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安市志.1989—2008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4585
颗粒名称: 概述
分类号: K295.73
页数: 6
页码: 2-7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南安市的历史、地理、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 南安市 概述

内容


  南安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处北纬24°33′30″—25°17′25″,东经118°07′30″—118°35′20″。东与泉州市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及晋江市交界,西与安溪县及厦门市翔安区、同安区接壤,北与永春县、仙游县毗邻,南与金门县隔海相望。东西最宽45千米,南北最长82千米,全市土地总面积2036.24平方千米,海域面积11.76平方千米,海岸线32.8千米。
  南安市地势北西高、东南低,由北西向东南呈阶状递降,全境山峦起伏,河谷、盆地穿插其间,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地、丘陵占全市总面积的73%。西部的云顶山,为全境的最高点,海拔1175米。晋江中游干流东溪、西溪分别流经南安市北部和中部,在丰州镇溪洲村汇合成金溪,为晋江下游。
  因地处纬度较低,东南濒临海洋,受海洋性气候影响,南安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夏长无酷暑、冬短少严寒、春夏雨水充沛为气候的显著特点,“四序有花长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是这一特点的生动写照。1989—2008年,南安市年平均温度21.5℃,最热月平均气温29.2℃,最冷月13.2℃,均高于1971—2000年气候平均值。
  1993年5月12日,国务院批准南安撤县建市,当年10月16日正式成立南安市。撤县建市标志着南安迈进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阶段,南安历史翻开了崭新的发展篇章。1998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简称省政府)批准,撤销溪美镇、美林镇两个镇建制,设立溪美、柳城、美林3个街道办事处和省新镇。1999年,经省政府批准,罗东镇拆分为罗东、乐峰两个镇,丰州镇拆分为丰州、霞美两个镇。2008年,南安市辖21个镇、2个乡、3个街道办事处、1个开发区。
  2008年末,南安市总人口1509131人,人口密度为732.41人/平方千米。市区(包括溪美、柳城、美林3个街道)人口220097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4.58%,人口密度为1108.80人/平方千米。汉族为该市人口的大多数,有1498265人,占总人口的99.28%。南安市还居住着40多个少数民族,其中,人口超过700人的民族有畲族、土家族、壮族、苗族、满族、回族。
  南安是福建省著名侨乡,2008年南安籍华侨华人150多万人。南安又是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之一,2008年在台湾的南安籍台胞有150多万人。
  二
  1989—2008年,南安人民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开拓奋进,全面实施农业稳市、工业立市、经贸活市、科教兴市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经济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短短20年间,南安从一个财政赤字农业县发展为现代化工贸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全国中小城
  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和福建省经济实力十强县(市)行列。2008年,南安市实现生产总值364.13亿元、财政总收入27.31亿元,分别比1989年增长304.6%和437.7%,年平均增长速度达21%和22.1%。
  农业方面,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业、农民和农村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推进农村经济的体制、结构、技术改革创新,大力发展农村经济,2008年全市农业总产值28.59亿元,是1989年的1.23倍。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尤其突出发展畜牧业。1992年,南安被农业部和国务院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列为全国秸秆养牛示范县。2004年,畜牧业产值10.67亿元,占农业产值的46.22%,首次超过种植业所占比重,成为农业中的最大产业。2008年,畜牧业产值15.24亿元,所占比重达54.66%,为历年最高;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市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措施,鼓励、引导以“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形式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2008年底,全市有省级、泉州市级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23个(其中省级4个、泉州市级19个),水产养殖公司(专业合作社)9个,还建立粮食生产基地7个、肉牛养殖场4个、水产养殖基地(场)68个、茶叶生产基地(500亩以上)30个、蔬菜基地(1000亩以上)4个、食用菌生产基地(100万袋以上)5个、花卉基地(3000亩以上)2个,农业产业化经营总规模达到13.6万亩,带动农户2.15万户、从业人员8.6万人;积极引导和鼓励建设现代农业,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生产,开展农产品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和绿色食品认证工作。至2008年底,全市获得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49项、绿色食品17项、有机食品2项。
