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农业结构和产业化经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安市志.1989-2008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5051
颗粒名称: 第六章 农业结构和产业化经营
分类号: F323
页数: 7
页码: 473-47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南安市农业结构和产业化经营包括农林牧渔业结构调整、种植业结构、绿色农产品认证的情况。
关键词: 南安市 农业结构 产业化经营

内容

第一节 农业结构
  一、农林牧渔业结构调整
  1989年,南安县农林牧渔总产值52069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27758万元、林业产值836万元、畜牧业产值19400万元、渔业产值4075万元,分别占总产值的比重结构为53.31:1.61:37.26:7.82。
  1991年,南安县农林牧渔总产值61861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36353万元、林业产值1674万元、畜牧业产值18824万元、渔业产值5010万元,分别占总产值的比重结构为58.77:2.71:30.43:8.09。
  1992—1998年,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的决定》,发挥南安的地理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特点,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发展多种经营,调整农业内部结构,提高林、牧、渔业在农林牧渔总产值中的比重。种植业,适当减少粮食作物面积,增加经济价值高的经济作物和蔬菜作物种植面积,改变传统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为主的二元种植结构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作物”为主的三元种植结构,实现稳粮增产增收。林业,利用低山、丘陵、坡地多的有利条件,营造可作工业原料的速生林,同时发展茶叶、水果、油茶、油桐等经济林。畜牧业,引进国内外畜禽优良品种,改良当地品种;发展牛、羊、兔等草食动物;发展规模养殖,建立一批畜禽养殖场;推广秸秆氨化养牛等新技术,提高养殖效益。渔业,发展水库、山围塘淡水养鱼,发展浅海和滩涂海水养殖。1998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235619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128027万元,林业产值5661万元,畜牧业产值82156万元,渔业产值19775万元,其比重结构为54.37:2.40:34.87:8.36;与1991年的结构相比,种植业的比重下降4.4个百分点,林业下降0.31个百分点,畜牧业上升4.44个百分点,渔业上升0.27个百分点。
  1999—2004年,开展科技兴市、科技兴农系列活动,改革和创新农林牧渔生产技术,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和产业化经营,农林牧渔产值结构发生明显变化。2004年,种植业产值103525万元,所占比重从1998年的(下同)54.37%下降到45.39%;畜牧业产值106668万元,所占的比重从34.87%上升到46.77%,首次超过种植业所占的比重,成为农业中最大的产业;林业产值3588万元,所占的比重从2.4%下降到1.57%;渔业产值14284万元,所占比重则从8.36%下降到6.27%。
  2007年,畜牧业产值所占比重达51.94%,在农业中占有半壁江山。
  2008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285900万元,各业的比重结构为40.12:1.69:51.94:3.53,种植业产值111869万元,所占比重为历年最低;畜牧业产值152405万元,所占比重为历年最高。
  二、种植业结构
  1989年,全县农作物复种总面积107.53万亩,其中粮食作物84.49万亩、经济作物13.8万亩、蔬菜作物9.24万亩,其种植结构是78.58:12.83:8.59。
  1992年9月,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的决定》,以稳粮增产增收为目标,对种植业品种结构进行调整。一方面,在适当减少粮食(如大麦、小麦)种植面积的同时,加强科学种田和技术革新,提高粮食单产和复种指数,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经济价值高的经济作物和蔬菜作物,将传统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为主的二元种植结构,逐步调整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等作物”的三元种植结构。1993年,全县粮食作物面积85.46万亩、经济作物面积13.34万亩、蔬菜作物面积14.68万亩,比重结构为75.31:11.75:12.94。与1989年相比,粮食作物比重有所下降,蔬菜作物比重较大上升。
  1998年,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面积减少,蔬菜面积增加,三者分别为84.68万亩、11.89万亩、17.59万亩,种植结构为74.18:10.42:15.40。与1993年相比,粮食作物比重下降1.13个百分点,经济作物比重下降1.33个百分点,蔬菜作物比重上升2.46个百分点。
  2004年,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继续减少,经济作物中的糖蔗因糖厂破产关闭种植面积大量减少,蔬菜因经济价值较高、需求量大而种植面积大量增加,三者的种植面积分别为60.58万亩、7.24万亩和17.24万亩,比重结构为71.22:8.51:20.27。与1998年相比,粮食作物下降2.96个百分点,经济作物下降1.91个百分点,蔬菜作物上升3.87个百分点。
  2008年,全市种植粮食作物面积51.16万亩、经济作物面积8.87万亩、蔬菜面积19.11万亩,种植结构为64.64:11.21:24.15。粮食作物所占的比重为历年最低,蔬菜作物所占比重为历年最高。
  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
  1993年,农业产业化经营开始起步,首先在水果生产和肉牛养殖两大优势农业项目中进行。以龙眼为主的水果产业,一方面扶持发展水果加工企业和水果规模种植园场;另一方面,通过冷藏、烘干、制罐头、酿酒等方式,对鲜果进行加工处理,构建果品深加工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肉牛养殖实施“全国秸秆养牛示范县”项目,运用牛种杂交改良、秸秆氨化饲养、肉牛舍养肥育等新技术,发展专业饲养和规模繁育商品牛基地,提高肉牛商品率,增加市场供应。
  1995年,市政府制定扶持发展肉牛生产的8条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制定扶持山区乡镇发展庭院畜禽养殖业的7条规定,推进畜牧业专业化生产和规模经营。
