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供电设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安市志.1989—2008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4974
颗粒名称: 第一章 供电设施
分类号: TU994
页数: 8
页码: 375-382
摘要: 本章记述了南安市供电设施的详细情况,其中包括了输变电设施、水力发电站、供电网络。
关键词: 南安市 供电设施

内容

20世纪90年代初,南安的经济建设和居民生活对用电的需求急剧增加,供电日趋紧张。1994年、1995年市委、市政府连续两年组织开展“电力建设年”“电力发展年”活动,市电力公司及社会各界投入巨资建设输变电设施,改造配电网。1996—2008年,市电力公司继续加强电网建设和城乡配电网技术改造,电力建设事业迅猛发展,2003年底全市农村电网改造完成,2004年起实行城乡居民用电同网同价,2008年全市供电量39.1亿千瓦时,是1989年的29.4倍。
  第一节 输变电设施
  (一)35千伏线路
  1970年8月,南安兴建第一个35千伏输变电站工程,架设英都坂头三级电站至南安城关的35千伏输电线路。1973年5月,山美水电站至南安城关35千伏输电线路建成投入运行。至1989年底,全县有35千伏输电线路10条、总长175.5千米,10千伏配电线路882.8千米。
  1990—2007年,架设洪濑—罗东、洪濑—新兰、溪美—霞美、洪濑—金淘、诗山—新兰、金桥—岭兜、山美—九都、洪濑—洪梅、洪濑—康美、仑仓—东田、山美—码头、仑仓—化肥厂、罗东—洪梅、水头—金桥、罗东—乐峰、仑仓—翔云、仑仓—英都、诗山—英都、诗山—码头、诗山—金淘等19条35千伏线路。
  2008年,全市35千伏输电线路网架布局趋于完善,共有35千伏输电线路21条、总长201.98千米。
  (二)110千伏线路
  1988年,南安仅有泉州井山—南安城关(井南线)110千伏输电线路1条,总长15.3千米。
  1989年,新架设溪美—水头(溪水线)110千伏线路,长25.9千米。
  1990年架设泉州井山—南安洪濑(井洪线)110千伏线路,长15.19千米。
  1994—2008年先后架设官桥—石井、官桥—水头、官桥—龙凤、美林—仑仓、诗山—井金、洪濑—梅山、官桥—内厝、玉叶—梅山、玉叶—溪美、溪美—圹上、官桥—圹上、蟠龙—石井红线、蟠龙—石井蓝线、玉叶—美林—回、玉叶—美林二回、蟠龙—龙凤、蟠龙—水头、官桥—水头、蟠龙—联丰红线、蟠龙—联丰蓝线、蟠龙—郭前红线、蟠龙—郭前蓝线、玉叶—诗山、官桥—内厝红线、官桥—内厝蓝线、井山—金锁、玉叶—湖美红线、玉叶—湖美蓝线、江南—长福黄线、江南—长福白线、井山—福铁、玉叶—福铁等31条110千伏线路。至2008年底,全市共有110千伏线路33条,总长392.3千米;输电线路网架形成环网,便于电力配给操作和调节,供电安全和质量明显改善。
  二、变电站
  (一)35千伏变电站
  1989年,南安县有35千伏变电站8座,主变压器16台,总容量3.92万千伏安。
  1990—2008年,加大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建设丰州、罗东、金桥、岭兜、英都、洪梅、康美、翔云、九都、东田、码头、金淘、乐峰等13个35千伏变电站。丰州、金桥、岭兜、康美4个站调整升格或拼入110千伏变电站。
  2008年末,全市拥有35千伏变电站9座,主变压器17台,总容量10.68万千伏安。
  (二)110千伏变电站
  1989年,南安县只有溪美城关110千伏变电站1座,主变压器1台,容量3.15万千伏安。
  1990—2008年,先后新建溪美、水头、洪濑、石井、美林、龙凤、仑仓、内厝、诗山、梅山、圹上、联丰、郭前、湖美、长福、福铁、坵坵洋等16座110千伏变电站,主变压器35台,总容量131.4万千伏安。
  2008年末,全市拥有110千伏变电站17座,主变压器37台,总容量134.55万千伏安。
  第二节 水力发电站
  1989年,全县小水力发电站126个、装机总容量26293千瓦,其中县办站8个、装机容量10110千瓦,乡(镇)办站25个、10245千瓦,村办站93个、5938千瓦。加上由泉州市管辖的山美、石壁、桃源3个水库发电站装机容量31320千瓦,全县已开发的水电站装机容量共57613千瓦,占规划可开发容量的92.5%。
  1990年,全县小水电站134个、装机容量27687千瓦,其中县办站8个、装机容量10110千瓦,发电量22211万千瓦时,产值285.6万元;乡(镇)办站26个、装机容量10340千瓦;村办站100个、装机容量7237千瓦。
  1993年,在东田镇兴建后桥水库坝后电站,装机容量800千瓦;续建龙潭水库二、三级电站和仙童岭电站,装机容量1150千瓦;架设高压输电线路5条,长15千米。