  工业方面,制定并实施“工业立市”“工业强市”发展战略,走产业—基地—市场联动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持续实施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招商引资、技术改造、自主创新等举措,实现从传统工业到现代工业的跨越式发展。2008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711.7亿元,是1989年的105倍,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8.32%;实现工业增加值215.1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9.08%。
  20世纪90年代初,县委、县政府作出发展乡镇企业、振兴南安经济的战略决策,先后制定发展乡镇企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1991—1993年连续3年组织开展“乡镇企业年”活动,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创办、发展工业企业。至1995年,全市工业企业和个体工业户10342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38亿元,分别是1989年的2.38倍和20.38倍,1989—1995年工业总产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61.29%。在这短短的几年间,南安的工业企业突飞猛进地发展壮大,奠定了南安现代工业的基础。
  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在工业生产数量上不断增长的同时,南安工业更在“经营上规模、技术上水平、质量上档次”和培育规模企业、龙头企业、明星企业上发力作为。1997年始,部分集体和挂靠集体企业甄别产权、组建股份合作制企业,一些家族企业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至2002年,大部分工业企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进行规范化改造,成立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南安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和激励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同时积极培植支柱产业,大力培育龙头企业,精心打造产业基地。工业企业想方设法扩大经营规模,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努力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积极争创名牌产品。1997年起,开始在企业中开展质量管理认证工作,以提高工业企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至2000年底,南安市已形成石材陶瓷、水暖阀门、消防器材、五金制品、纺织服装、塑料化工等支柱产业,全市拥有规模以上企业200家,拥有福建省名牌产品11个,80家企业获得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进入21世纪以后,南安工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壮大支柱产业。同时,加大人才引进、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和争创名牌力度,一批企业在经营规模、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等方面跃居行业前列,成为国内行业的领军企业。至2008年,全市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51家,年产值521.63亿元;5家企业获得中国名牌产品证书,20家企业的产品被国家质检总局评定为国家免检产品,84个产品被评定为“福建省名牌产品”;63个企业注册商标被确认为“中国驰名商标”,74个企业注册
  商标被认定为“福建省著名商标”;364家企业获得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1796件专利获得授权。建筑石材和水暖阀门两大支柱产业,在全国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8年,建筑石材行业产值亿元以上企业21个、总产值66.3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301个、产值124.63亿元,石材行业加工能力占全国40%以上,产品销售份额占国内市场50%以上,产品出口产值占全国40%以上;水暖阀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9个、产值52.37亿元,全市水暖阀门产品销售量占全国同行业销售量75%以上。
  服务业方面,深入进行行业体制改革,放开、活跃市场,培育和发展新兴市场、新兴行业和新型业态,实现服务业跨越式发展。2008年,南安市服务业生产总值120.23亿元,是1989年的50.31倍。商品贸易空前繁荣发达。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989年的6.41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27.31亿元,诞生并发展形成中国石材城、中国水暖城、中国粮食城等在全国颇具影响力的专业市场,超级市场、购物广场、连锁店、便利店、网店等新型商业业态迅速成长;交通运输业蓬勃发展。至2008年底,全市拥有客运车辆527辆,年周转量76522.48万人千米(为1989年的2.33倍)。货运车辆8745辆,年周转量146589.4万吨千米(为1989年的11.84倍)。海洋运输船舶84艘,总吨位44.2万吨,年周转量189.4万吨千米;邮电通信业迅猛发展。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宽带网络成为寻常百姓生产、生活的必备工具,2008年邮电业务收入11.52亿元,是1989年的299.22倍;住宿餐饮业实现了服务质量和营业数量的大幅提升。先后创办2家四星级酒店和4家三星级酒店。2008年,住宿餐饮业总营业额99409.4万元,是1989年的35.86倍。全市有住宿餐饮业法人单位43个,营业额24062.2万元,个体经营户4038个、营业额76237.8万元。
