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章 语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4537
颗粒名称:
第一章 语音
分类号:
H01
页数:
14
页码:
1177-1190
摘要:
本文记述了鲤城区语音的情况。其中包括声韵调系统、语音主要特点、变调与轻声、连读音变、文白异读、音节表等。
关键词:
鲤城区
方言
语音
内容
第一节 声韵调系统
一、声母
鲤城方言共有14个声母(包括零声母):
p边八百北p普拍破坡b[m]文木棉牧
t地大胆童t他通天贪1[n]柳连年日
ts争总站照ts出尺寸春s时散仙宵
k求感觉江k气看轻旷g[]语俨硬月h喜兴奋显
〓英安稳影
说明:
1.声母后的第一个例字是泉州地方韵书《彙音妙悟》的声母代表字。
2.加括号的[m]、[n]、[]分别为[b]、[]、[9]的音位变体。[b]、[]、[g]这3个声母与鼻化韵相拼时,会带上鼻音,分别变为[m]、[n]、[],如:微[bi]—棉[mi]、厘[li]—年[ni]、义[gi]—硬[〓]。由于[b]、[l]、[9]与[m]、[n]、[]这两组声母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因此标音一概用[b]、[l]、[9]。
二、韵母
鲤城方言共有韵母87个。其中单元音韵母8个,复合元音韵母10个,鼻音韵母17个,鼻化韵母11个,塞音韵母30个,鼻化塞音韵母11个:(例字下加“=”为文读,“-”为白读。)
三、声调
鲤城方言单字调有7个:
第二节 语音主要特点
一、声母
保存“古无轻唇音”的特点。中古的“非、敷、奉”三个声母(普通话读f),在鲤城方言中文读念[h],白读念[P]或[p](与中古“帮滂、并”同)。例如:富[hupu]、芳[〓〓]、帆[huan〓/〓]。
保存“古无舌上音”的特点。中古的“知、彻、澄”3个声母(普通话读zh或。h),在鲤城方言中一般读成[t]或[t](与中古“端、透、定”同)。例如:追[tui]、撤[tiat、绸[tiu]。
保存“正齿、齿头不分”的上古音特点。中古的“庄、初、崇、生”四个声母(普通话读zh、。h、sh),在鲤城方言中读作[ts]、[ts]、[s](与中古“精、清、从、心”同)。例如:壮[ts〓]、铲[tsian]、愁[tsiu]、产[san]。
中古的云母(喻三)字,在鲤城方言中文读为零声母[〓,白读为[h](与中古“匣”同),保存“喻三归匣”的上古音特点。如:园[〓n〓]、远[〓〓〓、雨[〓/〓]。
中古全浊声母“并、奉、定、澄、群、从、船、崇”在鲤城方言中一概清化(多数变为不送气清音),只是在声调上留下它们的痕迹,即浊音声母字均属阳调类。
中古“泥、来、日”三个声母(普通话分别读作n,,r),在鲤城方言中基本上都读作[],例如:嫩[lun]、论[lun]、润[lun]。
二、韵母
中古的“鱼、虞”两韵在鲤城方言中仍判然有别:鱼韵读开口呼[〓],虞韵读合口呼[u],保留上古鱼、虞两韵的语音特征。例如:猪[tu—蛛[tu]、居[ku]—拘[ku]、煮[tsu]—主[tsu]。
完整保存着古代的三套鼻音韵尾[-m]、[-n]、[-],以及和它们相配套的三套塞音韵尾[-P]、[-t]、[-k]例如:盐[iam]—叶[iap]、因[in]—乙[it]、翁[。—屋[。k]。此外,还有个喉塞音韵尾[-?]。
中古合口细音(普通话读撮口呼韵母),鲤城方言一般读合口呼或开口呼,也有读齐齿呼的。例如:句[ku]、居[k〓]、育[i〓k]、缺[kuat/k〓?/ki?]。
鼻化韵十分丰富。在鲤城方言中,鼻化与非鼻化具有别义作用。例如:电扇[tiansi—电视[tiansi]、五更g〓ki]——五支[g〓ki]、圆仔[i1a](汤圆)——姨仔[ia](小姨子)。
三、声调
完整保存古代的四声:平、上、去、入。其中,除去声外,其余三声又根据古代声母的清浊各分为阴、阳,故共有7个调类。
去声的单宇调虽没有阴、阳之分,但在连续变调时仍有区别。第三节变调与轻声一、连续变调
在鲤城方言中,凡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组成的词语,除了最末一个音节、表示语音停顿的音节以及轻声前的音节读原调外,其他音节的声调往往都要发生变化。各个调类的连续变调规律如下表所示:
说明:
1.阴平、阳上两个调类连续时不变调。
2.去声有两种变调:声母属于古代清音的,调值由41()变成55(),如:栋梁[t〓];声母属古代浊音的,调值由41)变为22(),如:洞口[t〓kau]。
