以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乡镇企业引进和嫁接利用国外资金、技术、设备、人才发展外向型经济。同时,开展乡镇企业“创先争优”活动,以企业的规模、质量、利税、效益等实绩为依据评选“百家重点企业”和“南安市突出贡献企业家”,进行表彰和奖励。当年20多家乡镇企业引进、嫁接外资成为中外合资企业。南安市闽发铝厂等16家企业被农业部评为大中型乡镇企业,占福建省入选企业的42%。蓉中石油化工厂等32家企业获得省级科技型企业认定。闽发铝厂、蓉中石油化工厂、南安轴承总厂首批通过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1997年,市政府出台《关于规范发展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试行办法》,在新办的企业中推行股份合作制,在已办企业中鼓励弱、散、小家族式企业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重组。至1999年,200多家企业通过清产核资、甄别产权改造为股份合作制企业,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企业组建企业集团。
  1998年12月,市委九届二次会议通过《中共南安市委关于加快发展乡镇明星企业,推进工业立市进程的决定》(简称“决定”)。该决定制定评选乡镇工业明星企业的4条标准,提出扶持其发展的8条政策措施,着力打造规模大、档次高、辐射力强的“南安旗舰”企业。当年,全市有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8个,共实现产值34.09亿元,形成石材陶瓷、纺织鞋服、水暖阀门、造纸印刷、塑料化工、粮油食品、工艺雨伞7大支柱产业。水头、溪美、丰州、官桥、石井、洪濑、美林7个镇被评为“福建省乡镇企业百强镇”。中宇集团、申鹭达集团、恒利集团、辉煌阀门厂、玉叶机械厂、金星钢丸公司等6个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闽发铝业的铝型材、金鹿日化的卫生杀虫用品、莱克石化的汽车制动液、溪石集团的石材、天广消防的室内消火栓、南安轴承的带座外球面球轴承和中宇集团的水龙头等7个产品被评为福建省名牌产品。
  2000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要求,重点改革企业产权制度,85个挂靠集体的乡镇企业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或有限责任公司,新组建10多个乡镇企业集团公司。华辉石业、东升石业两家龙头企业率先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改制为规范化的股份有限公司,并筹备上市。
  2001年,执行市政府出台的《南安市工业结构调整与资产重组方案》,加快乡镇企业产权改革、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400多个挂靠集体的工业企业改制为股份制企业或有限责任公司。年末,全市有乡镇企业14313家,其中联营合伙、股份合作企业1223家,私营企业2829家,个体企业10261家;吸纳从业人员213103人,其中联营合伙、股份合作企业40745人,私营企业106123人,个体企业66235人;实现产值3352537万元,其中联营合伙、股份合作企业669288万元,私营企业1686578万元,个体企业996761万元。
  至2002年,乡镇企业大多数转型为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成为南安市经济发展的主体。市政府撤销乡镇企业管理局的独立设置,在市经济贸易管理局加挂市乡镇企业局牌子。
  第二节 行业门类
  一、农业企业
  1989年,全县有农业企业(单位)336个,其中乡办36个、村办300个;吸纳从业人员4129人,其中乡办724人、村办3405人;实现产值1140万元,其中乡办386万元、村办754万元。
  1996年,全市有农业企业231个,其中乡镇办28个、村办203个;吸纳从业人员3289人,其中乡镇办560人、村办2729人;实现产值25187万元,其中乡镇办6629万元、村办18558万元。
  2001年全市有农业企业144个,吸纳从业人员2113人,实现产值48086万元。
  二、工业企业
  1984年,乡村集体开办的社队企业改称为乡镇企业。有些联户、合伙、个体开办的企业为了生产经营方便,挂靠为集体企业。乡镇工业是南安乡镇企业的主体,行业多、门类多、产品多、产量大。
