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安市志.1989—2008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4723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分类号: D625.57
页数: 3
页码: 181-18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南安市人民政府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的详细情况,其中包括了教育事业、科技事业、卫生事业、文化体育事业。
关键词: 南安市 人民政府 政务纪要

内容

一、教育事业
  (一)开展教育六项督导达标建设
  1989年起,开展“教育管理、事业发展、队伍建设、教育经费、校舍设备、德育工作”督导达标建设。至1993年,新建小学、初中校各15所,实现全市中、小学无危险校舍。全市22个乡(镇)均宣布实施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当年,教育六项督导经泉州市初评达优级。1994年6月,经省政府复评获优级。
  (二)组织实施教育“两基”工作
  贯彻国家教委关于在20世纪末实现“两基”(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达标的部署,1994年12月,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发展教育,建设教育强市的决定》,对“两基”工作作出部署,市政府与乡(镇)政府签订《实现“两基”目标责任状》。市政府切实推进“两基”工作,成立“两基”达标领导组,加强领导;增加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教育改革力度,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兴办教育的大气候;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善教师待遇,提高师资水平。1996年10月,南安市教育“两基”达标以高质量、高水平通过省政府验收。此后,教育“两基”工作持续提高达标水平,连续6年通过省政府、泉州市政府的跟踪检查。2001年6月,南安市被评为全国教育“两基”工作先进地区。2004年,经省政府教育督导办考评验收,确认南安市为福建省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市。
  (三)福建省、泉州市达标学校和福建省示范性学校建设
  1989—2008年,持续组织实施福建省、泉州市达标学校以及福建省示范学校的创建工作,市政府逐年增加教育经费,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校管理,提高办学水平。至2008年,全市有2所福建省示范高中校,3所福建省示范初中校,4所福建省一级达标中学,7所福建省二级达标中学,6所福建省三级达标中学以及21所泉州市达标初中校。
  二、科技事业
  (一)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
  1996—2008年,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若干意见》(南委〔1996〕27号)、《关于做好人才智力引进工作的若干暂行规定》(南委〔1998〕6号)、《关于加快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决定》(南委〔2000〕30号)、《关于印发南安市科学技术奖励暂行规定》的通知(南政文〔2002〕138号)、《南安市促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南政办〔2006〕274号)等一批文件,改革科技体制,加大科技投入,鼓励和引导企业组建技术研发部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至2008年,培育2家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34家福建省高新技术企业、7家省行业星火技术创新中心、12家泉州市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
  (二)实施科技计划项目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至2008年,共实施国家级科技项目45项、省级项目152项,泉州级项目672项。
  (三)实施农村科技示范建设
  1989—2008年,市政府持续组织建设各级农村科技示范工程,研发和推广一大批农村生产的适用新技术。至2008年底,先后培育丰(州)霞(美)、水头、梅山等国家及省级星火技术密集区、洪梅等6个省级科技示范镇、50多个科技示范村(场)、200多个科技示范户。2006年,启动新农村建设科技促进行动,至2008年底,培育泉州市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镇3个,科技示范村6个,科技示范户6户,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2个,星火学校3所。
  三、卫生事业
  (一)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立三级卫生服务网络
  1989—2008年,市政府逐年加大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不断完善市(县)、乡(镇、街道)、村三级医疗机构的基本建设。1997年,南安市初级卫生保健规划达标工作被省初保委评为合格,南安市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部乡(镇)建有卫生院、村村配备卫生所(室),初步形成覆盖全市城乡的卫生服务网络。2001年,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初级卫生保健工作通过验收达标。至2008年,全市所有卫生院均达到福建省农村卫生院建设标准;2002年,在美林街道南美路新建南安市中医院,原市中医院整体搬迁至新址。
  (二)初步建立覆盖全体市民的医疗保障制度
  2000年8月,市政府决定停止执行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公费医疗制度,开始实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至2008年底,全市3321个单位、62565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006年底,市委办、市府办印发《南安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意见》,决定自2007年1月1日开始,在全市农村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2008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者每人每年参保基金为100元,其中个人缴费20元,中央、省、市、县级财政补助80元。当年,全市110多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2008年7月1日起,实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参保人员每人每年保险金额300元,其中财政补助150元,个人缴费150元。
  四、文化体育事业
  (一)建设市、乡、村三级文化体育设施
  1989—2008年,市政府加大财政拨款和多渠道筹措资金,扶持建设市级文化设施、乡(镇、街道)文化中心(文化站)和社区、村文化室,扶持建设体育运动设施。1993年10月,南安市文化中心(含南安市图书馆、南安市文化馆)落成。1995年11月,李成智公众图书馆落成。1998年,南安市高甲戏剧团排练厅综合楼、南安市美术馆先后落成。至2008年,全市所有乡(镇、街道)都建有文化中心、文化站。文化中心建筑面积平均765平方米,藏书平均近4000册;90%的社区、村建立文化室,文化室活动面积平均120平方米,藏书平均800册;1999年5月,南安市体育中心落成。2002年,市政府决定当年起乡(镇、街道)、村每新建一个灯光混凝土标准篮球场或一套健身路径均由市财政补助1万元。至2008年,全市有体育馆2座,田径场24个,篮球场(灯光球场)725个,小运动场132个,非标准运动场600多个。
  (二)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
  1989—2008年,宣传、文化部门先后组织开展文化下乡、地方戏剧团调演、民俗文化踩街、青年歌手大赛、外来青工歌唱比赛、音乐沙龙、广场文化节、节日文艺表演、南音大汇唱等一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为群众文化生活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市政府先后承办2002年曹禺戏剧奖小品小戏奖“郑成功杯”大赛、2003年第十一届中国人口文化奖颁奖晚会和“群星耀南安”文艺晚会、2006年“同一首歌·走进南安”大型演唱会等大型文艺活动,为市民带来高雅的艺术享受。在全市城乡组织开展和倡导群众性体育活动,全民健身活动得到普及。分别于1989年、1999年、2004年举办第五、六、七届南安市运动会。先后举办或承办第三至第七届“郑成功杯”国际男子篮球赛、全国女子篮球甲级联赛、第六届全国运动会女子篮球附加赛、第三届全国农民运动会女子篮球赛、中哈篮球对抗赛等重大体育赛事,为市民带来高层次的体育赛事观赏。

知识出处

南安市志.1989—2008上册

《南安市志.1989—2008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建置沿革与行政区划、环境、资源、人口、民主党派与工商联、社会团体、民政·民族·宗教、劳动与社会保障、南安与台湾的关系、城乡建设、供水供电以及交通设施、城镇名片·品牌·商标、对外贸易与合作、农村与农村经济、工业、交通运输业、邮政通信、建筑业与房地产业、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9-2008年南安市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南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