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组织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安市志.1989—2008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4658
颗粒名称: 第四章 组织工作
分类号: D262.2
页数: 8
页码: 123-130
摘要: 本章记述了南安市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工作,其中包括了机构、
关键词: 南安市 中国共产党 组织工作

内容

第一节 机构
  1989年,县委组织部内设5个科室:秘书科、干部科、青干科、组织科和党课电化教育室。人员编制36名,实有人员30名。1990年3月,党课电化教育室改称为中共南安县委党员电化教育办公室。4月,增设干部审理调查科。1994年6月,增设党代表联络科。1996年3月,增设党群机关干部管理科。1997年6月,中共南安市委党员电化教育办公室改称为中共南安市委党员电化教育中心。2000年,干部审理调查科改称为干部监督室。2002年机构改革,市委组织部内设7个科室:办公室、组织科、干部科、党群机关干部管理科、青年干部科、干部监督室、党代表联络科;3个挂靠单位:市委组织员办公室、市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委党员电化教育中心。2004年9月,设立中共南安市委非公有制企
  业工作委员会,挂靠组织部管理。2008年11月,南安市委党员电化教育中心加挂南安市农村(社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牌子。
  至2008年,市委组织部内设7个科室:办公室、组织科、干部科、党群机关干部管理科、青年干部科、干部监督室、党代表联络科。4个挂靠单位:市委组织员办公室、市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委非公有制企业工作委员会、市委党员电化教育中心[市农村(社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行政编制23名,事业编制8名,工勤人员编制3名,实有人员28名。
  第二节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一、村级组织换届选举
  1991年、1994年、1997年全市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市委成立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指导组,抽调市、乡(镇)机关干部组成联络组,分片挂钩指导换届选举工作。1997年,全市共调整村支部书记122人、村委会主任165人。新一届村支部和村委会班子成员的平均年龄分别比届前下降5.48岁和7.62岁。2000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72个村党支部开展“两推一选”(党内推荐支委候选人和党外推荐支委候选人,有选举权的党员无记名投票选举支委人选)工作,全市414个村(居)党支部共选配支委1678人,其中高中文化程度789人(中专以上97人),占46.8%,平均年龄40.4岁,比上届降低2.1岁。2003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在全市确定26个试点村,试行“两推两考一选”(村民代表推选、党员推选,考试、考核,党内选举)村党支部班子成员。2006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全市选定25个村试行“差额选举”村级党组织书记。全市416个村(社区)共选配“两委”成员共2791人,其中支委1671人,村委1541人,交叉任职421人。
  二、新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
  20世纪90年代初,南安开始探索在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党组织。1992年,全县非公有制企业共建党支部116个、党总支7个,其中全县59个工业小区有29个工业小区建立党组织。是年,通过实行独建、联建、挂靠的办法,在外商投资企业中建立7个党支部。1993年,在乡镇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建立5个党总支、89个党支部,党员总数达2132名。1994年,成立溪美镇崎峰工业区党支部、帽山工业区党支部。1998年,组建非公有制企业党总支2个,党支部27个。1999年,全市3741家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党组织192家,覆盖面达39.7%,建立团组织489家。2000年,组建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15个,升格为党总支7个。2001年,把企业员工超百人或销售额超百万元的非公有制企业作为组建党组织的重点单位,当年组建这类企业党组织8个。至2007年底,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632个,其中589家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全部组建党组织。
  三、整顿转化后进村党支部
  1989年,全县60个后进村党支部,经整顿转化升级30个党支部。1992年,结合“农村社会主义教育”活动,对全县22个软弱涣散的后进村党支部进行整顿,是年转化升级5个党支部。1995年,从市、乡(镇)机关选派195名干部组成工作队进驻后进村帮扶整顿,31个后进村中26个实现转化升级目标。1997年,市委制定《关于整顿村建薄弱村的意见》,推行“山海协作、结对帮贫”措施,完成38个后进村整顿转
  化升级。2001年,重点检查全市26个“不适应村”和78个村(居)站(所)党支部发展党员工作、党费收缴使用及村务公开情况。2002年,市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南安市2002年党建工作要点》,重新确定26个不适应村党支部,进行整顿转化。2003年,出台《关于加强2003年不适应村整顿转化的工作意见》,划拨14万元支持不适应村开展党员教育培训。2005年,确定61个不适应村和经济欠发达村,出台《不适应村和经济欠发达村整顿帮扶工作的意见》。