  1989年,全县有乡镇工业企业3681家,其中乡办202家、村办620家、联户办805家、个体办2054家;吸纳从业人员75201人,其中乡办22949人、村办14277人、联户办14033人、个体办23942人;实现产值42596万元,其中乡办13700万元、村办7913万元、联户办8348万元、个体办12635万元。
  1991—1995年,乡镇工业企业大量增加,企业的规模、技术、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快速发展提高,逐步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企业集群,主要有水头、石井、官桥、柳城等镇的建筑石材和建筑陶瓷企业,官桥、水头、洪濑等镇的粮油食品加工企业,官桥、水头、美林、洪濑、梅山、丰州等镇的纺织服装和鞋革箱包企业,仑苍、英都、美林、溪美等镇的水暖阀门和消防器材企业,诗山、码头、水头等镇的纸品制造企业,丰州、霞美、柳城等镇的五金机械制造企业,水头、洪濑、梅山等镇的塑料化工企业,康美、梅山镇的家具制造企业,诗山镇的工艺雨伞和省新镇的日用制品企业等。
  1995年,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资料显示,全市有乡镇工业企业10204家,其中乡镇办297家、村办1380家、联户合作办1465家、个体办7062家;吸纳从业人员共184702人;实现工业总产值133.52亿元,是1990年的8.08亿元的16.5倍。主要工业品产量:花岗岩荒料76万立方米,花岗岩石板材2543万平方米,建筑陶瓷11289万平方米,水暖器材28570吨,低压阀门27639吨,针织服装10290万件,布鞋2120万双,皮鞋897万双,箱包9.8万只,塑料制品19851吨,罐头蜜饯5054吨,饮料酒15378吨,雨伞1630万把,工艺品517万件。
  2001年,全市有乡镇工业企业6999家,按企业注册类型分,联营、股份合作企业908家,私营企业2225家,个体企业3866家;按企业规模分,规模以上企业233家,规模以下企业2900家,个体企业3866家;吸纳从业人员161453人,其中联营、股份合作31670人,私营93665人,个体36118人;实现产值2496367万元,其中联营、股份合作541098万元,私营1373045万元,个体582224万元。全市形成石材陶瓷、纺织鞋服、水暖阀门、塑料化工、粮油食品、纸品制造、五金机械、工艺制品等八大支柱产业。
  三、建筑企业
  1989年,全县乡镇建筑企业(组、队)694家,其中乡办23家、村办11家、联户办60家、个体办600家;吸纳从业人员18312人,其中乡办9158人、村办15人、联户办3360人、个体办5779人;实现产值8251万元,其中乡办5507万元、村办11万元、联户1234万元、个体1499万元。
  1990年后,城镇建设规模扩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大量增加,建筑业务迅速发展,成为支柱产业之一。
  2001年,全市乡镇建筑企业(组、队)513家,其中集体(合伙)企业39家、私营企业152家、个体企业322家;吸纳从业人员14930人,其中集体(合伙)4104人、私营4924人、个体5902人;实现产值198962万元,其中集体(合伙)56385万元、私营84574万元、个体58003万元。
  四、交通运输企业
  1989年,全县有乡镇运输业企业单位(组、队)2699个,其中乡办5个、村办12个、联户办491个、个体办2191个;吸纳从业人员14165人,其中乡办50人、村办145人、联户4578人、个体9392人;经营收入8608万元,其中乡办26万元、村办40万元、联户办3236万元、个体5306万元。乡镇运输企业拥有货运汽车254辆,客运汽车140辆,轮式拖拉机5166台,机动运输船195艘。
  1996年,据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全市农村拥有民用、农用汽车5693辆(其中货运4288辆、客运1055辆),轮胎式拖拉机11639台,机动运输船69艘。
  2001年,全市有乡镇运输企业(组、队)1683个,其中集体合伙26个、私营106个、个体1551个;吸纳从业人员7569人,其中集体合伙587人、私营2022人、个体4960人;经营收入128171万元,其中集体合伙9281万元、私营49419万元、个体69471万元。
  五、商业饮食服务业