  1994年,乡镇政府在“电力建设年”活动中组织进行小水电站建设。诗山镇小水电站增加到27个、30台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5100千瓦,年发电量360万千瓦时。蓬华镇小水电站增加到12个、装机容量1100千瓦。
  1995年,以省电网供电为主、地方小水电和小火电供电为辅,南安用电困难基本解决。开展小水电站整顿和管理,一部分微型小水电站由于引水蓄水条件改变或发电设备陈旧,陆续停产或报废。年底工业普查,全市登记在产的水电站(包括泉州市管)共56个、装机容量53700千瓦、年产值45185万元,其中年产值100万元以上的38个,产值45320万;年产值100万元以下的18个,产值486万元。
  1996年1月,梅山镇利用芙蓉溪水流落差建设的蓉溪水电站竣工投产,装机容量1000千瓦。
  1997—1998年,完成东田镇凤巢水库坝后电站及一、二级电站建设,装机容量1640千瓦;完成英都镇角潭水电站工程设计,装机容量250千瓦。
  1998年,翔云镇旅居新加坡华侨和村民共同投资兴建黄田溪、赤溪二级和金安3个小水电站,翔云镇小水电站增加到12个、装机容量5380千瓦,水力资源开发利用(发电)率达90%。
  1999—2001年,实施农村电气化建设和农村电网改造,小水电进行结构性调整,一批设备陈旧、经济效益差的小水电站进行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水电站售给国家电网的电价也调整提高。
  2002年,仑苍镇企业界人士以股份合作制形式投资2800万元,在西溪仑苍段建设河床式发电的仑苍兴华水电站,装机容量5000千瓦,年发电量1970万千瓦时。
  2003年,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收益”的原则,筹集资金先后进行码头诗南、仑苍源泉、眉山凌峰、向阳红坑、向阳林柄等小水电站建设或技术改造。
  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表明,南安市有规模以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水电站2个、产值3870万元,规模以下(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水电站48个、产值2919元。
  2008年,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表明,南安市有规模以上水电站2个、产值7381万元,规模以下水电站44个、产值7519万元,个体经营小水电站7个、产值145万元。
  第三节 供电网络
  1988年10月,南安溪美第一座11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产,南安电力公司电网与泉州井山220千伏变电站联网,并与山美水电站解列,直接从省电网获得电源。
  1989年,县电力公司供电网与县内13个乡(镇)的自发自供网联接组成县电网。县电网有110千伏变电站1座、容量3.15万千伏安,35千伏输变电站7座、容量3.25万千伏安,110千伏输电线路19.5千米,35千伏输电线路121.4千米。为电网提供电力供给的主要是市内自建自供的小水电和小火电,省电网安排的供电基数很小。当年,供电量为1.33亿千瓦时。
  1991—1995年,县政府、县电力公司为适应经济发展对电力需求急剧增长的新情况,一方面加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电网覆盖面,提高电网输电能力;另一方面多渠道挖掘电源,增加供电量,电源转变为以省网为主,地方自发自供为辅。至1995年底,南安电网有35千伏及以上高压输电线路总长273.21公里,比1990年增加105.61公里,增长158.69%;35千伏及以上主变电总容量44.15万千伏安,比1990年增加32.79万千伏安,增长34.64%;10千伏配电线路总长1172.532公里,比1990年增加590.53公里,增长98.55%;10千伏配电变压器总容量33.1588万千伏安,比1990年增加19.6453万千伏安,增长68.78%。输、变、配电设施卡脖子现象基本得到缓解。1995年年供电量8.4664亿千瓦时,比1990年增长4.49倍。
  1996—1998年,市电力公司加强电网建设和城乡配电网技术改造,开拓用电新渠道。1997年供电量突破10亿千瓦时。