  第三节 党员教育培训
  20世纪80年代末,县委组织部开始翻录党员教育录像带并发放到基层党组织,供组织党员观看。1989—1992年,党员教育以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主要内容,3年间共举办各类党员培训近500班次,其中,1992年举办学习邓小平视察南方重要讲话精神报告会、培训班103班次,受训人数30883人次。1990年3月,成立电教办公室(挂靠县委组织部),负责开展党员干部的电化教育工作。
  1993—1996年,党员培训以学习中共十四大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新党章为主。1993年,各基层党委共举办新党章学习骨干培训班38期,培训学习骨干1950人。1994年,在全市基层党组织建立677个电教播放点(配备录像播放机、电视机等设备)。当年,组织播放5837场次,党员电化教育在各支部广泛开展。此后,组织观看党员教育电教片成为各支部的常态化活动。1995年,市委先后在市委党校举办2期“双学”(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学习党章)党员骨干培训班,培训300多名学习骨干。1996年,在各党委党校举办党员培训班176期,对全市党员进行普遍性培训;在南安广播电视台开设《南安党建》栏目,播出党建动态消息和党员教育专题片。
  1997—2000年,党员教育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简称“三讲”)为主要内容的党风党性教育活动为主。1999年3月至5月,开展县(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三讲”集中教育活动。当年,在党员中广泛开展以“三讲”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活动,全市举办“三讲”培训60期,报告会100多场。
  2001—2004年,党员教育以学习邓小平理论、中共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2001年1月,市委发出《关于在全市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当年,全市党组织分两批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共有660个单位(含党支部)1万多名干部、党员参加。2002年,通过回访复查,补缺补漏,进一步深化农村“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2003年,全市各级党组织举办各类培训活动800多场次,辅导党员、干部学习中共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05—2006年,在全市党组织中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2005年1月31日,市委召开大会动员部署。第一批参加学习教育活动的有10个市直系统党委,共187个党组织(党组、党委、党支部),党员3192名,教育活动时间为2005年2—7月;第二批参加学习教育活动的主要有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共626个党组织,党员10733人,教育活动时间为2005年7—12月;第三批参加学习教育活动的主要有农村党组织,教育活动时间为2006年1—6月。教育活动分动员学习、分析评议、整改提高三个阶段进行。在第一、二批教育活动中,市委抽调近200人组成84个督导组,深入各党组织指导、督促教育活动的开展。在第三阶段教育活动中,抽调600多人组成140个宣讲队,到农村支部开展学习辅导。
  2007—2008年,党员教育以学习中共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主。开始建设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至2008年,全市建成终端站点443个,完成镇、村两级远程教育网络的全覆盖。
  第四节 干部管理
  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一)干部交流
  1991年,开始实行领导干部回避交流、异地交流、提拔交流。1994年,共调整交流科级干部203名,占632名科级干部的32%,其中在15个乡(镇)中选派20名干部进行山区沿海互派交流挂职,在公安、法院系统进行轮岗调整交流。当年,乡(镇)与市直机关换岗交流35人。1995年,回避交流、异地交流、提拔交流科级干部69名,占科级干部总数的10%。组织乡(镇)山海协作交流,互派联络员20名。筛选表现较好和表现较差的55名乡(镇)干部、职工进行集中交流。1999年,对71名科级干部和50名乡(镇)一般干部进行交流,挑选重点培养对象到条件差、基础弱、工作难度大的单位、岗位或艰苦地方锻炼。
  2000—2004年,乡(镇、街道)机关与市直机关科级干部交流面达28.89%。其中,乡(镇、街道)到市直机关任职58人,市直机关到乡(镇、街道)任职16人,乡(镇、街道)之间交流99人。2005—2008年,一批在山区乡(镇)工作10年以上、表现优秀的干部交流到中部和沿海乡(镇、街道)工作。
  (二)任前公示
  2000年7月,市委制定下发《关于实施科级干部任前公示制的决定》,并配套出台《南安市科级干部任前公示信访工作暂行规定》,把任前公示列入干部选拔任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年,59名拟提任副科级干部实行任前公示。2001年,市委制订下发《关于试行干部考察工作预告制度的通知》,把考察预告列入干部考察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此后至2008年,全市拟提任正、副科级领导职务的干部均实行任前公示。
  (三)公开选拔
  1998年底,市委决定实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1999年2月,通过公开报名、考试考核,选拔市人民法院副院长、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4月,市公安局103名干警参与柳城、省新派出所正副所长、正副指导员公开选拔考试。2000年,教委、财政局、林业局、团市委、侨务办、人才中心等6个部门的7个科级领导职位进行公开选拔。2001年,指导市法院公开选拔审判长2名,执行庭长1名,独立审判员2名。2002年,确定市检察院、工商局、卫生系统共19个中层干部职位进行公开选拔。