  1989年,全县从事商业和饮食服务的乡镇企业单位(组、店)有3444个,其中乡办20个、村办37个、联户办278个、个体办3109个;吸纳从业人员11132人,其中乡办122人、村办193人、联户2139人、个体8678人;经营收入9044万元,其中乡办529万元、村办206万元、联户1871万元、个体6438万元。
  1990—1993年,在县城和中心集镇改造建设中,新建(改建、扩建)综合市场、小商品市场和农贸市场17个,经营面积12万多平方米,为城乡商品交易、流通提供平台,为个体商业饮食经营户提供经营场所,促进商业饮食服务业的发展。
  1993—1995年,在国家改革粮食流通体制、开放粮食市场、放开粮食价格的形势下,市域内联户合伙开办的粮油购销企业和个体开办的粮店迅速增加,1995年达到230多个,官桥镇区形成闻名省内外的“粮行米市”。
  1994年起,允许乡村农技植保单位和个体商户参与农业生产资料经营。1995年,全市经供销社许可开办的化肥、农药、农膜代销单位(店)320多个。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南安市先后出现百货超市、购物中心、连锁店以及酒店、酒吧等商业饮食业经营新业态。
  2001年,全市有商业、饮食服务企业单位(组、店)4402个,其中集体(合伙)87个,私营316个,个体3999个;吸纳从业人员24624人,其中集体(合伙)1871人,私营5061人,个体17692人;经营收入96524万元,其中集体(合伙)3375万元,私营35574万元,个体57575万元。 六、居民服务业
  1989年,全县有居民服务企业单位694个,以联户、个体为主,主要经营各种小型家(器)具维修、理发、裁缝、照相、旅社及其他社会服务业。其中乡办21个、村办35个、联户办83个、个体办555个;吸纳从业人员6879人,其中乡办160人、村办172人、联户2849人、个体3698人;经营收入2129万元,其中乡办320万元、村办110万元、联户办618万元、个体办1081万元。
  2001年,全市有居民服务业企业(组、店)572个,其中集体(合伙)19个、私营30个、个体523个;吸纳从业人员2414人,其中集体(合伙)400人、私营451人、个体1563人;经营收入53704万元,其中集体(合伙)5467万元、私营19643万元、个体28594万元。
  第三节 企业管理
  一、管理机构
  1978年前,乡镇企业称为社队企业,归公社、大队集体直接管理。1978年,县政府设立南安县社队企业管理局(简称社企局)。1984年改革人民公社体制,县社企局改称为县乡镇企业管理局,行使全县乡镇企业发展指导、部门协调、物资配送、技术服务、法规监督等职能,归口县农业委员会主管。各乡(镇)政府设立乡镇企业管理办公室,委派或聘用脱产、半脱产工作人员参加乡镇企业管理工作。村一级设立企业领导小组,由村主干或能工巧匠参加企业管理。2002年,市党政机关机构改革,撤销市乡镇企业局,在市经济贸易局加挂市乡镇企业局牌子;乡镇的企业管理办公室改组为企业服务中心。
  二、经营管理
  1978年前,社队企业都是集体所有,由社队委派脱产、半脱产人员参与管理。企业员工由乡村统一安排,实行农忙务农、农闲务工的“亦工亦农”制度和“厂评等级、队记工分,厂队结算、回队分配”的分配制度,实行计件、计时和等级工资制。
  1978—1983年,大多数社队企业实行统一经济核算,定额记工、按件计酬。
  1984年后,多数乡镇企业实行企业承包(租赁)经营责任制,主要形式是核定基数、全奖全赔、利润包干、提取管理费等。
  1989-2001年,乡镇企业普遍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按股分红的经营管理制度。乡镇企业所需员工来自省内外农村劳动力和城镇待业人员,由企业自行招聘,企业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劳动管理条款;实行计件或计时工资制,工伤给予适当补助,大多数员工没有劳保福利。

知识出处

南安市志.1989-2008下册

《南安市志.1989-2008下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建置沿革与行政区划、环境、资源、人口、民主党派与工商联、社会团体、民政·民族·宗教、劳动与社会保障、南安与台湾的关系、城乡建设、供水供电以及交通设施、城镇名片·品牌·商标、对外贸易与合作、农村与农村经济、工业、交通运输业、邮政通信、建筑业与房地产业、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9-2008年南安市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南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