  1998年12月,市委九届二次全体会议作出《关于加快发展龙眼经济,推进水果产业化进程的决定》,提出“狠抓龙眼的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发展壮大龙眼经济,并以此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水果产业化进程”,要求在龙眼的品种改良、科学栽培、基地建设、集约经营、加工增值、品牌认证、市场拓展、产业升级等方面推进产业化经营。
  1999年10月,市委市政府出台推进粮食、水果、蔬菜、畜牧、水产、茶叶、花卉盆景、食用菌等农产品产业化经营的政策措施,一方面推动组建一批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基地、联农户、拓市场、增效益;另一方面把农产品质量标准化建设引入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开发和培育绿色食品。当年,全市拥有康美、洪濑、南金等12个龙眼示范场,官桥、水头等4个肉牛养殖场,溪美、省新、洪濑、码头、霞美、罗东等6个农业现代示范区(基地),官桥金穗米业、官桥金华油脂、水头宏发食品、石井蓝龙食品、南金果品加工、溪美果蔬加工、洪濑调味品加工、柳城日泰茶叶加工、向阳食用菌生产等各具专业特色的10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000年,南安市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首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市(县)。市政府制定和实施《南安市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从资金投入、信贷融资、技术推广、市场营销、用地优先、用电优惠等方面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市农业产业化投资经营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带领农户围绕粮油、食品、果蔬、畜牧、水产、茶叶、花卉、食用菌等产业开展精深加工和新产品开发,在储藏、保鲜、分级、包装、销售、流通等方面形成产业链。
  2002年,南安花卉城有限公司、官桥金牛养殖场、成功果蔬有限公司、康尔美食品有限公司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试验以“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形式开展产业化经营,以契约合同关系实现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利益均沾、风险共担。
  2003年6月,南安市160多个龙眼生产销售单位组成南安市龙眼产销合作协会(会员单位种植龙眼13.7万亩,占全市龙眼面积的67%)。协会运用整合产业资源、发挥群体优势、推行标准化生产、实施品牌创建、拓宽流通渠道等方法,组织协调会员单位发展产业化经营。
  2003年,南安市经省、泉州市农办与统计局联合认定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16家。2004年16家,2005年有15家,2006年17家,2007年9家(统计口径调整),2008年12家。
  2004年,泉州市金穗米业有限公司与东田镇湖山村以“订单农业”形式联合建立300亩优质稻生产基地,双方签订产销合同,农户按照合同要求种植优质稻,企业按合同规定提供部分生产周转金,并按保护价向农户收购稻谷,用来加工优质大米。
  2005年,市成功果蔬有限公司在14个乡(镇)建立甜玉米和细刀豆生产基地。果蔬公司与柳城街道露江村以“股份农业”形式组建股份合作制的蔬菜科技示范基地,公司投入生产资金和技术设备,农民以土地折价入股并成为基地的“农业工人”,村集体以土地价值分成所得作为股金投入。
  2006年,投资5.8亿元、占地800亩的福建闽台农产品交易市场,获得农业部、商务部、国台办等主管部门批准,专门从事闽台农产品交流、展销和经营贸易。2006—2008年,该市场成功举办3届海峡两岸农产品交易展销订货会,签订闽台农产品交易购销合同460多份、成交额43.2亿元,成为全国对台农产品贸易的重要平台和物流中心。
  至2008年末,全市拥有省级、泉州市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个;建立粮食生产基地7个、肉牛养殖场4个、水产养殖基地(场)68个、茶叶生产基地(500亩以上)30个、蔬菜基地(1000亩以上)4个、食用菌生产基地(100万袋以上)5个、花卉基地(3000亩以上)2个,经营总规模达到13.6万亩,带动农户2.15万户、从业人员8.6万人。2008年,中国粮食城、成功果蔬、南金林场、龙峰园农场、泗溪金牛养殖场、泉芳植物、日泰茶叶、三竹茶叶、金穗米业、金华油脂、宏发集团和闽台农产品交易市场有限公司等12家农牧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共投入固定资产项目建设资金14511万元,拥有固定资产原值65893万元;投入科技开发资金895万元,建设基地43110亩,养殖畜禽26000头;实现农业总产值398961万元、销售收入391096万元、净利润12575万元、上缴税金3509万元;产品出口创汇4853万美元;带动农户14842户,农户户均从产业化龙头企业获利1837.2元。
  第三节 绿色农产品认证
  2000年起,市政府制定发展现代农业、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措施,开展农产品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和绿色食品认证工作,鼓励发展符合经济、环保要求的绿色农业,开发培育绿色农产品。当年,市农业产业化国投公司生产的“绿喜”牌桂圆干获得绿色食品标志认证。
  2001—2002年,“康尔美”牌桂圆干、“九日山”牌绿茶和“临笑峰”牌铁观音茶叶分别获得绿色食品标志认证。
  2003年,贯彻执行国家推动的“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组织农业及有关部门编制水稻、龙眼、茶叶、芦柑、肉猪、蔬菜、食用菌等农产品的无公害生产和标准化栽培技术规范,建立6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14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无公害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发展无公害食品生产。当年,“都山”牌巴西菇获得绿色食品标志认证,龙眼、生猪、大米等8个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至2008年底,全市共获得认证绿色食品17个、无公害农产品49个、有机食品2个。

知识出处

南安市志.1989-2008下册

《南安市志.1989-2008下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建置沿革与行政区划、环境、资源、人口、民主党派与工商联、社会团体、民政·民族·宗教、劳动与社会保障、南安与台湾的关系、城乡建设、供水供电以及交通设施、城镇名片·品牌·商标、对外贸易与合作、农村与农村经济、工业、交通运输业、邮政通信、建筑业与房地产业、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9-2008年南安市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南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