  三
  1989—2008年,南安市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0年间,南安市交通设施建设迅猛发展,交通面貌发生巨大变化,高速公路、铁路、高速铁路等南安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现代化交通设施先后在南安地域上建成。福厦高速铁路、漳泉肖铁路横贯南安,境内路段总长66.1千米;沈海高速公路、泉三高速公路、国道324线和省道307线、308线、201线、206线穿越南安境内,总长228.85千米;县道全面进行改扩建,拓宽和铺设水泥混凝土路面,提高了公路等级,全市共有县道16条,总长340.81千米;七成多乡村公路路面进行混凝土硬化,2005年全市实现村村通水泥路。2008年,南安市公路通车里程3423千米,比1988年增加2026千米。公路密度为168.5千米/百平方千米,位居福建省前列。
  20年间,南安建立了现代化通信系统,具备同时代国际先进水平的通信能力。1993年6月,害接开通总容量达5.3万门的程控电话,全县实现固定电话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2008年,全市共有固定电话用户30多万户,用户数居全省各县市第二位;1992年10月,南安第一座模拟移动通信基站建成开通,南安成为当时全国仅有的数个拥有移动电话服务的县(市)之一。2008年,全市共有通讯基站近1100个,网络覆盖所有行政村,拥有在网移动业务用户100多万户;伴随21世纪到来,宽带通信网络蓬勃发展,2008年7月,宽带通信实现“村村通”,年末,全市共有宽带用户15万多户。
  20年间,南安建设了完善的现代化输变电设施,为经济建设和群众生活提供可靠的电力供给。电力公司和社会各界投入巨资,改建和新建110千伏变电站16座、容量131.45万千伏安,35千伏变电站9座、容量10.68万千伏安,110千伏输电线路376千米,35千伏输电线路201.98千米,同时全面改造全市配电网,实行城乡同网同价。2008年供电量39.1亿千瓦时,是1989年的29.4倍。
  四
  1989—2008年,南安市精心规划城市发展蓝图,投入巨资进行城市建设,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1991年开始对旧县城进行改造建设,至1994年底,历经4期的改建,南安市旧城区改造工程基本完成,共投入资金5亿多元,改建或新建民主街、成功街、武荣街、何厝街、普莲路、柳新路等14条街道和道路,总长达18.35千米;新建商住合一的综合大楼170多幢,总面积39.8万平方米;新建一批市政公共设施和园林绿地。县城旧区改造初步改变了旧城区狭小、老旧、落后面貌。
  1994年,南安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大市区构想,市区建设在基本完成旧区改造之后,转入开发建设新区。至2000年,成功大厦、电信大厦、必利达大厦、南安大酒店等一批高层建筑先后落成,为市区增添现代色彩;南安市体育馆、青少年宫、实验中学、鹏峰中学等一批文化、教育设施相继建成,显著提升市区乃至全市的文化、教育基础条件;郑成功塑像、江滨公园、柳湖公园、中心花园、李厝花园等城市标志和景观园林陆续建成,进一步提高城市的标识度和城市颜值;城区东区、普莲小区、南美小区、火车站小区的开发建设,初步扩大了市区范围。
  进入21世纪之后,南安市再次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扩大市区规模,把城市划分为城北、城南、城东、城西四大组团。在新规划的指导下,加快城市建设步伐,至2005年,先后建成南同公路一期工程、柳美南路、新华南路、南大路延伸等一批市政路网工程,建成溪美大桥、美林大桥、柳城大桥等城市组团的枢纽桥梁,实现连接东西、沟通南北,加快城市组团形成;建成普莲小区、柳城江滨小区、美林滨江小区、长安小区等居住小区,新区开发建设顺利推进;建成河滨广场、钟楼、老年人活动中心等新标志性工程,打造市区东西南北4个入口的城市门户形象,更新或新架设市区所有街道、主次干道的照明灯具,城市的形象品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2006起,南安市确立“以江为轴、东进西连、北拓南疏、拥江发展”的城市建设思路和“山水园林城市”的建设目标,主动对接泉州市滨海城市群建设,突出实施“东进北拓”建设规划,突出建设“显山露水”的城市景观,加快城市建设步伐。至2008年底,新建或续建江北大道、外二环路、柳美北路等10多条市政道路,启动建设南安大道,进一步扩大城市框架;先后建成环西小区、柳南片区、河滨片区、江北豪园以及在建美林中心片区,城市的人口聚集作用进一步发挥;改扩建完成江滨公园、南山公园,建设完成武荣公园首期工程和西溪拦河闸主体工程,塑造了西溪两岸的美丽景观;实施市区美化亮化工程,在西溪两岸、市区主干道两侧建筑物立面和标志性建筑物设置LED夜景灯,描绘出市区绚丽的夜间景色。2008年,南安市被评为福建省级园林城市。
  经过20年的建设,原来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的破旧县城,已发展成初具规模的现代工贸新城:2008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0.5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22.03万人;拥有主干道23条,次干道7条,总长67.529千米;拥有武荣公园、河滨公园、南山公园等3个较大规模公园,市区绿地面积680.6公顷,公园绿地面积209.5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52平方米;现代化的高层楼房鳞次栉比,居民住宅小区舒适宜居,商贸、教育、文化、体育、医疗等服务设施齐备。
  五
  1989—2008年,南安市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教育事业实施优先发展战略,构建起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的国民教育体系。2008年,全市有幼儿园375所、小学365所、中学80所、中等职业学校6
