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伊斯兰教文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4531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伊斯兰教文化
分类号:
B96
页数:
1
页码:
1172
关键词:
宗教
伊斯兰教
文化
内容
信仰明代泉州穆斯林中的一些知识分子找到儒、道、释、回四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明代儒林士子也以儒、道、释的思想领会伊斯兰教教义,回、汉知识分子共同淡化伊斯兰教的信仰,促进儒、道、释、回思想的融合。嘉靖年间(1522~1566年)进士王慎中在《李母金氏七十寿》里指出穆斯林金氏的妇道、孝道是信仰伊斯兰教真体的结果。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李光缙在《重修清净寺碑记》中把儒、释、回三教相提并论,均“如日中天,如月照地”,泉州清净寺的修缮也是按道教的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等要求进行的。
语言文字北宋大观、政和年间(1107~1117年),泉州建立蕃学,授蕃客以其国文字,或授以中国文字。宋元时代,穆斯林蕃客船靠岸,即有舌人(翻译)登船说合,在舌人引导下参加市舶司举行的阅货宴、送行宴。舌人皆为蕃学所培养。泉州有多座伊斯兰教寺教习阿拉伯文、波斯文。这种经院的教学形式,在泉州被长期沿袭下来,为伊斯兰文化的长期流传提供条件。明、清时代,泉州清净寺教习小儿锦(西北穆斯林创造的一种经堂文字),用阿拉伯语字母拼写汉语,方便中国穆斯林学习《古兰经》和《圣训》。泉州伊斯兰教虽然势力渐衰,但住持清净寺的阿訇几乎都开办学员班,教习阿拉伯文字。
建筑艺术现存泉州清净寺大门门楼的三层穹顶,在阿拉伯、波斯和叙利亚清真寺的建筑形式中,结合中国藻井式建筑风格,是中西合璧的建筑艺术佳作。泉州伊斯兰教徒的须弥座式石墓,一般3~5层,顶层作尖拱状,是印度佛教浮屠基础上的一种发展。须弥座祭坛式石墓,其雕刻艺术则是由4~5世纪的混有希腊、罗马、安息、波斯、印度的犍驮罗式的油撒孚择伊式的塔婆(浮屠)发展而来的。
音乐泉州南音、梨园、高甲、木偶戏中有一种乐器叫唢呐,声调高昂,音色优美,泉州人叫嗳仔,是从波斯传入的乐器。泉州古老的梨园戏,司鼓入有时跷一足板或两足板压在鼓面的边缘,以控制鼓声音响的强弱,增加场面效果,就是古代波斯随着伊斯兰教传入泉州的一种演奏方法。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慎中
相关人物
李光缙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
北宋镇
相关地名
政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