  (四)市委全委会票决领导干部人选
  2005年,市委试行全委会票决乡(镇、街道)党政正职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8月,市委十届四次全会首次采用无记名投票表决方式投票表决2名乡(镇)党政正职人选。2006年,按照《党的地方委员会全体会议对下一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正职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表决办法》规定的程序,市委十届八次全会、十一届二次全会共票决28名乡(镇)党委书记拟任人选和乡(镇)长拟推荐人选,其中5月市委十届八次全会票决11名,11月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票决17名。2007年,市委全委会票决乡(镇)党委书记拟任人选和乡(镇)长拟推荐人选8名,其中十一届三次全委会票决4名,十一届四次全委会票决4名。
  二、干部考察任用
  1989年,县委组织部牵头联合县委办公室、县委宣传部对全县65名党委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党委秘书进行考察考核,确认享受副科级待遇58人。
  1990年县乡换届选举,县委组织对全县22个乡(镇)和县直机关93个部、委、办、局共379名任职半年以上的领导干部进行考察考核。全县乡(镇)调整配备党政领导干部243人(其中女干部6人),其中:调整配备党委书记22人,副书记42人,专职纪检书记16人,副科级党委委员81人;调整配备乡(镇)长22人,副乡(镇)长43人;配备乡(镇)人大常务主席团主席22人(其中专职15人,兼职7人)。
  1992年,县委组织考察105个科级领导班子447名科级领导干部,提拔使用74名中青年干部,对10名工作表现较差的领导干部给予降职或调整使用。
  1993年县乡换届选举,县委坚持“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调配领导班子,换届后乡(镇)党委书记留任19人,乡(镇)长留任13人;其他领导干部调整65人,留任179人;新提拔43人,免、降职3人。1994年,全面考察考核市直机关领导班子,调整交流科级干部203名,占632名科级干部的32%。1995年,重点抓好与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密切相关的市直单位领导班子的调整、配备工作。6月,全市22个乡(镇)全部配备计生专职副乡(镇)长。1997年,确定35名市直机关干部任科级非领导职务。
  1998年县乡换届选举,严格组织考察考核,在选拔任用干部中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年龄、文化和专业结构趋向合理。换届后,全市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39.55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17人,占57.92%。2000年,市委常委会研究确定副科级后备干部269名。2001年,市委制定《关于试行干部考察工作预告制度的通知》,把考察预告列入干部考察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10月下旬,抽调54名干部组成5个干部考察组,用1个多月时间对全市86个市直单位、26个乡(镇、街道)885名科级干部和209名市管副科级后备干部人选进行全面考察。
  2002年机构改革,市委研究制定11条干部调配原则,其中确定市直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正职年满55周岁;市直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副职和乡(镇、街道)正副职年满53岁以上科级领导干部改任非领导职务。此次调整,新提拔乡(镇、街道)党政班子成员平均年龄32.74岁,大学本科学历以上占42.11%。调配后,全市26个乡(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平均年龄37.64岁,其中35岁以下占38.52%(每个乡镇党政班子至少配备2名35岁左右的干部);市直机关和乡(镇)共配备妇女干部81人,少数民族干部8人、非中共党员干部12人。是年,组织考核273名年轻干部,调整充实后备干部。2003年,制定《关于加强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的意见》《南安市乡镇党委工作暂行规定》,把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和思想修养作为干部考察的一项重要内容。2004—2006年,制定与落实《关于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切实做好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意见》,进一步规范干部的选拔任用和管理。
  三、干部审查监督
  1989—1991年,千部审查的主要工作是处理干部历史遗留问题、做好犯有严重错误干部的管理教育和使用工作、确定和更改个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干部参加革命工作时间。1989年7—8月,在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干部职工队伍中开展纯洁内部的清查清理工作,在679个单位38792人(其中党员10229人)中,查出7起与1989年春夏之交发生在北京的政治风波有关的人和事。1992年起,干部审查由以审查干部的政治历史问题为主,转到审查干部现实表现中的问题为主,其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对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监督上来。1994年4月,市委组织部制定实施《关于建立干审联络工作制度的通知》,每季度或每半年召开一次联系通报会,沟通交流干部监督的有关信息,分析研究干部队伍特别是领导班子建设中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提出防范措施和建议。1995年上半年开始,实行县(处)级领导干部收入申报工作。每半年一次申报县(处)级领导干部的收入。9月,市委组织部制定《关于加强干部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1997年,为贯彻落实《福建省党政领导干部检查监督的暂行规定》,市委制定出台《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规定》。
