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教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4520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教徒
分类号: B94
页数: 1
页码: 1166
摘要: 本文介绍了泉州的僧尼、菜姑和居士的情况。僧尼必须投拜师父,遵守清规,大多来自外省外县。菜姑是带发出家的女信徒,大多过着清苦的农耕生活,文化素质不高,佛学意识淡薄。居士是文化知识界人士受佛化运动的影响,由反对佛教走向皈依佛教,男性称为菜叔,女性称为菜友。
关键词: 宗教 佛教 教徒

内容

一、僧尼
  古代僧尼,必须投拜一位依照师父,在寺中服杂役三年,度僧期到时,报请官府检验资格,经过僧试合格,登记入籍,发给度牒,正式剃度出家。清末民初,泉州出现三次破除迷信运动,佛教急速衰微,寺院庵岩僧尼大多来自外省、外县。当地人出家,只要投拜一位依照师父,便可剃度,依照该宗派辈份字序赐给法名,便为正式僧尼。成为正式僧尼后,便要遵守佛门清规,衣、食、住、行都不能越轨。泉州开元寺、承天寺、崇福寺沿用宋代怀海和尚制订的《丛林清规》。泉州不少僧尼能恪守清规,成为一代宗师、名僧,历代有开元寺的匡护、令言、文偁、省僜(尚住持过招庆寺、承天寺)、文超、义英、如照、大圭、正映、元贤、德萃、弘一,崇福寺的文矩、本观禅师(尚住持过大中寺、水陆寺),招庆寺的静、筠二禅师,清源山的庆老禅师以及把泉州佛教传播海外的木庵、转道、转逢、性愿、广洽、常凯、宏船、广净、妙灯、元果,其他还有定诸、了性。
  自唐以来,泉州号称佛国,寺院数以百计,僧尼累千上万。1985年,有僧尼107人,1990年城区达280人。他们大多属禅宗的临济、曹洞两个派系,收度弟子均以该系辈份字序命名。临济系有“转、瑞、广、传、道、法”诸字序,承传至今。曹洞系有两支脉,一支有“妙、福、元、常、理”等字序,另一支有“性、觉、妙、真、如”诸字序。两系都有自己的祖堂和派下所属的寺院,乡镇小寺院大都成为承传派系弟子的处所。不同派系的寺院,祖堂敬奉、敷设不同,规仪和敲打法器的节奏也不同。
  二、菜姑
  民国时期,出家僧尼越来越少,泉州出现带发出家的女信徒,称菜姑。泉州除开元寺、承天寺和崇福寺外,其他城内外寺、院、庵、岩大都为菜姑住持,如弥陀岩、赐恩岩、南台岩、慕西寺、金粟寺、释迦寺、福清寺、同莲寺、宿燕寺和海印寺。菜姑大多过着清苦的农耕生活,文化素质不高,佛学意识淡薄,佛教逐步世俗化,寺院出现佛教与民间杂神混杂、神佛合祀一堂的现象。
  三、居士
  履行三皈五戒仪式后,居家设佛堂,长斋奉佛,即为居士,男称菜叔,女称菜友。民国初期,泉州文化知识界人士受太虚、圆瑛、弘一法师佛化运动的影响,由反对佛教走向皈依佛教,成为新型的居士,著名的有叶青眼、王振邦、周伯遒、尤廉星、李秉传、郑玉树、苏慧纯、陈文通、黄谦六、蔡吉堂、龚念平、周子秀等人。叶青眼早年参加同盟会,皈依佛教后任职开元慈儿院,创妇女养老院、温陵养老院、平民救济院;龚念平任泉中中学校长,变卖家产资助学校经费;陈珍珍出身书香门第,毕业于泉州培英女子中学和昭昧国学,研究佛学,投拜性愿为皈依师父,居家奉佛,相继创办觉华佛学苑和泉州佛学苑,以提高尼姑、菜姑的佛学素养。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叶青眼
相关人物
王振邦
相关人物
周伯遒
相关人物
尤廉星
相关人物
李秉传
相关人物
郑玉树
相关人物
苏慧纯
相关人物
陈文通
相关人物
黄谦六
相关人物
蔡吉堂
相关人物
龚念平
相关人物
周子秀
相关人物
陈珍珍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