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水资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安市志.1989—2008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462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水资源
分类号: TV213.4
页数: 4
页码: 71-7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根据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行政区域完整性,南安市将水资源划分为3个区,包括蓄、引水区、蓄、引、提水及防洪除涝区和蓄、提、调水区。主要水资源为河川径流,入境水主要来自晋江西溪上游和东溪上游,多年平均入境水资源量为41.406亿立方米。全市多年平均允许开采地下水资源量为1.027亿立方米,各分区允许开采量见表3-3。水资源总量根据逐年实测水文资料统计,1989—2008年,最高年水资源总量为75.109亿立方米(2008年);最低年水资源总量为12.225亿立方米(2004年)。
关键词: 南安市 资源 水资源

内容

一、水资源划区
  1996年10月,南安市以水资源丰缺程度、地形地貌、气候、降水等影响水利的自然地理条件为基础,兼顾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保持行政区域的完整性,进行综合分析,将南安市水资源划分为3个区:
  Ⅰ区:西北部山区蓄、引水区。该区雨量较丰沛,水资源较丰富,包括蓬华、诗山、码头、九都、向阳、罗东、乐峰、金淘、眉山、翔云、仑苍、英都、东田13个乡(镇)。
  工区:中部丘陵平原蓄、引、提水及防洪除涝区。该区水资源量中等,有大量过境客水,少部分可利用,包括洪梅、梅山、洪濑、康美、美林、省新、溪美、柳城、丰州、霞美等10个镇(街道)。
  工区:南部沿海丘陵台地蓄、提、调水区。此区水资源紧缺,社会经济较发达,用水量大,包括官桥、水头、石井3个镇。
  二、地表水资源
  (一)境内水资源量
  境内水资源量系指南安市境内,晋江水系产生的径流量和沿海水系产生的径流量之和。河川径流等地表水资源是南安市的主要水资源,皆以天然降水为补给来源。河川径流又与河道两侧地下潜水互为补给。
  (二)入境水资源量
  南安市入境水主要来自晋江西溪上游和东溪上游,包括龙门滩跨流域引水入山美水库。东溪上游以山美水库站为控制站,西溪上游以安溪水文站为控制站。
  经计算,南安市多年平均入境水资源量为41.406亿立方米,各种保证率(P)的入境水资源量:P=50%时为39.253亿立方米,P=75%时为32.297亿立方米,P=90%时为27.534亿立方米。
  三、地下水资源
  依计算得出,全市多年平均允许开采地下水资源量为1.027亿立方米。东、西溪上游入境地下水径流,因河道切割而排入河道,已计入入境地表水资源量内,故入境地下水不再考虑。各分区允许开采量见表3-3。
  四、水资源总量
  水资源总量包括地表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根据逐年实测水文资料统计,1989—2008年,最高年水资源总量为75.109亿立方米(2008年);最低年水资源总量为12.225亿立方米(2004年)。

知识出处

南安市志.1989—2008上册

《南安市志.1989—2008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建置沿革与行政区划、环境、资源、人口、民主党派与工商联、社会团体、民政·民族·宗教、劳动与社会保障、南安与台湾的关系、城乡建设、供水供电以及交通设施、城镇名片·品牌·商标、对外贸易与合作、农村与农村经济、工业、交通运输业、邮政通信、建筑业与房地产业、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9-2008年南安市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南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