  2001年,对1名科级干部进行为期半年的诫勉处理。2002年,贯彻执行中纪委、中组部、总政治部《关于领导干部不得参加自发成立的“老乡会”“校友会”“战友会”组织的通知》,对领导干部参加“三会”组织的情况进行清查登记,开展自查自纠。2004年,开通“12380”专用举报电话,加大对反映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问题举报的受理和核查力度。2008年,完善全市科级领导班子和科级干部动态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前移干部监督关口。
  四、干部挂职锻炼与对口支援
  (一)挂职锻炼
  1991—2008年,先后选派数名科级干部到省、泉州市直单位挂职锻炼,先后选派数批市直单位干部到村、居(社区)挂职锻炼。2005年,采取乡(镇、街道)党委推荐、组织部门差额考察的办法,推荐选派6名乡(镇、街道)科级干部赴永春县挂职锻炼。
  (二)对口支援
  1995年、1998年、2001年、2004年,先后选派四批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支援西藏。1997年,选派第一批干部到宁夏西海固地区的8个国定扶贫开发重点县对口支援。1999年、2002年、2004年,分别选派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干部对口支援宁夏。2008年,选派领导干部赴宁夏同心县挂职对口支援。1999年、2002年、2005年,先后选派三批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对口支援新疆。2004—2008年,每两年选派2名处级干部到重庆市万州区天城移民开发区对口支援。
  五、人才工作
  (一)人才选拔
  1991年8月,选拔第一批南安县优秀拔尖人才11人。1995年,选拔第二批南安市优秀拔尖人才9人,重新确认第一批优秀拔尖人才10人。1999年3月,选拔第三批优秀拔尖人才10人,重新确认前两批优秀拔尖人才,保留优秀拔尖人才称号3人。2003年3月,选拔第四批优秀拔尖人才8人,重新确认前三批拔尖优秀人才15人,保留拔尖优秀人才称号6人。2007年1月,全市选拔第五批拔尖优秀人才4人。
  (二)人才管理
  1990年3月,制定出台《关于做好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管理的暂行规定》。1995年11月,制定出台《关于选拔管理优秀拔尖人才的意见》。1998年4月,制定出台《关于做好人才智力引进工作的若干暂行规定》。2001年,制定出台《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会同有关部门对全市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引进情况进行调查摸底。2002年,取消1名违法乱纪的技术人才的优秀拔尖人才称号。对100名优秀专业技术后备人才和110名优秀企业经营管理后备人才资料信息进行登记造册,录入电脑建档。2004年4月,制定出台《福建省南安市成功科技园区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暂行规定》。2006年9月,制定出台《关于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暂行规定》,形成涵盖人才引进、使用、管理、培养等一系列政策规定。2007年,优秀拔尖人才签订任期工作目标责任书,青年专业人才开展“一带一、结对子”等活动。2008年9月,制定出台《南安市优秀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
  第五节 市直机关党务工作
  一、机构
  1989年,中共南安县直属机关委员会(简称县直机关党委,加挂县委直属机关纪律检查委员会牌子)为中共南安县委工作机构。1991年11月,县直机关党委改称中共南安县委党的工作委员会(简称县委党工委)。同月,县委直属机关纪律检查委员会改称为县委县直机关纪律检查工作委员会(简称县委县直机关纪工委)。同月,设立南安县县直机关人民武装部,挂靠县委党工委。1993年10月,县委党工委改称为中共南安市委市直机关工作委员会(简称市直党工委)。1995年,设立南安市市直机关计划生育办公室,隶属市直党工委。2002年6月,市直党工委内设秘书科和党务科。
  2008年,市直党工委内设秘书科、党务科,加挂市直机关武装部、市直纪工委、市直机关计生办牌子。编制共12名,其中行政编制6名,事业编制5名,工勤人员编制1名,实有人员10名。二、思想政治建设
  1991年,根据县委统一部署,县直机关单位开展城市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活动。1992年,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中共十四大精神与邓小平视察南方重要讲话精神。1995—1996年,开展“两学”(学理论、学党章)和“三个基本”(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知识)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学习孔繁森等模范人物先进事迹。组织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活动,市直机关党组织为民办好事、实事670多件,为市聋哑学校及上杭县、武平县等灾区、贫困地区献爱心共计人民币122万多元,衣物18175件。1996年12月开始,市直机关开展为期一年的“三讲”(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教育活动。