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重大决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安市志.1989—2008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464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重大决策
分类号: D267.2
页数: 5
页码: 111-115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中共南安市委员会的重大决策情况,其中包括了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经济发展战略、中心城市建设、申请撤县建市与行政区域调整等。
关键词: 南安市 中国共产党 委员会

内容

一、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
  1990年12月,中共南安县第七次代表大会制定之后三年的总体奋斗目标: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动员和依靠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团结稳定、集中精力把南安的改革开放与建设搞得更快更好。要突出抓好科技教育,在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巩固国营企业的主导地位的同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开发型农业,大力吸引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大力加强党的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提前八年实现工农业产值的第二个翻番。至1993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达10亿元。
  1993年12月,中共南安市第八次代表大会制定之后五年的总体奋斗目标:必须以撤县建市为契机,深入贯彻中共十四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团结一致、扎实工作,保护并调动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坚持两个文明同步发展,进一步落实“蟠龙起舞、两翼展翅、中部开花、推进三角”的战略布局,集中力量,认真实施“乡镇企业发展工程”“基础设施工程”“大市区建设工程”,奋斗五年,奠定南安经济发展的雄厚基础,1995年提前达到小康水平;力争到1998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75亿元,国民收入115亿元,工农业总产值280亿元,出口商品总值65亿元,财政收入达到7.6亿元,综合实力跃居全省前列。
  1998年11月,中共南安市第九次代表大会制定之后五年的总体奋斗目标: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中共十五大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大力发展市场经济,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念好山海经,走好兴工路,搭好经贸台,吹好引凤箫,谱好文化曲,加强党的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把一个政明风清、市强民裕,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南安带入21世纪。到2003年,巩固和发展在全省、泉州市的领先地位,力争全市国内生产总值220亿元(现行价,下同),年均增长11.5%。财政总收入10.2亿元,年均增长12.1%。
  2003年11月,中共南安市第十次代表大会制定今后五年的总体奋斗目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共十五大精神,牢固树立发展、创新、务实意识,全力推进沿海、东西溪沿岸、山区三个层面联动快速发展,打造实力南安、活力南安、魅力南安,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南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到2005年,率先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亿以上,财政总收入比2003年翻一番以上,力争更好些,为2010年率先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二、经济发展战略
  (一)“发展乡镇企业”战略
  1990年,县委、县政府培育乡镇企业“五朵金花”(南丰、南华、南晶、南泉、南美)典型,以带动全县乡镇企业发展。1991年,县委、县政府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振兴南安经济的重要战略,提出“一年播种、两年开花、三年结果”的发展乡镇企业工作规划,决定1991—1993年开展“乡镇企业年”活动,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发展乡镇企业。
  1992年2月,县委作出《关于加速乡镇企业发展步伐的决定》,在技术人才使用、信贷资金支持、税收优惠、政府管理服务等方面出台扶持优惠措施,促进乡镇企业加快发展。1993年12月,市委在中共南安市第八次代表大会上,提出“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振兴南安经济的重要战略,常抓不懈,争取在1998年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翻两番,突破316亿元”。
  1994年,市委、市政府贯彻“发展乡镇企业”战略,组织实施“乡镇企业发展工程”,引导和激励企业做强做大,鼓励各方力量筹资兴办企业。
  1996年2月,市委作出《关于大力发展“三资”企业的决定》,并决定组织开展三资企业年活动。5月,市委作出《关于促进乡镇企业发展和提高的决定》,提出乡镇企业“要坚持走企业规模化、产品名牌化、管理现代化的质量效益型路子,积极外引内联,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科技进步,深化企业改革,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努力实现乡镇企业的新跨越”。
  (二)“工业立市”战略
  1997年1月,市委总结实施“发展乡镇企业”战略的成功经验,提出“再创南安市‘九五’辉煌,潜力在工业,希望在工业。要以工业立市,加快企业向规模化、产业化、科技化方向发展,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新跨越”。1998年11月,在中共南安市第九次代表大会上,市委再次强调“工业立市”是南安经济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是确保21世纪南安在全省、全国保持领先地位的必然选择。
  市委制定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开展“工业立市”系列活动:1997年,开展“工业发展年”活动;1998年,开展“工业壮大年”活动。当年12月,市委作出《关于加快发展乡镇明星企业,推进工业立市进程的决定》,在全市乡镇工业中,确认一批骨干企业作为南安市明星企业进行培植和扶持,促其形成规模大、档次高、辐射力强的“南安旗号”企业,带动全市乡镇工业整体素质的提高;1999年,开展“推进工业立市进程考评”活动。
  2000—2008年,第九、十、十一届中共南安市委始终坚持“工业立市”发展战略,推进“工业立市”向“工业强市”迈进,并根据各阶段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提出发展壮大南安工业的新举措。
  三、中心城市建设
  1993年12月,市委提出:南安设市和今后发展迫切需要建设一个大市区。要按照现代化城市要求,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高速度和侨乡特色,进行规划设计。此后市区建设的重点应放在现市区的延伸和大规模开发建设美林新区,尽快形成大市区格局。要在市区建设一批包括柳湖公园、戏院、体育馆、青少年宫等设施,以及高档的商场、酒店、综合大楼。要引进现代化的城市管理经验,加强城市居民意识教育。
  1998年11月,市委提出:要按照《南安市城市总体规划》,充分发挥市区有山有水的自然环境优势,努力塑造显山露水、依山傍水、青山绿水的城市新格局。抓好市区行政区划调整,改造旧区、发展新区,引导市区向四面拓展,扩大容量。至2003年,市区规模扩大到16平方千米,人口18万,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8%,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以上的水平。
  2005年,市委进一步确立“以江为轴、东进西连、北拓南疏、拥江发展”的城市建设思路和“山水园林城市”的建设目标,强调要以超前的意识、发展的眼光谋划和完善城市规划,提升城市规划水平,撑开城市框架;提出要突出北拓东进,加快城东组团和城北组团的市政、路网、商贸等设施建设。要突出“一江(西溪)一湖(柳湖)三山(南山、龟山、凤凰山)”景观特色,精心设计城市风貌和城市景观,加大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力度,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位。要以城市路网、市政设施、旧区改造、新区建设、社会事业布局等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提高城市辐射和集聚功能;修订中心城区规划,至2010年,中心市区建成区面积达25平方公里,人口达25万。
  四、申请撤县建市与行政区域调整
  1992年5月,根据南安经济发展需要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愿望,县委、县政府作出申请撤县设市的决定。1993年5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南安撤县设市,同年10月16日举行撤县建市庆典活动,南安市正式设立。
  1998年底,市委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并决定申请撤销原溪美镇、美林镇,设立溪美、柳城街道和美林街道、省新镇。1999年初,市委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并决定申请撤销原丰州镇、罗东镇,设立丰州、霞美和罗东、乐峰镇。

知识出处

南安市志.1989—2008上册

《南安市志.1989—2008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建置沿革与行政区划、环境、资源、人口、民主党派与工商联、社会团体、民政·民族·宗教、劳动与社会保障、南安与台湾的关系、城乡建设、供水供电以及交通设施、城镇名片·品牌·商标、对外贸易与合作、农村与农村经济、工业、交通运输业、邮政通信、建筑业与房地产业、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9-2008年南安市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南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