  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85%,小学、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达99.99%和98.76%。20年间,先后有南安一中、国光中学两所学校被福建省教育厅确认为“福建省示范性高级中学”,实验中学、国光初级、温成中学3所学校被确认为“福建省示范初中校”,南安一中、国光中学、华侨中学、侨光中学4所中学被确认为“福建省一级达标中学”,南星中学等11所学校被确认为福建省二级和三级达标中学。社会力量办学结出丰硕成果,2008年全市共有民办学校58所,形成包括幼儿园、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及非学历短期培训的民办教育体系。高考和学科竞赛连年喜获佳绩,2008年高考文理科上线率43.05%,居泉州市第三名。先后获得“全国教育‘两基’工作先进单位”“福建省‘双高普九’县”“全国中小学信息教育实验区”等称号。
  科技事业显著进步,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2家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34家福建省高新技术企业、29家民营科研机构;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项目1273项,其中,国家级科技项目57项,省、部级科技项目96项,泉州市级科技项目137项。获得泉州市级以上的各项科技成果奖共38项,其中,省部级17项,省厅(委)级8项;专利研发、申请硕果累累,共获授权专利2026件,其中,发明专利22件,实用新型专利616件。先后获得“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全国科技实力强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科普示范市”称号。
  文化体育事业健康繁荣,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市)”等荣誉称号。先后建设了图书馆、文化馆、菲林娱乐城、李成智公众图书馆、美术馆等文化设施,先后建设了南安体育中心(含南安体育馆、田径运动场、游泳馆、篮球训练馆、网球场等)、吕振万体育馆以及125个标准灯光混凝土篮球场、72条健身路径、7个国家级农民健身工程点、44个省级农民健身工程点和上千个其他标准体育场地;群众文化活动日益活跃,文艺创作成果丰硕,高甲戏《大汉魂》等近百件文艺作品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全民健身运动广泛、深入开展,2008年获得“全国全民健身先进集体”称号。成功举办第三至第七届“郑成功杯”国际男子篮球赛,先后承办第六届全国运动会女子篮球附加赛、全国女子篮球甲级联赛等国家级、省级体育赛事;广播电视事业快速发展,新兴的有线电视网络覆盖全市27个乡(镇)、开发区,传送数字电视节目145套,有线电视用户15.7万户,建立具备自行制播电视、广播节目能力的南安市广播电视台。
  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先后被评为福建省农村初级保健工作先进市、省级卫生城市。南安市医院等4家市级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各乡(镇)都建立卫生院,村村配备卫生室,形成覆盖全市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累计投资近2亿元,新增各类医疗卫生用房建筑面积66000多平方米,群众就医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加强各项医疗设备建设,装备大量现代化的检验诊疗设备,2008年全市拥有单件价值万元以上的检验诊疗设备共199件,总价值3355.7万元,是1989年的39.90倍;先后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全市城乡居民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
  六
  经过20年的拼搏奋斗,南安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人均经济发展水平偏低,经济总量还不够大,重大项目的支撑力不够强;产业结构高端化水平和产业集群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区的承载功能和辐射作用较弱,市域城镇化程度较低,城市化、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南部和北部区域、城镇和乡村发展还不平衡;社会事业发展速度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存在较大距离,改善民生任务繁重。
  展望令人向往的未来,南安人民壮志凌云。南安市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业;大力推进创业创新,加快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大力推进对外开放,加快提高经济国际化水平;大力推进城镇建设,加快构建宜居生态化家园;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建设,加快提升民生幸福满意度。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新征程上,南安人民必将谱写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篇章,开创南安发展历史的新辉煌。

知识出处

南安市志.1989—2008上册

《南安市志.1989—2008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建置沿革与行政区划、环境、资源、人口、民主党派与工商联、社会团体、民政·民族·宗教、劳动与社会保障、南安与台湾的关系、城乡建设、供水供电以及交通设施、城镇名片·品牌·商标、对外贸易与合作、农村与农村经济、工业、交通运输业、邮政通信、建筑业与房地产业、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9-2008年南安市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南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