1997年,组织学习邓小平理论及《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结合“三讲”教育活动,组织听取辅导报告近200场次,党员干部撰写理论学习心得体会文章3556篇;地税系统等市直17个部门312个单位向社会作出服务群众办事的公开承诺。1998年,市直机关各级党组织举办理论培训班176班次,培训党员10180人次,党员干部撰写心得体会2386篇。是年,每月组织一次机关党员理论学习报告会,先后邀请厦门大学、福建省社科院等院校教授作学习邓小平理论、认识东南亚金融危机等专题辅导讲座。10月,南安市地税局被中宣部、人事部、中央文明办授予“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机关各级党组织开展“学地税,争当人民满意公务员,创党建先进支部”活动。1999年,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市直党工委与市委组织部、人事局、广电局,联合对市直机关40多个单位工作作风建设进行检查指导,促进机关廉政勤政建设。
  2000年,市直党工委先后组织7个系统党委共500多名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及家属赴泉州参观“泉州市反腐倡廉教育图片展览”;召开领导干部家属反腐倡廉座谈会和市领导班子身边工作人员反腐倡廉座谈会。2001年,市直机关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活动,帮助党员干部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2—2003年,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市直机关党支部建设的意见》,在市直各系统确定一批“不适应机关党支部”进行整顿提高。2005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市直机关全面展开,16个系统党委、14个党总支、280个党支部、6411名党员参加教育活动。2006年,组织市直机关党员干部撰写以“学党章、知荣辱、求和谐、促发展”为课题的调研文章20多篇。2007—2008年,组织学习中共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
  三、党组织建设
  1991年开始,每年年底组织各支部对照党员目标管理内容进行工作回顾总结,开展民主评议党员,评议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档次。被评为优秀党员的,给予表彰鼓励;被评为基本合格、不合格党员的,由所在支部给予教育帮助,跟踪考察,限期改正;对不合格党员,给予相应的组织纪律处理。1996年8月,市直党工委所属党委、总支、支部换届,原8个基层党委调整为7个口党委(市委党群口、市政府综合口、农口、计经贸口、建委口、文教口、政法口党委),4个隶属党委(南安电力总公司、轴承有限责任公司、康龙农场、公安局党委)。下辖22个党总支、293个党支部。此次换届共调整党委、党总支、党支部书记77人,副书记、委员296人。
  1998年,市委制定《关于贯彻(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意见》,对机关党委的职级待遇、专职党务干部的配备、机关党建经费的划拨等作出具体规定。3月,开展党建工作调查研究,向市委提出市直机关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若干建议。1999年3月,市直党工委印发《关于在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建设“五好”党支部活动的实施意见》,制定“第一年抓典型带动,第二年抓相对规范,第三年抓全面提高”的创建工作规划,提出力争90%以上的党支部达到“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有一支好的党员队伍、建立健全一套好的党建制度、形成一种好的思想作风、创造一流的好业绩”的创建目标。是年,把国有资产投资运营有限公司所属企业的98个党组织从市直各口党委划出,归属各国投公司党委。
  2000年,市直机关9个党委、7个党总支换届,调整充实党委委员36名,增设7个口党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增补纪委委员28名。2002年,分别对第一轮开展创建活动达标的党支部进行考评验收,市直机关“五好”党支部建设三年规划目标任务基本实现。是年,市直机关原来7个“口”党委重新划分为10个“系统”党委,并设立系统党委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配备党委专职副书记和纪委书记。新组建3个党支部,撤销24个党支部,41个党组织变更隶属关系。2003年11月,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市直机关“五好”党支部建设的补充意见》,机关党支部继续开展创建“五好”党支部活动。2005、2007年,机关各级党组织分别完成换届选举工作。
  1989—2008年,市直机关各级党组织共培训入党积极分子近5000人,发展新党员近3000人。被各级党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的基层党组织近500个(次),“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近2000人(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000多人(次)。

知识出处

南安市志.1989—2008上册

《南安市志.1989—2008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建置沿革与行政区划、环境、资源、人口、民主党派与工商联、社会团体、民政·民族·宗教、劳动与社会保障、南安与台湾的关系、城乡建设、供水供电以及交通设施、城镇名片·品牌·商标、对外贸易与合作、农村与农村经济、工业、交通运输业、邮政通信、建筑业与房地产业、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9-2008年南安市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南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