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安市志.1989—2008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466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分类号: D262.2
页数: 2
页码: 124-125
摘要: 本文介绍了南安市在1991年至2006年期间的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新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以及整顿转化后进村党支部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南安市在进行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时,采取了分片挂钩的指导方式,并试行了“两推两考一选”和“差额选举”等方式,提高了新一届村支部和村委会班子成员的素质和年轻化程度。南安市在非公有制企业组织建立党组织方面,经过多年探索和推进,逐步提高了组建党组织的覆盖面和质量。针对后进村党支部,南安市进行了整顿转化和帮扶工作,通过派出工作队、制定工作要点、出台支持政策等方式,提高了后进村的党组织建设水平。
关键词: 南安市 中国共产党 组织建设

内容

一、村级组织换届选举
  1991年、1994年、1997年全市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市委成立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指导组,抽调市、乡(镇)机关干部组成联络组,分片挂钩指导换届选举工作。1997年,全市共调整村支部书记122人、村委会主任165人。新一届村支部和村委会班子成员的平均年龄分别比届前下降5.48岁和7.62岁。2000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72个村党支部开展“两推一选”(党内推荐支委候选人和党外推荐支委候选人,有选举权的党员无记名投票选举支委人选)工作,全市414个村(居)党支部共选配支委1678人,其中高中文化程度789人(中专以上97人),占46.8%,平均年龄40.4岁,比上届降低2.1岁。2003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在全市确定26个试点村,试行“两推两考一选”(村民代表推选、党员推选,考试、考核,党内选举)村党支部班子成员。2006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全市选定25个村试行“差额选举”村级党组织书记。全市416个村(社区)共选配“两委”成员共2791人,其中支委1671人,村委1541人,交叉任职421人。
  二、新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
  20世纪90年代初,南安开始探索在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党组织。1992年,全县非公有制企业共建党支部116个、党总支7个,其中全县59个工业小区有29个工业小区建立党组织。是年,通过实行独建、联建、挂靠的办法,在外商投资企业中建立7个党支部。1993年,在乡镇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建立5个党总支、89个党支部,党员总数达2132名。1994年,成立溪美镇崎峰工业区党支部、帽山工业区党支部。1998年,组建非公有制企业党总支2个,党支部27个。1999年,全市3741家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党组织192家,覆盖面达39.7%,建立团组织489家。2000年,组建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15个,升格为党总支7个。2001年,把企业员工超百人或销售额超百万元的非公有制企业作为组建党组织的重点单位,当年组建这类企业党组织8个。至2007年底,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632个,其中589家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全部组建党组织。
  三、整顿转化后进村党支部
  1989年,全县60个后进村党支部,经整顿转化升级30个党支部。1992年,结合“农村社会主义教育”活动,对全县22个软弱涣散的后进村党支部进行整顿,是年转化升级5个党支部。1995年,从市、乡(镇)机关选派195名干部组成工作队进驻后进村帮扶整顿,31个后进村中26个实现转化升级目标。1997年,市委制定《关于整顿村建薄弱村的意见》,推行“山海协作、结对帮贫”措施,完成38个后进村整顿转
  化升级。2001年,重点检查全市26个“不适应村”和78个村(居)站(所)党支部发展党员工作、党费收缴使用及村务公开情况。2002年,市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南安市2002年党建工作要点》,重新确定26个不适应村党支部,进行整顿转化。2003年,出台《关于加强2003年不适应村整顿转化的工作意见》,划拨14万元支持不适应村开展党员教育培训。2005年,确定61个不适应村和经济欠发达村,出台《不适应村和经济欠发达村整顿帮扶工作的意见》。

知识出处

南安市志.1989—2008上册

《南安市志.1989—2008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建置沿革与行政区划、环境、资源、人口、民主党派与工商联、社会团体、民政·民族·宗教、劳动与社会保障、南安与台湾的关系、城乡建设、供水供电以及交通设施、城镇名片·品牌·商标、对外贸易与合作、农村与农村经济、工业、交通运输业、邮政通信、建筑业与房地产业、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9-2008年南安市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南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