  1999—2003年,针对乡(镇)电管站体制不顺、职责不清、管理不到位和农村电网设备老化、损耗严重、电价居高、农民负担重等问题,南安市依照国家电力设施建设的政策要求,实施城乡电网“两改一同价”(即农村电力管理体制改革、农村电网改造和城乡同网同价)建设;改革乡(镇)电力管理体制,把原来由乡(镇)政府管理的翔云、英都、东田、眉山、金淘、诗山、蓬华、码头、梅山、九都、罗东、乐峰、向阳等13个电管站划归南安市电力总公司统一管理,并重新组建24个基层供电所,实行全市同一公司供电,实现改造、接管、营业区合一管理。农村电网改造以10千伏及以下工程为主,改造范围包含市内25个乡(镇、街道)(丰州镇属泉州电业局直供区)的382个村、3个国有农林场,共有农户31.8万户、人口136.8万人。改造分2期实施,实际总投资18288.5万元。
  2000年6月,第一期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开始,涉及市内25个乡(镇、街道)的296个村,受益农户256627户111.78万人,累计完成投资15788.5万元,户均投资615元。网改中,新建和改造10千伏线路260.8千米,改造和新建0.4千伏线路2429.4千米,改造配电变压器1300台、容量107555千伏安,更换高耗能变压器443台、容量31410千伏安,更换单相电能表245572架、三相电能表8078架,新增一户一表28万多个。网改后电网电压合格率96%,供电可靠率99.6%,达到省电力公司考核标准。一期农村电网改造工程于2002年5月通过验收。
  2002年6月,开始实施第二期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涉及其余的86个村及康龙农场、雪峰侨场、五台山林场,受益农户61400户、250200人。工程投资2500万元,改造10千伏线路57千米、0.4千伏线路273.9千米、接户线202.19千米,更换高耗能变压器42台、容量2780千伏安,改造变压器123个、容量11150千伏安,安装低压配电箱611个、单相电能表16200架、三相电能表1430架。2003年10月,二期农村电网改造工程通过省公司验收。全市农村电网改造后,电网结构改善,运行安全可靠,网络损耗降低,10千伏线损率降为8.086%,0.4千伏线损率降为10.97%,一年可节电3484万千瓦时;城乡同网同价、到户电价降低,农村照明电价由网改前的1.0元/千瓦时下降到0.544元/千瓦时,一年可减轻农民负担9348万元;供电设施管理上划,管理规范及时,城乡用电量同比增加19.88%。2003年,全市供电量21.53亿千瓦时,人均用电量1545千瓦时,分别比1999年增长102.16%和73.01%。
  2004年起,全市各基层供电所实行城乡居民用电同网同价,实行抄表、收费、管理、服务“四到户”制度。
  2006年,开展“电网发展年”活动,巩固农村电网改造成果,完善电网布局,电网高效、及时、通畅,年供电量突破30亿千瓦时。11个乡(镇)的122个村通过新农村电气化建设验收。
  2007年,全面开展农村电气化建设,全市年供电量31.1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5.36%;网供最高负荷54.65万千瓦,增长19.33%;日网供最大电量1152.4万千瓦时,增长20.08%。年末,南安市通过省政府新农村电气化验收,市电力有限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纳入省电力总公司直管,进入国家电网并挂牌运行。
  2008年,国家电网福建省南安电力有限责任公司设置10个管控部门、4个生产部门、25个供电所,1800名职工(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00多名),供电营业范围覆盖全市26个乡(镇、街道),供电客户44万多户;南安电网拥有固定资产11.98亿元,其中拥有110千伏变电站17座、容量134.5万千伏安,拥有35千伏变电站9座、容量10.68万千伏安,拥有110千伏输电线路392.3千米,35千伏输电线路201.98千米。全年供电量39.1亿千瓦时,人均用电量2606千瓦时。

知识出处

南安市志.1989—2008上册

《南安市志.1989—2008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建置沿革与行政区划、环境、资源、人口、民主党派与工商联、社会团体、民政·民族·宗教、劳动与社会保障、南安与台湾的关系、城乡建设、供水供电以及交通设施、城镇名片·品牌·商标、对外贸易与合作、农村与农村经济、工业、交通运输业、邮政通信、建筑业与房地产业、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9-2008年南安市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南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