3.阴入的变调有两种情形:收喉塞韵尾[-?]的,连续时不变调,如:甲级[ka?kip];收塞音韵尾[-p]、、[-t]、[-k]的,调值由5()变为24(),如:甲第[kapte]、结头[kattau]、角铁[kakti?。
4.凡属阳调类,连读变调时一律读同阳上(22)
5.所有的连读变调都不会因前后音节声调的不同(轻声除外)而改变。
6.两个音节以上的词或词组原则上按以上两字连读变调规律类推。
7.在一个句子中,哪一个音节需变调,除上述的连读变调规律外,还要结合语法结构、语音停顿及讲话时的语气而定。
8.鲤城方言中单音节形容词三叠时,后两个音节的连读变调与上述一样,第一个音节的变调较为特殊,其规律是:声母属于古代清音的去声字第一个音节由41变读55();收喉塞韵尾[?]的阴入字第一个音节读原调5();其余各声调的字第一个音节一律读24()。
下面按声调顺序分别举例:
阴平乌
阳平闲
阴上苦
阳上静
去声正
去声大
阴入阔
阴入骨
阳入热
乌乌乌
闲闲闲
苦苦苦
静静静
正正正
大大大
阔阔阔
骨骨骨
热热热
(古清音)
(古浊音)
([收-?]尾)
(收[-P、-t、-k]尾)
二、轻声
鲤城方言中,有些音节在词或句子中不读原调,而变读又低又短又轻的调子,这就叫轻声(标作[|·]或[·|]。轻声音节的前一个音节一律读原调。
轻声现象与语法结构有密切关系,语法成分通常读轻声。常见的有下列几种类型(字下加点的为轻声音节):
名词后缀
陈先生
(陈老师或陈大夫)
日时
动词后缀“着”、“人”
忆着
枵人
(顾念)
(饥饿)
作宾语的人称代词
叫我
部分动词补语
拍死
(打死)
走入来
(跑进来)
语气助词
坐〓
(坐着)
疑问句末的否定词
食未?
(吃过没有?)
有看无
(看了没有?)
上举第2至5四种类型,轻声音节后若跟上其他成分,一般都不再读轻声,而要依照连读变调规律变调。例如:
拆破
拆破衫
轻声有时还具有别义作用。例如:
苦死
四日
(非常难过)
(四号)
第四节 连读音变
鲤城方言的连读音变包括合音、同化、异化、变调(已见于第二节)。本节着重论述前三种。
一、合音
指因连读而引起音节合并(往往伴随着音的增减或变异)。例如:
就安尔
(就这样)
二、同化
指两个不相同或不相似的音因连在一起而变得相同或相似。例如:
声母同化烦恼
韵母同化辛苦
声母、韵母同化
龙眼
三、异化
指两个相同或相似的音因连在一起而变得不同或不相似。例如:
声母异化枇杷
韵母异化相像
(像,好像)
声调异化橄榄
声母、韵母、声调异化傀儡
此外,还有因连读而产生增音或减音的现象。例如:
增音衣裳
减音孤单
第五节 文白异读
鲤城方言中多数汉字有文读(字下加=表示)和白读(字下加-表示)之分。文读多用于书面语词,白读则常用于口语词。一、文白异读的特点
(一)成系统,有规律
鲤城方言的文读音和白读音几乎各成一个系统,但两个系统之间有着较为明显、整齐的对应规律。例如:
中古的云母字,在鲤城方言中文读为零声母,白读可以为[h]。如:中古通摄合口一等东韵的宇,在鲤城方言中文读为[〓],白读为[a]。如:中古次浊上声的字,在鲤城方言中文读为阴上,白读可以为阳上。如:
(二》混用于日常交际
一般来说,读书或口语里较文的字眼用文读,说话尤其是口语中常用的方言词用白读。然而,在鲤城方言的实际交际中,二者的界线并非十分严格,文白两个读音系统常常混用,甚至可以混用于同一个词语中。例如:
在一个词语中,哪个字用文读,哪个字用白读,往往是约定俗成的,不能随意变读。但也有少数词语有两可的现象。例如:(三)具有别义作用鲤城方言中的文白读有时具有别义作用。例如:二、文白对应的类型
从数量看,鲤城方言的文白对应有两种类型:
一个文读配一个白读。这是最常见的情形,数量最多。例如:小siau~楷/s~学
一个文读配数个白读。这种现象是不同历史时期语音现象的积淀。例如:平pi~安/p~平、p~地(平整土地)、piā~仄、piā~本(赢回本钱)
从音节结构看,鲤城方言的文白对应主要有六种类型:韵母、声调相同,声母不同。例如:
声母、声调相同,韵母不同。例如:破
声调相同,声母、韵母不同。例如:寒
声母相同,韵母、声调不同。例如:两
声母、韵母相同,声调不同。例如:五
声母、韵母、声调都不同。例如:雨u暴~/〓落~(下雨)
以上前三种类型最为常见,最后一种类型变化最大。
第六节 音节表
说明:
1.本字表以韵母为序。为节省篇幅,依照传统习惯,收录喉塞音韵尾[-?]的入声韵和相应的阴声韵排列在一起,收唇、舌塞音韵尾[-P]、[一t]、[一k]的入声韵则与相应的收[m][-n]、[-]的鼻音韵排列在一起。顺序如下:
2.字下加“=”者为文读,加“一”者为白读(包括部分俗读),□表示有音无字。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